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网络安全
中学生网络安全知识

中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第一点:网络环境的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学生而言,网络更是他们获取信息、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中学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学生应该认识到,网络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
这些威胁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
因此,中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信息和陌生人的邀请。
其次,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
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应该学会设置复杂的密码,不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信息等个人隐私信息告诉陌生人。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理性上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中学生还应该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在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些信息可能会误导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会从多个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第二点:网络安全技能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是保障他们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这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力度。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渠道,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网络安全专家,为中学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中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技能。
其次,家庭也应该承担起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
家长是中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对中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避免在子女面前暴露个人信息。
七年级道法网络利弊知识点

七年级道法网络利弊知识点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年轻学生的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与危险。
因此,在网络使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道法知识呢?1. 知识产权网络上的信息涉及到了众多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合法的文字、图片和音乐等非法下载和分享行为会严重损害知识产权方的利益。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和分享信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下载和分享时应该了解使用的信息的知识产权归属情况,不要侵犯他人权益;(2)自己创作的内容应该遵守知识产权相关规定,著作权应该归属于原创者本人;(3)引用他人创作的内容时应该遵守相关规定,明确引用出处并征得原作者同意。
2. 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指的是在网络上对他人的恶意攻击和侮辱行为。
在网络上,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他人进行不恰当的攻击行为,做到以下几点:(1)避免过度使用网络用语、表情,不要人云亦云跟风捉耗子,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避免在网络上参与恶意攻击或嘲讽,不要为了获得虚拟的“赞”和“粉丝”而攻击他人。
3. 个人隐私网络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网络上的众多信息涉及到了个人隐私问题,如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
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学生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这些信息都可能被用于不法分子进行诈骗和盗窃行为;(2)个人照片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应该注意保密,在网络上不要随意公开。
4. 网络成瘾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成瘾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因此,学生在网络使用中要坚持以下原则:(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控制网络使用时间;(2)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过度依赖网络获取信息;(3)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
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认识网络 利用网络

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必背知识点: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合理利用网络,在上网过程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网络的主人;同时也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教材链接: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感受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应用的利。
(网络的积极作用。
)(2019.6③)(P10~13)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2.网络应用的弊。
(网络的消极影响。
)(P15-16)(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①注意信息出处;②关注官方信息;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辨识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1)国家: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监管。
(2)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避免谣言的重复传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网民的辨别能力、防范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
(3)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等;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机制;在网民中开展诚信发言、抵制谣言等互动活动;文明办网,从严自律。
(4)公民: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遵守道德和法律,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自律,文明上网;树立是非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同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作斗争,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5.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P16)(1)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⑤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道德与法治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
一、法律知识
1.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特点。
2.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3.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5.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6.法律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7.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8.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定。
二、法律法规
1.食品药品安全法规。
2.儿童保护法规。
3.安全生产法规。
4.环境保护法规。
5.网络安全法规。
三、常见犯罪和违法行为
1.盗窃、抢劫、诈骗等治安犯罪。
2.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3.非法采伐、滥伐林木等环境犯罪。
4.网络犯罪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四、个人权利和义务
1.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的权利。
2.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五、社会公德
1.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基本道德规范。
2.团结友爱、守时守信等社会公德规范。
3.社会关系中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六、公民道德
1.守法的道德规范。
2.公民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
七、家庭道德和婚姻伦理
1.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家庭道德规范。
2.婚姻伦理、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023年中考八年级道法主要问题索引

