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丽)爱与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赏识的观念、赏识的方法来看待孩子——读《赏识你的孩子》

关键词 教育 赏识
爱 学生
因为 自信而更加用功 ” 什么是 赏识教 育?赏识 教育就是爱的教 育。 是尊重 、 信任 、 理解 、 宽容、 欣赏和耐心 , 是 这就是 说 , 信任 、 期望 的力量是 巨大 的 , 当人们坚信一个 人 “ 行 ”的时候 .他 就真的 “ 行” 了 其实 . 不管孩子表 面上是 多么坚强 . 内心还是脆弱 的.弱小 的生命 常常担 心 自己
不如别人 . 落在后面 。所 以 , 我们 应多给孩子 以“ 太好 了。 你 真棒 , 真能干 ” 的赞 扬 . 让 孩子 吃个定心丸 . 从而打开情感 的闸门 . 让 孩子在
关 注孩 子的长处和进步 .让孩子觉得 “ 我能
行” 的教 育
一
杂的问题 , 答 案竟然 是出乎 意料 的简单 : 就在 家长和教师 自己身上。 我们要重拾“ 承认差异 和允许 失败 ” 的优 良传 统 . 要遵 循 “ 尊重、 信 任、 理解 、 激励 、 提醒、 宽容” 的操作 原则 . 用足 够的爱心 、 信 心和耐心点燃 孩子 自 信 的火 花. 我坚信 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 成针
秀时 . 你也会对他产生期望并 暗示 给他 。 孩子
的激烈 . 宽容渐渐成 了一种 奢侈 . 父母们越来 越 不能接受 自己的孩子 与别人孩子之 间的差 异. 孩 子一有 落后或错误 . 就会 经受父 母的抱 怨、 贬低 , 甚至是训斥 和打骂。父母们 当年教 自己孩 子说话 和走 路 时的 精神都 到 哪里去 了? 所以 。 如何教 好孩子这样一个看似无比复
鼓励赞扬 赏识孩子要 承认 差异 、 允许失败 。 赏识孩子要 帮助孩子预约失败 .让孩子在克
服 困难 中体现愉悦
班. 问那些孩子 的情况 。 教师说 : “ 好极 了。 你
赏识的力量

赏识的力量
王勤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
农民从不埋怨庄稼。
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总页数】1页(P268-268)
【作者】王勤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一分赏识,一分力量
2.赏识的力量
3.大拇指的力量——赏识教育
4.赏识的力量——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
5.高情商医疗纠纷调解中赏识的力量——赏识的三个障碍与四种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赏识是一种力量

赏识是一种力量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曾经说过“受到赏识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被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得到赏识,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品;是精神生命里的阳光和水分。
胡邵杰是我班一个成绩较差的一个男孩。
上课不喜欢听讲,成天埋着头忙着做作业,好象在给谁比赛似的。
第一学月考试下来,我批改试卷,恰好最后一道应用题是昨天练习册上的一道题,孩子们做的很好,只有胡邵杰一个人做错,在评讲的时候我批评了他。
第二次做小测验,图形向上平移5格,孩子们都会数格子,只有胡邵杰是移动4格,我在教学的时候反复强调过要移动了才算一格,而他一开始就算一格,没有移动。
我很生气,在评讲试卷的时候狠很的批评了他。
他的头深深的埋在桌下。
下午放学,他的爷爷来接他,问起他的学习情况。
我说:“胡邵杰这段时间不专心,上课一直听不来课,忙着做作业,会的都正确,不会的还是不会,就象一个抄工似的。
他的爷爷也很生气,他的爷爷还没有开始批评他,他就在旁边抽抽涕涕的哭了起来,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不停的从眼眶里滚出来。
看作他那么痛苦的样子,他的爷爷接他回家了。
他抽抽涕涕的样子在我脑海中像电影画面一样清晰。
他妈妈的话在我耳边回荡:“老师,辛苦你了,我和胡邵杰的爸爸都在上海打工,孩子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
在学校里老师你就多费费心了。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走到胡邵杰的座位上,抚摩着孩子的头说:“我知道,你也想学的很好,爸爸妈妈回来以后会很高兴,也许还会带你到上海去读书。
但是,你上课必须听讲,不然你的作业会出错,孩子们认为你很苯,其实你很聪明的。
”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看作我:“老师我真的很聪明吗?”“是的,你很聪明。
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你就是最聪明的。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胡邵杰挺直腰杆了,在提问的时候,我故意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举着手,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胡邵杰,他的手慢慢举起来了。
我让他来回答,他怯怯的站起来,小声的说出了答案。
微笑如蜜赞美如歌——浅谈赏识教育的艺术

