朝花夕拾练习题
朝花夕拾练习题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一、选择题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野草》2.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描述了鲁迅在哪个地方的童年生活?A. 北京B. 绍兴C. 杭州D. 上海A. 《狗·猫·鼠》B. 《社戏》C. 《阿长与<山海经>》D. 《藤野先生》二、填空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______年创作的散文集。
2. 《朝花夕拾》中的《______》一文,讲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3. 在《朝花夕拾》的《______》一文中,鲁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的生活。
三、简答题1. 简述《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要内容。
2. 请列举《朝花夕拾》中的三篇文章,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哪些人物进行了回忆?请简要说明。
四、阅读理解题1. 文章中的“阿长”是指谁?他有哪些特点?2. 鲁迅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自己与阿长的交往的?3.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阿长抱有怎样的感情?五、作文题六、判断题1.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都是鲁迅在成年后创作的。
()2. 《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鲁迅表达了对范爱农的深切同情和怀念。
()3. 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庸医害人的现象。
()七、连线题1. 《狗·猫·鼠》 a. 描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2. 《二十四孝图》 b. 讲述了鲁迅童年时对《山海经》的渴望3. 《无常》 c. 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八、名词解释题1. 请解释《朝花夕拾》中“朝花”和“夕拾”的含义。
2. 简要解释《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指哪个人物。
九、分析题1. 分析《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所表现的情感。
2. 请分析《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十、综合运用题1.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谈谈鲁迅是如何通过回忆童年生活来反映社会现实的。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最终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最终版1、《朝花夕拾》原名《呐喊》,是___于1926年所作的集,共10篇。
2、___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___”的故事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5、___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
6、___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
7、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和___。
8、___原名是___,我国着名的家、家、家。
9、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红楼梦》。
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___的《野草》。
11、《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千字文》,让我感到痛苦。
12、___在《琐记》一文中,用了“自由教育”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3、《朝花夕拾》中___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年画》、《二十四孝》。
14、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___对“封建教育”之恶的愤怒之情。
15、___首次知道“___”,接触“物竟天择”、“___”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狂人日记》中提及。
16、作者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然而大半年后,作者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17、“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三字经》。
18、在《无常》中,___提到了“梨园”和“秧歌”,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19、“我”在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水浒传》和《西游记》。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朝花夕拾》练题一、单选题: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
A、周树人;B、鲁迅;C、周豫才;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A)。
A、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我家的”后面;B、“我家的”前面;C、“我家的”左面;D、“我家的”右面。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少年;B、青年;C、壮年;D、老年。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A、学堂名;B、书房名;C、书院名;D、私塾名。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久;D、藤野严久郎。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C)。
A、日本;B、仙台;C、北京;D、仙台医专。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A)。
A、《朝花夕拾》;B、《花边文学》;C、《旧事重提》;D、《伪自由谈》。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A、12;B、10;C、14;D、8.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A、写作过程;B、编纂过程;C、修改过程;D、构思过程。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A、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C、本书的修改过程;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郭沫若B. 鲁迅C. 钱钟书D. 老舍答案:C. 钱钟书2. 《朝花夕拾》一书中主要记载了作者的哪个阶段的生活?A. 童年B. 青年C. 中年D. 老年答案:A. 童年3. 《朝花夕拾》这个名字的寓意是什么?A. 描绘白日景象B. 描述人生悲欢C. 记录晨昏之事D. 怀念往事答案:D. 怀念往事二、判断题1. 作者在书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正确√ 错误答案:√ 正确2. 《朝花夕拾》是一部小说作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朝花夕拾》一书主要描写了作者的青年时期经历。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朝花夕拾》是钱钟书回忆童年时代的散文随笔集,记载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点滴,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朝花夕拾》的名字有何含义?答:《朝花夕拾》的名字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情,揭示了人们对美好过往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四、综合题请你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钱钟书和他的创作风格。
答:钱钟书,是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学者,以其文学作品和学术成就著称。
