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
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影响分析

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影响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不仅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也对自然生态系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长期地下水开采可能导致地面下陷或土地沉降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一、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原因1. 地下水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土地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下水位下降,水分从土壤颗粒中排出,导致土壤体积缩小,从而导致地面下陷。
2. 压实和沉积作用:地下水开采后,原本被水填满的孔隙会逐渐变为空隙或被气体占据,导致土壤压实。
此外,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分带走了一部分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沉积在孔隙之间,增加了土壤的密度,进一步引起土地沉降。
二、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影响1. 土地沉降的程度: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影响程度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土壤类型有关。
通常情况下,沉积岩、黏土和淤泥等相对较密的土壤更容易发生较大幅度的沉降。
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害:土地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
当土地沉降超过一定程度时,建筑物的地基会变得不稳定,出现倾斜、开裂等现象。
此外,地下管道和道路也可能因为地面下陷而遭受破坏,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三、预防和减轻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措施1. 合理地下水开采规划: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规划是减轻地下水开采对土地沉降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开采速度,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的幅度,降低土地沉降的风险。
2. 实施地下水补给措施:通过引入外部水源或采用雨水收集等方式,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从而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缓解土地沉降问题。
3. 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提前发现和预警土地沉降问题。
这样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轻可能的损失。
4. 推广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推广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用水措施。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及解决思路

降呈明星的同步 、 比关系。 正
地 面沉降相对而言是一个渐 变的过程 , 了一定 程度 , 到 给水供 气的 管道将会随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弯曲变形 , 导致管道漏水漏气 , 进而折断 , 直接 影响市 民生活 以及工业生产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 安全造 成巨大威 胁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长 春市 巾心 近 5 m 的 范 围 内 , l8 — 18 在 0k 仅 9 6 9 8年 被破坏 的管道有 2 9处 ,引起破坏的原因有 5 。其 中,年 久失修的 I 种 1
境 及 社 会 问题 , 讨 了控 制 地 面沉 降 的 思路 及 对 策 。 探 关 键 词 : 下水 开 采 ; 面 沉 降 ; 制 措 施 地 地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 803 X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地下水是水 资源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 分 ,是人类赖 以生存 的宝 贵资
常生长的保证 , 土壤含水牢主要受地下水位埋 深的影响 , 地下水 位持续 下降 , 耕土层土壤含水牢将 大大降低。某市在 l9 9 4年 、9 7年特大干旱 19
时, 耕土层土壤含水率最低仅为 76 远 低于农作物正常生长 1%~ 0 .%, 7 2 % 的含水率要求。
22 承压 水 水 质 恶 化 -
缩 ; 地 面 沉 降 量 的 大 小 受 地 层 的 附 加 应 力 控 制 , 位 降 低 值 大则 附 加 而 水
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普遍存在 比较严重的滞汛积水问题 , 不仅影响 城市交通和环境 , 而且常使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低层建筑物在汛期被水浸
没, 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O 纪六七 十年代 以前 , 2世 沧州市大部分市 区降水产生地面径流 , A然排 出市外 ;O年代至 9 8 O年代 , 由于地面沉降 , 如遇到同样 的降水量 , j 必内已大部分积水 , 必须用人工扬水排 出区外 ;0 9 年代 至今 , 地面沉降加重 , 城市内涝积水也更加严重 , 民的生产生活受 市
3300浅谈地面沉降的原因与控制措施1

浅谈地面沉降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摘要:目前,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地面沉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地面沉降也由此成为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引言: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城市,对这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危害极大。
从我国地面沉降的特点来看,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时主要原因,另外还包括地质的变形等自然因素。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状况,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阐述了地面沉降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地面沉降的方法。
一、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状况地面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地质作用,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是主要原因。
从地面沉降的基本状况而言,地面沉降的地区范围大,过程比较缓慢,因此早期不易发现沉降问题所在。
一般发生在中东部大中城市,对人们生活影响极大,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和平原上,以及山间的盆地,这三种类型的地质是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要区。
另外,随着地面沉降的出现,与其相关的地裂缝也同时出现了。
在地面沉降频繁发生的地区中,上海是最为突出的列子。
地处长江三角洲,至今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
对比之前的环境可以看出,伴随着乡镇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地表水被污染,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形成区域性的漏斗,逐渐出现地面下沉。
地面沉降的危害范围广,主要体现在:危害地面高程,洪涝加剧,比如上海由于高程的损失,城市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压力,某些沿海地区在防风暴的能力方面也不足,风暴潮频发;其次地面沉降导致地面承重压力不均,破坏建筑物地基,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危害人的生命财产。
二、关于地面沉降的成因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度的开采地下水,使得承压含水层水头降低,上部高压缩软土层中孔隙水压力降低,内有压力增加,从而产生内外压力失衡。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
1. 地下水开采过度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时,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减小,使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2. 土体固结
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由于孔隙水排出而引起的土体压缩变形是永久性的,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地面标高降低,导致地面沉降。
3.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地壳升降等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地面的升降。
地震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地壳升降则会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4.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表层土壤流失,降低地表的支撑能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5. 采矿活动
采矿活动如地下采煤、矿石开采等,会破坏地层结构,降低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面沉降。
