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练习指导
书法练习指导:曹全碑横画练习-教案

1·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入新课(隶书是中国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2·隶书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出示一些广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授:1·简要介绍《曹全碑》的特点;由《曹全碑》字帖引入本课的主题:“波横练习”2·我来试一试:学生自己先尝试书写波横。
3·出示《赵州桥》和波横图片:提问: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总结:“有一点弧度(有点弯)”;“中间细、两边粗”4·出示蚕、燕子和波横的图片:动画展示它们的相似之处:师生共同归纳特点:蚕头燕尾。
5·出示波浪。
波横图片,动画展示波横的三折:师生共同归纳特点:一波三折。
6·出示两个“王”字图片:归纳:燕不双飞。
8·圆头波横的写法:结合口诀,动画展示圆头波横的写法:1·逆锋起笔转笔回2·运笔向右中间细3·笔过中点渐渐粗4·收笔微微向上行三·学生练习波横写法:1·教师演示波横的写法:2·强调正确的握笔方法:3·学生练习:方法:教师用口诀提示;学生按教师提示分步骤书写;教师巡视;4·学生练习,教师提示:5·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6·学生练习波横写法:7·教师用手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时鼓励表扬:四·学生练习书写:1·教师演示“寺”的书写要领:2·学生练习:3·教师学生指导:4·展示学生作业,及时鼓励表扬;五·归纳总结:1·抽学生回答“我学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总结:。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之(zhi)•撇、捺的夹角不能过大•注意撇画起笔之后向左上的弧度•捺画雁尾处较长要(yao)•笔画上面部分较粗,女字笔画粗细对比较大•注意图中标注的红色两个圈•波横细力劲挺存(cun)•波横笔画粗重,中间部分较细,整体呈右下趋势•注意'子'字和横与撇交点的位置关系慰(wei)•整个字的重心偏左,注意戈钩向右延伸的长度•上下部分以及上半部分的左右两边,位置关系疏朗但是不能分家高(gao)•整体字呈右下斜势,但是并不明显•波横中部拱起较大,雁尾收笔较短•注意横画上下不同的间距•两个'口'字的位置也很重要年(nian)•横画都呈右上斜势,且斜势有别•笔画整体偏细,除了波横外对比不明显•注意横画的间距抚(fu)•左部分高,右部分扁,间距较大,要注意•右半部分,横粗竖细,比较特殊•左部分呈右上斜势,右部分呈右下斜势育(yu)•重点在波横下方的部分整体偏左,右边留白较大•波横中间部分细力,起、收笔较重•'月'字与上面部分位置错开鳏(guan)•字呈右上斜势•笔画粗细变化多,书写的时候要细致•注意左右部分的间距寡(gua)•宝盖宽大•笔画横细竖粗•横画较多,注意上下间距以及粗细变化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谘•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
•右部分笔画偏重,圆润。
•注意两部分横画相反的斜度。
诹•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与'谘'结体相似。
•笔画较'谘'字偏细,粗细变化不大。
群•'君'字撇收笔处笔雁尾重,收笔较方。
•注意'君'与'羊'的位置,整体斜向右。
•笔画圆润,整体重于'诹'。
僚•单立人旁与右半部分的距离比较的点比较多,要多注意。
•捺画较直,雁尾圆润,收笔上扬明显。
•注意蓝色结构线。
咸•戈勾高度没有超过左侧撇的最低点。
•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
《曹全碑》临习技法24种,小白变大神!

《曹全碑》临习技法24种,小白变大神!隶书之名最早见于东汉。
班固《汉书·艺文志》:“(秦)始造隶书矣,起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隶书是大篆捷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书体。
隶书跟篆书相比,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均源于隶书。
隶书为秦书八体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一般认为它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分为“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
它源于秦小篆和简牍体,到东汉时达到顶峰,书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曹全碑》作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作为初学者的你,如果想要快速的练好《曹全碑》,那么你必须在苦练的前提下总结一些书写的技法。
而在这里,小编则为你总结了24种《曹全碑》基本书写技法,现在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横画舒展、竖画收缩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结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要切忌臃肿,使静态的字变为动态的艺术。
2、因字生形而灵活多变每个汉字笔画的大小、多少、长短不等,书写时须依据其字的特点和自然形态,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状。
3、上下对称重心聚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将上、下部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对称,但重心不偏不倚。
上实下虚,相映成辉。
4、横短竖长的中流砥柱中间贯穿竖画的结构字,要使竖画挺直,写的略长些为宜,以突出竖画在结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
要写的稳重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5、左小右大求奇险有些字形出于结构变化之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6、左大右小显风趣有些汉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侧紧缩,左侧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互呼应,别有一番风趣。
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 》教学设计

