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山东博兴县大港彩钢板有限公司“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表

日期:姓名:岗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

C.班后会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1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 B )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 C )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 A )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B )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 A )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 C )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 A )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B )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单位: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日期:成绩: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方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由()担任。

A. 总经理

B.安环部经理

C.班长

2、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

A. 不危险

B.一般危险

C.最危险

3、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检查。

A. 全面

B.部分

C.不参与

4、()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

A.员工

B. 班长

C. 安环部

5、各()负责区域内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A.班组

B. 生产车间

C.安环部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目的,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及员工人身伤害,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式,促进生产与健康的和谐发展。

()2、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

()3、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4、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准备阶段,主要分为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5、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主要分为职业病危害量化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

()6、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宣传发动、全员培训、排查风险点2018年4月1日4月3日。

()7、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二级最危险。

()8、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步骤,编制分级报告阶段2018年5月6日-5月25日。

()9、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

()10、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风险公告警示,主要确定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方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由( A )担任。A. 总经理 B.安环部经理

C.班长

2、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 C )。A. 不危险 B.一般危险 C.最危险

3、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行( A )组织、指导和检查。A. 全面 B.部分 C.不参与

4、( C )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A.员工 B. 班长 C. 安环部

5、各( B )负责区域内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A.班组 B. 生产车间 C.安环部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目的,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及员工人身伤害,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式,促进生产与健康的和谐发展。

(√)2、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

(√)3、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4、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准备阶段,主要分为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5、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主要分为职业病危害量化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

(√)6、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宣传发动、全员培训、排查风险点2018年4月1日4月3日。

(×)7、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二级最危险。

(√)8、职业病危害“两个体系”实施步骤,编制分级报告阶段2018年5月6日-5月25日。

(√)9、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

(√)10、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实施步骤风险公告警示,主要确定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单位: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日期:成绩:

职业卫生安全知识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 A.全面 B.部分 C.后勤

2、《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

A.漫画

B.公告栏

C.镜子

3、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几类( ).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三类。 B.物理有害因素一类。 C.化学有害因素一类。 D.生物有害因素一类

4、职业健康检查不包括哪些时期的健康检查( )。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上学期间

5、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B.粉尘

C.噪音

6、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来源分类不包括()。

A.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D.吸烟中尼古丁

7、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吸烟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8、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

A.部分

B.全面

C.不负责

9、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墙角部位

B.隐蔽部位

C.醒目位置

10、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A.上岗前

B.下班后

C.家庭中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权利。()5、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6、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含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因素。

()7、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含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因素。()8、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负责。

A.全面

B.部分

C.后勤

2、《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 B )。

A.漫画

B.公告栏

C.镜子

3、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几类( A ).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三类。

B.物理有害因素一类。 C.化学有害因素一类。 D.生物有害因素一类

4、职业健康检查不包括哪些时期的健康检查( D )。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上学期间

5、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A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B.粉尘

C.噪音

6、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来源分类不包括( D )。

A.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D.吸烟中尼古丁

7、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 )

A.吸烟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8、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B )负责。

A.部分

B.全面

C.不负责

9、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 C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墙角部位

B.隐蔽部位

C.醒目位置

10、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 A )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A.上岗前

B.下班后

C.家庭中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权利。

(√)5、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6、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含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因素。

(√)7、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含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因素。(×)8、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0、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单位: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日期:成绩:

安全和职业卫生“两个体系”培训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

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

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A.班前会教育

B.消除或减弱危害

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

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和职业卫生“两个体系”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 )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 B )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 C )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 A )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B )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 A )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 C )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 A )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B )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