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等

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节省蛋白质资源

?减少动物粪便中氮的排出,减轻环境污染

?提高日粮中非常规饲料的使用比例

?改善肉的品质

?抵抗应激症

?提高抗病力

?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饲料级氨基酸添加的种类

目前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商品化产品约有六七种,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赖氨酸添加剂

●赖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

●蛋氨酸添加剂:DL-蛋氨酸:甲硫氨酸,2-氨基-4-甲硫基丁酸

●色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为L-色氨酸,合成的色氨酸有L-色氨酸和DL-色氨酸两个品

种,

●苏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是L-苏氨酸,

●甘氨酸添加剂

●谷氨酸添加剂

●精氨酸添加剂

鱼类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

?氨基酸的水中溶失:氨基酸均具有一定的水中溶解性,因而以晶体形式添加到饲料中,在投入水中到为鱼类所摄食的这段时间内,存在水中溶失的可能

?氨基酸的吸收不同步:晶体氨基酸的吸收速度较快,而饲料中的蛋白质需分解为氨基酸或小肽后才可被吸收,造成二者吸收的不同步,由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必需按一定比例方可进行,且水生动物储存游离氨基酸的能力甚低,导致先吸收的晶体氨基酸不能用于合成蛋白质而直接排泄或代谢

应对策略

?提高投饲频率:4次/日

?将饲料氨基酸进行包膜处理:微囊化和微包膜。提高水产饲料中游离态氨基酸的稳定性,减少溶失率;通过减缓晶体氨基酸转运到胃肠道粘膜的释放速率来降低它的吸收速率非营养性添加剂

定义:加入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包括药物添加剂、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成分、防霉剂、饲料调制和调质剂

抗生素作用特点及机制

(一)作为畜禽保健剂:1、保健作用2、抗生素抗菌作用的机制: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d改变细胞核的代谢

(二)作为生长促进剂: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机理:a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生长作用、b 刺激有益微生物区系的优先繁殖、c提高动物抵抗力,减少疫病发生率、d使动物肠壁变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e饲喂抗生素可增进食欲和采食量、f抗生素可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

益生素作用机制,与抗生素应用比较

作用机制:1、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恢复和维持正常微生物区系平衡,保证动物消化机能正常和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消化与生产潜力

2、产生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增加动物免疫力

3、合成消化酶,增强消化力

4、合成维生素和菌体蛋白,未知生长因子

比较:1、益生素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在抑制动物体内的病原菌这方面,两者是相同的,因此只要将两者合理地配合使用,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2、益生素被认为是饲用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然而,与抗生素的促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的稳定效果相比,益生素的应用效果还不稳定

3、加工和贮藏过程或抗生素的使用均可使影响活菌的活性

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微量活性成分,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饲物质。载体能吸附活性成分,使活性成分的颗粒加大。载体与微量组分相结合后,微量成分的混合特性(如流动性)和外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稀释剂:是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料,它可以稀释活性成分的浓度,但微量组分的物理特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稀释剂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从粒度上讲,它比载体更细,颗粒表面更光滑,流散性更好

吸附剂:又称吸收剂,是具有吸收(水、油)液体性能的物质,其作用是使液体添加剂成为固体,易于运输和使用。由于活性成分附着在吸附剂的颗粒表面,所以也可以说吸附剂是一种载体

载体与稀释剂的基本要求

1、水分:一般要求载体和稀释剂水分控制在8-12%,药物和维生素载体的水分不应高于5%。必须严格控制载体和稀释剂的含水量

2、粒度:一般要求载体的粒度比承载的微量活性组分大2~3倍,控制在0.2mm左右,一般在30-80目之间(0.59-0.17mm),即90%以上通过30目,10%以下通过80目为最佳粒度 稀释剂的粒度要求比载体小很多,而且粒度要均匀,一般应控制在30-200目(0.59-0.074mm)之间

3、容重:容重是影响混合均匀度的重要因素,载体和稀释剂的容重与微量组分的容重相接近时,才能保证活性成分在混合过程中分布均匀,从而降低输送过程中的分离现象 要根据微量组分的容重来选择载体和稀释剂

维生素一般采用砻糠做载体,玉米芯粉做稀释剂;微量矿物质则采用密度大的碳酸钙做载体。一般认为载体容重为0.3-0.8g/ml为佳

4、表面特性:载体应有粗糙的表面或表面有小孔,这样有利于微量活性成分吸附其表面或进入其小孔内。一般认为粗纤维含量高的麦麸、脱脂米糠、大豆皮粉、小麦粗粉均属良好的载体。微量元素则多用碳酸钙或二氧化硅等作载体

