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人本学: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分向之契机——兼论其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费尔巴哈人本学: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分向之契机——兼论其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段性成果
作 者简 介 : 雒新艳 (9 4一) 女 , 17 , 山西方山人 , 南京大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 , 河海大学公共 管理学 院讲 师。主要 从事 : 马克思 主义哲学史 、 历史哲学 与中西方 文化 比较 研究。

哲学 “ 以人 为 本 ” 河 之 开 辟 。特 别 是 以苏 格 拉 底 先
的历 史意 义— — 在 神 圣 性 占据 至 高无 上 地 位 时 期 , 大 地 张扬 了人 的 自然 属 性— — 和 当 代 启 极 示—— 从 反 面告 诉我 们 弘扬 爱的道 德信 条 必须 与现 实的社 会 制度 与物质 保 障相 结合 。
关键 词 : 文主 义传 统 ; 人 感性 人 ; 交往 活动 ; 个体 主 义 ; 史唯 物主 义 历
欢迎 , 为它始终 指 向客观 世 界 而无 法 脱 离 它 的羁 因 绊上 升到 关于 永恒 实 体 的解 释 。相 反 , 识 概 念却 知 因最 能体 现人对 真实 世界 的真实 把握 而享有 至高无 上 的地位 。所 以说 在 这一 时期 , 否 对世 界 整 体进 能
行 圆融性 思考 , 否把 对 世 界 的思 考 用来 解 决 人 生 能

石。具体说来 , 自普罗泰哥拉“ 人是万物 的尺度 ” 这

口号 提 出之后 , 一切 理论 、 一切 思想都 要求 以思 考
人 生 意义 、 的幸 福 和人 生 价 值 为 己任 。这 一 理 论 人
坐标 经 过众 多哲 学家 和思想 家 的全力 阐释 和发展 被

费尔 巴哈 之前 人文 主义 传统 的前 行轨 迹
【 理人 文主 义 传 统 分 向之 契机 西
— —
兼论 其历史 意义和 当代启示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它强调人类价值和个体的自由,鼓励理性思考和人的进步。

人文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是一个文化爆发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学者和哲学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将人类的尊严放在绝对权威和宗教信仰之上,鼓励人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和哲学作品。

他们强调人的理性和能力,相信通过学习和思考,人类可以实现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

16世纪,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的人文主义者贡布林和蒙田将人的自由和尊严作为核心概念,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英国的培根则强调实证主义思维和实用主义,提倡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17世纪,人文主义在启蒙时代继续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试图推翻传统的权威和迷信观念,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

伏尔泰、洛克等人对启蒙思想起到了重要贡献。

伏尔泰尤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言论自由,对暴政进行了批判。

洛克则提出社会契约论,并主张政府应受人民监督和限制。

18世纪,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相结合,对法治和政府权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卢梭提出了公共意志的概念,认为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

他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影响。

19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加缪等思想家强调个体存在的自由和责任。

他们认为人应该自觉地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权威和规则。

20世纪以来,人文主义也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如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这些思潮对于传统人文主义的一些概念和假设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求人类尊严和自由的过程。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再到现代,人文主义者与时俱进地批判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他们的思想对欧洲和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梳理起源:公元前5C中叶以后,古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重视兴起发展:14至17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一步弘扬:17、18C启蒙运动(古希腊神话突出特点——众神的人格化,折射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一、人文主义的含义: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代表及主张:(一)智者学派1、概念:传授智慧的教师2、产生原因:古希腊经济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城邦民主制的发达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本身。

研究领域:人类社会(政治、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3、代表人物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尺度;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他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评价: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本质,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②安提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评价:看到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当时历史条件下显得难能可贵4、影响:积极: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来积极作用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③批判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在当时难能可贵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二)、苏格拉底1、研究课题:人类及其环境作为研究的课题2、思想主张:1)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的真谛2)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3)提倡善良的道德,强调“知德合一”4)优秀个人应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的素质3、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4、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关注焦点:人类社会;代表作《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张: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三练探突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

西方人文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阶段运动时间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核心思想意义、影响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前5世纪智者学派:①经济:奴隶制经济发展。

②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①②是根本原因)③思想:有些学者的研究关注人本身。

普罗泰格拉:①(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苏格拉底:①(核心)认识你自己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美德即知识”④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柏拉图: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积极: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

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苏格拉底: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

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复兴文艺复兴14—15世纪①经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学禁锢思想。

③文化: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文学三杰: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人文主义①从意大利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②(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展开。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15世纪意大利。

它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关注个体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人文主义在15世纪广泛传播,并在欧洲各国得到发展。

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研究,追求人类智慧和美的追求。

他们强调人的中心作用,强调个体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文主义者关注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理性和创造力。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和文化。

