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百有余年(“有”通“又”)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a。

名词作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4、内立法度(对内)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b。

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

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

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

形容词作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

使动用法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

退却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

离散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

朝拜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

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

灭亡6、会盟而谋弱秦使。

弱7、以弱天下之民使。

弱8、以愚黔首使。

愚蠢【一词多义】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

灭亡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高中语文通假字梳理总结

高中语文通假字梳理总结

过秦论

接纳

拒守


早些

隔阂

背弃
离骚

邀请

座位

合纵

舍弃
孔雀东南飞

借给

能够
廿
二十

兰亭集序

第二天

威吓
石钟山记

分辩

鲁莽
俱 全、都、详尽

暴露

如果

满足
原字 已 知 内 然 累 泮 行 龟 絖 当 亡 有 指 绌 从 详 质 畔 旃 去 亡 决 以 景 乡 无 说 泮 辟 错 圜 章 报 帘 纫 藏 悟 趣
翼日 振 辨
卤莽 具 暴 当 厌
通假字
词义
篇目
煣 用火烤使弯曲 《论语》十二章



见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天性

传授
《老子》四章


劝请


五石之瓠

盘绕,围绕

兼爱

彩色

稀疏

迟,晚
屈原列传

停止

肢体
型 典范,做榜样

回到

何不
苏武传

道路

语气词
网 张网捕捉,陷害
斑 斑白,头发花白


何,怎么
高中通假字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篇目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登泰山记
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鸿门宴
谏逐客书 与妻书 促织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通假字大全
• 必修1 •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 彤管。3.归通馈,赠送。 • 4. 匪通“非”,不是。 •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 6.无通毋,不要。 • 7.于通吁,表感叹。8.说通脱,解脱。
• • • • • • • •
• 32.匪通非,不是。33.虾通蛤。34.那通哪。 35.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36.见通 现,现成的。
• 必修4 • 37.无通毋,不要。38.颁通斑。39.涂通途,道路。 40.輮通煣,使……弯曲。41.有通又,暴通曝, 曝晒。42.知通智,理智。43.生通性,本性,这 里指天生的资质。44.衡通横。45.从通纵;举通 与,交好。46.弊通敝,困顿。47.景通影,影子。 48.棘通戟,一种兵器。49.受通授,传授。50.读 通逗,停顿。51.属通嘱,嘱托。52.曾通增,增 加;内通纳,交纳。53.辟通避,退避。54.振通 震,震慑。
• 选修9 • 95.面通偭,以背相向。96.汝通汝,你。97. 畔通叛,背叛。98.县通悬,悬挂。99.旃通 毡,毛织的毡毯。100.去通弆,收藏。101. 亡通无,没有。102. 亡通无,没有。103. 见通现,表现。104.衿通襟,衣襟;决通诀, 辞别。105.乡通向,向着;欧通呕,呕吐。 106.宿通夙,早;昔通夕,晚。107.壹通一。 108.隤通颓,毁坏。
9.泮通畔,边,岸。 10.锡通赐,赐给。 11.辟通僻幽僻。 12.道通导,引导 13.正通证,作证。 14.取通娶,娶妻。 15.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6.纫通韧,柔韧牢固。
• 17.藏通脏,脏腑。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 必修2 • 19.属通嘱,劝酒。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 词。21.阖通合,关闭。22.彀通够。23.念 通廿,二十。24.冥通溟,海。25.垂通陲, 边际。26.反通返,返回。27.知通智,智慧。 28.辩通辨,区别。29.而通能,能耐。30. 有通又,反通返。31.辩通变,变化。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通假字、古今字注释刍议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通假字、古今字注释刍议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通假字、古今字注释刍议作者:陆宗成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6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5册。

这套教材相对于其他教材而言,编写水平高,十分利于教学。

但是正如白璧微瑕一样,这套教材也有美中不足之處。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教材的编者在处理通假字、古今字时,存在“不作注”“只作注,但未指明通假字或古今字”“不明通假字,造成注释错误”三种不足。

此外,注释术语“通”“同”使用混乱。

现不揣浅陋,特择数例试作分析,望广大同仁和编者不吝指正。

一、对某些通假字、古今字漏注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自叙》中说:“不知假借,不可与读古书。

”清代训诂名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通假字、古今字所在之处,字不一定生僻,往往一看即知,但如果照字面解释,很容易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所以,为避免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教材的编者一般都会将教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指出来,并作相应解释。

让人遗憾的是,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的编者,对教材中的个别通假字、古今字仍然漏注。

(一)对通假字漏注。

例如:1.以精铁铸成,员径八尺。

(必修4《张衡传》对“员”无注)教材对通假字“员”漏注,结果造成理解困难。

《说文解字》:“员,物数也。

”徐锴注曰:“古以贝为货,故数之。

”《说文解字注》:“员,物数也。

本为物数,引伸为人数。

”不管是将“员”注为“物数”,还是“人数”,在“员径八尺”此语境中,都生硬谬误,殊不可解。

其实,“员”是“圆”的通假字。

“员”和“圆”都属云母,仙韵,同音通假。

“员”通“圆”,见于古籍。

如《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员之至也。

”又如《徐霞客游记》:“其穴竖而起,亦员如井。

”所以,宜将“员”注作:通“圆”。

(二)对古今字漏注。

例如:1.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必修1《鸿门宴》对“奉”无注)《说文解字》:“奉,承也。

”《说文解字注》:“奉,承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

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

(卒: 通"猝", 仓猝。

形容词。

)10。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5。

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16、”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17、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18、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19。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 2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21。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要项伯、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5、夫晋,何厌之有。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 (厌,通“餍”,满足。

)2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27。

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句集锦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句集锦新人教版必修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四)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5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56、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60、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61、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

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

(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