稀释剂因不要求具备承载性能,故要求其表面光滑、流动性好,如碳酸钙、磷酸二氢钙、粒度较细的去胚玉米粉、豆粕粉等

5、亲水性、吸湿性和结块性对于载体和稀释剂,一般要求其不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吸湿性,以防吸水或潮解而结块,影响配料和均匀混合。对于必须使用的易结块的载体或稀释剂可加入二氧化硅来增强其流散性

6、流动性(又称流散性)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载体和稀释剂与微量活性成分混合的均匀度。流动性过强,制成品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分离现象;流动性太差,又不易混合均匀。载体的流动性一般以静止角在40~60°为宜。物料的流动性受其粉碎粒度的影响,但当对

载体或稀释剂粒度的要求与其他特性要求发生矛盾时,一般认为首先应满足对粒度的要求7、化学稳定性作为载体和稀释剂,必须要求是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物质,不应具有药理活性,化学稳定性好

8、酸碱度(pH) 载体或稀释剂最好应具备缓冲pH的特性,使添加剂预混料pH保持中性。偏酸或偏碱都将对维生素和其他活性成分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偏酸或偏碱的载体可用一价磷酸钙或富马酸将pH调为中性

9、静电作用力颗粒越小,化合物越纯、越干燥,所带静电荷数就越大。混合时小颗粒与其他材料发生静电吸引的作用。若各个颗粒所带的电荷相同,颗粒之间互相排斥,造成粉尘。植物油或糖蜜等抗静电物质能消除静电的影响

10、卫生条件

对于载体和稀释剂,要求微生物含量要少,不能有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腐败发霉的原料一定不能作为载体或稀释剂使用

维生素A的添加剂形式有维生素A醇、维生素A乙酸酯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A醇稳定性较差,饲料工业少用

维生素A添加剂的营养功能

(1)维持正常的视觉

(2)保护上皮组织(皮肤和黏膜)的健全与完整

(3)促进性激素的形成,提高繁殖力

(4)促进畜体生长,增进健康,调节机体代谢,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抗病力(5)维护骨骼正常生长和修补

(6)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7)增强免疫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VA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降低食欲,生长失调,出现水肿,影响生长

?死亡率高,疾病抵抗力低。因为VA缺乏导致免疫器官发育受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降低

?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因为VA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胆囊颜色变深,脾脏萎缩

?鳃盖变形、扭曲、充血,出现瘦背

肌醇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在动物体内肌醇主要以肌醇磷脂的形式存在。肌醇在细胞膜系统和脂蛋白的磷脂组分中发挥生物化学功能。虽然生物功能还不十分确定,但已证明肌醇是水产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

?缺乏时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贫血、鱼鳍腐烂

水产动物缺乏合成肌醇的基因,几乎不能合成肌醇

在对虾及鱼类饲料中,肌醇添加量通常为300-500 mg/kg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添加方法

1、添加种类的确定(考虑饲料原料、水中的含量等)

2、日粮中玉米比例占50%以上,一定要添加Fe、Cu、Mn、Zn

3、籽实类和大部分粕类Se含量低于动物需要,要加Se,鱼粉含Se丰富,无鱼粉的饲料中Se添加量要高于有鱼粉的饲料

4、品种、生长阶段、饲养方式和环境等不同,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用注意事项

1、根据动物的种类、生理阶段生产目的等确定使用的种类

2、考虑微量元素之间的干扰作用

3、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与维生素添加剂原则上不能混合配制,必经特殊的加工方法混合

4、注意对动物的毒性反应

5、抗生素与铜同时用效果好。提高Cu的含量需提高Mn、Fe、Zn的含量

水产动物酶制剂应用特点,与畜禽区别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

1、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2、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消化率

3、降低消化道的食糜黏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4、消除抗营养因子

水产动物酶制剂的特殊性

?水产动物和畜禽差别很大,饲料酶制剂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不能照搬畜禽酶制剂的情况,

?水产动物酶制剂与畜禽酶制剂的应用有很大的差别

?水产动物大多为变温动物,体内温度较低:适宜温度为15-32℃,酶制剂必须能够适应体内低温环境

?消化系统不完善,内源酶分泌差别大:对植物性饲料原料(蛋白和淀粉)利用性比较差

?水产动物种类繁多,食性多样复杂:内源酶分泌能力不同

?消化道短,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酶作用不完全

?水产动物饲料在水中投喂,要求营养和添加剂在水中具有稳定性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特殊,水产动物酶耐温问题突出:挤压膨化温度可达200℃

?减少养分排泄,减缓水体营养富积和污染问题更重要:开发降低N、P排泄的水产饲料酶

植酸酶作用机理

–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减少饲料中的无机磷添加量;

–降低粪便含磷量;

–增加钙、锌和氨基酸等的利用率

为什么使用酸化剂,及其种类

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饲料氧化酸败

?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添加不同酸可以促进鱼类摄食

?酸化剂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柠檬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乳酸、甲酸)

