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视频解说

合集下载

第四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幻灯片

第四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幻灯片

18
第一节 概 述
(2) 反射及运动反应异常 1)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 2) 病理反射的出现 3) 复杂的运动反应迟缓或缺如,病理性运动反射出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第一节 概 述
2.感觉障碍 (1) 视力缺损
(2) 听觉障碍
(3) 触觉障碍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8
第一节 概 述 痉挛型脑性瘫痪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第一节 概 述
(二)根据瘫痪部位分类
1.单瘫(monplegia) 2.截瘫(paralegia) 3.偏瘫(hemiplegia) 4.三肢瘫(triplegia) 5.四肢瘫(quadriplegia or tetraplegia) 6.双偏瘫(double hemiplegia) 7.双瘫(diplegia)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围。 (二)了解患儿的发育程度和发育障碍的状况以及
发育障碍对患儿功能障碍的影响。 (三)掌握患儿功能障碍的特点。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9
第二节 康复功能评定
二、康复评定内容
(一)身体发育程度评定 (二)运动功能评定 1.小儿各阶段的运动功能发育主要观察全身的粗大运
动和上肢的精细运动。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癫痫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1
第一节 概 述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 (1) 进食困难 (2) 用厕困难 (3) 跌伤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2
第一节 概 述
5. 言语与语言障碍 6.智力低下 7.人格与行为异常 8.学习困难

康复病例脑瘫

康复病例脑瘫

一、进一步评估项目:
1.运动发育的评定(正常小儿运动发育特点)
月龄
3~4个月 4~5个月 6个月 7~8个月 9~10个月 11~12个月 15个月 18个月 2岁 3岁 4岁 5岁
特点
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高、四肢外展屈曲、向中线集中 开始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手口眼协调 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靠站 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直腰坐、扶站、俯爬 四爬、前进运动、自由坐、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走得好、能蹲着玩 能爬台阶 能双脚跳 能跑、会骑三轮车 能爬梯子 能单足跳
康复病例
青岛李沧区德瑞康复中心 ------徐丹
个案 隋某某
男 5岁,四肢痉挛 功能水平:需要完全帮助下完成自理如进食,穿衣服,
洗澡,如厕等。不能翻身、独坐、爬行,头控制欠佳, 不对称原始反射强烈 手部功能:右手可做错略抓握,左手多在抓拳状态 认知水平:跟进指令有困难 语言沟通:孩子交流时有眼神接触,容易激动,用叫 喊来获取想要之物 父母期望:长大后可以独立行走及自理,明白指令
如何让家长接受计划:
一. 讲清脑瘫的发病机理及预后,让家长有个 认识。
二、进行康复训练的中期评定,鼓励家长不要 轻易放弃树立信心。
三、 患儿的进步是对家长心灵最大的慰藉!
的康复计划?
痉挛性脑瘫特征:
典型临床表现: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 肢后背; 躯干前屈、圆背坐(拱背坐);髋关节屈曲,下肢内 收、内旋、交叉,剪刀布、足外翻。
体征: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锥体束征 (+)。
损伤部位:皮质运动区、锥体系。
脑瘫的并发障碍

脑性瘫痪(CP)

脑性瘫痪(CP)

2.运动的发育-粗大运动-俯卧悬空位2.运动的发育-粗大运动-俯卧位Con’tCon’t2.运动的发育-粗大运动-坐位Con’t2.运动的发育-粗大运动-站和走Con’t 28W,拇指与其余两指握物44W,拇指与食指握物3.视觉的发育4.听觉的发育7.进食、穿衣及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发育婴幼儿发育的几个基本标志脑瘫的分类(AACP,1956)•痉挛型脑瘫的分类(AACP,1956)按照受累部位分类单偏(monoplegia)截瘫(paraplegia)偏瘫(hemiplegia)三肢瘫(triplegia)四肢瘫(quadriplegia)双瘫(diplegia)双重性偏瘫(double hemiplegia)•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运动发育障碍的评定-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肌力评定-步态分析•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 视觉障碍的评定可以粗略的检查是否有斜视,弱视,散光视神经萎缩等 - 听觉障碍的评定可利用视听反射了解患者听觉,听力等是否有问题.- 触觉障碍的评定可触摸患者身体某些部位如口唇手掌等以了解患者反应是否过敏或迟钝•言语功能评定-发音障碍:患者头部变化多,有些不能控制呼吸,出现发声困难- 共鸣障碍:多由于发音器官痉挛及言语中枢受损引起;- 语言发音迟缓:主要为智力迟缓所致•智力评估•ADL评估- ADL是指人为了独立生活而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的、共同的、每日反复进行的一系列身体动作群。

