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文学》读后感1000字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在读蒋勋的宋词感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蒋勋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读宋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在蒋勋的宋词解读中,他强调了宋词的意境和情感,他认为宋词的情感非常真挚,而且表达方式也非常含蓄,这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宋词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词过于华丽、有些词过于晦涩等,但是这些不足之处并不影响宋词的整体价值。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热爱和尊重。
他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现代人在阅读宋词时的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过于追求词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而忽略了词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读蒋勋的宋词感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宋词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宋词的情感和意境。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宋词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蒋勋说读后感

蒋勋说读后感蒋勋,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以其独到的文学见解和深刻的文学分析而备受推崇。
他的作品《说文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启蒙读物。
在《说文学》中,蒋勋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引领读者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感受文学的魅力。
在阅读蒋勋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蒋勋的文学评论作品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而著称。
他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还能将文学与生活、历史、社会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思考视角。
在《说文学》中,蒋勋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了精准的解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他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阅读蒋勋的作品后,我对文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只是简单地欣赏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却很少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而通过蒋勋的解读,我逐渐明白了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情感,以及作品对人生、人性的深刻反映。
蒋勋的作品让我明白了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的表达方式。
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更加用心地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蒋勋的文学评论作品不仅带给我对文学的新认识,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观察。
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反映出了人类的普遍命运和情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蒋勋的作品,我开始更加用心地体会生活的点滴,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阅读蒋勋的作品,我不仅对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分析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热爱文学,更加用心地体会生活。
蒋勋说的读后感,让我对文学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更加热爱读书,更加热爱生活。
一点墨,摄山河大地——读蒋勋文字之感念

一点墨,摄山河大地——读蒋勋文字之感念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点墨,摄山河大地——读蒋勋文字之感念唐玲娟墨,一滴。
是千万年的沉淀,还是亿万年的深情?纸,铺陈。
是岁月的呼唤,还是生死轮回之后一分一寸的苏醒?一点,一滴。
墨与纸相逢,相恋,相厮磨。
瞬间,山河,大地,人间沧桑,静静复苏。
读蒋勋的文字,读到这种墨与纸相融合的最高境界。
似乎,他手上的每一滴墨,与每一张纸相遇之后,都成了这世间种种可知与不可知的欢喜、悲哀、伤痛与感谢。
你会如信徒一样虔诚,静静地坐在他的文字里,和他一起观看世间万物,观看一些远比忧愁和喜悦更广大的事物。
第一次读蒋勋,是在北国寒冷的春日,捧一本《孤独六讲》在手中,直面人生种种无法抑制的孤独。
从情欲孤独到语言孤独,从革命孤独到暴力孤独,从思维孤独到伦理孤独……就那样,我独坐于异乡的青色茶吧里,就一杯暖暖的清茶,从午后一直读到满街灯火,那样愿意,那样不舍离去。
“不论是打开电视或收听广播,到处都是call iri节目。
那个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个人都在表达意见,但在一片call in声中,我却感觉到现代人加倍的孤独感。
尤其在call in的过程中,因为时间限制,往往只有几十秒钟,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快速而进步的通信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这样的文字,似乎亦从我内心的惶恐与孤独中来。
很多时候,为了求得内心的解,我寻觅千山万水。
而今,终于在这里与之呼应。
读《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被美惊醒。
从长久的蒙昧中睁开双眼,开始懂得美是一种信仰,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自己对美的感动。
“美是我们生命里面的一些记忆、一些怀念,一些努力活出生命极限却不能够完全在现实里完成的部分,停留成为美的标本。
而这些美的标本,听到它的时候会掉泪,看到它时会掉泪,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与感伤的混合。
”亦步亦趋,从“美”的深刻领悟中走出,世界即刻纾解。
温情的诉说——《蒋勋说文学》读后感

温情的诉说《蒋勋说文学》读后感蒋勋,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低缓清晰,像是春天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心田,滋润、美妙,回味无穷。