在政治上,人文主义提倡民主和人民权利的尊重。

在社会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和压迫。

在文化上,人文主义推崇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

在17世纪,人文主义逐渐演变为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思想家进一步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改造世界。

启蒙运动影响了欧洲和北美地区,推动了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发展。

人文主义的发展还受到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直观体验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将人的感受和直观表达放在中心地位,鼓励创造性和自由。

到了20世纪,人文主义开始关注社会正义和人权问题。

人文主义者反对暴力和压迫,呼吁公平和平等。

他们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尊严,鼓励全球社会的合作和团结。

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也经历了挫折和挑战。

例如,在殖民主义和纳粹主义等暴力统治的时期,人文主义遭到了压制和扭曲。

然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仍然具有活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对人类的中心地位的追求,对个体尊严和自由的关注,以及对理性、科学和艺术的重视。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并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原创8: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原创8: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他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 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 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 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后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 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 广泛,现存47部著作。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 逻辑学。
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 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如果我败诉,根 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4.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 进步性: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局限性: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 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 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 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 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 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 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 上这笔债。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何谓“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 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 立足于现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民主政治发展;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1)【摘要】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是滥觞于古希腊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追求。

所谓“关心人”的核心,是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所谓“尊重人”的关键,是要尊重人的精神存在。

狭义上的“人文主义”,则是繁荣于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

其核心思想不外乎重视人性、强调理性,反对以神性压抑人性、以神学贬低理性,主张以物质调和精神、以现世取代来生等。

当这种文化传统落实到文学创作,相应的文学传统便应运而生——从最伟大的“悲剧”(《荷马史诗》),到最伟大的“喜剧”(《神曲》),概莫能外。

【关键词】奥德修斯;《荷马史诗》;《神曲》;人文主义伊卡塔王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重要将领,是贯穿整部《奥德修记》始终的主要人物。

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

献木马计攻陷伊利昂城后,奥德修斯和同伴启航还乡,历尽劫难,终于在漂泊海上九年之后独归故土,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妻子、挥霍家财的无耻求婚者,终于合家团聚。

而在《神曲·地狱篇》中,奥德修斯却作为犯欺诈罪者,灵魂堕入第八层地狱第八恶囊之中,遭受酷刑折磨。

同一个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同的作者竟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安排?既然观点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还说两部作品都秉承了“人文主义”的创作传统?且待下文分解。

一、“悲剧”与“人文主义”:《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斯悲剧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学的卓越贡献。

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悲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

严格说来,《奥德修记》应该称为“史诗”。

但是,《诗学》之中论及悲剧,多引《荷马史诗》为证。

因此,史诗(尤指《荷马史诗》)与悲剧之间,无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因素。

故笔者采用亚氏之说,以悲剧,或至少是“潜悲剧”论荷马。

亚氏认为,“史诗和悲剧……有些是两者所同具,有些是悲剧所独有……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则不是史诗里都能找到的。

”对于荷马,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认为荷马是“真正最大最卓越的创作者”,“神圣般地超过其他人”,是“第一个人”,是“最大的一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自我反思和人类生活的意义,他们开始提出人类自身的可能性和价值。

其中,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对人类自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幸福、德行和道德的观点。

在古希腊思想中,人被视为自由的个体,有能力通过理性思考来探索真理和追求幸福。

柏拉图强调了理想国家的构想,提出了哲人统治的理念,认为哲学家应该是最有智慧和正义的人,并应为国家决策提供指导。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古罗马的哲学家,尤其是斯多噶派的哲学家,强调了人的功利性,并将个人的善作为最高价值。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来实现道德和伦理。

同时,古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也强调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然而,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在此期间,教会对人类的观念强调了人作为神的创造物的无能和渺小。

教会对宗教的崇拜和对神的顺从成为主导,而理性和个人追求则被压制。

然而,文艺复兴的兴起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创造了机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和思想家开始研究古代的哲学和文化作品,并重新发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文主义传统。

他们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批评了教会所灌输的追求宗教权威和宗教教条的观点。

这些思想家,如伽利略、笛卡尔和伊拉斯谟,主张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强调了人的理性和个体的尊重。

他们提出了自由思想、个人权利和民主的观点,为后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们。

他们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自我反思和人类生活意义的观点,并对后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中世纪时期的教会对人的观念进行了压制,但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创造了机会。