八上道法主要问题第一单元【关键词:亲社会、网络、理性参与、网络正能量】1.为什么说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 P7①②③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P8①②③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P8AB1.为什么网络丰富了生活?P10①P11②P12③2.为什么网络推动社会进步?P12①P13②③3.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陷阱?P15①②P16③4.沉迷于网络的危害?P15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A P18BC P19D2.怎样在网络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P19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P19A P20B第二单元【关键词:社会规则、秩序、自由与规则、尊重、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法律作用、三种违法行为、遵章守法、预防犯罪、善用法律】1.社会秩序含义、种类:P232.社会规则的含义P25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P23①②4.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有何作用? P25①②1.为什么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与规则关系) P272.如何遵守规则? P28A P29B3.如何维护规则? P304.如何改进规则? P311.尊重含义、表现:P322.为什么尊重他人?P33(1)P34(2)3.如何尊重他人? P35ABC P36D1.礼的含义、表现 P372.为什么文明有礼? P37-P393.如何文明有礼? P39A P40 B C1.为什么诚信无价?(意义)P41-432.怎样践行诚信? P43A P44B P45C1.法律作用?P46(1)(2)(3)2.违法行为的分类 P48(相关链接)3.怎样遵章守法? P51ABC1.刑法的作用、内容P522.犯罪的定义P534.犯罪的基本特征P535.刑罚种类:P54(相关链接)6.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P55AB P56CD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P57A P58B P592.诉讼的作用:P593.诉讼三种类型:P60相关链接4.怎样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P60-62第三单元【关键词:责任、负责、关爱他人、服务、奉献社会】1.责任的含义、来源 P65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P663.为什么承担责任? P67①P68②P69③4.怎样负责任? P67-695.怎样做负责任的人?P67、69、70、731.承担责任的代价、回报P712.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P723.怎样作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P714.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P731.为什么关爱他人?(意义) P76-772.怎样关爱他人? P78A P79 BC1.为什么服务和奉献社会?(意义) P81人的价值为什么在于贡献? P812.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P83AB3.怎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P83第四单元【关键词:国家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匹夫有责、劳动、实干】1.国家利益的含义:P872.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核心利益:P883.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P89①②P90③④4.为什么维护国家利益? P86-87 补5.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P91AB P93CD P94EFG (ABC:意识 DEFG:行动)6.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P93 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P93-941.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 P982.为什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96(1)P97(2)(3)P100(4)3.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维护国家安全)P98A P99B P100C P101-102D4.怎样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P100-1015.公民应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P101-102①②③④1.劳动的重要意义?P108 ①②③2.为什么尊敬和学习劳动者?P109①②③3.怎样让中国梦成为现实?P110①②③4.青少年如何做到实干?P111①②③八下道法主要问题第一单元【宪法至上、权利保障书、宪法原则、人权、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规范权力运行、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地位、根本法、宪法监督、宪法意识】1.为什么维护宪法权威?P2、P20、P22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P2/P143.我国宪法原则? P3①P5②P6③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3-5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P622.我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表现 P73.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P7A P8BCDE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P112.人大与人民的关系?3.其他国家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4.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 P135.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原则主要体现:P131.为什么规范权力运行? P14①②③2.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P13、15、163.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如何规范行使权力?P15-16①②③④1.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P20①②2.为什么坚持依宪治国?P20\22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P20①②③1.宪法地位:P222.为什么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与普通法关系)P22①P23②③④3.宪法修改程序严格的意义?P23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P24第一段2.宪法监督的主体? P24第二段3.怎样加强宪法监督? P25 ABCD4.为什么增强宪法意识? (设立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P25/275.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P27-29 ABC第二单元【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行使权利、基本义务、权利与义务关系】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 P33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地位?P333.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P33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P345.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P34AB6.人身自由包括? P34-367.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P36第一段最后句8.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P36-39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P41①②③2.公民怎样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P41①②③p42④3.公民维护权利的法定程序有? P424.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哪些界限?P41abc5.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程序?P42 第一段第二句6.公民怎样按照正常程序维护权利?P42 ab7.调解的方式主要有P438.诉讼方式有? P441.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义务)?P46①P47②P48③P50④⑤2.为什么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如何遵守宪法法律? P46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原因、要求?P47第一段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P47第二5.为什么依法服兵役?P48 兵役制度?P496.为什么依法纳税? P50第一段1.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 P522.为什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P523.权利与义务关系要求怎么做? P534.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P54一段5.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P55:两点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P557.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什么责任? P55/57第三单元【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 P60小字三个基本经济制度意义?P60补充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的地位?P613.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有?P61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61最后一段 +补充5.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P62 大标题6.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62第二段7.其它分配方式有哪些?P62第三整段8.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 P63第一段第一行9.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P6310.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631.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P64整段2.人大代表的职权: P653.人大代表的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P654.为什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优越性) P66一段5.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671.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68-692.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P683.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根本组织原则?P694.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 P69第二段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P69最下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 P717.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P71第二段8.我国已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P719.我国的民族制度(民族政策)是什么?含义、地位? P7210.民族自治地方分几级?自治机关有? P72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 P731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什么? P74第一句居委会、村委会性质? P74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组织与意义?P74-751.国家权力机关性质、构成、地位? P77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78/P79/P8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地位?P812.国家主席、副主席的条件:P81第二段3.国家主席的职权:P81-821.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性质、宗旨、目标P83/P84/P86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P84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P843.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P864.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P86-87 1.监察委的性质、监察对象以及职权: P88 最高监察机关是国家监察委2.监察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P89第二段3.监察机关的职责有?P90--91 1.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2.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P92 3.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 P934.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 个人的于涉。
道德与法治初中网络安全教学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网络安全教学教案一、引言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障学生们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本教案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理念,设计网络安全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目的。
二、道德与法治中的网络安全教育1. 道德教育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作用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网络安全教育中,道德教育起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意识,强调网络使用者的责任与义务,教育学生遵守网络伦理规范,不从事违法、不良的网络行为,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2. 法治教育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法治教育强调依法行为,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网络安全。
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法治教育可以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合理、合法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手段,以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三、初中网络安全教学内容安排1.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网络风险和隐患的常见形式-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的方法和途径2. 遵守网络伦理规范- 探讨网络伦理规范的内涵和要求- 分析违反网络伦理规范可能产生的后果- 学习遵守网络伦理规范的行为准则3. 防止网络骗局和陷阱- 介绍常见的网络骗局和陷阱- 分析网络骗局和陷阱的工作原理- 学习识别和防范网络骗局和陷阱的方法4. 网络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 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 介绍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危害- 学习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策略5. 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原则- 学习网络搜索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能力6. 合法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 介绍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分析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学习合法使用网络的基本法律知识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编写或选择适合的网络安全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真实的网络安全场景,引导学生探讨合理的网络行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应对能力。
2017中考政治时政复习:打击网络谣言 维护网络安全