预混料产品设计

设计添加剂预混料产品时,对原料选择要求

1、原料的价格、来源和特性

2、适口性

3、化学稳定性

4、配伍禁忌

5、生物学利用率

6、毒性、残留、抗药性

饲料添加剂指标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 序号卫生指标项 目 产品名称指标试验 方法 备注 1 砷(以总砷 计)的允许量 (每千克产 品中),mg 石粉 ≤2.0 GB/T 13079 不包括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 用的有机砷制剂中的砷含量硫酸亚铁、硫酸镁 磷酸盐≤20 沸石粉、膨润土、麦饭石≤10 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碘化 钾、碘酸钙、氯化钴 ≤5.0 氧化锌≤10.0 鱼粉、肉粉、肉骨粉≤10.0 家禽、猪配合饲料≤2.0 牛、羊精料补充料 ≤10.0 猪、家禽浓缩饲料 以在配合饲料中20%的添加 量计 猪、家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计 2铅(以Pb计) 的允许量(每 千克产品 中),mg 生长鸭、产蛋鸭、肉鸭配合饲料 ≤5 GB/T 13080 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 奶牛、肉牛精料补充料≤8 产蛋鸡、肉用仔鸡浓缩饲料 ≤13 以在配合饲料中20%的添加 量计 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 骨粉、肉骨粉、鱼粉、石粉≤10 磷酸盐≤30 产蛋鸡、肉用仔鸡复合预混合饲 料 ≤40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计 仔猪、生长肥育猪复合预混合饲 料 3氟(以F计) 的允许量(每 千克产品 中),mg 鱼粉≤500GB/T 13083 高氟饲料用HG2636–1994中 4.4条 石粉≤2000 磷酸盐≤1800HG 2636 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250 GB/T 13083 产蛋鸡配合饲料≤350 猪配合饲料≤100 骨粉、肉骨粉≤1800 生长鸭、肉鸭配合饲料≤200 产蛋鸭配合饲料≤250 牛(奶牛、肉牛)精料补充料≤50 猪、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000GB/T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新饲料饲料添加剂申报指引

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指南 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是我国饲料工业坚持发展的基本产业政策之一。 为便于申报单位(生产者或研制者)更好地了解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申报程序,提高申报材料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指南。 1范围 本指南阐述了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申报程序、申报材料要求及相关说明。 本指南适用于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申报。 2 名词解释 2.1 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是指我国研制、尚未批准使用的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2.2 创新型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我国境内研究、创制的,国外尚无报导的单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2.3 国外批准生产、销售的产品:是指在其它国家己批准生产、销售,国内研制、尚未批准使用的单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受专利保护的产品除外)。 2.4 移植型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是指已在我国境内其它行业使用,首次应用于饲料的单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3 申报程序 3.1 申报新产品的单位(生产者或研制者),到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饲料办)或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索取申请表和申报材料项目表,也可从网上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519080835.html,)。 3.2 填写申请表,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规格纸,小4号字打印,装订成册。 申报材料一律使用A 4 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申报材料项目表见附件2。 3.3 申报单位(生产者或研制者)到所在省(市)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由省(市)级饲料管理部门在申请表上盖章。 3.4 申报单位(生产者或研制者)将申请表和全套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报送全国饲料办,

上海市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范本标准版

编号:MM-202103690 上海市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范本标准 版 The content of this contract is only a reference for the parties. The specific terms of the contract may be added or dele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Do not apply them directly.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_日

上海市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 (xx版) 卖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饲料添加剂买卖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饲料添加剂基本情况 种类 产品许可情况 产品 名称 商标 包装 规格

数量 计量 单位 单价 (元) 金额 (元) 生产 许可 证号 批准 文号 执行 标准 号 合计人民币金额(大写): (可另附表。) 第二条质量要求 1.饲料添加剂产品不得使假、掺杂,符合产品标签的质量指标和《饲料卫生标准》等安全卫生要求,绝不含有违禁添加物质。 2.其他质量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交付方式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饲料添加剂项目 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饲料添加剂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能源化工、基础化工和农业,原料如异 丁烯、乙炔、玉米等。产业链下游为养殖业,属于第一产业,需求相对刚性,但在非洲猪瘟等极端情况下,需求波动大。近期饲料添加剂供需关系 的主要矛盾是非洲猪瘟带来的需求下滑,因此,可繁母猪存栏量的止跌回 升有望改善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低迷,随着生猪数量的止跌及未来仔猪的大 规模增加,饲料添加剂行业有望向上发展。 该饲料添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18842.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783.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15%;流动资金5058.45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6.85%。 达产年营业收入3552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423.95万元,税金及 附加348.40万元,利润总额8104.05万元,利税总额9570.25万元,税后 净利润6078.0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92.2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01%,投资利税率50.79%,投资回报率32.26%,全部投资回收期4.60年,提供就业职位807个。 提供初步了解项目建设区域范围、面积、工程地质状况、外围基础设 施等条件,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内容包括:

