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

合集下载

八卦掌的练习方法大全

八卦掌的练习方法大全

八卦掌的练习方法大全
关于《八卦掌的练习方法大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卦掌是我们我国十分有特点的一种掌法,如今的八卦掌被很多人钟爱,有许多的人挑选练八卦掌来锻炼,八卦掌中结合了许多我国的一些原素,周易八卦,也有武术的内容,学习培训八卦掌既能够锻炼又可以学好在其中的一些大道理,接下去我们就为大伙儿详尽的介绍一下八卦掌的训练方式。

八卦掌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趁机掌﹑背身掌﹑翻盘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內容不完全一致﹐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意味着的﹐也有效双撞掌﹑摇身一变掌﹑穿掌﹑挑掌等做为基本八掌的內容。

在其中每一掌都能够演化出许多掌法﹐有着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方式。

依据老拳谱记述﹐八卦掌拳系还有十八趟十八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非常少热血传奇﹐八卦系统全部器材﹐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反映随走随变﹑械随身携带走﹑身随步换﹑势势相接的特性﹐此外﹐也有鸳鸯钺﹑凤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简短的双器材﹐这在别的拳种中比较罕见。

八卦掌有利於训炼人的柔韧性﹑速率﹑体力﹐对下肢力量的塑造尤其突显。

中华共和国创立後﹐八卦掌被列入全国性武术表演和比赛规则。

上边的这种內容便是有关八卦掌的一些普遍的训练方式了,八卦掌所包括的专业知识內容是十分多的,假如要想学精八卦掌得话一定要有充足的细心,八卦掌能够算作我国的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了,大伙儿还可以以这类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承传。

宫派八卦掌解秘

宫派八卦掌解秘

宫派八卦掌解秘武术八卦派创始于清末董海川。

董海川的大弟子尹福,字德安,号寿鹏,冀州(今冀州市漳淮乡漳淮村)人,尹福的关门弟子宫宝田,字子瑛,山东牟平县青山村人。

我恩师张极甫,字长栋,号“海上逸士”,祖籍山东福山,即从学于宫宝田。

宫师爷传授时因材施教,各人得到的各不相同,其实是微缩了董公八大弟子各派的风格。

宫师爷在北京时有这样的事迹,尹福当时接董公的班,担任肃王府武术护院总管,晚上一宿值班,尹福坐镇王府中心,前门由宫宝田师兄田子谦守卫,后门由宫宝田负责,左右侧门则由其他师兄弟守卫,这期间曾发生某拳派武术宗师夜入肃王府,与宫宝田发生激斗的事。

董公去世后,葬在北京当时的郊区,清明上坟时,各弟子为表对董公的忠心,抢第一个早去的,大家心里都较着劲。

这年清明,八大弟子及各自门下都早早到齐,由尹福代领大家祭拜。

其时天灰蒙蒙的未全亮,众人的行动使一窝野兔受到惊扰,突地串出来,大家尚未反应过来,从人群中横掠出一条人影,几个起落,截住一只兔子,一脚将其头骨踢爆。

众人目光受到吸引,一瞧是尹福关门弟子宫宝田在董公墓前露了一手,大家回过神来,这才恍然大悟,不由分说,一拥而上围追堵截,可为时已晚,再无一人捉到兔子。

后来尹福入宫传授八卦掌,人称“帝师”,宫宝田追随尹福入宫,是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宫宝田痛恨清廷腐败无能,但直到恩师尹福去世,这才从宫中偷跑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有“大内高手”打探宫宝田去处。

宫宝田中年之后从东北张作霖处回到烟台,在张极甫老师家中传授九年,之后在烟台卍字会开场传授八卦掌,张极甫亦搬进宫师爷拳坊,我的恩师侍奉宫师爷,直到日本人围困烟台,宫师爷去世,无论是人伦尽孝,还是武学传承都一一做到,深得师爷赞许,得到得到师爷的精华,是宫宝田的关门弟子。