不瞒所说,我就是冲着他的名字,才有看这书的欲望。
果然,拿到此书后,我眼睛看的是白纸黑色,脑里确全是蒋勋那富有磁性的声音。
我不是在看书,感觉是在听书,还在听蒋勋慢慢给我在讲文学。
在听蒋勋讲文学时,我总以为那些都说的很文学化,看了书,才知道原来他写的竟是通俗与文雅并存。
我原来不喜欢看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是不太懂,二是感觉不合时宜。
看了这书后,这种感觉变化了,古代文化原来也是好懂的,看了蒋勋的讲解后,感觉很有趣味,原来之所以感觉不合时宜,皆是我理解不到位,没有理解到那个层次。
听书时,蒋勋很喜欢说很过瘾,写的书里也还是如此,过瘾两字用在这里让我感觉,蒋勋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对于文学的喜欢与认同都是那么直白、投入。
蒋勋在喜欢文学时,更加喜欢说说写书的那个人,他连书带人都一起喜欢了。
所以这书中在说文学的同时,都会讲那个文人的生平,简历,个性。
这个我很喜欢,好像透过这个人能解读出书中的故事。
蒋勋把红楼梦说成是青春王国。
王国乃是人多,青春年纪正当时。
这个我很认同。
他说的宝玉是个最善良的人,他的善良体现在他体贴下人、女人,这些在红楼梦中通过大量的对话、言语。
听书时,感觉蒋勋吐词很清晰,看书时感觉他用词很精准、简洁,不拖泥带水。
边城的沈从文,说:他的语言很特殊,表面看起来无情,可是具有一种收敛的力量,背后汹涌的热情是不下于鲁迅的。
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
我原来看沈从文,看的就是他乡村小说的诚朴,那种人与人之间淡淡的尊重,劳动的从容,不想,其实他是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去表达:村民平淡中的麻木、平穷下的历来承受、他深深的同情他们的遭遇,敬重他们坚强生存态度&&这些我是通过蒋勋所知道的,所感悟出来的。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读这本书,首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们常提起唐诗,讲宋词很少。
在宋朝,文化和艺术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
宋词是我们的文化。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去思考。
唐诗和宋词是有差别的。
唐诗比较豪迈,写的景象也大多是比较宏观的,字字都非常惊艳。
唐诗是可以叙事的,比如一首耳熟能详的长诗《琵琶行》。
而到了宋词。
就有些不同的地方。
整体来讲,没有唐诗豪迈,可能在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起起落落的。
于是写的一些事物是偏细小的。
关注了生活更深一层的内容,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觉得宋词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
不仅仅是说可以把词用到文章里来。
还要学习宋词中好的写法。
宋词很洒脱。
有时就是用平常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描写一个状态,然后加上自己主观的感受。
由于不同的经历,会对某一事物产生特殊的情感。
对别人来讲,它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但对自己而言是特别的、有意义的。
借这个事物去抒发情感,情感会更加真挚。
从贴切生活点滴写起是很好的,往往比写“大事”容易触动人。
文学是用来记录生活的。
如果离生活太远。
也就渐渐失去了意义。
美学在书中也算是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了。
仔细去看。
什么都有它的美,壮阔的美。
细微的美,都是一种美。
每个人对美的判断不同。
这是不能强求的。
所以每一种美都值得欣赏、接受,不管是柔软的美,还是坚毅的美。
如果说要去做一件事情。
我觉得,在做之前,明确这件事的目的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去想想文学的本质。
大概是先有了生活,然后有了文学吧。
文学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他一定离不开生活。
塑造的人物一定有血有肉,有不完美地方,才会触动人。
有时他就是不经意闪过的灵感。
不是故意的伤感,故意如何怎样。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文字,它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观点,或反映社会。
这大概是文学最终的目的。
但也不要把它看作一个多么重的任务。
仅仅当作一个消遣娱乐的方式。
又何尝不可呢。
如果能让文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再好不过的。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
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
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
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
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
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
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
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
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
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
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
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
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
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
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
饱览满园芳华——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1000字).docx

饱览满园芳华——读《蒋勋说宋词》有感我仰望泰山之巅,看它们如天上白云,书写壮志凌云;我站在黄河水边,听它们如滔滔江水,倾吐历史尘埃;我注视蜿蜒长城,望他们如大好河山,追寻逝去豪情……从来没有任何一本书使我这样的魂牵梦绕。
我知道,我无法与它抗衡。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中李清照乘着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向我们走来,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薄雾浓云,面对着暗香盈袖,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惨白的弯月勾勒了过往尘埃,她的孤独融入了一杯浊酒。
家愁,情愁,国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把这股愁情,化作轻轻的泪滴,滴在对赵明诚的深深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她的学富五车,注定了盛世浮华下一朵娇艳奇葩的绽放,她的流芳百世续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