场址选择、总图布置、土建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 程及安全卫生、消防工程等。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背景研究分析、项目市场前景分析、项目规划分析、项目选址、工程设计、工艺方案说明、环境保护概况、项目生产安全、项目风险应对说明、节能、项目实施安排、投资估算、经 济评价、评价结论等。

2019年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2019年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饲料行业依法、正规、安全、健康发展,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其他有关文件法规,特制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工作计划。 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主要内容、责任单位及其处理方式 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即在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县区和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行政监管和行政执法人员,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都要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监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职责要求根据《条例》等规章制度确定。 (一)主要内容和负责单位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重点检查:一是执行生产许可、产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情况;二是企业人员与管理情况;三是厂区、车间、

仓储、配料区、辅助设备与设施和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四是检化验室、留样室工作开展情况;五是执行《规范》情况;六是落实安全生产等法规制度情况。 负责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 2、饲料经营者(含门、店)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重点检查:一是经营条件是否符合;二是经营工作是否规范。 负责单位:各县区和管委会饲料管理部门。 4、畜禽养殖者(含场、户)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重点检查: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定等情况。 负责单位:各县区和管委会饲料管理部门。 (二)处理方式 监管抽查检查后,现场填写《行政监督检查登记表》,指出存在的问题。属于一般性存在的问题,责成受检主体限期整改到位,并按时限、按要求向市、县区两级饲料管理部门书面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属于违法违规问题并且事实清楚的,及时移送有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方式及时间安排 饲料生产企业自查自纠与市、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抽查检查相结合,采用询问考核、查验证书、查阅记录和档案材料、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抽查检查。

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材料要求

附件2: 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材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审定范围 新饲料,即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单一饲料。 新饲料添加剂,即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以下按照《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规定,需要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参照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审定程序进行评审的情形,应按本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一)饲料添加剂扩大适用范围的; (二)饲料添加剂含量规格低于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要求的,但由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除外; (三)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自获证之日起超过3年未生产,其他企业申请生产的; (五)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报材料的格式要求

1. 一般要求:申报材料应使用A4纸。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复印件采用双面复印。除签字外,所有材料不得手写。 2. 申请表和信息摘要:应从农业部网站下载或向农业部饲料管理部门索取,不得随意改变字体大小和表格结构。表格中应填项目不得漏项,不适用栏目应填写“无”。 3. 申报材料正文的字体大小依次为:一级标题,二号黑体;其他各级标题,小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图表标题、参考文献列表,五号宋体;上述各部分英文、数字采用对应大小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相关机构出具的报告、复印的文献和证书、从网页直接打印的材料不作要求。 4. 试验、检测报告:检测、试验报告应真实、规范,并符合农业部的相关要求,报告需加盖检测、试验单位公章并有检测、试验人员和负责人签字。(放检测报告一栏) 5. 装订:应按照信息摘要的顺序采用活页装订并标注页码,页码格式为“章节号-页码”,例如“1-1、1-2……,2-1……”。各章应用曲口纸或其他明显标记予以划分。材料装订完成后,应在整本材料侧面加盖申报单位骑缝章。 6. 电子文档:在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的同时,提交含有对应电子文档的CD光盘,一式三份。每一部分应制成独立的PDF格式文件,文档名称以信息摘要中的段落号为名,文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1999年5月18日国务院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1999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6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饮料添加剂的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 ??? 第二章审定与进口管理 ??? 第四条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 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研制者、生产者(以下简称申请人)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检测和饲喂试验结果,对该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布。 ???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由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毒理、药理、代谢、卫生、化工合成、生物技术、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 第五条申请人提出饲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审定申请时,除应当提供新产品的样品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 (一)该新产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 ??? (二)该新产品的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饲料添加剂混合剂

附件2: 饲料添加剂(混合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饲料添加剂(混合剂)生产许可管理,保障饲料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中的饲料添加剂(混合剂)是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但不属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第三条设立饲料添加剂(混合剂)生产企业,应当符合本条件。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四条企业应当设立技术、生产、质量、销售、采购管理机构。技术、生产、质量机构应当配备专职负责人,并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技术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饲

料法规、动物营养、产品配方设计等专业知识,并通过现场考核。 第六条生产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食品、机械、化工与制药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饲料法规、饲料加工技术与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等专业知识,并通过现场考核。 第七条质量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食品、化工与制药、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饲料法规、原料与产品质量控制、原料与产品检验、产品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并通过现场考核。 第八条销售和采购机构负责人应当熟悉饲料法规,并通过现场考核。 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2名以上专职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应当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现场操作技能考核。 企业的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应当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现场操作技能考核。 企业加工设备维修工应当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条企业应当与本章规定的人员签订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 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新设立企业,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三个月内,将本章规定人员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复印件报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厂区、布局与设施