评价时,要注意到小儿的年龄和该年龄应达到的日常生活的自理水平。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社交适应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
3
术后康复监测
术后康复监测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小儿脑性瘫痪
产前保健
婴幼儿保健
孕期定期产检和遵循医生建议, 预防患病风险。
关注婴幼儿健康,合理喂养和 提供适宜的运动环境。
接种疫苗
及时完成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性疾病对婴幼儿大脑的不良影 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包括产前因素、围产期因素和出生后因素。 • 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包括脑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年龄等。 • 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异常等。
康复治疗方法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运 动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可 综合应用以提高患儿运动 功能。
小结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早期干预和全面治疗可以为患 儿带来最好的康复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本课件介绍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评估。了解脑性瘫痪的概念和分 类,以及康复治疗的种类和重要性。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1 脑性瘫痪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
2 脑性瘫痪的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受累部位,脑性瘫痪可分为四种类型:痉挛型、强直型、混合型和 不定型。
通过体操、按摩和理疗等 技术,促进肌肉协调和运 动发展。
通过语音训练和发音矫正 等方法,促进患儿语言和 交流能力的提高。
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通过各类运动和运动训练,增强患儿肌肉力 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通过功能性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帮助患儿 逐步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技能。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Bobath法 Vojta法 Temple
Fay 法
n
Peto法
Delacato 法
1. Bobath 法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4.降落伞反应: 8~9个月出现 5.翻正反应: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 Vojta 法
主要通过刺激脑瘫儿童身上的某些特定
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伏爬行 二种反射运动模式(人体所有协调运动 的先导)。最后,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 动。
3. Temple Fay 法
强调鳄鱼式的运动模式和两栖类动物
对侧交替的运动模式。
4. Doman Delacato 法

在治疗上主张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
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
二、病因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pt课件
抑制手法
轻柔挤压关节;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缓慢推摩 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缓慢转动体位;中等 温度,但不能高于体温;肌肉持续牵伸;远端固 定、近端运动。
32
运动控制顺序 个体发育规律
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
运动控制发育顺序
活动度→稳定度→受控的运动→技巧性运动。
33
9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
旋位来抑制;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 位来抑制;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对称性伸 展(头在中立位) 来抑制。
10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出现痉挛时:颈、背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
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与 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干 及髋的伸展。
1
物理治疗中使用器械、徒手手法操作或患者自 身力量,通过某些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 的运动,使病人恢复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感觉 功能的训练方法。
包括:神经发育学疗法、关节功能训练、 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训练、移乘训练、 步行训练等
2
神经发育学疗法: BOBATH疗法 Vojta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头控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训练47?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按正常发育顺序进行?综合治疗持之以恒?个体化原则48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干控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跪位爬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制跪位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换控制行走49?脑瘫患儿的类型不一样治疗原则也不一样在认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使患儿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1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38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控制训练有3种体位情况,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

仰卧位情况下的训练,训练人员用双前臂抵住患儿的双肩。

用双手拖住患儿头部两侧。

轻轻拉伸颈部,反复进行。

训练人员抓住患儿双侧上臂,轻轻拉起,直至患儿头部稍向后仰即停,注意如患儿头部完全后仰,或双下肢出现僵硬伸直时,应停止训练。

俯卧位情况下的训练,如果患儿抬头困难,可以将其胸部垫高,训练人员用手指从颈部向腰底部方向按压脊柱两侧肌肉,帮助患儿抬头,同事用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训练人员将患儿面对面抱在胸前,同患儿嬉戏,促使其颈部活动。

