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 第一讲一
【全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 略、压迫、掠夺、剥削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历史。为了捍卫民族生存权利,中国人民在 长时期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粉粹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图谋。随着反侵略斗争的不断深入,中国人 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出路的流民增加;赋税徭役使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处于与 世隔绝状态。
总之,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 盾激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 头。
4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条件:
交通:地理大发现。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经济、科技: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
民掠夺、国内资本积累)、工业革命。
政治: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5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
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P2)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一章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领会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 等级制度。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识记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 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 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 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造成 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 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 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综合应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 主要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 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 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 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 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美国派海军 在琅峤登陆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被台湾人民 击毙。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识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
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史纲要 第一讲

英王查理一世被砍头
1785年瓦特蒸汽机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马克思 :‚掠夺是一切 资本主义的生存原 则。‛ 列宁:‚资本主义如 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 范围,如果不开放新 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 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 界经济漩涡之中 ,它 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马克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 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 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 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创 造精神发展的前提和最强大的推动力。 [英国]培根:
正是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美国]德克•卜克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 不过分。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第12页)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 务(第16页)
思考
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12页)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性质
2.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思考
为何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第 12 页)
1.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5)经营交通运输业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外 国 资 本 占 中 国 资 本 总 额 的 比 重 , 1894 年 为 60.7% , 1913 年为 80.3% , 1920 年为 70.4% , 1936 年为 78.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采煤 量 90% 以上,钢铁工业几乎 100% 为帝国主义所控 制。二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更遭到进一步摧残, 1949 年和 1936 年相比 , 轻工业产量减少 30%, 重工 业减少70%,其中铁和钢减少80%以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讲

(一)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 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 持着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 碍。
林则徐 ,(1785~1850), (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 字元抚,又字少穆, 俟村老人。福建侯官 俟村老人。 (今福建福州)人。 今福建福州)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民众所称颂。 为民众所称颂。
导 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人:屠静芬 主讲人: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认识与掌握近代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客观上充当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1、统一观察问题的标准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是存在着双重标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用来衡量历史事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另一个是历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符合历史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还 有一个标准问题。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有一个标准问题 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 是必须弄清楚的。 是必须弄清楚的。
近代史纲要第一讲