饲料添加剂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 饲料添加剂: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包括:①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②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③增进动物健康,改善畜产品品质等;④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简称预混料。 “料精”预混料成分:除了各种添加剂外,还包括钙、磷、食盐等常量矿物元素,这些成分与蛋白质饲料及部分谷物饲料混合即成料精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 综合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技术包括:分离提取技术、化工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四大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与化工生产相比有以下的特点: 1、微生物一般特点(繁殖快、易于变异、易于培养) 2、生物学特性(所有中间步骤在细胞中完成,合成复杂化合物容易) 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 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 5、投资少,成本低 6、有利于环保 基因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第三章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他营养性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①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

进动物生长;②改进肉的品质;③促进钙的吸收;④抵抗应激症;⑤提高抗病力; ⑥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⑦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氮排泄对环境的污染 赖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 蛋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蛋氨酸(DL型)或其衍生物。 ※动物对L型蛋氨酸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比D型高,D型要经异构酶转化为L型蛋氨酸后,才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色氨酸添加剂:DL-色氨酸对猪的相对活性是L-色氨酸的80%,对鸡是50%~60%。 苏氨酸添加剂:在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的饲料中,苏氨酸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故需要添加。常用的添加形式为L-苏氨酸 维生素A添加剂:如果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过低时,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红质,从而导致功能性夜盲症。 维生素D添加剂:猪对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利用率相同,而家禽对维生素D2的利用率仅是维生素D3的1/30~1/40。因而对于家禽来说只能用维生素D3。 ※维生素D缺乏家禽产软蛋,蛋壳变薄,甚至停产。 ※无论补充多少维生素D也不能补偿钙和磷的严重缺乏。 维生素E添加剂:亦称生育酚,其α-生育酚具有吸收氧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抗氧化特性,常用做抗氧化剂,用以防止脂肪、维生素A等氧化分解,但能被酸败的脂肪破坏。 ※维生素E粉剂由DL-α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加入适当的吸附剂制成,一般有效含量为50%。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微小剂量添加物质。饲料添加剂在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饲料耐贮性、改善动物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 该饲料添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9767.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39.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9%;流动资金2628.0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6.91%。 达产年营业收入1856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320.70万元,税金及 附加175.67万元,利润总额4243.30万元,利税总额5004.25万元,税后 净利润3182.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21.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44%,投资利税率51.23%,投资回报率32.58%,全部投资回收期4.57年,提供就业职位252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 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管理,保障养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饲料,是指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单一饲料。 本办法所称新饲料添加剂,是指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参照本办法规定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审定程序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由农业部公告作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但不发给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一)饲料添加剂扩大适用范围的; (二)饲料添加剂含量规格低于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要求的,但由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除外; (三)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自获证之日起超过3年未投入生产,其他企业申请生产的; (五)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环保的原则,保证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审定。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组织对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 第六条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投入生产前,研制者或者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农业部提出审定申请,并提交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申请资料和样品。 第七条申请资料包括: (一)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审定申请表。 (二)产品名称及命名依据、产品研制目的。 (三)有效组分、化学结构的鉴定报告及理化性质,或者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报告;微生物产品或发酵制品,还应当提供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级菌种保藏机构出具的菌株保藏编号。 (四)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必要时提供最高限量值。 (五)生产工艺、制造方法及产品稳定性试验报告。 (六)质量标准草案及其编制说明和产品检测报告;有最高限量要求的,还应提供有效组分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的检测方法。 (七)农业部指定的试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有效性评价试验报告、安全性评价试验报告(包括靶动物耐受性评价报告、毒理学安全评价报告、代谢和残留评价报告等);申请新饲料添加剂审定的,还应当提供该新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产品中的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分析评价报告。 (八)标签式样、包装要求、贮存条件、保质期和注意事项。