坐位情况下的训练,有些患儿因颈部肌力弱,头部无法保持在身体中轴线位置。

可采取坐位情况下的训练。

训练方法是,让患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训练人员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双肩,两手拇指压在患儿胸前,并稍加按压,使肩部旋前。

也可让患儿坐在训练人员的腿上,使其逐渐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低头姿势,随着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逐步加大,还可以做左右倾斜练习,以增强控制头部肌肉的力量。

小儿脑瘫翻身训练方法患儿头部控制有一定改善以后,就可以进行翻身训练,翻身训练有两种方法,即被动翻身训练和主动翻身训练。

头控训练1抱球姿势此动作主要针对头后仰,上肢后伸的孩子,使小儿保持四肢屈曲居中,臀部抬高,头向前屈的姿势,在做此动作前可先牵拉放松下肢与颈背部肌肉,此动作可持续15分钟2.全身伸展模式此动作可使全身得到充分伸展,控制小儿双上肢向前,主要适用于双上肢后伸,以及躯干屈曲紧张的小儿3.坐位上肢伸展训练此动作主要目的是使孩子的双手上举上抬,上身处于伸展状态,从而提高上肢以及头项躯干的控制训练能力4.坐位控制训练小儿取坐位,家长控制小儿进行身体的左右旋转训练,以提高小儿坐位的控制能力。

5.侧方头控训练小儿取侧卧位,家长帮助孩子头的控制,以提高身体在侧卧位情况下头的控制能力。

6.俯卧位头控训练让孩子取腹爬位,双肘支撑,用玩具逗引孩子做头的左右回旋控制训练7.母子面对面头控训练对于头项肌肉无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可是其趴于妈妈的胸前,面对面逗引孩子抬头,以抬高头控能力8.头项部被动运动此动作适宜头项活动差,肌肉僵硬,无法做回旋运动的孩子,可轻轻上提小儿下颌,以帮助其做头部左右缓慢回旋也可在颈部以轻柔的按摩手法使紧张状态得到放松。

9.头抗重力拉起训练对于抬头,竖头差的孩子,使小儿处于仰卧位,可握住其双上肢,缓慢拉起到45度角时做短暂停留,使孩子头项前屈,以提高头的控制能力。

10.球上头控训练小儿坐于球上,家长辅助孩子的双肩,做前后左右倾斜,以提高不同情况下的控制反应能力。

11.手支撑训练对于双上肢无力,无法支撑上身的还孩子,可采用器材来辅助完成手的支撑,从而提高双上肢的力量与头的控制能力。

目的:为促进翻身运动的完成及躯干控制良好打基础意义:抬头与头控能力是小儿运动发育的基础。

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头部的小儿,难以完成其他的大动作。

翻身训练被动翻身训练,训练方法一:患儿呈仰卧位,双臂上举过头,训练人员握住患儿双肘部,分别旋转左右肩部,带动躯干旋翻转呈俯卧位,再用同样的方法,使患儿从俯卧位翻转到仰卧位。

训练方法二:患儿仰卧位,双腿分开伸展,训练人员握住患儿双侧踝部,分别做左右交叉运动,以转动髋部,旋转骨盆,进而带动躯干和肩部使患儿翻转呈俯卧位,再用同样的方法,使患儿从俯卧位翻转呈仰卧位。

主动翻身训练,患儿呈仰卧位,训练人员用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并鼓励诱导他伸手拿取,使其身体重心转移到侧卧和俯卧位,如果其身体力量不够,训练人员可适当给予帮助,抬腿或托腰使其完成动作。

小儿脑瘫坐起训练仰卧位情况下的训练:患儿呈仰卧位,训练人员手拉患儿或扶患儿肩部使患儿坐起,患儿可借助挥动上肢的力量,带动躯干旋转至侧卧位,进而双手支撑床面后,独立坐起。

俯卧位情况下的训练:患儿呈俯卧位,训练人员一手托患儿髋部,另一手托对侧肋下,放于髋部的手向上托起,另一侧的骨盆支撑身体,同时放于背下的手,向前上方托起躯干,直到完成患儿坐位。