微笑如蜜赞美如歌——浅谈赏识教育的艺术惠兴桂【期刊名称】《《学周刊B版》》【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110-110)【关键词】赏识教育; 艺术; 赞美; 美国专家; 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 班主任; 学生【作者】惠兴桂【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骊城学区下庄小学 06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1.6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对超常儿童非常有研究的美国专家来我国访问的时候,到一所学校去考察。
一位班主任说:“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指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发疯似地跑回家:“妈妈,妈妈,美国专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半信半疑地找到老师,“一点不错,的确是专家说的。
”母亲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焦虑,不再指责。
从此这些孩子的环境变了,同学们个个羡慕,老师倍加关怀,家长逢人就夸,他们一下子都到了“行”的教育世界,一个个飞速地向前发展。
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询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班主任回答:“好极了!”接着班主任又问到:“先生,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您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
”班主任目瞪口呆。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深刻的:那就是赏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要使赏识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
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
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可用肯定性的语言给予赏识,譬如“你真聪明。
”“你想到了,老师还没想到呢”“你的办法真不错。
赏识的力量

赏识的力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
后进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后进生常常屡教不改。
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是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吗?再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后进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
在我的班上就有几名特殊的学生。
活泼健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仿佛是精力过剩,小麻烦天天有,大麻烦两天一场,可一提到学习,他们的习惯动作是往桌上一趴,笑眯眯的看着你,让你无计可施。
李长磊,方面大耳,双眼皮大眼睛,论长相真是人见人爱。
奇怪的是不认识字,每天的语文作业从不超过三行,数学从来不做。
刚入校那会儿,就是个惹事大王,天天有他的状,学生告家长找,弄得我是焦头烂额。
与家长联系他是最勤的一个,可每次来的都是奶奶,奶奶总是笑眯眯的说:“孩子调皮老师多费心了。
”后来,见他奶奶来的次数多了以后,校工专门找到我,向我介绍了他家的情况。
长磊是校工本家的孙子,他还有个二十多岁的哥哥,至今吃喝不知,需要奶奶天天喂饭。
妈妈耳聋的厉害,所以从没来过学校。
由于这个特殊的原因,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语文作业只要他比着抄,一字不错,就是不会认,三年级学了英语以后也是如此,抄的书写体、印刷体都是工工整整,一个字母都不会读。
怎么办?只有分散一下他的精力了,先把他安抚下来,别天天惹事。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长磊扫地时,动作麻利,扫的地还很干净。
我好好表扬了他一番。
“老师,李长磊的桌洞里才干净呢,书放得可整齐呢。
”我走过去一看,可不,书码的整整齐齐,桌洞里干干净净,一点废纸也没有,再看书包,东西虽然不多,书是书本是本,连书包也稳稳当当的挂在后椅背上。
赏识+信任+热爱将会让你的学生无与伦比

赏识+信任+热爱将会让你的学生无与伦比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只要我们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一、赏识赏,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
“赏识教育”是南京周弘老师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16 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
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最后得出结论: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事实上,使学生在充满赏识的环境中,自觉、快乐地学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因为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投资、任何条件、随时随地可用的教育方法。
二、信任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四个字。
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
曾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我国一所学校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你……”此后,老师、家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赏识的力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赏识的力量》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赏识的力量①1852年秋天,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无意间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他却十分欣赏。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这个作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赏识与肯定。
姑母写信告诉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引起了名人的注意,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你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前途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有了自信和动力,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终于成为世界级大文豪,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能给人自信,鼓励其成才成业成功。
②赏识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勇气,使其创造不凡的业绩。
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家读书的左宗棠。
一番交谈后,林则徐被左宗棠的学识志向所折服,将他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
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福建后,林则徐又向咸丰帝推荐左宗棠,认为他是“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林则徐的赏识,使左宗棠勇气大增,主动出山入仕,屡立奇功,一展抱负。
③赏识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方向,使其走上正确的轨道。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巧妙。
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到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酒店的大老板了!④赏识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动力,使自己迈上崭新的阶梯。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赏识。
我们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
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赏识的力量