二、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1.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采取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强化土体固结的预防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固结。
例如优化排水设计,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度的问题,地下水过度的开采会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质灾害的一种,虽然成灾慢,但是损失大、不易治理。
为了防止地面沉降,根据容易造成的地面沉降的因素,制定出有效地控制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产生。
标签: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控制措施0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地增长,使得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了水资源过度的开发,最终引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会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引起更大规模的地面沉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1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水资源的需求,从而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问题的产生,地面沉降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农田耕地遭到破坏。
城镇生活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地面沉降会让地表变得不均匀,这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变得倾斜、墙体开裂,甚至还会造成建筑物倒塌。
除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因为地下沉会造成路基变形下沉、路面形成裂缝,从而导致公路、铁路等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
因地面沉降在农田内形成的的地裂缝对农田灌溉及耕种的人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沧州而言根据野外的实际调查由于农田内发生地裂缝导致在灌溉农田时水流随裂缝流向地下,造成农田无法充分得到灌溉,从而影响了农田耕地的产量。
第二,降低城市的防洪能力。
地面沉降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口高于河水位,失去了其应有的排水功能,在雨天的时候导致城市出现积水。
另外,地面下沉还会导致沿海城市的防汛墙高度降低,使得海水更容易侵入城市,大大地降低了沿海城市的防汛能力。
第三,影响河流的航运。
对于以航运为主的地区,地面下沉会造成桥梁净空减小,从而使桥梁的承受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过桥能力降低。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介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采取、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地下施工等人类活动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稳定性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面沉降防治的措施。
原因分析地面沉降的发生有许多原因,包括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地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
具体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采取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资源,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
这种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土壤压实,从而引发地表下沉。
土地沉降土地沉降是由于土壤的压实和沉降引起的。
例如,湿地区域的土壤含有大量水分,当水分被抽走后,土壤会收缩,导致地面沉降。
此外,一些地下工程施工活动也会导致土地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也是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壤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收缩,进而引发地表下沉。
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地面沉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为了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地面沉降风险,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加大水资源的补给为了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压力,可以通过增加水资源的补给来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供给。
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地面沉降非常重要。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面沉降的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进一步的沉降。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应该避免在容易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环节。
保护湿地和水源地,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地沉降的发生。
论地面沉降分布及其防治办法

论地面沉降分布及其防治办法【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慢性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沉降灾害不断加剧,论述我国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阐明了地下水开采模型沉降机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地面沉降;分布特点;控沉措施;防治对策1、引言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的影响下,由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
地面沉降的变形以整连体、连续性为特点,具体为向下运动的弯曲、凹洼地、破裂等[1]。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占主体地位,贮积地下水的沉积层的孔隙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大,从而导致大范围的地面沉降。
2、地面沉降分布特点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为严重。
主要有下列5条带[2]:①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②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③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潍坊④长江三角洲的嘉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⑤汾渭河谷平原的太原--侯马--运城--西安地面沉降带。
就地层结构而言,在含水性较好的砂层、砂砾层内抽排地下水时,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向含水层流动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3、地面沉降的控沉措施在此主要针对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介绍控沉措施。
3.1地下水开采量、层次和时间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中最主要是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从而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扩展。
沉降剧烈时,应暂停开采地下水。
力求达到城市用水供需平衡的同时,根据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位置,调整沉降区开采层次和时间,避免开采地区、时间过分集中,尽量开采补给源充足的含水层和更深层次地下水。
3.2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实际上是用人工灌水的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提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人工补给灌注时,要严格控制回灌水源水质以防地下水被污染,回灌可充分利用多雨季节蓄积的地表水和城市用水淡季自来水厂多余的水。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方法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方法作者:刘莹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6期[关键词]地下水;防治;开采;地质灾害;方法地下水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中,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供水来源,对保障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与基本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1]。
可是,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多项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容易引发地下水的水位出现大幅度、不规律波动现象,而且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也会受影响而下降,结果使其不符合城市供水标准,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大量减少,甚至可能会逐渐枯竭。