这些思想家重新发掘了古代文化和哲学的传统,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出了自由思想和个人权利的观点,奠定了后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从总体上看,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三种天人关系模式:第一种可以称之为“超自然的”或“超验”的神学模式,其关注焦点在与上帝,人则被视为上帝所创造物的一部分;第二种可以被称为“自然”或“科学”模式,它所关注的焦点是自然,而将人与其他生物一同视作自然秩序的一部分;第三种是人文主义模式,它以人为中心,并且以人的经验来作为人对自己、上帝和自然进行了解的出发点。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2.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人”是“个人”,“尺度”不是理性而是感觉,即衡量自然万物的尺度是个人的感觉,因此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2)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一定的时空条件是真理存在的依据,没有绝对真理和永恒不变的正确标准;每件事情都有相反的两个方面。

——具有明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首先,智者们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他们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其次,他们首次把思想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且已经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最后,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并从而为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处理伦理问题并把它纳入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哲学体系中提供了可能性。

——[德]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苏格拉底名言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

罪名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拒绝认罪,他在法庭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诸位先生,你们谁都清楚,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

法庭不仅不应该审判我,而且应该赐给我荣誉,让我到卫城的圆顶餐厅上免费就餐。

”陪审团认为苏格拉底太顽固,竟敢蔑视法庭,决定判处他死刑。

他的学生们到监狱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他逃走。

苏格拉底却说:“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

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

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

”最后,从容赴死。

思考苏格拉底犯了什么罪?审判者是谁?审判的方式民主吗?审判结果符合正义吗?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服从判决?苏格拉底之死是民主的胜利吗?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政治,他反对民主吗?我是一只牛虻,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行动迂缓不灵,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自由知识分子)任何一个社会,不论它的目的是什么,不论它标榜的是什么乌托邦式的解放性的宗旨,如果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男男女女没有说出心里话的自由,就不是一个好社会.”(斯东[美]《苏格拉底的审判》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柏拉图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

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

所以,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

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如果这三个阶层各自具备了自己的德性,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因此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了铁和铜。

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错综复杂。

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好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

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理想国》柏拉图认为,世界可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理念世界高于事物世界,理念是万物的本原,事物世界是由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

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

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资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学园。

此地原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设有花园和运动场。

后人称为希腊学园。

以后西方各国的主要学术研究院都沿袭它的名称叫Academy。

学生来自雅典和希腊的许多城邦。

在学院里,柏拉图除了讲授哲学外,还教授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心理学、音乐理论等,特别是突出几何学的地位,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

还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授课,和学生亲切交谈,在回答中传授知识,充满了学术自由的氛围。

柏拉图在学园里一边讲学,一边著书,前后40年,直至去世。

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斯多德。

亚里士多德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他的研究都是先大量收集材料,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

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把它看做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

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

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RenaissanceThe transitional movement in Europe between medieval and modern times beginning in the 14th century in Italy, lasting into the 17th century, and marked by a humanistic revival of classical influence expressed in a flowering of the arts and literature and by the beginnings of modern science.———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满脑子甜蜜的幻想满脑子甜蜜的幻想,使我同别人全都疏远,因而我独自浪迹天涯,经常神思恍惚,忘乎所以,寻找我避而不见的她。

我见她如此姣美地走过,我的灵魂战栗,而不敢飞向她;她,发出阵阵叹息,象在保卫自己,她是爱情之敌,也是我的冤家。

哦,如果我没错儿,我在她高扬而阴郁的眉间,看到一丝怜悯的光芒,使我那颗忧伤的心豁然开朗。

于是我又振作精神;我正想在她面前冒昧地作一番表白,可要说的话太多,竟不敢启齿把话儿讲。

———《彼特拉克诗选》钱鸿嘉译“圣母好像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

’但同时她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

”———(俄)赫尔岑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HumanismA doctrine, attitude, or way of life centered on human interests or values; especially : a philosophy that usually rejects supernaturalism and stresses an individual's dignity and worth and capacity for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reason———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一种学说、态度、或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特别是:一种通常拒绝超自然主义,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和借助理性自我实现的能力的哲学文艺复兴并不简单地是古典的文学、艺术的复活,倒是新的学术的创建;这就是说,它不只包括了“再生”,而且还涵慑着“新生”。

不过再生与新生实际上乃是一体的两面,而非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这一体又是什么呢?简言之,便是“人”的重新发现。

……文艺复兴的学者与艺术家便正是要……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艺术与学术的世界。

人类是历史性的动物,他不能完全与以往的历史传统隔绝,因此,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分子首先便在过去的古典文化中寻求新文化的凭借。

———余英时《余英时文集第六卷•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ReformationA 16th century religious movement marked ultimately by rejection or modification of some Roman Catholic doctrine and practice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第三十六条指出﹕“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解释了赎罪券教士宣讲背后的虚假本质:“最博学的神学家也很难自圆其说,如果他同时向信众鼓吹赎罪券的特效,又宣扬真诚悔罪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