注意,整个过程应缓慢进行。

小儿脑瘫平衡训练让患儿俯卧在训练球上,训练人员缓慢的侧向滚动训练球,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

训练人员和患儿坐在滚筒训练器上,训练人员左右滚动训练器,诱导患儿保持平衡;或患儿坐在训练球上,训练人员跪在患儿前方,双手扶患儿膝关节,将其双下肢做外展、外旋,同时,将球向前后及两侧方向推、拉、摇,诱导患儿保持平衡,提高躯干平衡控制能力。

当患儿获得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之后,可以让其坐起,训练人员双手扶在患儿髋部以上部位,轻轻向前后左右摇晃,训练其平衡能力。

跪位平衡训练,将玩具放于稍高的位置,诱导患儿髋关节伸展,躯干直立抓取,保持跪位,要求患儿伸展上肢,保持平衡。

小儿脑瘫爬行训练上肢负重训练:在训练人员的帮助下,使患儿呈膝跪位,并使这个体位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直至使患儿能独立保持膝跪位。

诱导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前提,当患儿可以独立保持膝跪位后,训练人员可将玩具放在患儿前方,并鼓励他去抓取玩具,用同样的方法诱导患儿,向左右各方向爬行,如果患儿下肢活动困难,可在他呈手膝跪位时,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两踝部,当患儿伸手向前时,将其对侧腿推向前方,依次交替进行,逐渐掌握爬行,注意,训练时要保持患儿髋膝关节呈直角。

手的功能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拇指、食指对应的精细活动,是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可选这患儿感兴趣的活动,比如拧螺丝、瓶盖等。

手眼协调练习,利用套圈、左右移动训练棍等游戏方法,锻炼患儿的手眼协调性、准确性。

手部肌力训练,用有一定硬度的面团、橡皮泥做材料,进行揉搓练习,以提高患儿的手部力量,和促进腕肘关节的活动度。

前臂俯转及仰转练习,将贴花贴于患儿手心,并让患儿反复翻转手掌看画,达到联系前臂旋转的目的。

温度知觉训练,让患儿用手指分别放进盛有冰水和热水的杯子中数秒钟,体验不同温度的刺激,训练人员用语言强化其印象。

抓握能力训练,当患儿握紧训练棒后,训练人员纵向推拉训练棒,增强抓握力量,在进行握力练习时,注意患儿拇指与其他四指的相对位置要正确。

伸手取物训练,有些患儿的手,抓握物体以后不易松开,训练人员可用手指轻叩患儿手背外侧,顺序是由小指侧至拇指侧,促使其手松开,患儿在仰卧位时,可在其头上方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其拿取。

小儿脑瘫站起和站立训练骨盆控制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是患儿爬行、坐位、立位与行走的必要基础之一,因此,应尽早进行骨盆控制训练,患儿于仰卧位双膝屈曲,训练人员可缓慢向上托患儿骨盆数次,如果患儿能独立上抬骨盆并保持一定时间,训练人员可用双手给骨盆施加适当下压的阻力。

站起训练,患儿坐在无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分开踏实,训练人员握住患儿双肘,并保持他的双臂向前伸直,拇指向上,慢慢将患儿向前上方抬起,训练过程中要不断诱导患儿体会腿部用力的感觉,同时保持躯干直起的正确姿势。

站立训练,患儿称站位,训练人员双手扶患儿的两侧髋部,并轻轻摇晃,锻炼患儿站立平衡能力;患儿呈站位,训练人员双手扶患儿的双肩部,并轻轻摇晃,锻炼患儿站立平衡能力;患儿呈站位,训练人员双手分别抓绳子的两端平举,让患儿握绳站立,注意患儿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头部正中位,上身平直,髋膝关节伸展,双脚分开踏实着地。

小儿脑瘫步行训练患儿呈站位,训练人员双手紧握患儿上臂腋窝处,将身体紧贴患儿身后,训练人员缓慢的用腿推动患儿的腿迈步,使患儿逐步体会迈步运动。

采用平行杠作为训练辅助器具,让患儿进行步行训练。

采用步行器作为训练辅助器具,让患儿进行步行训练,患儿如为尖足,可佩戴下肢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