由于历史原因,八卦掌的传授较保守,将八卦掌原汁原味的继承下来是我的最大心愿,恩师三年前去世后,我尤觉得肩头重担,。

我将陆续整理、公开宫派八卦掌的历史、理法、技法,与有志于八卦掌锻炼的武术同道共同学习、提高。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Word文档]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Word文档]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Word文档]《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关键字:宝田,八卦掌,八卦,道家,功夫,传承,难得《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1797-1882)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

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八卦掌源于或师承于道家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墓前最早的墓碑为大弟子尹福率众于清光绪九年(1883)所立,碑文有“(董海川)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记载。

第二通墓碑为尹福等在光绪三十年(1904)所立,对于董海川求学于道士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当然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碑文中记载:“……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

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迓之曰:‘汝来何迟乎。

’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

”从黄冠、道者装等描述看,八卦掌是一门由道家传承的功夫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艺成后,在京城广收门徒,尤其当其年老从肃王府离职后,专职传播此艺,并且对于前来求艺者因材施教,各授一艺。

他的很多优秀弟子后来各成一派并享誉武林,如尹福创立尹派、程廷华创立程派、梁振蒲创立梁派、史计栋创立史派等。

八卦掌第三、四代弟子也是人才辈出,如宫宝田(尹派宫式八卦掌创始人)、孙禄堂(孙氏太极拳创始人)、郭古民、李子鸣等。

短短百年间,八卦掌门已蜚声海内外,与太极、形意并列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荣华丰先生为尹派宫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宫宝田一刘炳锡一荣华丰),是1999年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八卦掌、八卦剑双金奖得主。

八卦掌诀完整

八卦掌诀完整

程式八卦掌诀程氏歌诀总诀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

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

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

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

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

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锻炼要领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趟泥,足心含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令旗,又似点灯。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基本桩式口诀两手互捧如抱婴,含胸拔背似捆绳。

抽身长手千斤坠,宛若猿猴摘果形。

由静而动周身运,气导血随龙虎奔。

腰乃坐纛心为令,扣膝坐步不八丁。

定势半鱼步七星,气沉丹田神贯顶。

两臀下垂提谷道,二目注视虎口中。

心虚腹实舌上卷,叩齿呼吸换液津。

沉肩坠肘向内合,前手食指与眉平。

转掌要领歌诀八卦转掌妙无边。

行如推磨走当先。

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

心情意静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

先由有象求无象,大小小大是真空,转掌就是八卦阵,阴阳变化在其中。

软硬兼施明暗劲,刚柔相济是真功。

手脚相随腰主动,全身一致整体形。

怀抱琵琶合前胸,前手外摆似拧绳。

后手相随眼平视,上下两手合力撑。

紧背空胸头艮正,溜臀腰直胯要松。

缩肾提肛丹田气,掩裆曲膝鸡步行。

起平落扣足含空,曲膝趟泥在水中。

进退抽撤连环步,摆扣走转似旋风。

转掌式歌前手一顶如泰山,心神安静意在前。

前方万物手招架,真假虚实在里边。

二指够眼虎口圆,托掐用法在里边。

眼瞧虎口在取物,易如反掌不费难。

五指一拧三角形,三角手法艺要通。

抓掐扣捋任意用,拈身靠打不放松。

宫保田根派八卦系统

宫保田根派八卦系统

宫保田根派八卦系统宫保田根派八卦系统拳论精华中气即元阳,医者谓之元气,道家名先天真乙之气,先天八卦,动静互根,温养得法,即可结胎还元,武术之道不外,练气以实内,徐徐轮舞,此先天掌也,纯气者无力;尚须练形以合外,以运气力,两肩如运钳也,通臂开掌,此后天掌也,应用掌也。