“租界” -“国中之国”
“租界”是 十足的殖民地, 这里的一切都由 外国殖民者管理, 不受中国法律的 丝毫制约,俨然 成为“国中之国”
“租界”成 为资本—帝国 主义对中国实 行武力恫吓,实 行政治和经济 侵略的基地,起 着极其凶恶的 作用.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
协和医院新貌
▲1935年7月协和医院脑科主任莱门。大量X 光照射取标本,又对69人注射“卡的阿措” 真假羊角疯实验。
▲“调养院”经常住有几十个无家可归穷苦 人,供试验用。
▲生化科主任窦威廉说,“在美国我们用老 鼠做试验,还没有那么多”。
▲山东一个小学教员赵竹君,得了肺病, 美国医生杜儒德对赵竹君进行肺部检查时, 发现他的心比常人的大,就动了杀人取心做 “标本”的念头。他假慈悲的劝赵竹君住院, 给予免费治疗。
见汤象龙《民国以前的赔款是如何偿付的》(《中国 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第3卷第2期,1935年11月)。
圆明园模型
圆明园模型局部
圆明园遗址
(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权被严重破坏
赵信以为真,就住进了医院。过四、五天 就被杜儒德治死了。于是,杜儒德打开赵的 胸腔,取出了赵的心,做了他的医学“标 本”。
▲至于孤儿院,上 海徐家汇圣母院育 婴堂从1936年到 1949年,共收进4 万多婴儿,只活了 197人。存活率不 到0.5%。
徐 家 汇 圣 母 院
▲上海教会出版《江南传教据点》 载:帝国主义在江南80年共收容 200万中国孩子。能有多少侥幸活 下来?不到1万人。解放后,红十 字会在芜湖圣母院育婴所,在一 个不到20步见方的夹道内,就挖 出200多具中国孩子的尸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国联军烧毁民房
左:日军在安定门外斩杀捕获的义和团员 右:“中国军团”士兵在英军指导下使用机 枪
英军斩杀中国官员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 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 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 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 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一讲
剧变之痛
——西方列强入侵与反对外国侵略 的斗争
主要内容
探究一: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探究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 探究三:怎么看待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 败的历史?
探究
探究一: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为什么要充分肯定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 1、古代中华文明具有值得骄傲的灿烂特点 (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3)领先世界 (4)影响深远
根源二
第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皇权
小官僚 小官僚
儒教文明 大 官 僚
地主 贵族
科举制度(血液和关节)
大 官 僚
根源三
第三、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的社会结构造成了社会的 保守和封闭
君权
核心:宗族家长制
根源四
第四、儒家的一统地位和文 化专制主义限制了人们思想 的自由和解放
七子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 湾、九龙、大连旅顺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租界的出现
时局图剖析:
“青蛙为什么没有 头?” “老鹰为什么来晚 了?” “太阳的光芒为何 分布不均?”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勒索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勒索赔款和“恤金”各 800 万两 甲午战争 :赔给日本白银2亿两,外还有赎辽费 3000万两,守备费150万两,共计23150万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 合计达9.82亿两。
如何看待这些国家对于赔款的不同态度?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权被严重破坏
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和 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重要据点.
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 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 核心。儒学本是孔子倡 导的民间私学,自汉武 帝实行独尊儒术后,成 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 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 政,提倡经世济民,以 助君王, 明教化。
孔子
根源五
第五,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埋头于 经书,钻研八股,不通实务,为皇家培 养大批的奴才。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闻一多:《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 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 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 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探究 一
“李约瑟难题”: 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 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 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 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 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 的转变呢?”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慈禧
清廷上谕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山水意境
(3)领先世界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 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 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一)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八国联军攻打天津。
俄军捕杀中国人。
日军屠杀义和团民。
史料:
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陷旅顺后,“戕杀百姓 四日”,“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样枪击死, 然后用刀支解”,“得免杀戮之华人,全市内仅三 十六人,然此三十六人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 救残留者”。当时目睹日军暴行的西方记者,将日 本斥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范文谰《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出版 社1955年版256页。
(3)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推行殖 民政策
殖民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政治控制,经
济掠夺等,奴役弱小落后国家、民族、地区, 将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 特征: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赤裸裸的掠夺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 帝 国 主 义 时期:资本输出
1、古代中华文明具有值得骄傲的灿烂特点 (1)源远流长。 历史文化从未间断:黄 帝、炎帝、尧、舜、禹、 夏、商、周……元、明、 清 新视角:五千年看运城
(2)博大精深
瑰瑰丽璀璨的《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笔墨造 化的书法,以神似取胜的 水墨绘画,神秘精美的石 窟雕塑,巧夺天工的宫殿、 园林。 还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 等等。
探究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给中国究竟带来了什么?
探究:为什么用资 本—帝国主义这个概 念?
一、剖析几种论调 观点一:“情与理”说。 观点二:“一分为几”说。 观点三:“文明冲突”说。 观点四:“近代化主题”说。 观点五:“孙子哲学”。近代化。
探究:上述观点的本质是什 么?
二、资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 方式和特点
1、内在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地位; 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 ;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根源 一
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 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 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六,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根源六
清初17世纪50至70年代的二十多年中,五次颁
布禁止私人出海令,并三次下令将东南沿海居 民后撤,制造几十里宽的无人隔离区。 清统治者还限海商和华侨三年归国,否则不得 回归故土。《大清律例》就规定“凡国人在蕃 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 法。”
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
据载:“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 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 “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 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德国侵略军奉命“在作 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 杀勿论。”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 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日军抓捕 中国人,施以各种酷刑,试验一颗子弹能穿几个人,或 者故意向身体乱射,让人身中数弹才痛苦地死去。杀人 时,八国联军全副武装“监斩”,从各个角度照相,企 图恐吓中国人民,如今成为八国联军罪行的铁证。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 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 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 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 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 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 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 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 与安全就都完了。” ——马嘎尔尼
2、外在方面: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 展与殖民扩张
(1)东西方历史走向:17世纪40年代,世界 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 在东方,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 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 王朝清朝; 在西方,是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英国国 王与国会斗争加剧,不久爆发内战,从而开 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
(二)镇压人民的反抗
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案例:
天津教案: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国传教
士为了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崇 禧观和望海楼及附近一带的民房店铺,使许多百 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义和团运动:……
史料:
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又接到了各国要求处死的12人名单,即: 瑞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 刑部尚书赵书翘、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 徐承煜、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四川总督李 秉衡、陕甘提督董福祥。其中除刚毅、徐桐、李秉衡三人已死, 载漪、载澜“定以斩监候罪名,如以为应行贷其一死,则遣戌 新疆,永远监禁”,董福祥“事缓办”外,其余的人都令自尽 或正法。4月,清政府又收到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名单, “牵涉百四十二人之多”。根据大部分是由“风闻的证据” 来 列出的人。清政府于4月29日和8月19日先后发布上谕,惩办了 96名爱国官员:其中“四人死刑,十一人判死刑,减为永远流 放,十三人终身流放,四人监禁终身,二人长期监禁,五十八 人永不叙用,二人谴责,二人追夺官职”,以满足帝国主义侵 略者的要求。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 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 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在3—12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 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