除此之外,地下水开采还会降低开采土体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周边地面需要面对随时可能沉降的危险[2]。
基于此,在地下水开采期间,采取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对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安全、创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3]。
本文主要针对岩溶地区矿山开采过程中,因抽排地下水而引发的一些地质灾害问题,并且根据其中突显的相关灾害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地下水开采活动的安全性与效益性。
1. 矿山地质概况该矿山位于海拔高度为40~469.8 m的地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高度为240 m。
山坡的坡度范围为10°~25°,局部位置存在较为陡峭的地形。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对山体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滑坡、崩塌之类的地质灾害。
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06.8 mm,平均气温为17.6 ℃。
降雨较为充沛,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大幅度升高,降雨量大时,还会出现地下水涌出现象。
地下水位的升高必然会增加地下水给矿山地质体带来的压力,可能引发地面下陷、塌陷之类的灾害。
此外,矿床中水的来源比较多,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和构造断裂水。
这些水源的同时存在,导致地下水在开采过程中,其水位可能突然出现明显变化,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断层F1、F3和F4的倾角范围为50°~80°,其中断层F4的破碎带宽度为50~70 m,长度为3~4 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
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度的问题,地下水过度的开采会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质灾害的一种,虽然成灾慢,但是损失大、不易治理。
为了防止地面沉降,根据容易造成的地面沉降的因素,制定出有效地控制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产生。
标签: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控制措施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地增长,使得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了水资源过度的开发,最终引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会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引起更大规模的地面沉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1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水资源的需求,从而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问题的产生,地面沉降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农田耕地遭到破坏。
城镇生活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地面沉降会让地表变得不均匀,这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变得倾斜、墙体开裂,甚至还会造成建筑物倒塌。
除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因为地下沉会造成路基变形下沉、路面形成裂缝,从而导致公路、铁路等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
因地面沉降在农田内形成的的地裂缝对农田灌溉及耕种的人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沧州而言根据野外的实际调查由于农田内发生地裂缝导致在灌溉农田时水流随裂缝流向地下,造成农田无法充分得到灌溉,从而影响了农田耕地的产量。
第二,降低城市的防洪能力。
地面沉降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口高于河水位,失去了其应有的排水功能,在雨天的时候导致城市出现积水。
另外,地面下沉还会导致沿海城市的防汛墙高度降低,使得海水更容易侵入城市,大大地降低了沿海城市的防汛能力。
第三,影响河流的航运。
对于以航运为主的地区,地面下沉会造成桥梁净空减小,从而使桥梁的承受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过桥能力降低。
第四,引发其它地质灾害。
伴随着地面沉降一起发生的还有地裂缝现象,甚至引发其它的地质灾害,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
地面沉降易发性区要充分的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通过对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叠加分析,从而得出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
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包括黏土层厚度、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地下水开采量三个因素,再根据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做出因子权重选择。
对地面沉降具有决定作用的是黏土层厚度,因此在地面沉降易发性划分时要重点考虑黏土层厚度分区;而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是地面沉降的诱发性因素;地下水的水位下降速度受到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
利用GIS技术将各图层网格化,通过软件分别计算出各单元中各因子的分值与权重的成绩,并求和,得出各单元的综合评分。
接着根据各单元的综合分析将地面沉降易发性分区划分为五级区域,分别为不易沉降区、一般沉降区、中等沉降区、较易沉降区和易发沉降区。
3地面沉降的控制措施
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地下水的严重开采,因为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所以地下水的开采程度超过了水资源自身的恢复能力,导致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
3.1禁采或者限采地下水
在地面沉降越来越严重的地区,禁采地下水是最有效的措施。
禁采或者限采地下水有效地遏制了地面沉降的速度,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因此,从多方面考虑来看,这并不是适合长期使用的措施,禁采地下水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之间的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3.2寻找一个适合的地下水开采层位
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水资源的需求,促进生产的发展,各个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对深层地下水进行开采和利用,这导致了深层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进而导致城市中明显的出现了地面下沉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大城市对深层地下水的水位进行了控制,保证深层地下水位于上层咸水的水头压力差减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咸水下移的趋势。
采取优化地下水开采层位措施,将可压缩性大的含水层避开,有效地降低了沉降量,阻止了地面沉降的发生。
3.3提高城市废水的利用率
城市废水是指城镇企业所排放出来的污水,开发利用废水资源具有不受气候影响、水源可靠、成本低、距离用户近等优点,也是一个解决地面沉降有效地措施。
不同的企业对用水水质的要求不同,将废水的串联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缺水和水资源污染之间的矛盾。
通过采取适当的科
学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之后再利用,大大地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利于保证人们生产的正常进行。
另外,污水的处理再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有效地遏制了地面沉降的发生。
3.4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我国目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的严重,从而导致了地下水大量的开发。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水资源短缺相比,水资源浪费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的用水效率低,所以水资源的节省空间巨大。
加强节水的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够有效地缓解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压力,减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从而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正常的进行。
4结论
地下水的超标开采引起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峻的形式对地下水的开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在充分认识地面下沉的危害的前提下,提出有效地控制地面下沉的措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进行合理的配置。
参考文献
[1]杨勇,郑凡东,刘立才等.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J].中国地质,2013,40(02):653-658.
[2]殷跃平,张作辰,张开军.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02):1-8.
[3]杨晓红.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地质灾害研究[D].河海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