2017中考政治时政复习: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网络安全材料一:2015年8月4日,公安部召开全国重点互联网站和服务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安全管理,公安机关将与互联网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全面推进网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升网站防范非法入侵破坏、保护网民个人信息的能力;全面推行网警网上公开巡查执法,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法活动;在重点网站和互联网企业设立“网安警务室”,第一时间掌握网上涉嫌违法犯罪情况,服务和指导网站提高安全管理防范能力,依法保护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材料二:最近,微博、微信、论坛等众多媒介平台上都传出为了减轻铁路对松江老城区的分割效应,松江区正准备将沪杭铁路南移至高铁松江南站的位置,铁路松江站不久或拆除。
一时间,松江站不久要被拆站的消息充斥着网络。
面对这突如此来的传言,上海铁路管理部门也及时地给予回应:松江火车站拆站这个消息只是传言,没有计划要拆。
如此,网友们才安下了心。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盘点出十大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风潮、造谣新疆籍艾滋病人滴血投毒事件、“地震”传言令山西数百万民众受惊、柑橘蛆虫使全国的柑橘果农受损等事件都位列十大网络谣言之中,这些网络谣言大多耸人听闻,无不极大地造成当事人的名誉和财产损失,造成社会混乱,危害极大。
材料四:2015年7月22日,苍南人林某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温州永强机场双村教堂被依法拆违的信息,毫无依据地添加“出动300警力”等虚假信息发布微博,随后有网络平台出现“再加工”的谣言,导致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误解,产生严重社会影响。
警方指出,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法律底线不容逾越。
任何通过网络造谣传谣,蓄意蛊惑人心、误导社会公众、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都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材料五:2015年6月,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
现该草案已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七年级政治网络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网络知识点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
为学生,更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以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以下是七年级政治课程中涉及到的网络知识点:
一、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网络是指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构成的一个全球性
的信息资源库,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各种方式将信息进
行交流和共享。
网络的特点包括开放性、匿名性以及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
二、网络的利弊
网络的益处包括获取信息方便、交流快捷、便于学习和工作等。
但是,网络也存在着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暴力、沉迷网络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使用网络,并且要遵守网络的相关法律
法规。
三、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电脑中毒、防范网络
诈骗等等。
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四、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指的是在网络上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守法
用网,促进网络和谐的行为。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在网络上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五、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网络法律法规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切实遵守。
以上就是七年级政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知识点。
希望同学
们能够认真学习,正确使用网络,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答好“启示”“启迪”“警示”类的综合题 这一类题目是江西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经常遇到的题型,答 好这类题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仔细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指向。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 往往考查的不止一个考点,所以务必要分清材料的层次。一 般情况下,材料会以序号、句号或者分号的方式呈现。弄清 每个层次涉及的考点或者观点是什么,然后回归教材。 二、看懂设问,把握好答题的角度。比如“人生启迪”,要 从个人角度作答;“对发展先进文化、对现代化建设有何启 示”,要从国家或者政府角度作答。 三、注意答题的句式,一般情况下是“观点、道理+做法”, 也就是说,先阐述某个观点,然后说应该怎么做。比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2.因为网络具有双重性,所以青少年要远离(拒绝)网络。 规避点拨:错误。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 具和交往平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所以,我 们青少年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弊,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 网络的主人,正确享受网络文化生活。 3.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时尚,流行的就是正确的。 规避点拨:错误。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 代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比如“新四大发 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刷脸”“有权不得任性” 等。但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 面标签形式,传递极端情绪,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给社 会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积极废人”“杠精”“隐形贫困 人口”等。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履行 社会责任,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参与者;提 高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 青春有格,明辨是非: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做到“行己有 耻”“止于至善”。
【知识串联】 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互联网也是科学技术,因 此这个考点有时会联系“科技创新”的考点一起考查;合理 使用网络一般会结合“自由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等考点 一起考查;“明辨是非”一般会结合“自我保护”“依法维 权”等考点一起考查。 【失分点规避】 1.网络是自由的天空,在网络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规避点拨:错误。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从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去阐述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