先后天合一,气力并行,自成金刚体,上乘可登。

八卦是横竖劲,须认真工整,不可撒漫劲。

八卦古名转掌,走掌。

【李存义得董海川功夫九成九】,【我师祖(宫保田)得六成。

】单换掌为八掌之首,此侧歪势也,气阴阳并入,阴阳并扶,各居其半,单日走阳势,双日走阴势,不可偏废,以求周身一气,九宫纯全。

龙形掌,开胸合背,阴阳分入两膊,阴阳分扶一身,狮形掌,摇晃势也,阴阳旋入,阴阳旋扶,以上仅为举例,势旋转而不停,气亦随之不息,阴入阳分,阳入阴分,人一身即八卦,练后天以纯全先天八卦,八卦九宫纯全,搬拦截扣推拖代领,应敌自可随心所欲,八掌不可偏废,左旋右转不可偏爱,先天气要养,后天劲要运,先后天合一,才能成就。

八卦掌风格独特,以【穿掌为绝技,以转掌为核心】,八卦掌不仅有掌法,更有锤法,腿法,有刀枪剑棍,有阴阳判官笔,有子午鸳鸯戈,八卦转掌为最高级动桩,【先天八卦,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门无上奥秘】,其中干卦八卦掌即内八掌之首,为宫保田师祖在【任大内侍卫总管】时亲受秘传于【董海川祖师晚年】,其中更以【十字锁掌】为独得之秘。

练拳以八卦走掌为主,用手为阳,用拳为阴,出手成着,变化莫测,打中行走,走中行转,转中行变,变中化打,寸化寸打,引进落空破敌势,微转微走身手翻腾,穿掌换掌中,寸打、穿打、翻打、返打,制敌有若神龙,有若大蟒钢鞭,出手鬼神莫测。

牛舌掌,掌柔气刚如翻天印,打人如亲嘴龙爪掌,开掌取胁快如闪电,行如龙,缩身如猿,刚柔相济,用劲在形意、太极之间。

·八卦拳诀 :八卦掌,走为先,转换虚实步中参,(走字诀)牛舌掌,翻如电,劲气柔刚天印翻,(柔刚诀)龙爪掌,撑胸胁,开掌单换一命亡,(开掌诀)拧撑扳开日无月,十字锁掌阴阳合,(十字诀)先天功法乾坤养,后天劲关坠膀头,(坠字诀)上摘星辰不为高,缩身如猿背向前,(逆行诀)怀抱婴儿转自转,阴入阳出气相扶,(身法诀)烟台小儿黄马卦,董老先师大内传。

专访荣华丰老师:宫宝田八卦掌

专访荣华丰老师:宫宝田八卦掌

荣华丰:八卦掌“一代宗师”文:温文锦民国是中国武术的黄金时代,国家危难推动了英雄辈出风云际会,随着电影《一代宗师》之风靡,片中所讲述的民国武林往事亦令观众回味追索。

王家卫选了咏春、八卦、形意和八极四种拳术,以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深情而诗意地追忆了那个时代。

片中,王庆祥饰演的宫老爷子宫宝森最具宗师气派,而他的女儿、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先生所演绎的绵长流畅的八卦掌,叶问求之而不得的武学“高山”,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片子展现的八卦掌人物,是否真有其事,片尾更指宫家八卦掌从此失传,又是否真的已经失传?本刊记者寻访到宫老爷子之原型宫宝田的徒孙、第三代传人荣华丰,听他讲述真正的八卦掌传承故事,讲述《一代宗师》之背后的真正的武林情怀。

真实的八卦掌传奇荣华丰温和平静,儒雅的气质让他更像一位工程师,而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正派传人,但谈吐间眼神随便一瞥,却令人觉得被看进心里去了。

他说,当初只是想来广州看看,一个月后就走,却因为种种机缘留下来授徒至今。

1956年,荣华丰生于辽宁恒仁,作为宫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1999年曾代表辽宁省参加在浙江台州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获得特别优秀双金奖(八卦掌、八卦剑)。

同时,他也是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布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集三大内家拳于一身。