猪饲料添加剂

猪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 es for Swine Gary Parker Gary Crom well Virgil Hays James Mckean SW2--95 卢永红译施学仕校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而添加在猪日粮中的非营养性化合物。用于猪日粮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菌药、驱虫剂、直接饲用的微生物(益生素)、有机酸、硫酸铜、调味剂、制粒粘结剂和抗氧化剂。其中在猪日粮中使用的主要是抗菌药和驱虫剂。在过去40年里,上述的有些添加剂在美国一直被广泛使用。 抗菌药 抗菌药(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是为了促进猪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而添加在猪饲料中的药物。美国《饲料添加剂概要》一书中列出了经批准用于特殊目的药物添加剂及其添加水平一览表。这些药物化合添加剂具有促生长、预防疾病以及对某种特异疾病有疗效等某种特殊功效。这些药物添加剂及其使用量是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FDA的职责就在于确保用作动物添加剂的药品是安全的有效的,并被正确标签的,而且用药动物生产的产品对人食用是安全的。 抗菌素是一些由细菌或霉菌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化学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对某些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菌素混合使用以促进猪的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或控制疾病。人们普遍认为上述化合物的有益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种群而起作用。抗菌剂在无临床疾病条件下促生长作用的实际机制在40多年饲用历史中仍然是个谜。人们业已提出了许多可能的作用机制,其中每种机制都可用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代谢效应:代谢作用提示抗菌药直接作用于动物体内代谢过程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这种解释理由不充分,因为抗菌药不能被肠道吸收,除非代谢作用处于肠道细胞水平,并可能作用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营养效应:寄生于肠道内的某些细菌可合成宿主所必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而其他细菌则与宿主竞争必需营养物质。饲喂抗菌药可改变肠道内菌群,使宿主动物能摄取更多的必需养分。抗菌药还可以降低肠壁厚度,使养分的吸收量提高。此外,抗菌药可减少肠道总重,因而用于使肠道快速周转所必需的养分以及这些体组织所需的高能量需要降低。 疾病控制效应:饲喂添加抗菌药的日粮,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可主要解释为其对疾病的控制,这方面小猪比大猪、脏的环境比清洁环境、生产条件下比实验室条件下,常规动物比无菌动物的反应要大。抗菌药对导致亚临床或非特异疾病的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免疫系统与病原菌斗争所产生的慢性刺激可导致采食量下降,使肌肉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被重新分配。上述亚临床疫病的控制可使动物达到或接近其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 动物对抗菌药的反应似乎当今与过去一样大。Hays(1977)和Zimmerman(1986)对1950至1977年和1977至1985年间有关抗菌药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总结。表1数值对两个时期抗菌药对猪生产性能提高的平均百分率进行了比较。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改善两期相同。抗菌素和化学药物一直是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最为持续有效的饲料添加剂。 表1式1950-1985年让使用抗菌药对猪生产性能的改进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农业部关于公开征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2-09 为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对原《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五章 25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当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由农业部核发;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证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核发。 二是统一规定了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和程序。申请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由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受理、审查和现场审核,并将审查、审核意见上报农业部。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作出是 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申请设立其它饲料生产企业,由省级饲料管理部

门受理并做出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三是对委托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作了规范,规定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委托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的,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向各自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受托方应当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委托方应当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委托生产的产品标签应当同时标明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的名称、注册地址、许可证编号和批准文号。 四是加强了对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的监督管理。规定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应当按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应当报告发证机关。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填写备案表,将上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报企业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二、《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共23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是指我国境内研制的单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包括三类:境内外均未批准在饲料生产中使用的、境外已批准但境内未批准在饲料生产中使用的、境内已批准的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是规定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投入生产前,研制者或者生产企业应当向农业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并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提交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申请资料和样品。

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丙酸》

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丙酸》 送审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及任务来源 丙酸(propionic acid)是一种有腐蚀性、挥发性的有机酸。其分子式为CH3CH2COOH, 结构式:,分子量为74.08,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特异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中。是重要的防腐剂,饲料中最广泛应用的防腐剂之一。 1、丙酸的防腐机理 丙酸发挥防腐防霉作用的有效成分均为丙酸分子。一般认为,丙酸通过以下途径发挥防腐防霉作用:1)非解离的丙酸活性分子在霉菌或细菌等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使霉菌细胞内脱水而失去繁殖能力;2)丙酸活性分子可以穿透霉菌等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内的酶活性,进而阻止霉菌的繁殖。 2、丙酸在饲料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挥发性液体,丙酸在饲料贮存过程中不断挥发产生的丙酸蒸汽与饲料表面充分接触,起到均匀、广泛、高效的抑菌作用。研究表明,丙酸对黄曲霉、某些好气性芽孢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酵母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Kwon和Panda,1999)。根据农业部658号公告,丙酸是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丙酸作为防霉剂的使用方法;1)直接喷洒在饲料表面。2)和载体预先混合后再掺入到饲料中。3)经液氨缓冲,形成缓冲丙酸(二丙酸铵),再与载体混合后掺入到饲料中。4)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 3、丙酸的生产工艺是以乙烯、一氧化碳和氢为原料,在催化作用下产生丙醛。 H2C=CH2+CO/H2→H3C-CH2-CHO 然后在单独的反应系统中把丙醛用氧气氧化成丙酸。 H3C-CH2-CHO+1/2O2→→H3C-CH2-COOH 根据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全饲标[2015]01 号文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了《饲料添加剂丙酸)》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41771-Q-469),协作单位有: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该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二、主要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GB/T 22145-2008《饲料添加剂丙酸》已发布实施8年以上,为生产企业控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全文(2018最新版)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全文(2018最新版)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责。 第六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章审定和登记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环保的原则,保证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第八条研制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投入生产前,研制者或者生产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定申请,并提供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名称、主要成分、理化性质、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检验报告、稳定性试验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试验机构出具的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申请新饲料添加剂审定的,还应当说明该新饲料添加剂的添加目的、使用方法,

