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初探

合集下载

湖南省公共服务行业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上)

湖南省公共服务行业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上)

442019·5B·我省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的推普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接触的人多、范围广,因此对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要求比较高。

笔者通过对省会城市、市州、县、乡镇选取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景区、旅行社、餐饮、宾馆、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归纳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湖南省公共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就推普现状而言,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使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并没有使普通话成为社会用语,也可以说离真正成为社会用语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省会城市、市州、县、乡镇推广普通话工作不平衡,由于县、乡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人口流动性较小,人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普通话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学习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局面。

这不仅是人们自身的原因,政策的制定、实行以及统筹规划方面都存在问题。

究其原因,大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上不重视,推广普通话措施不力湖南省公共服务行业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上)冯传书 陈 荣主持人:陈敏华语言文字研究研 究E-mail:53852431@各级地方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尚未予以足够重视,任务不明,推广不力。

各公共服务行业除开展“城评”的城市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制度,其他地区在管理方面都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致使没有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去规范、约束,对从业人员语言培训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的重视程度不高。

这些问题存在于公共服务的各个行业中,在市州和县、乡镇的公共服务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公共服务所涉及的行业较多,也就意味着公共服务行业的人数在整个湖南省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公共服务内部的行业系统不同,从业人员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也不同。

这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与外界交流情况、职业特点、在学校是否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密切相关。

在推广普通话大环境下看湘方言的现状(一)

在推广普通话大环境下看湘方言的现状(一)

在推广普通话大环境下看湘方言的现状(一)摘要]推广普通话的语言规划是大势所趋,是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大事。

而推普大环境下,方言的生存状况值得关注。

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方言之一湘方言,在这种背景下有其受挤压的状况,也有活跃的情况,并随着湖南媒体的带动更加活跃,湖湘文化获得了彰显。

因此,在大趋势应保护方言实行汉语政策,使普通话与方言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运作,在保护方言的同时也进行动态规范工作,让语言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话湘方言规划与规范自然语言受到文学语言的影响也可能破坏语言的统一。

一个民族达到一定文明程度必然会产生这种情况。

我们所说的“文学语言”不仅指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且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指各种为整个共同体服务的、经过培植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语言。

任由它自由发展,语言只会成为一些互不侵犯的方言,结果导致无限的分裂。

但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日益频繁,他们会通过某种默契选出一种现存的方言使成为与整个民族有关的一切事务的传达工具(索绪尔,1980,271-273)。

语言规划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特别是作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参与的社会活动,当然不同于语言本身的变化过程,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影响遍及千家万户(沈阳,2005,311)。

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公务用语,基本的教育用语,播音用语和服务用语。

将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是国家一项基本国策,推广普通话的语言规划是大势所趋,经过50年的推广努力,国人半数以上都会说普通话和一种方言。

在这种大环境下,各个方言区必然受到冲击和影响,那么作为中国南方重要方言之一的湘方言,它的生存状态如何呢?从湘方言的情况里,我们应该去怎样的措施和政策来对待方言呢?一、湘方言反映湖湘文化萨丕尔在《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一文中曾指出:“‘真实世界(realworld)’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建立在特定人群的言语习惯的基础上的。

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研究成果与展望

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研究成果与展望

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研究成果与展望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的研究成果与展望“地方普通话”又称“方言腔普通话”“方言区普通话”“蓝青官话”等,是各方言区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受自己母方言影响而形成的、带方言色彩的普通话。

“地方普通话”研究不仅可以为普通话的规范和推广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国家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还可以帮助方言区人提高普通话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本文从研究历程、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梳理和总结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发展前景。

一、研究历程“地方普通话”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1982 年,林宝卿在《闽南方言区学生常见语病初析》中首次提到“受方言影响的普通话”,引起人们对“地方普通话”的关注。

此后,陈亚川、李如龙、陈建民、陈章太、姚佑椿等多位学者纷纷发文探讨这一问题。

不过,80 年代的“地方普通话”研究仍处于萌芽时期,研究内容主要局限于其性质、特点及其地位等方面,且研究成果不多。

1990 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60多位学者提交了与“地方普通话”相关的论文,“地方普通话”成为该次会议讨论的热点,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普通话”研究,并使之得以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地方普通话”的地位得以确立,学界普遍认识到“地方普通话”研究的重要性,展开对各方言区“地方普通话”的探讨。

