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一、分析课标,明确目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是河流与湖泊知识内容的延伸,与已学习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相互关联。
是继地形、气候之后更能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后续章节密切相关教材选用了长江水系图、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景观图;以活动、阅读材料形式呈现知识内容。
,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
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
“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2)通过长江概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以及措施(3)通过对水文特征的分析,总结出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前景和价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绘长江干流,读《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知道长江的发源地、注入地以及流经的地形区,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创新能力(2)运用多媒体,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分析《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综合运用地图、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各段特征。
(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言,注重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长江第一大河,黄金水道等知识,激发对长江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3)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滚滚长江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滚滚长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以活动题的形式指出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源头、流经省区、注入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接着介绍了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并由此引出长江的水能资源及著名的水电站,重点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最后分析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通航价值。
二、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概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各种媒体(报刊、电视、网络、课外书籍)都有对长江做不同方面的报道和介绍,即便学生没有见过长江,对这中国的第一大河也不会很陌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有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一条河流,因此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分析应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基于这些因素,对长江的基本情况,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初步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合作探究,并适时强调与点拨,扫清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并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与记忆,然后通过影像资料等拓展提升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1、知道、记住并落实到图上:长江的发源地、入海、流经的省份、地形区、主要支流、湖泊、河段分界处的城市、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
2、能利用地图、资料等初步探究长江各河段的特征、分析长江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了解长江流域以洪水为首的各种自然灾害,探究针对洪水灾害的解决措施,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五、教学难点:对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分析;对长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
六、教学准备: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以一首激情澎湃的《长江之歌》导入,伴以长江景观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走进长江、认识长江。
2.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1)自主学习我最棒:(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案自主完成下列题目,在自学的过程中将你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同学来帮助你。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专业:10级地理科学姓名:xxx学号:1010010100xx一、【课程标准及解读】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的概况”。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在中国河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本条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2.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及划分点;3.通过学习,知道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二、【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属于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最重要的河流。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之后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河流知识基础。
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长江的概况了解。
对于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教材介绍比较详细,除了地图、图片,还增加了阅读材料,因为八年级学生对于落差、势能这些物理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细细解读。
对于“黄金水道”,教材比较简略,仅通过文字材料予以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水资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同时长江沿岸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而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
因此,本节课长江的知识属于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
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长江的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等与在前面所学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关系密切,而且与后面要学的交通、区域地理等知识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①、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②、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③、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2、能力要求:①、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②、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3、思想教育要求:①、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了解长江,增进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②、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点,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和内流河的知识,长江是外流和还是内流河?注入什么洋?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第一长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河流——长江。
(打开“滚滚长江”课件)(一)教师:翻开课本P46、地图册P20,小组讨论完成活动1-4题,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学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时打开“长江源流概况”课件对照讲解)。
教师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m),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km。
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年径流量达9600亿m3。
(完整)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课时: 1 课时课型:新授课【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流程教师组织引导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照片:观察照片,阅通过照片感受学习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读资料。
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话说长江沿岸的繁华(“黄金水道”)水稻、淡关,提高学习兴趣和长江水鱼丰收(“鱼米之乡”)分析、比较数自豪感。
阅读资料:有关长江概况、两岸城市和旅游据。
初步感知景点的介绍。
“第一长河” 。
读图,并在地营造“自主”氛围,多媒体展示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流经地图册上填写:使学生感到“这是我图解形区、主要城市、河段分界点、主要支流和发源地、注入自己学到的东西”,长江湖泊。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长江的形成与发展、流域特点、生态环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长江的形成与发展。
2. 长江的流域特点。
3. 长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
三、教学准备1. 地理教材和课件;2. 影音资料;3. 地图和图片;4. 实验器材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位置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长江教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1)长江的形成与发展:介绍长江的形成过程,包括造山运动、构造差异活动等。