针对患儿平衡能力差,步态异常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相应的措施,在行走的路上画出横线,以控制步幅,设置5-10厘米高的路障,训练抬腿动作。

小儿脑瘫上、下台阶训练训练人员双手握患儿双臂,练习上下台阶,或单手扶患儿单臂上下台阶,注意在训练时要求患儿,等一只脚踏实后,再踏另一只脚。

小儿脑瘫穿着训练穿脱衣方法,患儿穿脱衣顺序是,穿衣时先穿障碍较重的一侧,脱衣时先脱障碍较轻的一侧,脑瘫儿童穿脱衣要选择良好的体位,肌紧张的患儿应在俯位或坐位下穿脱衣,以避免仰位时肌肉的僵硬,衣服要宽松肥大,鼓励患儿按步骤逐渐掌握穿脱要领,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穿脱裤方法,患儿应先学会分辨裤子的前后,然后在坐位或卧位下穿脱裤子,穿裤时,以此拉两侧裤腿,并用力提裤子到腰部,如果患儿一侧下肢障碍重,则应先穿障碍重的一侧,有一定跪和站立能力的患儿,可靠墙和扶桌椅完成。

穿脱鞋袜方法,患儿称坐位,认清左右鞋,双手尽可能同时用力穿鞋,最好采用尼龙阀口代替鞋带。

小儿脑瘫进食训练脑瘫儿童进食功能的发育往往落后与同龄儿童,由于口面功能障碍,导致咀嚼、吞咽困难,同时由于头部和身体控制不好,缺乏坐姿的稳定性,眼手动作不协调,使患儿很难控制手臂在不同的位置抓送食物到嘴边。

进食姿势,患儿处于一个良好的姿势,可使喂食容易和安全,因此不要在患儿仰卧位时进食,防止孩子呛咳,正确的姿势是,应使患儿头抬起,双上肢放于身体前面,取舒适的半坐位或坐位,食物从患儿的前方而不是上方喂入。

嘴的控制训练,咀嚼肌无力的患儿,可通过手法帮助患儿控制嘴部的运动,从患儿侧面,以食指中指控制下颌上下运动;从患儿前方,以中指、拇指控制下颌上下运动。

用勺喂食方法,患儿坐在椅子上,脸超前,双手放置前方,食物从患儿前方喂入,注意用勺轻轻下压患儿舌头,以防舌头将食物推出。

坐位进食训练,患儿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头正中位,全脚踩地,一手放桌上,抓握能力差的患儿,训练人员可辅助其握勺,或将勺把加粗,坐位不稳的患儿,可用宽带将胸部、骨盆处固定于椅背上,徐动性患儿可以用一个木杆把手帮助固定。

喝水训练,用有缺口的水杯,患儿头无需后仰,就能喝到水,双手抓握的杯子,更适合于偏瘫型患儿。

食品及餐具的要求,脑瘫儿童的食品种类,应由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逐步过渡,选用硬塑料餐具防止损伤牙齿,为了阻止盘、碗滑动,应选用底部有防滑垫、吸盘的盘和碗,也可以在碗下垫湿毛巾防滑,用自助器具固定勺子,帮助患儿独立进食。

小儿脑瘫洗漱清洁用厕训练个人清洁卫生,对于脑瘫儿童往往显得复杂又不容易,训练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毛巾拧干,缠在患儿手上,让患儿自己擦脸,将毛巾套,套在手上,让患儿自己擦脸,肌肉无力的患儿,可将毛巾缠在水龙头上,单手旋转拧毛巾,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的患儿洗澡时,选择良好的体位很重要,痉挛严重的儿童,可用沐浴板置于浴缸内洗澡,给徐动性患儿洗澡时,可以在腋下用袋子固定,两个游泳圈绑在一起,可以给患儿背部较好的支撑,帮助他维持坐姿。

脑瘫儿童从两岁起,就应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先要了解患儿每天排便的时间和次数规律,在相同的时间,同一地点,将患儿放在便器上,应用语言让患儿理解,只要能按要求,将大小便解在便器里,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