21-第 4 0 f 5期考 试 周刊 2-
-
贝
识 的 钱 Fra bibliotek 芸 力
量
( 苏省 宝 应 中等 专 业 学校 . 苏 宝 应 江 江
250 ) 2 80
赏识 教 育 是 前 苏 联 著 名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的一 个 重 要 教育思想 , 者通过 十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 活动 . 悟到 “ 笔 领 赏 识 ” 种力量的强大。 这 近年 来 , 由于 普 通 高 中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校 生 源 越 来 越 紧 职 张 。 了生 存 , 校 在 招 生 时 只好 先 求 规 模 , 求 质 量 , 致 职 为 职 再 导 校 生 的素 质 普 遍 不 高 。 《 氏春 秋 ・ 今 》 :世 易 时移 . 法 吕 察 日 “ 变 宜矣 。 ” 着 职业 学 校 的 教 育 环 境 、 育 条 件 和 教 育 对 象 日渐 随 教 变化 , 育 手 段 、 育 方 法 也 有 所 变 化 。如 果 再 用 以前 的 标 准 教 教 要 求 现 在 的学 生 、用 以前 的 方 法 教 育 现 在 的学 生 ,显 然 行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与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新城三小高红丽
有一句教育名言:爱是最高的教育艺术。
确实,教育如果不以爱为前提,就难以取得成功。
然而仅有爱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爱与赏识的艺术,特别是对于那些所谓的弱智学生,给予他们爱与赏识的力量也许会改变他们的人生价值。
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智。
从名字上分析,他一定是一个有智慧、聪明过人的学生,其实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甚至在有的老师、大多数学生眼中,他是一个“弱智生”、“捣蛋鬼”。
因为他在所有的学科中,除了语文能写几个字,勉强能读读课文外,其余学科基本不得分,即使得分了,也不超过20分,而且下课总爱追逐打闹,因此他是一个极不被欣赏的学生。
因为长期遭受冷眼,得不到欣赏与爱,所以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有时还会变本加厉。
自我担任他的数学老师以来,经过了解、观察得出一个结论:智应该是一个可塑造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者,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于是我开始与他沟通,记得我第一次找他谈话的第一句话是这样问的:“智,你是一个好学生吗?”听了我的话,他的脸刷地红了,深深地低下了头,然后怯怯地说:“老师,我,我知道我是个坏孩子。
”听了智的话,我心里特别地难受,这么小的孩子就在他的心灵里播下了“坏”
的种子,长大后他会怎么办?作为我们教育者,真的该反思一下了。
于是我说:“智,抬起头来,看着老师,我说你一点都不像一个坏孩子,只要你自信,你一定会成为咱班里最优秀的孩子,你敢跟老师打赌吗?”他愣了愣,眼睛里充满了希望,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也会心地笑了。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
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因此,我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
我首先找到了他的家长,做了详细的工作,最后家长愿意配合我们,表示不再呵斥、打骂、挖苦他了,愿与老师携手,共同重新塑造这个孩子。
在学习上,我让他当数学小组长,首先树立他的学习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并教育他,数学小组长就得学习好,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课上多提问,多指导,多表扬,多鼓励,多用启迪的目光去看他。
课下,给他配了辅导小组长进行帮教合作学习,并让他找出了对比对象,看谁进步最快。
由于措施得力,使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及格了,其他学科也有了较大进步。
在纪律方面,我是这样调整的:班内成立课间纪律小组,让他当纪律组长,负责监督,奖、扣分,对于守纪律的,要奖分,追逐打闹的扣分,违犯一次扣一分,一学期累计超过负20分的,学期结束时就不能参与任何评选。
教育智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敢为人先,经过努力,智不但自己改掉了课下追逐打闹的不良习
惯,而且在他的带动下,班内课间纪律井然有序,几乎每周都能得到纪律流动红旗。
一学期下来,智在师生们的欣赏、鼓励、爱护下,已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作为老师,要充满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爱得独具魅力,且要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
我还记得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欣赏者心中要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鲜花。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和理解,一种依赖和祝福,可以使人具有成功感。
欣赏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我们在教育中给学生多一些爱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