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
课型写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通过观察分析教材选用的《曹全碑》例字的特征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对《曹全碑》例字欣赏与临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势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重点:了解《曹全碑》的风格特点
三、难点:《曹全碑》风格的临习,关键是找准字的布局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新课导入: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就是楷书,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曹全
碑》的书法风格特点。
2、新授字例解析。
(1)、释义。
《曹全碑》简介及风格特点。
(2)、参见书42页的书写提示。
(3)、章法布局:建议幅式。
1×4的横幅或竖幅,1×1的斗方或1×2的扇面。
3、教师板书板书课题
4、师巡视检查实物投影出示生字指生读字组词
5、教师点评,评选佳作
6、总结⒈《曹全碑》的释义是什么?⒉布局要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练习创作
2、展示与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3、生观察汇报
4、生描写
5、生独立书写,评改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
选好工具
突出特色
兼顾章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学生对《曹全碑》字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从一部分同学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曹全碑》字体的精髓。
学生的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局的能力有所提高。
曹全碑写法指导

《曹全碑》写法指导大纲河南志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768149008a1284ac9504312.png)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_兴艺书画文乐园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 注册兴艺书画文乐园旨在弘扬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开拓青少年艺术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空间.教学理念:艺术启蒙,兴趣培育,崇尚个性,追求完美.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查看文章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2006-10-10 11:29《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曹全碑》一、《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
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
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
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
写好隶书曹全碑毛笔字的要领什么

写好隶书曹全碑毛笔字的要领什么
要写好隶书曹全碑的毛笔字,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学习字形:首先要学习曹全碑的字形特点,了解其结构、笔画的形
态和方向,特别是曹全碑的笔画多为直线,具有一定的厚重感。
2.练习笔画:练习曹全碑的毛笔字需要重视笔画的粗细和转折处的顿
挫感。
要通过反复练习各种笔画来掌握其特点,注意力度的掌握和转折处
的处理。
3.控制笔势:曹全碑的毛笔字多为大字,要注意控制笔势,使得每个
字的整体布局均匀,结构稳健。
可以通过练习分解每个字的笔画,再逐步
组合成完整的字。
4.掌握用墨技巧:曹全碑的毛笔字以黑墨为主,在用墨上要注意调节
墨浓,掌握好墨量使字迹有层次感和变化。
5.培养细致的观察力:要写好曹全碑的毛笔字,要仔细观察原作,研
究其特点和风格,并在写字过程中保持对字形的准确度和整体的一致性。
6.多练习:练习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无论是模仿曹全碑的字帖、
挑选相关书法作品进行临摹,还是日常练字,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笔法和字风。
掌握了这些要领并且用心练习,相信你可以不断进步并写好隶书曹全
碑的毛笔字。
曹全碑这样学,效率高效果好,书法高手都用这五招

