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_陈蓓蓓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现代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地下水开采对于地面沉降也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进行分析。
北京市地下水开采与利用情况:北京市处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为方便利用地下水,北京市建立了许多地下水抽采站,采取抽水利用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入城市供给工业、农业和居民居住等生活用水。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持续增加。
据北京市水务局的数据,北京市地下水年开采量大约在40亿立方米以上。
北京市地面沉降原因:北京市的地面沉降不只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开采等因素都会导致地面沉降。
据北京市规律探测和地质环境监测站2015年发布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报告,北京市2015年的地面沉降速度平均为6毫米/年,其中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北京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北京市大量的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的:1.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如果下降速度快,则可能导致城市地面下陷。
因为地下水是负责维持土层稳定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土层失去支撑而发生沉降。
2. 井场活动引起的坍塌和摇晃大量的地下水开采需要在地下开设井场,这些井场有一些可能处于城市的交通要道、土地开发等地方。
这些井场的超载活动有可能导致相关的土体坍塌或摇晃,间接牵扯出沉降问题。
3. 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性质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会发生变化,一些地底物质在水中发生化学变化,有可能去除或增加地下水中的一些成分,导致土体松散度发生变化,出现沉降现象。
结论:综上所述,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北京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地下水开采是北京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减量、贮量、替代等方案,避免过度的开采,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下管线破裂、房屋倒塌等。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目前,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成果概述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土壤类型等。
三、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思考(一)问题与挑战尽管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面沉降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微观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深入研究成因机制:加大对地面沉降成因机制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基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

0 引 言
黄欢基于 层 次 模 糊 评 价 法 评 判 地 铁 车 站 地 下 水 风 险,提出在地 铁 运 营 阶 段,应 加 大 监 测 频 率、加 强 列
地面沉降是地表持续、缓 慢 降 低 的 地 质 现 象,主 车动荷载的控制 . [7] 刘婷婷 等 基 于 多 层 次 模 糊 综 合
要集 中 于 矿 区 与 城 市,具 有 危 害 性 大 和 分 布 广 的 特 评价 法 对 地 铁 车 站 运 营 安 全 进 行 评 价,并 使 用 专 家
使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SAR)技术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永 久 散 射 体 干 涉 测
AHP)对天津地铁运行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 量(PersistentScattererInSAR,PSGInSAR)技 术,能
非常严重 . [7] 因此,寻找合 理、有 效 的 地 铁 运 营 环 境 预少 的 技 术 手 段[12],而 合 成 孔 径 雷 达 干 涉 测 量 (InG
地面 沉 降 危 险 性 评 价 方 案,并 对 地 铁 运 行 的 安 全 性 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InSAR)技 进行精确 评 估,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8] 王 洪 德 等 术,特别是 在 差 分 干 涉 测 量 (DifferentialInSAR,DG
合评价法,计 算 北 京 各 区 域 地 面 沉 降 的 风 险 值 . [10]
北京地铁的 容 量 相 对 较 大,因 此,构 建 完 善、科
收 稿 日 期 :2017-06-23; 修 回 日 期 :2017-1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三维形变及演化机理研究”(41130744/D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 上 项 目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雷坤超;罗勇;陈蓓蓓;郭高轩;周毅【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6(043)006【摘要】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eijing area.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by using the permanent scatt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S-InSAR) technique 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PS-InSAR on the GIS spatial analysis platform,. 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1) The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mainly occurs in the east, north and south of the plain,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settlement centers, with the maximum settlement rate reaching 152mm/a. The regional uneven subsidence areas are obvious, and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se area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complete subsidence region. (2)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reas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the subsidence area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sedimentary depression formed by several major active faults,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features of the Quaternary deposit. There is an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area of active faults, the land subsidencesection line shows obvious turning or abrupt change, and the uneven subsidenc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is very obvious. The layered settlemen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hesive soil in the corresponding lay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subsidence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ressible cohesive soil layers in Beijing area. The range of the land subsidence area expands from the northwest characterized by the single structural zones to the southeast characterized by the multi-structure zones. The areas where the settlement rate is more than 50 mm/a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hose thickness of the compressible cohesive soil layers is more than 100 m. The settlement cente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arge thickness of the cohesive soil layers. (4) The second confined groundwater (top and bottom depth being 100~180 m) exploitation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settlement center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groundwater funnel.%提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给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压实、地质构造等。
其中,人为因素在地面沉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一)研究方法与成果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者们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通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为防控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地面沉降的防控策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为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借鉴。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思考(一)加强基础研究虽然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强基础研究。
包括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等。
(二)跨学科合作地面沉降问题涉及地质、水文、气象、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
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三)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政府应加大对地面沉降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项目,对北京的水资源调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旨在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北京作为该工程的受水区之一,通过引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质、工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问题逐渐显现。
三、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区域,由于土壤类型、地质构造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
而在其他地区,地面沉降的程度相对较轻。
总体来说,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阶段性。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初期,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面沉降的速度较快。
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善和人类活动的逐渐稳定,地面沉降的速度逐渐减缓。
然而,在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和地质灾害时,地面沉降的速度可能会再次加快。
3. 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北京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气候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则表现在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期气候变化对地面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北京地面沉降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方式和路线,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和影响。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

第31卷,第1期国土资源遥感Vol.31,No.12019年3月REMOTE SENSING FORLAND &RESOURCESMar.,2019doi :10.6046/gtzyyg.2019.01.23引用格式:张晓婧,陈蓓蓓,雷坤超,等.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J ].国土资源遥感,2019,31(1):171-179.(Zhang X J ,Chen B B ,Lei K C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along Beijing -Tianjin inter -city railway (Beijing section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9,31(1):171-179.)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张晓婧1,2,陈蓓蓓1,2,雷坤超3,陈文锋1,2,高明亮1,2,周超凡1,2,段光耀4(1.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048;3.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4.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的地面沉降问题,采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地面沉降信息,结合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交叉小波的方法探讨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结合研究区内可压缩黏土层分布情况分析地面沉降与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21mm /a ;地面沉降滞后承压水位变化9 10个月,滞后潜水位变化4个月;位于同个冲洪积扇控制范围的地面沉降速率随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控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线状地物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京津高铁;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滞后性;可压缩层中图法分类号:TP 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0X (2019)01-0171-09收稿日期:2017-09-19;修订日期:2018-01-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三维形变及演化机理研究”(编号:41130744/D010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模式下的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编号:KM201510028012)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InSAR技术的京津城际铁路形变监测研究”(编号:16JCZDJC40400)共同资助。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高度降低的现象。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加剧了环境压力和城市风险。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平原区位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广泛开发利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地下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问题。
此外,城市建设、地铁施工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影响。
地面沉降不仅引起土地沉降、建筑物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貌变化、地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通过对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沉降区域和沉降速率的分布规律。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分析。
另外,通过建立地下水动力模型,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当前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区域范围的地面沉降问题,对于局部范围和微观尺度的地面沉降缺乏深入研究。
其次,地下水动力模型的建立仍然面临挑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综合分析和预测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多个尺度、多个因素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我们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实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次,加强与地下水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的研究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率。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