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 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教案1
初中植物新陈代谢教案

教案:初中植物新陈代谢教学目标: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植物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
2. 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物质的运输和转化。
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植株或图片。
2. 显微镜和相关材料,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3. 实验材料,用于演示植物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植株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你们听说过新陈代谢这个词吗?”二、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指出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 解释新陈代谢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讲解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15分钟)1. 讲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包括根的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叶绿体的作用、光能的转化和有机物的合成。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如根的吸水实验。
2. 演示光合作用的实验,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五、小组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和重要性。
2.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植物新陈代谢的流程图,加深对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植物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掌握了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生物教案:植物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生物教案:植物的物质与能量转化一、植物的物质转化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运用它们进行生长和代谢。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的物质转化过程,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气孔的作用以及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过程。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利用这些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光合色素吸收后转变成电能,然后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光反应和光合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合光反应发生在植物叶绿体的葡萄糖体内,主要通过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来完成。
光合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合光反应产生的电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大致如下: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合光反应释放氧气和产生电能——光合暗反应利用电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提供能量并合成有机物质。
2. 气孔的作用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小孔,它们起着植物呼吸和水分蒸腾的作用。
通过气孔,植物能够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控制水分的蒸发。
当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时,气孔会打开,让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
相反,当温度下降或干旱条件下,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平衡水分吸收和损失,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气孔在物质转化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根据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和环境温度来调节开合,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二、植物的能量转化植物的能量转化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储存为化学能。
高中生物植物代谢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代谢专题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植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过程和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作用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3. 植物的蛋白质合成4. 植物的脂类合成5. 植物的碳水化合物合成教学资源:1. 幻灯片/投影片:介绍植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
2. 实验器材: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3. 教科书:提供相关知识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学习植物代谢的话题。
2. 讲解光合作用: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作用,解释植物如何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3. 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子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过程。
4. 讲解呼吸作用: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解释植物如何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能量。
5. 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6. 讲解其他代谢过程:介绍植物的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和碳水化合物合成,让学生了解植物各种代谢过程的作用。
7. 练习和总结: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植物代谢进行总结。
教学重点:1. 理解植物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植物代谢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行搜索植物代谢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代谢实验设计和展示。
评估方法:1. 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2. 考核学生对植物代谢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 是否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植物代谢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物植物代谢专题教案范本,供参考使用。
专题五、植物体内的物质转化(1)复习课件(共27张PPT)

A C
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名称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条件ຫໍສະໝຸດ 场所区 原料 别 产物
必须有光
含___叶__绿__体___的活细胞 __二__氧__化__碳__、水 ___有__机__物___、氧气
有光无光均可
所有活细胞的___线__粒__体___中
__有__机__物____、氧气 __二__氧__化__碳__、水
用相关的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 )
A.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光合作用需要CO2 D.光合作用需要光
考点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知识梳理
p25-26
1.呼吸作用的实质、场所、原料、产物、意义及表达式是什么?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p25,6 3.种子呼吸消耗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气体,释放出了什么?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作用,提高产量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考点0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真题精析
【例1】(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某植 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④代表有关的物质,其中能代表有机物 的是( )
D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0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2】 (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吉林省通榆县利用大棚种植
专题五 植物体内的物质转化
专题五 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
内容
知识点
目标要求
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
绿色植物的光合
场所
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说课稿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细胞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为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的整体性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消化和吸收,然后详细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最后强调了营养物质转变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清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高中阶段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等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复杂转变过程,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阐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3)说明营养物质转变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营养物质的转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探索精神和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2)营养物质转变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相互转变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通过讲授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物质的转化教案

物质的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能够举例说明物质的转化现象。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理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产物的概念。
3.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掌握物质的转化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了解物质的转化现象,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概念。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2.掌握物质的转化实验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物质的转化现象:学生们是否见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回答,教师辅导补充,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物质的转化。
2.展示与讨论(10分钟)展示几个常见的物质转化实验,如铁的生锈、燃烧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有什么变化?(2)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物质转化现象?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归纳,确保学生对物质的转化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3.理论探讨(15分钟)通过讨论和解释示例,向学生阐述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物和产物的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配对练习,将几个常见的物质转化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配对。
4.实验操作(25分钟)选择一个简单明了的物质转化实验,如小苏打和醋的反应。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
5.实验总结与归纳(15分钟)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物质转化?(2)化学方程式如何表示这个转化过程?(3)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关系是怎样的?(4)实验中用到的材料和器材有什么作用?(5)通过本次实验你学到了什么?6.拓展与展望(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其他常见的物质转化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说课稿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涉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转化等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认识到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依赖于各种物质代谢的协调平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酶的作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他们理解营养物质的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于物质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
此外,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他们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2)阐明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相互转变关系。
(3)理解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图表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2)通过构建物质代谢的模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合理饮食对于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使学生体会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和相互转变关系。
(2)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 高一生命科学教案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高一生命科学教
案
高一生命科学教案
第三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物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的原理,掌握合理膳食的科学依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过程,理解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发胖与减肥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
重点:平衡膳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导入:
运动员退役后为什幺会发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内容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
中考要求内容知识点要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
产物及场所
理解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
的应用
理解
光合作用的意义理解
复习重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场所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意义
复习难点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方法指导
阅读、分析、归纳、探究、训练
知识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场所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释放氧气过程。
2)公式:
光(条件)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原料)叶绿体(场所)(产物)
3)条件、原料、场所、产物:
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适当延长、增强光照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合理密植
合理灌溉
(3)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人和动物提供有机物
动物及人生活所必需的能量
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5)探究实验
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步骤:暗处理(去除原淀粉的影响)-遮光(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去黑纸片-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现象(遮光处不变兰色,未遮光处变兰色)
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知识结构2)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恩吉尔曼水绵实验)
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此外还有叶黄素、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等)
制定计划:
①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
②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
③步骤:暗处理(去除原淀粉)-光照处理-酒精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现象(非绿色处不变兰色,绿色处变兰色)
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的实验:
原理:利用氢氧化纳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图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
小白鼠实验:
利用氧气的助燃性:
中考例题解析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如图1),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小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在下列哪种过程中产生的?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及氧气的鉴别方法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是植物
光合作用产生的。
选“B”
课堂即时训练1、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鱼藻,
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如图1),将该装置放
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带
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小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在下列
哪种过程中产生的?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
腾作用
2、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晒干存放,否则放置一段时间后,手插到湿粮食堆里会感到热,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贮存能量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种子里的水分蒸发
3、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
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
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
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B.光
C.二氧化碳D.水
4、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
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
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教后反思
主管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