21 世纪以来,“地方普通话”的研究进入繁荣时期,研究成果丰硕。

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等问题;研究方法多样化,除采用描写法,还有学者尝试结合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地方普通话”进行深入与细致的定量研究。

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更是齐头并进,不仅补充了语言学理论,更推动了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研究的进程。

二、研究范围三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性质、特征、地位及规范等方面。

湘方言本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方言本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方言本字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方言是地域性的语言差异,在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丰富多样。

湖南省位于南方,有着地域复杂,民族文化多样等特点,湘方言是比较典型的南方方言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流动,湘方言逐渐走向消失。

因此,对湘方言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湘方言研究中,本字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湘方言本字是指湘方言特有的汉字,由于湘方言是以口头传承为主,音变较大,这些字在普通话中常常无法听出。

因此,对湘方言本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反映湘方言的独特性,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湖南的文化历史。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湘方言本字的演变和分布情况,具体目的如下:1.汇总湘方言本字的相关文献,了解湘方言本字的历史和背景。

2.整理湘方言本字的发音规律和特点,探究其和汉字的关系。

3.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湘方言本字在湘方言中的分布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

4.比较湘方言本字和其他方言的本字,探究它们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湘方言的典型代表性区域。

2.资料收集通过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整理汇总出湘方言本字的基本资料。

3.词汇调查通过访问和调查,收集不同地区使用的湘方言本字的个数和分布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联系。

4.语音学分析选取若干代表性的湘方言本字,分析其发音的规律和特点,比较其与汉字的关系。

5.对比研究通过对照其他方言的本字,比较不同方言之间本字的相同和差异。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湘方言本字是湘方言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湘方言本字,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研究的发展和方言文化保护,促进湖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五、预计研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湘方言本字的历史演变和分布情况。

2.探究湘方言本字与汉字的联系和差异。

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初探

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初探

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初探摘要: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选取益阳话/普通话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针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和部分微信群、QQ群,设计并实施监测观测。

监测观测主要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涵盖普通话意识、普通话语音面貌、方言语音重难点、方言词汇语法、方言语调等,后者涵盖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

通过观测监测,大致了解到城镇化进程中益阳城乡人口在本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使用益阳话与普通话的实际状况,得出初步结论并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湖南语言文字监测观测益阳话普通话语言监测是掌握语言国情的重要手段。

湖南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省份。

除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按照国家语委的要求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之外,湖南的语言省情一直不甚了然、若明若暗。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步伐显著提速,湖南语言省情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省份为单位的语言监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是空白,湖南语言监测的理论与实践之类的课题尚未进入研究视野。

作为个案研究,本文涉及的语言是普通话与湘方言长益片益阳话(个别情况下不排除是指地级益阳市行政区内的桃江、安化、南县等地方言)。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6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

湖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末湖南城镇化率达50.89%,湖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由“十一五”末的6.38个百分点,缩小到5.2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1位。

而益阳2016年底城镇化率为48%,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本课题就是要通过观测监测,了解在城镇化进程中,益阳城乡人口在本地和外地使用益阳话与普通话的实际状况,同时兼及益阳话与普通话在特定方言人群中的相互影?。

必要时,也涉及外地人在益阳的语言使用情况。

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_地方普通话固化的个案调查_劲松

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_地方普通话固化的个案调查_劲松

The Fossilization of Local Putonghua in Changsha : 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JING Song ,NIU Fang Abstract : During our research on dialect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fossilized local putonghua spoken mainly by well-educated young people in Changsha. This fossilized variety has its stable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language sense among speakers and explicit pragmatic functions.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linguistic forms of the variety and justifies its existence from systematic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via survey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utonghua and the Changsha dialect. Furthermore ,we will probe into the conditions and causes of this fossilized putonghua variety. Keywords : language change ; local putonghua ; interlanguage ; fossilization

对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查情况的分析与思索

对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查情况的分析与思索

教研教改JiaoYanJiaoGai教师·TEACHER2019年1月Jan.2019124一、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查基本情况及效果(一)率全国风气之先,湖南省语委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查活动为了对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行检查并督促,湖南省语委一直坚持每年对各地(市)州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存档的语音音档进行抽查。

2015年,在普通话智能测试系统比较成熟的条件下,湖南省语委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领域大胆改革,率全国风气之先,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查活动。