曹全碑这样学,效率高效果好,书法高手都用这五招《曹全碑》因其字迹清晰、字数众多、字体优美、形态飘逸,在隶书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碑帖,这习《曹全碑》的人也非常多,可是很多人学了很久却没学到精髓,原因就是方法用错了。
下面,嘉强就和大家分享书法高手是怎么学习《曹全碑》的。
其实书法高手都是从以下这五个方面学习《曹全碑》的,你学对了吗?《曹全碑》的用笔是以圆笔为主的,所以强调逆锋起笔我回锋收笔,线条中段看似纤细其实是要写得刚劲有力的,很多人容易写飘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曹全碑》具有隶书中典型的蚕头雁尾特征,所以书写时要注意波挑的圆满出笔。
还有一些细节要特别注意,如一些竖画看似尖锋收笔,其实不能写得太尖的,要大约以圆笔作收,否则就会显得很俗气。
字法就是结字的方法,通俗讲就是字的结构。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是非常的规整、均匀、平衡,字形以宽扁为主,抑竖扬横,左右开张。
《曹全碑》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飘逸秀美,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曹全碑》的最大原因,但书写《曹全碑》时不宜过度追求这种飘逸和秀美,要在秀中藏拙,把握汉碑的朴拙的共性。
《曹全碑》是碑刻,所以我们无法从中学到用墨的方法,因此不少学习者就忽略了这一点,用墨上并没有怎么讲究。
书法的用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墨分五色,我们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用墨的浓、淡、枯、润、湿等关系,合理安排和协调处理。
假如书法上没有了墨色的变化,必将减少很多的趣味,书法也无法成为一门高级的艺术了,因此学碑时一定要会通过刀锋看笔锋,学习着合理用墨。
章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方法,《曹全碑》章法是非常的典型的横成行竖成列的布局方式,字距大,行距小。
也就是上下字距较大,左右字距较小。
另外是上下左右斜角都对齐。
因此我们看《曹全碑》时,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庄严肃穆祥和,给人一种规范纯正的方阵式的印象。
这也是汉隶高度成熟和规范的产物,但对初学者友好的,方便我们从规整入手,习得比较规范的形体,为以后的变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人力和时间限制,本套教材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真诚希望广大师生在 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第五章 《曹全碑》结构技法………………………………………… 45 第一节 独体字………………………………………………… 45 第二节 左右结构……………………………………………… 48 第三节 上下结构……………………………………………… 51 第四节 左中右结构…………………………………………… 54 第五节 上中下结构…………………………………………… 55 第六节 包围结构……………………………………………… 57 第七节 字形变异 …………………………………………… 58
教 育 部《中 小 学 书 法 教 育 指 导 纲 要》推 荐 范 本
《曹 全 碑》
练习指导
主 编 寇学臣
河北美术出版社
前言
2011 年 8 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 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2013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 纲要》,就中小学书法教育理念及各阶段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这表明 国家教育部门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 下,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编写了这套教材。
第六章 《曹全碑》章法训练………………………………………… 61 第一节 书法章法概述………………………………………… 61 第二节 《曹全碑》集字训练…………………………………… 63 第三节 《曹全碑》模拟创作 ………………………………… 66
附录 《曹全碑》碑文节选 ………………………………………… 70
第一章 书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 书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 书体常识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即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 文字体系——甲骨文。三千多年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汉字形体演变相适应,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一、篆书 篆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篆书包括秦之前通用的甲骨文、金文、籀文 和六国文字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通行于商代。金文为铸在青 铜器上的铭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周代。籀文又称大篆,是通行于春秋、 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狭义的篆书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标准字体,即 小篆。它由籀文演变而成,字体更加简化,写法相对固定,笔画匀实,线条流 畅,结体瘦长,章法整饬。小篆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汉字的第一次大统一。 二、隶书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始创于秦代,汉代日趋成熟,成为通行字 体。隶书与小篆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基本笔画开始形成。小篆线条屈曲圆转, 笔画连续,只有直线、弧线;隶书线条平直方折,笔画断开,并形成横、竖、 撇、捺、点等笔画,基本完成了汉字由图形到符号的变革。二是结字趋于简便。 小篆中有的字结构复杂,比如“尘”字,写法为三个“鹿”在“土”上,意思是 扬起尘土,隶书写法则只取一个“鹿”。三是字形由长方变为扁方。小篆的结构 为长方形,隶书则是扁方形,为以后的方形楷书奠定了基础。隶书的出现是中国 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楷书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到唐代达到顶峰。唐代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楷书大家。唐 代中后期,相继出现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楷书大家,号称“颜筋柳骨”。欧阳 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 ,被称为“楷书四大家”。楷书的最大特点 是笔画定型,八法具备,法度严谨,可作楷模。楷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 形由扁方变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记。楷书的出现,以
本套教材以教育部文件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推荐范本和要求来编写。针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兼顾不同书体与审美 需求,从而形成了本套教材独具特色的“模块”教学体系。“书法常识”旨在让 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碑帖特色”旨在让学生领略碑帖的艺术魅 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技法指导”详尽阐释碑帖基本技巧,使学生深刻掌握 碑帖艺术内涵;“章法训练”通过集字训练和风格模拟创作,使学生快速实现从 临摹到创作的转换;“艺术欣赏”通过对历代经典作品的解读,使学生深入了解 书法艺术发展脉络,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五大模块”相辅相成,循序渐 进,力求达到知识性与技巧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第三章 《曹全碑》笔画技法 ………………………………………… 9 第一节 用笔方法 ……………………………………………… 9 第二节 基本笔画写法………………………………………… 12
第四章 《曹全碑》偏旁技法 ……………………………………… 25 第一节 左偏旁………………………………………………… 25 第二节 右偏旁………………………………………………… 34 第三节 字头…………………………………………………… 37 第四节 字底…………………………………………………… 41 第五节 字框…………………………………………………… 42
2013 年 7 月
目录第一章 书法基础知识来自……………………………………………… 1 第一节 书体常识 ……………………………………………… 1 第二节 文房四宝 ……………………………………………… 2 第三节 执笔坐姿 ……………………………………………… 5
第二章 《曹全碑》艺术特色 ………………………………………… 7 第一节 《曹全碑》简介 ………………………………………… 7 第二节 《曹全碑》学习指要 …………………………………… 8
-1-
《曹全碑》练习指导
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应用得最多的字体,一直沿用到现在。 四、草书 草书源于隶书的草写,有章草和今草之分,始创于汉朝,盛行于晋、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