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题库(总论)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案:刑法学总论是研究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科,主要包括研究刑法的犯罪和刑罚的本质、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刑法的适用原则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是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体系,探讨刑法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和实践运作的规律。
刑法学总论在刑法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它为其他各个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是刑法学体系的“总纲”。
同时,刑法学总论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刑法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如法理学、刑事政策学等,形成了刑法学的完整体系。
试题二: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
逻辑分析是刑法学总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方法,通过梳理刑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分析刑法的内在逻辑和法律体系的结构。
历史分析是通过对刑法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刑法的演变和变革,了解刑法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比较研究可以借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刑法制度,对刑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证研究是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科学方法,对刑法的实践运作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为刑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刑法的本质和目的,明确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价值取向。
其次,研究刑法学总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刑法学体系的理解,帮助我们把握刑法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统一体。
再次,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可以为刑法的制定和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推动刑法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试题三:简述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的实践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刑法学总论对犯罪和刑罚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司法机关正确认定和定性犯罪行为,保证刑法的准确适用。
其次,刑法学总论研究了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引导刑罚的量刑原则和具体操作,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
刑法学总论

刑法学总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0分)1.【但书规定】:《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行政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者是罪与非罪的区别:37条是犯罪,但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13条不认为是犯罪。
2.【预备、未遂、中止的相关概念和处罚方式】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刑法》第22条第1款)处罚方式: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22条第2款)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刑法》第23条第1款)处罚方式: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23条第2款)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条第1款)处罚方式: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24条第2款)3.【共同犯罪人及其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作用地位为主兼用分工形式(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标准,适当照顾到共同犯罪人行为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刑法》第26条第1款)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刑法》第27条第1款)胁从犯:被迫胁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刑法是指明犯罪的标准和设定刑罚的法律规定的学科B.刑法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规定C.刑法只涉及到刑事责任的问题,与民事法无关D.刑法只针对个人行为,与组织无关答案:A2.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犯罪法定、罪刑相适应B.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罚当其罪、责任适用原则D.法无授权不可为罪、罪刑法定原则答案:D3. 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刑法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定,具有约束力B.刑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对司法活动具有指导作用C.刑法解释是由国家法律官方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行政法律效力D.刑法解释是由公安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侦查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4. 刑法中的“罪”是指:A.犯罪行为B.犯罪人的心理状态C.违背社会道德引起的法律后果D.社会危害性行为答案:C5.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A.预防犯罪B.惩罚犯罪C.保护人权D.维护社会秩序答案:B二、判断题1. 刑法学的任务是研究刑事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理论,不涉及社会学因素。
答案:错误2. 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两个,即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答案:正确3. 刑法是法律规范犯罪行为的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
答案:正确4. 刑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论犯罪人的身份地位和作为,都适用刑法的规范。
答案:正确5. 中国刑法的特点之一是以情节适用原则为核心,根据犯罪主体的恶性程度对刑罚进行调整。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刑法的基本功能。
刑法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刑法具有预防犯罪的功能。
刑法通过规定法律的刑事责任和刑罚,对潜在犯罪人起到威慑作用,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刑法具有惩罚犯罪的功能。
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应受到的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惩处,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最后,刑法有保护人权的功能。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下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 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B. 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
A.罪刑法定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某一行为。
新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院按新刑法定罪量刑。
法院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7、某一行为虽然中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社会危害性很大。
某法院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群众拍手称快。
法院的做法()A.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B.体现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8、为了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做了灵活性规定,对某一行为,“依法严惩”,但没有具体的刑种和刑度。
这种规定()。
A.符合中国国情 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刑法总论期末测试题(整理打印版)

刑法总论测试题试题1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C )。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BCD )。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刑法学练习题