不过因为处事低调,即使本地武术界,很多人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位大师。

自小,荣华丰跟随宫宝田的弟子刘炳锡学习太祖长拳、八卦掌,后来又从不同地方学到通背拳、螳螂拳、醉八仙、戳脚等传统拳种,加上太极拳和形意拳,因此得以把内外家融为一炉,形成了以道家水文化为主体的荣氏武学体系。

说起宫宝田师爷的故事,荣华丰娓娓道来:“咱先说说这八卦掌是怎么回事……”八卦掌属于内家拳,由清代著名武术家董海川创立。

董始祖创的这个拳融汇易经易理,以八卦为盘,指树为圆,本于五行生克之理,合于八卦阴阳之道,飞九宫变化之巧,夺天干地支之妙。

董始祖在北京城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尹福是他的大弟子,在皇宫内任职,为御前带刀侍卫,宫宝田系尹福的衣钵传人,因为机缘巧合,得蒙尹福免费收其为徒,并得到过董始祖的亲自指导,随师练功数十年后接了尹福的班,担任大内总管、四品带刀侍卫。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八卦掌百科名片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目录[隐藏]【基本知识】【历史情况】【武功介绍】【功理要求】【技击原则】【程式总诀】【人物介绍】[编辑本段]【基本知识】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

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是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术手段。

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

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

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在走转中练得气贯四稍,达四肢百骸,通任督二脉,全身舒泰,飘飘欲仙。

是内功中的高级动功。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3~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

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

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

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

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

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

宫式八卦掌内外功评价

宫式八卦掌内外功评价

宫式八卦掌内外功评价
宫氏八卦掌内外功主要特点为静、空、柔、虚和灵,并以龙形猴相作为基础讲究大松大柔。

该派八卦掌是以内劲为本,同时将走转作为拳术核心,其行拳过程中更是粘听精细且变式轻灵。

至于步法则包括行步、奔步、趟泥步和挖形螺旋步等,而手法又有穿、撩、滚、按、截、点、弹和捆等。

刘炳锡先生于1908年在山东登州府牟平县的黄坛村出生,他在12岁(还有一种说法是10岁)时就已经拜入太祖长拳名家姜乃林先生门下学艺。

再后来姜乃林先生又把刘炳锡送至八卦宗师宫宝田先生门下继续深造,此后他便开始专修八卦掌技艺。

就这样刘炳锡经过八卦掌宗师宫宝田先生与太祖长拳名家姜乃林先生的先后教导,再加上其自身多年来练功不辍的刻苦坚持,他终于艺有所成习将功夫练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

刘炳锡先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单操手和暗器等诸般拳械套路,同时他还承袭了恩师宫宝田先生的弹掌、弹指功、蝴蝶穿花掌、鹞子穿林掌、踩踏冲击掌和柔蛇鞭劲功等多门绝技,其一身功夫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除此之外,晚年的刘炳锡先生在光膀子盘膝打坐运功的时候,其内气鼓荡竟如蛇一般动作极慢。

据说当时曾有牛虻落在刘炳锡先生身上,可他老人家一运功那牛虻便再无飞走之力。

总体来看,我们无论是从刘炳锡先生从学于姜乃林和宫宝田2位宗师的名门师承来说,还是从他晚年仍能让牛虻落其身无力飞走的事迹来看,这些都足以从侧面证明其拳术造诣确实是要远胜于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
得之作
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

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八卦掌源于或师承于道家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墓前最早的墓碑为大弟子尹福率众于清光绪九年所立,碑文有“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记载。

第二通墓碑为尹福等在光绪三十年所立,对于董海川求学于道士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当然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碑文中记载:“……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

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迓之曰:‘汝来何迟乎。

’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

”从黄冠、道者装等描述看,八卦掌是一门由道家传承的功夫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艺成后,在京城广收门徒,尤其当其年老从肃王府离职后,专职传播此艺,并且对于前来求艺者因材施教,
各授一艺。