(二)抓住推普工作主力军,抓住工作好抓手普通话语音素质具有基本性、通用性、蛛合性、横断性,是各级各类教师的基本素质、通用素质、横断素质之一。

普通话文化传播与传承,虽然有多种途径、方式和阵地,但基础教育是主途径、主方式和主阵地。

普通话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是正确的。

教育厅工作职能的主体就是教师,从中小学教师着手,开展普通话抽查工作,切入点很好。

同时,从近4年工作的进展看,取得了预期的成绩,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对指导新阶段的“推普”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抽查工作按照不同的科目,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对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进行抽查的宗旨,在于探索建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监测机制,促进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关文件中指出:抽查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含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年龄在1970年6月1日以后出生的45周岁以下在职语文专任教师。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语委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文科类非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查;2017年抽查对象为全省中小学校(含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45周岁以下(截止日期:2017年7月1日)在职理科等教师,包括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社会、体育教师以及其他未参加2015、2016年普通话抽查的学科教师(抽查教师任教科目以教师资格证为准) ;2018年抽查工作文件已经下发,根据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查的通知(湘教通〔2018〕253号)精神,2018年抽查对象为语文教师,和2015年一样。

湖南省普通话推广的经验与前瞻(上)

湖南省普通话推广的经验与前瞻(上)
此外,湖南省还运用网络开展推普的趣味活动。 比如,2015年9月到10月的推普周,湖南教育网举 办“语言文字知识普及游戏竞赛”,参与者每人抽一 套题,内容涉及推普知识、新语言法规等多个方面。 这些活动门槛低,趣味|生强,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 热情。
(三)精准扶持农村推普工作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对国民语言能力要 求也相应提高。2016年,国家语委在“十三五”规 划中提出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的发展目标,2017年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 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工作的通知》,2018年又与教育 部、国务院扶贫办研究制定《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农村已经成为国家推普工作的一 个新重点。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在农村尤其是农村教 育领域所作的扶贫探索弥足珍贵。 第一,专项举办“湖南省普通话进修班”。为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语 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精神,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对农村薄弱中小学进行对 口帮扶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 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湖南省语委于2014年、2015
网站,内容包括“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支部建 设”“评估与示范”“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汉字应 用水平培训与测试”“科研工作”“语言资源保护” 等多个方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语言文字网站 (页)”。该网站在湖南省教育厅建立的同步网站“湖 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已于2018年将 普通话测试报名、成绩查询等相关业务与湖南省政府 政务一体化平台进行了业务对接,这既是开展普通话
作近几年主要加强了两方面的顶层设计: 第一,建立推普工作指导、督导、督查机制。
部署安装机测防作弊系统,制定《关于在普通高等学 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中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 试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方案,指导各市州、各高校 结合本地或本单位实际开展推普宣传工作。同时,建 立推普工作督查机制,加强省、市州、县三级推普工 作网络体系构建,选树优秀典型,对推普工作落实不 到位的地方或单位进行督导,推动各地建立灵活、长 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初探作者:杨益斌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9期摘要:基于城镇化进程的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选取益阳话/普通话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针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和部分微信群、QQ群,设计并实施监测观测。

监测观测主要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涵盖普通话意识、普通话语音面貌、方言语音重难点、方言词汇语法、方言语调等,后者涵盖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

通过观测监测,大致了解到城镇化进程中益阳城乡人口在本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使用益阳话与普通话的实际状况,得出初步结论并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湖南语言文字监测观测益阳话普通话语言监测是掌握语言国情的重要手段。

湖南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省份。

除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按照国家语委的要求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之外,湖南的语言省情一直不甚了然、若明若暗。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步伐显著提速,湖南语言省情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省份为单位的语言监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是空白,湖南语言监测的理论与实践之类的课题尚未进入研究视野。

作为个案研究,本文涉及的语言是普通话与湘方言长益片益阳话(个别情况下不排除是指地级益阳市行政区内的桃江、安化、南县等地方言)。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6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

湖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末湖南城镇化率达50.89%,湖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由“十一五”末的6.38个百分点,缩小到5.2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1位。

而益阳2016年底城镇化率为48%,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本课题就是要通过观测监测,了解在城镇化进程中,益阳城乡人口在本地和外地使用益阳话与普通话的实际状况,同时兼及益阳话与普通话在特定方言人群中的相互影響。