他的作品注重细节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以平实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温情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朝花夕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以上是关于《朝花夕拾》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一、单选题:二、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 ( D ) A、周树人 B、鲁迅 C、周豫才 D、周作人三、 2、《朝花夕拾》是一本 ( A ) A、散文集 B、论文集 C、文学评论集 D、杂文集四、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 C ) A、浙江杭州 B、浙江温州 C、浙江绍兴 D 浙江嘉兴五、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A)六、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 A)A、少年B、青年C、壮年 D 老年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D )A、学堂名B、书房名C、书院名D、私塾名B、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C、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D、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D )E、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F、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 D )G、A、藤野 B 藤野严 C 藤野严久 D 藤野严久郎H、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C )I、A、日本 B、仙台 C、北京 D、仙台医专J、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A)K、A、《莽原》 B、《申报》 C、《奔流》 D 《晨报副刊》L、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A)M、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 C、《旧事重提》 D、《伪自由谈》N、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B )O、A、 12 B、 10 C、 14 D、 8P、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 B )Q、A、写作过程 B、编纂过程 C、修改过程 D、构思过程R、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D )S、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T、 16、《狗·猫· 鼠》是一篇( B ) A 叙事散文 B 议论散文 C 抒情散文 D 杂文U、 17、《狗·猫· 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C ) 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V、 18、《狗· 猫· 鼠》开头提到的名“人” 教“授” “大脚色” “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W、A、一种人 B、两种人 C 三种人 D 四种人X、 1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A) A、长工 B、短工 C 日工 D 钟点工 20、《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 D )Y、A、打工仔 B、打工妹 C、小保姆 D、老妈子Z、2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 ( A) A、尊称 B 蔑称 C 昵称 D 一般称呼AA、22、《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 A)BB、A、长妈妈 B、阿长 C、阿妈 D、长妈CC、23、《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 B ) DD、A、长妈妈 B、阿长 C、阿妈 D、长妈EE、24、《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一般情况下称“阿长”为( C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25、《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憎恶她的时候”称“阿长”为( B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26、《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 D )A、她的姓氏B、她的身材C、她的名字D、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27、《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A、地理著作B、天文著作C、神话(文学)著作D、历史著作28、《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C )A、“山海经”B、“画儿书”C、“三哼经”D、都不是29、《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A)A、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30、下列神话出自《山海经》的是( C )A、精卫填海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31、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 D )A、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32、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A、子路负米B、刻舟求剑C、拔苗助长D、智子疑邻33、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A、郑人买履B、黄香扇枕C、陆绩怀橘D、哭竹生笋34、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C )A、破釜沉舟B、卧薪尝胆C、卧冰求鲤D、中流击楫35、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D )A、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36、《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A)A、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 D 杂技表演37、举办“五猖会”的地点是在( B )A、绍兴城西关B、绍兴城东关C、绍兴城南关D、绍兴城北关38、“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 A)A、五通神B、五种人C、五种动物D、都不是39、下列项目中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A)A、高跷B、旱船C、秧歌D、舞狮4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D )A、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41、《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A)A、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42、《五猖会》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B )A、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形象描绘了D、详细描绘了43、《五猖会》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A)A、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一笔带过D、都不是44、《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D )A、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45、《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B )B、印象深刻 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46、《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 B )A、一个人B、一种鬼神C、一个形容词D、一种动物4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D )A、鬼王B、鬼卒C、活无常D、红脸关公47、下列各项中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A)A、鬼王B、黑旋风李逵C、阎王爷D、红脸关公4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C )A、蜘蛛B、蜜蜂C、蟋蟀D、蝎子4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未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D )A、鸣蝉B、黄蜂C、斑蝥D、蚂蜂5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B )A、蔷薇B、何首乌C、月季D、玫瑰二、多选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ABCD )A、覆盆子B、何首乌C、木莲D、皂荚树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动物有( ABCD )A、云雀B、蜈蚣C、鸣蝉D、蟋蟀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 ABC )A、菜畦B、石井栏C、皂荚树D、花园4、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从事的学习活动有( ABC )A、读书B、习字C、对课D、学算术5、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AB )A、《荡寇志》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无关的人物是( ACD )A、汉武帝B、东方朔C、魏征D、刘伯温7、《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不是( ABD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8、《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 ACD )A、小说中虚构的B、生活中真实的C、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D、戏剧中的主角9、《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医生有( AB )A、一位不知名的“名医”B、陈莲河C、张仲景 D 华佗10、《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 BCD )A、水肿B、肺结核C、流行性感冒D、急性肠胃炎11、给父亲看过病的那位不知名的“名医”常用的“药引子”有( ABCD )A、冬天的芦根B、经霜三年的甘蔗C、原对的蟋蟀D、结子的平地木12、《朝花夕拾》中提到“百草园”的作品有( AB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父亲的病》C、《五猖会》D、《琐记》13、鲁迅作品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那位“名医”常用的“药引子”的作品有( AB )A、《<呐喊>自序》B、《父亲的病》C、《藤野先生》D、《范爱农》14、《琐记》中提到的人物有( ABC )A、衍太太B、沈四太太C、母亲 D 祥林嫂15、鲁迅在南京雷电学堂学习时所做的功课有( ABC )A、读英文B、读汉文C、做汉文D、做数学16、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所学的功课有( ABCD )A、格致B、地学C、金石学D、小学集法17、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阅读到的新书报有( ABC )A、《天演论》B、《时务报》C、《译学汇编》D、《新青年》18、藤野先生不是( BCD )A、日本人B、中国人C、韩国人D、泰国人19、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不在以下这些地方读书( ACD )A、北京B、南京C、东京D、西京20、鲁迅一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地方不是在( ABC )A、中国北京B、中国南京C、日本东京D、日本仙台21、鲁迅变化了的思想不是( ACD )A、学医救国B、弃医从文C、投笔从戎D、弃文从医22、导致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 CD )A、赏樱花事件B、学跳舞事件C、匿名信事件D、看电影事件23、下列各项属于藤野先生相貌特征的是( ABC )A、黑瘦B、八字须C、戴着眼镜D、穿一件旧外套24、为说明“物以稀为贵” ,作者举的例子有( AB )A、北京的白菜B、福建的芦荟C、广东的荔枝D、新疆的哈密瓜25、“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约》上的句子不是( ABD )A、阿弥陀佛!B、阿门!C、你改悔罢!D、我的上帝!三、判断题:1、《藤野先生》写于作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2篇)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2篇)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哪一类作品?A. 小说集B. 散文集C. 诗歌集D. 剧本集2. 《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A. 《呐喊》B. 《彷徨》C. 《旧事重提》D. 《野草》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他在哪里的生活?B. 上海C. 杭州D. 绍兴4.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的什么人?A. 祖母B. 姐姐C. 保姆D. 老师5.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哪个国家的老师?A. 中国B. 日本C. 英国D. 法国6. 《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患的是什么病?B. 肝病C. 肾病D. 心脏病7. 《五猖会》中,鲁迅描写了什么样的活动?A. 春游B. 庙会C. 灯会D. 赏花会8. 《无常》中,鲁迅通过描写“无常”来表达什么?A. 对鬼神的敬畏B. 对人世间的不平C. 对童年的怀念D. 对自然的热爱9. 《狗·猫·鼠》中,鲁迅主要批判了什么?A. 狗的忠诚B. 猫的虚伪C. 鼠的狡猾D. 动物的无情10. 《范爱农》中,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A. 革命者B. 保守者C. 商人D. 农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________篇散文。
2.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他的________生活。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鲁迅的________。
4.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鲁迅买回了________。
5.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专业是________。
6. 《父亲的病》中,鲁迅提到了________这位名医。
7. 《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强迫他背诵________。
8. 《无常》中,无常是一个________的形象。
9. 《狗·猫·鼠》中,鲁迅提到了________这只猫。
10. 《范爱农》中,范爱农最终________。
朝花夕拾的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的练习题及答案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老舍答案:A2.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A. 读书和游戏B. 家庭变故C. 学校生活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态度是什么?A. 支持B. 中立C. 反对D. 未提及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朝花夕拾》中的篇章?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阿Q正传》C. 《父亲的病》D. 《故乡》答案:B5.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怀念?A. 童年的无知与纯真B. 童年的自由与快乐C. 童年的友情与亲情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____作品,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文章。
答案:散文集7.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____》一文,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中,描述了父亲因____而遭受的痛苦。
答案:中医误诊9.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鲁迅回忆了与儿时伙伴的友谊。
答案:故乡10.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____》中,回忆了童年时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答案:社戏三、简答题11. 简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的总体态度。
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童年的总体态度是怀念与批判并存。
他怀念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同时也批判了封建礼教对童年的束缚和影响。
12. 请列举《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篇章,并简述它们的主题。
答案:《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篇章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故乡》和《社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父亲的病》主题是批判中医误诊和封建迷信;《故乡》主题是对童年友情与亲情的怀念;《社戏》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和童年游戏的热爱。
四、论述题13.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如何通过个人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练习题(打印版)

朝花夕拾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 诗歌集- B. 小说集- C. 散文集- D. 戏剧集2.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 - A. 童年的读书经历- B. 童年的游玩经历- C. 成年的思考与感悟- D. 老年的怀旧与回忆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多次提到了“阿长”,阿长是:- A. 鲁迅的保姆- B. 鲁迅的儿时玩伴- C. 鲁迅的亲戚- D. 鲁迅的邻居二、填空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______。