通过展示相关地理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2)长江的流域特点: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起伏、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
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对长江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长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介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探讨保护长江的有效措施。
3. 小组合作探究(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长江流域的一个具体地点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使用相关地图、资料和网上资源,了解选定地点的地理特点、重要建筑和生态环境状况。
每个小组根据所得信息,进行简短的汇报。
4. 实验观察(30分钟)(1)进行长江水质实验,学生自行收集长江的水样,使用水质检测仪器测试水质参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长江的水质状况。
(2)观察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野外观察,记录所见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其对长江生态系统的作用。
5. 总结与展示(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选定地点的研究结果,并总结影响该地点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因素。
6. 课堂延伸(10分钟)布置相关教学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更多关于长江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滚滚长江初中地理教案

滚滚长江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利工程。
3. 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利工程。
3. 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2. 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长江在我国地理上有什么重要性?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利工程。
2. 讲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结合地图和实例,讲解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长江流域的典型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 让学生分析长江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注入的海洋等基本信息。
2. 强调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长江流域地图,标注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利工程。
2. 撰写一篇关于长江流域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了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在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利工程时,结合实例分析了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及其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最终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最长河流的认知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2. 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学生对长江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气势,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滚滚长江”?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结合课件和地图,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2. 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结合地图进行说明。
2. 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征,如长江三峡、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 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对长江保护的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家庭作业,调查身边的人们对长江保护的认识和做法。
2. 完成一幅长江流域地图,标注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和地理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使学生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对长江的认识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能在长江水系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
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要的支流湖泊,能会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
能会阅读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的分布。
三、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
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
要的支流湖泊。
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学法指导】如何学习一条河流?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分界点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河流的开发利
用水能的开发航运、灌溉
【自主学习识长江】
请同学们在右面“长江水系图”中完成以下问题
1、用黑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2、对照课本24页的“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宜昌、湖口,并说出它们所属的省区。
4、用蓝笔描出长江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鄱阳湖和洞庭湖。
5、用红笔描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
【过关斩将学长江】
第一关:读课本50 页长江水系图,学习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发源于高原的山脉,流入,全长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第二关: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自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西藏云南重庆江西江苏记忆小窍门:(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与沪)
第三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高原、山区、高原、盆地、平原
第四关: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点是:上中游A 在省,中下游分界点B 在省;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区是湖北,兼跨中下游省区是江西.
第五关:.长江主要的支流有:
_①②③④⑤⑥⑦其中最长的支流是湖泊C D
【合作探究析长江】
任务一:读课本50-51 页,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上游:落差,水流急,多峡谷,丰富。
中游:多支流,多湖泊,河道弯曲。
(“九曲回肠”是指)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任务二: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
1“水能宝库”长江水能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从图中分析:.从源头到入海口河流落差大约米,从源头到宜宾落差大约米由此可以推断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中下)河段.2)水能的开发:长江上游的两个大型水利枢纽是L K 其中_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等综合效益。
思考:从地形角度,谈一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好处?2 “黄金水道”长江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有的美誉,目前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 万余米, 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量的60% 。
重要港口城市E F G H 任务三:长江的治理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2)长江洪水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②流经地区降水丰沛人为原因是中上游地区破坏;中游致使河道淤积。
3)治理措施加固江防大堤;治理荆江河段;修建三峡工程;修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讨论:读课本54 页,围湖造田有什么危害?
【归纳总结】你能说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有关长江的哪些知识?【达标检测】
1、《长江之歌》中“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这儿的雪山指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天山
C、唐古拉山
D、巴颜喀拉山
2、“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是指长江()
A 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B 水能资源丰富
C 污染严重
D 流量大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广B.没有湖泊调节水量C.支流多D.河道特别弯曲
4、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是()
A 宜宾
B 宜昌
C 武汉
D 重庆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 )
A 长江上游的特征
B 长江中游的特征
C 长江下游的特征
D 长江中下游的特征
6、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是()
A 四川
B 湖北
C 江西
D 湖南
7 关于三峡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长江上游
B 位于湖北省
C 首要任务是发电
D 位于二三阶梯的交界处8、长江上最长的支流是()A 嘉陵江 B 乌江 C 汉江 D 湘江
9 、下列地形区长江干流没有流经的是()
A 横断山区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10.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⑤⑥⑦⑧湖泊:A B 城市:C D (2)长江中游的起止点为
;最后注入。
(3)①省区为;②省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4)③省区中已建成的最大型水利枢纽是。
(5)请用三个方面的指标,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