必要时,也涉及外地人在益阳的语言使用情况。

一、监测框架本课题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运用语言资源理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语言文字舆情理论等,构拟并初步实施了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的初步框架。

2015年以来,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和部分微信群、QQ群,设计并实施了湖南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益阳话/普通话)个案研究,积累了初步经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监测对象一是微信群、QQ群(具体包括一些家族群、同事群、同学群、行业群、老乡群等)。

二是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

前者为新型的自媒体,后者为具有较高公信力的政府主办的电视媒体。

(二)监测内容主要是益阳城乡人口中的益阳话/普通话运用情况(包括语音和文字)。

(三)监测方法主要是定点、抽样、人工监测。

其中,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主要采取人工随机抽样,实施比较精确的专业化监测;对微信群、QQ群等主要采取日常跟进、生活化观测、感性比较的方式实施粗略化观测。

本课题所谓语言观测与语言监测的区分,遵循赵世举在《中国语言观测研究的实践及思考》(《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5期P72-81)的意见。

即:所谓“语言观测”,大体与我们通常所说“语言监测”相当。

之所以采用“语言观测”的说法,并非为了标新立异。

主要是因为“监测”一词有监视、监控之嫌,致使有人把语言观测研究误解为政治上的舆论监控或情报工作,这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语言观测学术理念的彰显。

而“观测”一词,明显体现为客观观察、测度之意,更契合语言观测研究的理念、宗旨和工作实际,可避免误解,而且有利于倡导和彰显这种学术理念。

再则,“观测”似比“监测”涵盖更广泛。

当然,我们也不排斥既有的“语言监测”之说。

本文有时也“名从主人”,沿用“监测”一词。

不过,在本课题组,更倾向于监测观测连用。

二、具体实施(一)电视媒体点位监测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本课题组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主要采取人工随机抽样,实施了一段比较精确的专业化监测。

以2017年1月到4月人工随机抽样为例:对益阳广电1月1日、2日、11日,2月13日,3月5日,4月2日、10日等共7日的《益阳新闻联播》进行专业化监测。

监测重点是除了出镜记者之外的被采访人,共涉及各类采访人51人次。

被采访人既有党政领导干部,又有企业负责人;既有教师、学生,又有农民、工人,还有文艺工作者,以及乡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城市街道社区工作者,等等。

考虑到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主要服务益阳本地,其受众对象绝大部分是本乡本土的益阳人,再加上其采访对象绝大部分也是常年生于斯长于斯的益阳人,因此,以上涉及的51名被采访对象暂时不拟从发音人(被采访对象)的籍贯、母语等语言背景、教育程度等方面展开细致的专业甄别。

实际上,课题组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发音人的籍贯、母语等语言背景、教育程度等方面做过一些必要的搜索、核查,其最终结果,与前述判断基本一致。

鉴于益阳属于现代汉语南方方言区的实际,本课题人工随机抽样监测主要从普通话意识、普通话语音面貌、方言语音重难点、方言词汇语法、方言语调等方面就口头语言(其书面形态,已经由电视台整理成言文基本一致的字幕文字呈现,其书面表达比较准确规范,因而暂时不予专门研究)进行具体分析。

1.普通话意识方面监测表明,发音人(被采访对象)中,37人无普通话意识或者意识很淡薄。

最严重的,几乎满口地道的方言。

只有24人意识到要说普通话并且努力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尽管多数人说的是所谓“塑料普通话”。

2.普通话语音面貌监测发现,发音人(被采访对象)一般处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或者二级水平的语音面貌,多数处于三级甲等和二级乙等的水平。

大体而言,从区域来看,城镇明显好于乡村;从职业来看,公务员、教师、学生、商人等明显好于纯粹的农民、工人;从年龄来看,较年青者明显好于较年长者。

3.方言语音重难点监测表明,发音人(被采访对象)说普通话的语音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平翘舌、前后鼻、f-h、部分复韵母、单韵母,以及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

