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优势学科、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追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获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增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

第四条实验室是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力量为依托建设的科研实体。

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第 2 章管理职责第五条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1、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2、制定实验室发展方针、政策,宏观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3、会同省财政厅批准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消,组织实验室评估和考核;4、会同省财政厅管理监督有关实验室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

第六条省直有关部门和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是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1、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2、依据本办法制定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3、及时落实实验室建设运行的配套经费:4、协助做好实验室的评估考核工作。

第七条依托单位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1、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2、负责聘任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3、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实验室研究方向、任务、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书

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书

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申报书
实验室名称:
研究领域: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填报日期: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五年制
填表说明
1、本申请书以“四号”字体填写,一式七份。

2、“依托单位”指实验室所在一级法人单位。

3、“主管部门”指依托单位的行政(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4、申请单位应如实填写有关内容,语言简炼,重点突出,切忌过于繁琐冗长。

5、请认真填写附件材料(无附件材料恕不受理)。

6、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制造、农业高新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医药卫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应用数学、公共安全等领域。

一、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表2. 依托单位基本情况表(企业填写)
二、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意义
三、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四、重点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
五、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
六、重点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七、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
八、审查意见
附件1. 实验室人员(流动/固定)名单及学术委员会名单
附件2. 实验室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及购置(研制)计划清单附件3. 实验室在研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附件4. 实验室重要奖励、专著、论文、专利等清单
附件5. 成果、专著、论文、专利等证明材料。

附件6. 其他材料
备注:附件相应证明材料应该为能够代表实验室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资料复印件,不必提供全部材料。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报告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报告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报告
实验室名称:
学科分类:
技术领域: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实验室主任: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网址:
二〇一一年五月
二、研究方向与发展潜力
三、研究水平与贡献
注:请依次以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重大横向课题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课题来源(如“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计划”、“省科技发展计划”等)。

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本室固定(正式聘任)人员。

注:(1)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不填。

(2)完成人必须是本室固定(正式聘任)人员。

(3)论文仅填写SCI收录、EI收录、CSCD期刊、核心期刊文章,奖励仅填写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专利仅填写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省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国内授权发明专利)。

凡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有接收函的例外),未正式批准的奖励、发明专利,省部级三等及以下级别的奖励等不得列入。

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注:请填写所有固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开放与交流
3、条件建设
4、设备利用
注:统计价值10万人民币(或2万美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包括自制设备。

5、开放共享情况。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分类,建设地点,申请单位、主管部门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义;预计达到的研究目标
三、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四、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一)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
1、学术带头人介绍
3、人才培养能力
4、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二)建设规模和预算
1、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
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
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三)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联合开放、资源共享、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五、依托单位的支持(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六、主管部门的支持(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新型研发组织等单独或联合组建,分为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三类。

(一)学科重点实验室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学科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为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先进技术理论、人才团队等科技支撑。

(二)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研发投入力度大、科研活跃度高、研发条件完善、创新实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建设,聚焦行业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现代工程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撑。

(三)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我省科研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市,突出区域发展特色,通过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方式,培育创建重点实验室,带动相关区域源头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各自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赢。

第四条省重点实验室按照多方投入、稳定支持、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原则实行分类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省科技厅是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编制实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发布实验室建设重点领域指南;(二)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给予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协调落实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三)负责省重点实验室的认定;组织开展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价工作;(四)协调解决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决定省重点实验室调整、取消资格等事项;(五)按相关规定及程序,遴选确定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省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提供服务。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
烟台大学
结构工程
123
烟台大学
先进制造与控制技术
124
烟台大学
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
125
烟台大学
分子药理和药物筛选与评价
126
鲁东大学
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

127
鲁东大学
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
128
鲁东大学
应用生物技术
129
鲁东大学
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
130
潍坊医学院
应用药理学

131
潍坊医学院
免疫学

113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
114
青岛农业大学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
115
青岛农业大学
植物生物技术
116
聊城大学
光信息传输与处理

117
聊城大学
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安全
118
聊城大学
清洁化学能源技术
119
聊城大学
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120
烟台大学
化工制造工程

121
烟台大学
光信息与光功能材料
122
地下工程
46
山东科技大学
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研究
47
山东科技大学
低碳能源化工
48
山东科技大学
太赫兹技术
49
山东农业大学
果树生物学

50
山东农业大学
作物生理生态

51
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环境

52
山东农业大学
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
53
山东农业大学
智能化农业机械与装备

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
山东 省 数字 媒体 技术重 点 实验 室
山东省数 字媒体技 术重点 实验 室 始建 于 20 04 年 ,
2006
年正
式对
外开

2

0
0
8
年被确定为 山东 省省级重 点
实验 室 。 本实验 室主 要 从 事几何设 计与 可视媒体计算 、 并行
处 理 与 科 学计算 可视 化 、 数 字视 频 与 图 像处 理 和计 算机
1 1 人 , 博 士 及 在读博士 19 人 。 团队 成 员有 比较 深 厚 的前
期 学术积累 ,学 术专长 有较 强 的互 补 性 和 良好 的 合 作研
究基 础 , 具 有较 强 的创新 思 维 和合作 发展潜 力 。 逐 步建立 了一 套全 方位 、 多层 次 、 灵 活 高效的科研 合作机 制 , 形
Co m
p
u
t in
g
)) 、
《中



》 、
((计算机 学 报 》 等 国 内外 学 术 刊
物上 发表论 文 2 0 0 多篇 ,获 得 省部级 奖 励 4 项 。 在 几 何设 计 、 图像处 理 等方 向的基 础研 究 、 系统研 发 等方面取 得
了一 批 重 要 成 果 其 , 中 , 多项 成 果 处 于 国 际 先 进 、 国 内领 先 水 平 , 并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实验 室积 极推进广 泛 的 学术 交流 , 与 美 国 、 新 加 坡 、 香港 、 韩 国 等地 的相关 高校 、 研 究机构 及 国 内 IT 企 业 、
动 画 与游 戏等方 向的基 础理 论 、 算法 及 应用技 术研 究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优势学科、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追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获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增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

第四条实验室是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力量为依托建设的科研实体。

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1、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2、制定实验室发展方针、政策,宏观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3、会同省财政厅批准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消,组织实验室评估和考核;4、会同省财政厅管理监督有关实验室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

第六条省直有关部门和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是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1、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2、依据本办法制定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3、及时落实实验室建设运行的配套经费:4、协助做好实验室的评估考核工作。

第七条依托单位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1、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2、负责聘任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3、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实验室研究方向、任务、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申报书
实验室名称:
研究领域: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填报日期: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五年制
填表说明
1、本申请书以“四号”字体填写,一式七份。

2、“依托单位”指实验室所在一级法人单位。

3、“主管部门”指依托单位的行政(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4、申请单位应如实填写有关内容,语言简炼,重点突出,切忌过于繁琐冗长。

5、请认真填写附件材料(无附件材料恕不受理)。

6、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制造、农业高新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医药卫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应用数学、公共安全等领域。

一、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