她让我懂得了,即使“山河破碎风飘絮,世事沉浮雨打萍”,仍不能丢弃坚定的信念,仍要怀着一颗向上的仁爱之心。
“胭脂泪,相留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里李煜踏着无限的怅恨,伴着暮春的残景,破碎的帝梦同我们招手。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道出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胭脂吟泪,林花惜别,抒写了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迷茫。
出生在帝王之家,他无从选择,国家的败破,他也无能挽救,只留一腔情仇,在清冷的冤狱里,谱写出生命的千古绝句。
他的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
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
他让我懂得了,唯有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造就人生,苦尽甘来,大悲大喜后,才能透彻的体会百味人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间辛弃疾带着建立功名的壮怀,壮志未酬的愤慨,无奈尘世的悲戚,永远的长眠于那片他挚爱的沃土。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他思潮汹涌,无法入睡。
酣畅淋漓的点兵,斩将擎旗的战士,人民的水深火热,无一不交织于那片赤胆忠心。
痛彻心扉,却报国无门!他让我懂得了,既然是国家的臣民,就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心系国家,就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2年《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word版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或实践体验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核心是要把自己的感悟体会通过文字语言来表达出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写一些学习心得,比如工作心得体会、军训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活动心得体会等,可以参考一些对应的优秀范文,再结合自己的核心体验心得,能够更好的进行写作。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1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像是一粒镶嵌在文学史上的明珠,使人无法忽视它的润泽闪耀。
还记得从小接触到的第一首诗,便是翻开课本以后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句。
我想,上过这么多年学之后,谁心里又会不记得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呢近日因为兴趣又重读了手边的这本古典诗词书。
《蒋勋说唐诗》尽以唐朝诗歌为题,从初唐品评至晚唐,历数几位深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篇,并以作者的美学眼光和学识修养做了阐释。
就跟随着书中的脚步,感受这大唐盛世孕育出的诗中上品吧……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
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
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
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
《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勋说文学》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蒋勋说文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蒋勋说文学》读后感1000字:
本书分为六部分:《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文学、陶渊明。
《诗经》是从稳定的农业社会中产生的稳定情感,它是含蓄的、节制的,它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楚辞》是从南方发展起来的,情感比较强烈,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
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战争最多、人民最苦的时代,但那个时代也释放出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不仅有孤独和虚无,还有真挚、纯粹的自我追求,这也可能是魏晋文学至今还有这么高的地位的原因;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不是永远的出走,而是将出走作为回来时更好的基础,远离被奴役的状态,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本书中,作者选取了每个阶段他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六首诗
进行解读,他不是选用一般人讲诗时做注解的方式,而是以审美的目光来分析,比之于严肃文学的解读,这种讲解要容易接受得多。
在讲解《诗经》的时候,作者以一个审美者的角度,向读者讲述什么是美,诗经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是不美的,除了对诗歌本身进行解读之外,他还会找出后人对诗歌的评价。
比如讲解《氓》中,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讲述历史背景之外,还结合自身的故事来做比较。
《氓》这首诗里的女子常被解释为弃妇,但是作者就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一个人受伤的时候她不是一整个过程都受伤,他们的爱情也有过甜蜜的时候,受伤的是一个时刻,诗歌反映的是那个时刻的心情,而不是一个角色。
所以《氓》里虽然以女子的角度在吐露自己内心的伤感,但是如果以弃妇幽怨的视角去读这首诗,这首诗就狭窄了,如果把它当作是女子一生的倾诉,那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哀婉的故事。
正如作者所说,好的文学里没有好人与坏人,有的只是生命的不同状态。
作者提到有朋友夫妻俩吵架了来找他诉苦,说对方怎么怎么不好,其实这都是很常见的情感,诉苦的过程中朋友还会清算自己为对方做了多少事情,指责对方什么都没做。
《氓》里面写到女子每天勤勤勉勉做了很多事情,其实这首诗跟今天我们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这种情感直到今天还在发生。
这也正说明任何好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生活,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在作者对诗歌的拆解下,更容易的体会了诗歌之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电影,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延
展欣赏,领悟到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使人通俗易懂。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