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等 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节省蛋白质资源 ?减少动物粪便中氮的排出,减轻环境污染 ?提高日粮中非常规饲料的使用比例 ?改善肉的品质 ?抵抗应激症 ?提高抗病力 ?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 饲料级氨基酸添加的种类 目前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商品化产品约有六七种,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赖氨酸添加剂 ●赖氨酸添加剂:可以利用的添加剂产品形式为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 ●蛋氨酸添加剂:DL-蛋氨酸:甲硫氨酸,2-氨基-4-甲硫基丁酸 ●色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为L-色氨酸,合成的色氨酸有L-色氨酸和DL-色氨酸两个品 种, ●苏氨酸添加剂:常用的形式是L-苏氨酸, ●甘氨酸添加剂 ●谷氨酸添加剂 ●精氨酸添加剂 鱼类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 ?氨基酸的水中溶失:氨基酸均具有一定的水中溶解性,因而以晶体形式添加到饲料中,在投入水中到为鱼类所摄食的这段时间内,存在水中溶失的可能 ?氨基酸的吸收不同步:晶体氨基酸的吸收速度较快,而饲料中的蛋白质需分解为氨基酸或小肽后才可被吸收,造成二者吸收的不同步,由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必需按一定比例方可进行,且水生动物储存游离氨基酸的能力甚低,导致先吸收的晶体氨基酸不能用于合成蛋白质而直接排泄或代谢 应对策略 ?提高投饲频率:4次/日 ?将饲料氨基酸进行包膜处理:微囊化和微包膜。提高水产饲料中游离态氨基酸的稳定性,减少溶失率;通过减缓晶体氨基酸转运到胃肠道粘膜的释放速率来降低它的吸收速率非营养性添加剂 定义:加入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包括药物添加剂、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成分、防霉剂、饲料调制和调质剂 抗生素作用特点及机制 (一)作为畜禽保健剂:1、保健作用2、抗生素抗菌作用的机制: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d改变细胞核的代谢 (二)作为生长促进剂: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机理:a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生长作用、b 刺激有益微生物区系的优先繁殖、c提高动物抵抗力,减少疫病发生率、d使动物肠壁变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e饲喂抗生素可增进食欲和采食量、f抗生素可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

新型饲料添加剂报告

新型饲料添加剂:低聚果糖GF13 低聚果糖GF13(Burdock oligosaccharide,BOS,分子式 GF13)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功能性低聚果糖,属于菊糖(Inulin)家族;其分子结构、分子量以及功能明确,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聚合度(DP)均一、最具生物诱导活性、纯度最高(90%-99%)的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DP小于8的低聚果糖具有诱导活性,而目前市场上的商品FOS 的聚合度一般在3-8)。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无任何污染,是绿色天然的高科技生物制品。该产品技术领先,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替代壳寡糖(oligochitosan, chitooligosaccharace)。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经科技查新,该研究以及生产在国内属首创,在国际上居领先水平。该项目为国家“863计划”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陈靠山教授是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经主持了三项国家“863计划”课题项目。 果寡糖GF13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除了具有普通更低聚糖(果寡糖)的全部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诱导活性,具有益生素的功能,可部分替代抗生素。它在动物机体营养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为肠道内有益寄生菌的营养基质,促进机体肠道内健康微生物菌相的形成。它在经历小肠时未被吸收,在大肠内被大多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选择性发酵作为自身的能量和营养,有效的增殖双歧杆菌,而双歧杆菌产生的有机酸可抑制肠道内沙门氏菌等腐败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 ②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使病原菌不致于吸附到肠壁上;而果寡糖又有不被消化道内源酶分解的特点,可携带病原菌通过肠道,防止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 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充当免疫刺激的辅助因子来发挥作用,提高机体对药物和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增加动物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能力,增强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性,有效而经济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 ④抑制植酸与矿物质结合,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维持体内的矿物质平衡,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迄今为止在众多商品化的低聚糖中,只有果寡糖被美国FDA和日本厚生省等权威机构确认为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 果寡糖GF13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最大的特点是高均一性、高生物活性和高纯度性,这样就决定了产品的高效性,使用户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特别是其具有益生素的活性,可部分替代抗生素,为饲养业和养殖业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产品性状] 褐色或浅咖啡色粉末,易溶。