例如,在2017年1月1日《益阳新闻联播》的《新年话心愿》这则新闻中,街头采访的第二位女性,就将“祝”说成“揍”,将“福”说成“湖”。

又如,同日《益阳新闻联播》的《“印象益阳”书画展举行》这则新闻中,参观书画展的某女性观众带一小孩接受采访,就将“儿子”说成了“鹅子”。

再如,同日《益阳新闻联播》的《政协委员风采之朱建平:大力推广“红色教育”》这则新闻中,朱建平委员就将“抓”说成了“juɑ”,将“图”说成了“头”。

诸如此类,这些正与益阳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重难点规律高度契合。

4.方言词汇语法監测表明,这些发音人(被采访对象)的方言词汇语法方面的问题远远少于方言语音方面的问题。

这说明,监测情况跟已有研究关于益阳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的认知也是一致的。

个别的方言词汇语法现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基本不影响日常的交流沟通。

5.方言语调监测表明,这些发音人(被采访对象)的方言语调普遍比较明显,个别的还相当浓厚。

调值调型、变调、儿化,句调,语气词,词语轻重格式与轻声,口语化与自然流畅程度等都保留着较多明显的方言痕迹。

这些虽然不致于严重影响沟通交流,但是降低了沟通交流的舒适度、亲和力。

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课题组对益阳广电《益阳新闻联播》主要采取人工随机抽样,实施的专业化监测,监测结果与2017年1月到4月对该栏目人工随机抽样所实施的专业化监测的结果呈现总体一致。

(二)自媒体点位观测2015年以来,本课题组对益阳本地亲友、同学、同事等微信群、QQ群等主要采取日常跟进、生活化观测、感性比较的方式实施粗略化观测。

观测对象为一些随机自选的益阳本地亲友、同学、同事等微信群、QQ群等,大体包括家族群、同事群、同学群、行业群、老乡群等。

观测发现:一般说来,除了少数跨地域婚姻造成的家族群包含外地人之外,家族群、老乡群、中小学同学群等多为益阳本地人为主体的群;同事群、行业群、大学同学群等则由于跨地域就业、求学因素的影响,往往有相当一部分非益阳籍的外地人群。

鉴于益阳属于现代汉语南方方言区的实际,而微信群、QQ群等已经出现语音发声、文字表述等至少两种形式,所以,本课题人工随机抽样观测,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维度展开。

口语维度,主要涵盖普通话意识、普通话语音面貌、方言语音重难点、方言词汇语法、方言语调等方面,重在直观感受,而不作比较精准的专业记录与分析;书面语维度,主要涵盖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

1.口语维度观测发现,常见的家族群、老乡群、中小学同学群等多为益阳本地人为主体的群,其中的语音聊天,一般都是方言的天下,益阳话来益阳话去,痛快淋漓,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大约有三:一则,方言作为母语,其语言原乡意识根深蒂固,表情达意流畅自如,没有用普通话表达的“转译”所带来的或多或少的滞碍;二则,此类群显系非正式场合,人际关系比较熟,聊天也比较随意,母语益阳话自然成了唯一的最佳语言选项;三则,晚近兴起或者说复苏的方言文化自觉,推广普通话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并行不悖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因而,在无须普通话登场的场合,母语益阳话当仁不让,独擅胜场。

观测发现: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以上各类群,方言的地道程度,特别是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近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

这种代际差异主要表现在,世代越老的人群,通常方言更加地道、纯熟,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越发明显;世代越年轻的人群,其方言在语音方面更多地受到普通话的同化或者侵蚀,其语音有向普通话趋同的明显态势,与较老世代相比,从这些晚辈口中说的方言语音没有那么地道,方言色彩明显衰减。

观测还表明:一般的同事群、行业群、大学同学群等则多语言混杂,既有益阳话,又有普通话,还有其他的汉语地域方言。

如果所在群,益阳人为主体的话,那么,很多人往往无意识地更趋向于或者更自然地说益阳话,换言之,普通话意识就很淡漠了。

如果所在群,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原本就是语言“百花齐放”,那么,大家就更容易采用普通话或者具有某种地域优势的方言(如大学所在地长沙的方言)作为公共交际语言。

2.书面语维度观测发现,常见的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家族群、老乡群、中小学同学群等,其文字聊天往往是以方言交流为主,其输入的汉字、词汇乃至语法,一般不怎么讲究规范,也不太注重标准,随意随性的所在皆是。

即使是同为益阳话母语背景的人,同一个意思也可能用不同的汉字、词汇表达,不像粤语、吴语等方言有比较成熟的方言写作和方言书面语规范。

如果按照普通话规范标准衡量,绝大部分可谓错字别字连篇,病句、半截子话,不忍卒读,也无法识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