他的很多优秀弟子后来各成一派并享誉武林,如尹福创立尹派、程廷华创立程派、梁振蒲创立梁派、史计栋创立史派等。

八卦掌第三、四代弟子也是人才辈出,如宫宝田、孙禄堂、郭古民、李子鸣等。

短短百年间,八卦掌门已蜚声海内外,与太极、形意并列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荣华丰先生为尹派宫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是1999年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八卦掌、八卦剑双金奖得主。

他的新作《宫宝田八卦掌》于2012年岁末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该书从书稿初成到最终出版几经周折,历时十余年之久,其最终面世对于武术界和对道家武术有兴趣的人士都是一件幸事。

首先,本书把道家功夫柔的特点反映得淋漓尽致。

《道德经》多处强调柔的作用,如专气致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守柔日强等。

可以说柔是道家功夫的精髓所在。

宫宝田八卦掌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于柔有了进一步诠释。

作者用歌诀形象描述了宫宝田八卦掌的柔:“全身之法柔为妙,内外贯通显柔高,千招万招柔软妙,唯有游空最逍遥。

”并明确指出若不知何为松柔,是绝对练不出内功的。

只有真正做到松柔,才能在无力之中求到内劲,在笨拙中找到灵巧。

只有如此,才能逐渐把身体练得空空洞洞,最后达到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游空之感,从而步入内家功夫的上乘境界。

在练功进程中,宫宝田八卦掌也符合大道至简的
原则,作者认为:“无论从养、练都是做减法,老子思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其次,本书以讲感受和体会为主。

书中内容多是作者在八卦掌功夫高级阶段行功的感受,甚至把一些过去不可能拿出示人的练功方法也予以介绍,如水中漂木、水劲功、水蛇浮草功、气化等。

该书没有一张练武的拳照或者拳相,与当前市面流行的大多数武术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作者针对当前中国传统功夫面临失传的困境以及人们对传统功夫的普遍误解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澄清。

针对一些走入误区的情况,作者对于习练者的劝告犹如苦口良药,如“大多习武之人都喜欢发重力,如掌握不好,猛然发力,最容易出现气滞气憋的情况,日久天长必然生病,这个值得拳友们注意”,“单纯表现外力,就算威风凛凛,圆睁双眼,脚踩在地上咚咚作响,累得气喘如牛,出了大力,而里面丝毫没有什么要求跟着,那等于白练”等。

对于初学者,本书可以作为入门引路的坐标及上层次后不断“换劲”的指导;对于已进入“化劲”的内家高手,本书同样也是愉悦的精神分享。

再次,本书秉承道家贵生思想,注重养生。

宫宝田生前曾供职于清宫廷,皇族养生的需要使宫宝田的八卦掌风格与前人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使得宫宝田八卦掌养拳功法得以发展。

作者认为学会养拳,自然会养生;学会养拳,拳技才会高。

如果不会养练,功法起不到养生的作用,甚至会伤
害身体机能,即使技击效果再好也不是好功法。

宫宝田八卦掌是在养中练、在练中养,养练合一。

在其高级阶段的行功过程中,动作轻柔和缓,气息柔顺,身体柔若银蛇关自通,以意识支配气血运转,高妙的内气运行其中,使全身各穴膨起鼓荡,混元一气,无始无终。

在这样的行功过程中,身体的拙力被排除干净,能量消耗降到最低,抱神以静,窈窈冥冥,从而与广成子所言“汝神将守汝形乃长生”契合,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最后,该书浅显易懂,一改传统武学典籍引经用典的习惯,用朴实的语言、日常生活的常识把高妙的内功体验和练功方法娓娓道来,使即使没学过功夫的读者也能明白其中道理。

作者认为,练拳其实并不复杂,越简单、越朴实的东西,里面却往往隐藏着真实之道。

丹道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在武术界则为“宁教十手,不开一口”。

本书中诸多的练功感受和要点事项都属于“一句话”、“一口”的范畴,作者把几十年练功的经验和感受和盘托出,其坦荡让人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