2.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回忆童年,表达了对______的怀念和对______的批判。
三、判断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
()2.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是鲁迅先生的亲身经历。
()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童年记忆的描写特点。
五、论述题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如何通过个人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二、填空题1. 散文集2. 童年生活,封建社会的黑暗三、判断题1. √2. ×3. ×四、简答题1.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回忆儿时保姆阿长的故事。
文章通过阿长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阿长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对童年记忆的描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童年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刻性,他通过童年的点滴回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落后和黑暗;三是情感性,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论述题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个人经历,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题目。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2)根据下列文段填空。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概就反对;我早就觉得奇怪,注意着他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有那么冷?文段选自《__________》(篇名),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甲】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乙】“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结合全文想一想,父亲在命令我背书之前,“我”对看五猖会的心情如何?为什么结尾发出“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的感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鲁迅在《父亲的病》中,也提到自己的父亲。
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谈谈鲁迅对父亲有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许多对他影响深刻的人,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位并注明其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吗?例如:长妈妈─保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出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其中父亲要求“我”背诵《_________》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在这本文集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如纯朴善良,但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_________;令人尊敬的私塾先生_________。
4.《琐记》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
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
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④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
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
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
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
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
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
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
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
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⑧好。
那么,去罢!1 选文回忆了衍太太哪几件事?根据内容,简要概括三件。
2 文章第(3)段加点词“和蔼”,有何妙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文章第(2)段写沈四太太的行为和遭遇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那么,走罢!”的理解。
结合选文和《藤野先生》或《朝花夕拾》中其它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5.五猖会(节选)鲁迅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②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③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②段作者写童年时看迎神赛会与张岱记载的明人赛会很不一样,文章用了两个二字词语对此进行了对比介绍,请写出这两个二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完全文,你认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应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某班在组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展开了专题探究活动,有的探究“鲁迅的童年”,有的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假如你探究的是《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请仿照下例再写一条。
示例: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1010手动选题组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1)A(2)《范爱农》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2. (1)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
父亲命令我背书,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
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2)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因为父亲不顾自己的感受强迫自己背书而对父亲充满不满和无奈,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么做。
而在《父亲的病》中,作者为自己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唤他而增加他的痛苦感到愧疚,悔恨。
从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虽然也有不理解的时候,但他是爱父亲的,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
3. 藤野先生----老师寿镜吾----老师范爱农----朋友3. (1)五唱会鉴略(2)长妈妈(阿长)寿镜吾4. 怂恿我们吃水缸里的冰;给我看不健康的书;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怂恿我偷母亲的钱去买东西;传播我变卖家里东西的谣言。
5. “和蔼”一词写出衍太太怂恿我们吃冰时态度和善可亲,运用反语,突出衍太太捉弄孩子的丑恶嘴脸。
6. 沈四太太担心我们肚子痛,制止我们吃冰,却遭到我们的厌恶,与衍太太怂恿我们吃冰收到我们喜爱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衍太太的丑恶和“我们”的无知。
7. 因为我受到衍太太这类人的流言中伤,没有能力也不懂得抗争,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不得已逃离。
(结合选文1分)《藤野先生》一文中我受到“中俄电影”的刺激,从“学医”出走,走上“从文”的道路。
鲁迅一生都在出走中,不是为了躲避敌人的伤害,就是寻找更好的武器与敌人斗争。
5. 略。
(写出的文章是《朝花夕拾》中的即可。
)6. 豪奢简单7. 这句话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写出了“我”特别渴望看赛会,希望参与到赛会中去的心理。
8. (1)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写了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