饲料添加剂稳定性试验指南试行

饲料添加剂稳定性试验指南(试行) 饲料添加剂的稳定性是指饲料添加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饲料添加剂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上市饲料添加剂安全有效。 稳定性试验是饲料添加剂质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饲料添加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紧密相关。稳定性试验具有阶段性特点,贯穿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上市后还应继续进行稳定性研究。 本指南为一般性原则,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评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产品分类 为了便于理解和叙述饲料添加剂的稳定性试验,将饲料添加剂分为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和饲料添加剂Ⅱ类产品。 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包括: 1.利用微生物发酵、化学和物理方法直接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2.在原料生产工艺中同时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成分的产品,如维生素A/D3。

3.在单一微生物发酵工艺中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经加工生产的稳定的复合酶制剂。 4.在单一培养工艺中可共同生长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菌种,经加工生产的稳定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饲料添加剂(Ⅱ类)产品包括: 1.通过改变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浓度而生成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2.将饲料级氨基酸、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电解质平衡剂、着色剂、调味剂或香料等同一类多品种饲料添加剂混合配制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3.通过对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进行精制、脱水、包被等工艺处理而生成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二、稳定性试验设计的要点 稳定性试验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合饲料添加剂的理化性质、产品类别和具体的工艺条件等进行。 (一)样品的准备 1.样品的批次和规模 一般地,影响因素试验(配合饲料制粒试验除外)采用一批样品进行,配合饲料制粒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采用三批样品进行。

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材料要求

附件1 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材料要求 一、审定范围 (一)新饲料添加剂,指我国境内新研制开发的尚未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二)《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规定需要审定的其他饲料添加剂: 1. 饲料添加剂扩大适用范围的; 2. 饲料添加剂含量规格低于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要求的,但由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除外; 3. 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 4. 新饲料添加剂自获证之日起超过3年未投入生产,其他企业申请生产的; 5. 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报材料内容 1. 申报材料摘要 围绕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各章内容进行简要概述。摘要内容应可向社会公开。 2. 产品名称及命名依据、类别、产品研制目的 2.1 产品通用名称及命名依据 通用名称应能够反映饲料添加剂产品真实属性,并在整

本材料中统一使用该名称。 通用名称应符合国内相关标准(例如:药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国际组织相关标准(例如: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原则。由译成中文名称,可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译名应简短易读,用字通俗文雅。有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的应予提供。 饲用微生物应按照种名进行命名,并注明拉丁文名称。 饲用酶制剂,应参照国际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会()酶学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命名,并用括号注明生产菌种名称。 其他微生物发酵制品也应用括号注明生产菌种的名称。 饲料添加剂为天然提取物的,依据其来源的天然物命名,必要时注明来源(包括动、植物的学名和部位,微生物的种名),或者依据提取物主要成分命名。 2.2 产品的商品名称 商品名称为产品在市场销售时拟采用的名称,没有的可不提供。 2.3 产品类别 根据产品的功能,参照《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现行有效版本)设立的类别名称填写。超出目录现有类别范围的,根据产品实际功能提出分类建议。 2.4 产品研制目的

药物饲料添加剂相关品种质量标准及说明书范本修订稿

药物饲料添加剂相关品种质量标准及说明 书范本修订稿

相关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质量标准及说明书范本修订目录

金霉素预混剂 拼音、英文名称、【性状】、【鉴别】等项从略 【作用与用途】抗生素类药。用于治疗断奶仔猪腹泻;治疗猪气喘病、增生性肠炎等。 【用法与用量】以金霉素计。混饲:每1000kg饲料,猪400~600g。连用7日。 【注意事项】在猪丹毒疫苗接种前2日和接种后10日内,不得使用金霉素。 【休药期】猪7日。 【规格】按金霉素计算(1)1000g:100g(1亿单位)(2)1000g:150g(1.5亿单位)(3)1000g:200g(2亿单位)(4)1000g:250g(2.5亿单位)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金霉素预混剂说明书 【兽药名称】 通用名称:金霉素预混剂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Chlortetracycline Premix 汉语拼音:Jinmeisu Yuhunji 【主要成分】金霉素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粉末或颗粒,无结块发霉,无臭。 【药理作用】金霉素属于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但不如β-内酰胺类。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和巴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较敏感,但不如氨基糖苷类和酰胺醇类抗生素。本品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金霉素能与镁、钙、铝、铁、锌、锰等多价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它不宜与含上述多价金属离子的药物、饲料及乳制品共服。 【作用与用途】抗生素类药。用于治疗断奶仔猪腹泻;治疗猪气喘病、增生性肠炎等。 【用法与用量】以本品计。混饲:每1000 kg饲料,猪4~6kg。连用7日。 【不良反应】按规定的用法与用量使用尚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在猪丹毒疫苗接种前2日和接种后10日内,不得使用金霉素。 【休药期】猪7日。 【规格】按金霉素计算1000 g:100 g(1亿单位) 【包装】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