刑法学练习题第一部分总论§1总论第一单元一、选择1.广义刑法包括()A.刑法典B.单行刑法8( )9.怒之下用刀将某乙捅死。
对某甲的犯罪行为( )。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10.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A.中国国家工作人员B.在中国驻外使馆中工作的外国公民C.中国公民D.中国军人11.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的处罚的,可以( )处罚。
A.从轻B.免除C.减轻D.免除或者减轻12.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D.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13.某国公民张某曾在国外多次进行贩毒活动,并被其所属国家通缉。
某日,张某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张某以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犯过罪为由提出抗议,而此时,张某所属国也向我国政府提出引渡请求.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以下措施( )。
A.遣送所属国B.立即驱逐出境C.引渡回其所属国D.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二、辨析123.(中1件。
23年后3死亡。
分析:某甲的行为能否适用中国刑法?为什么?§2总论第二单元一、选择题1.在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从层次上将犯罪客体分为()。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C.复杂客体D.直接客体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10类,其依据主要是犯罪的()。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3.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但构成了破坏电力设备罪。
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大,构成了盗窃。
甲、乙的行为对象都是电缆,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不同。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B.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性质4.下列客观事实中,()是各种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下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杀人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 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B. 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
A.罪刑法定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C.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此案我国刑法无管辖权7、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8、《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9、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A.行为地在我国,而结果地不在我国B.行为地在我国领域之外,结果地也在我国领域之外,但被害人是中国公民C.行为地不在我国,而结果地在我国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10、按《刑法》有关溯及力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刑法》有溯及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重11、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B国上空飞行途中甲因为琐事与领座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
A.A国刑法处理B.我国刑法处理C.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 D. B国刑法处理12、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13、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的高低,都适用刑法予以追究的是()。
A.公民B.国家工作人员C.军人D.因公出国人员1 4、广义的刑法是指()。
A.《刑法》B.刑法和刑事诉讼法C.《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D.《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
1 5、按解释的效力来分,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C.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有()。
A.排斥习惯法B.禁止类推C.反对不定期刑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2、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A.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变通规定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补充规定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作出的特别规定3、()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自首从轻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犯罪预备地在我国,但犯罪行为实施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B.犯罪行为地及结果地均在我国C. 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犯罪在我国D.行为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 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B. 法定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的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D.法定最高刑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有以下情况的,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B. 犯罪的外国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C.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D. 国际条约未对此行为作规定的7、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的“领域”包括()A. 领陆、领水、领空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C.我国驻外使馆D.外国驻我国使馆8、按照刑法的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A.工人B. 军人C. 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D.因公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9、《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这一规定属于()A.扩张解释B.限制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10、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实施()行为后进入我国,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
A.劫持航空器B.海盗C.恐怖行为D.反人类三、判断(每小题1分)()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血还血,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2.任何犯罪行为都破坏、危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狭义刑法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属于有权解释。
()6.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司法机关的办案没有任何意义。
()7.立法解释就是在刑法条文中对刑法进行解释。
()8.刑法的效力范围就是指刑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
()9.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问题上采取的是保护原则。
()1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
()11.我国某公派出国留学生刘某在出国留学期间大肆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10万美元,对刘某应按所在国刑法处理。
()12.西欧某国的一艘远洋运输船在我国某港口停泊时,一位A 国船员甲杀死了另一位B国船员乙,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13.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有抵触。
四、案例分析:(5分)被告人奥格雷,男,33岁,前苏联人,飞机副驾驶员。
某年12月19日,被告人奥格雷与机长阿布拉米扬等机组人员,驾驶47845号安─24型民航客机,执行航班飞行任务。
飞行中,被告人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以后舱出现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扭动自幼驾驶仪,持刀威胁驾驶飞机的机长说:“老实点,不然我杀死你。
”机长被迫改变飞机航向,飞越中国领空,当日北京时间14时30分许,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乡农田里。
问:对被告人是否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处理?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本题5分)第二部分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
奸情败露后,甲交代此事而案发。
甲的行为()A.属于故意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2、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3、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
此案中,某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 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 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4、青年乙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
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C.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5、甲某男,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太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
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B. 属于意外事件C. 没有因果关系D.构成交通肇事罪6、甲某(男)平日喜欢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
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 意外事件7、甲某承包一鱼塘,晚上经常有人偷鱼,甲某为防贼,晚上就在鱼塘周围扯上电线,白天收起来。
农民乙早起下地干活,路过甲的鱼塘,触电死亡。
甲的行为:()A.属于直接故意B. 属于间接故意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8、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的学校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杀死学校领导,后来在情急之中吴某误把张三当做学校领导杀死,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A.行为性质错误B.工具的错误C.行为对象错误D.特定时空条件的错误9、甲欲杀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饿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0、犯罪的直接客体是:()A.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B.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11、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玩忽职守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2、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
一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没有扳道岔就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迎头相撞的重大事故,则甲某的行为:()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C. 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1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14、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渎职罪B.遗弃罪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15、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A.可能是过失B.不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故意16、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的义务来源于()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17、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所有达到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人C. 所以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1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 意识和意志能力1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20、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是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有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其计算盗窃数额应为()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2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放危险物质D.破坏交通工具2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3、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A.可以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24、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构成一切犯罪的()A.主观要件B.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C.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或在特定的情况下的选择要件D.主观内容25、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B.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2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A.可以负刑事责任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27、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饭菜里投放毒药,刚好乙的朋友丙来看乙,乙邀请丙与他们一起吃饭,造成乙和丙死亡,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8、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个人走过来,便向这个人开枪,击中路人乙警察,致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