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广州湾

两广云南 福建

门户开放政策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 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 近代以来,到1911年,英、法、德、日、俄、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 、天津、汉口等16个城市设立了被称之为“国中之国”30多个租界。 在租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的标语。
《 签南 订京 现条 场约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的被 香英 港国
占 领 后
香港
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 香港岛(1789——1856
年),英国第一任港督
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 的九龙司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门。
淮系军阀,帮其购买、制造洋
枪、洋炮和练兵。
慈禧太后在
《辛丑条约》签订 前夕,表示要“量 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袁世凯与被北洋军阀将领
袁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租种土地并缴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成,它层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利益,同时最大限度的剥削农民,农民生活极度困苦。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维护统治。

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同意,同时也很大限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明教化。

儒家思想还与道教、佛教、以及其他思想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终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表现?(为什么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管理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管理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了广大同学的需求!~~~~~特此发表几造福同学们的答案考试么就没问题了~~~~~~~~~~~~~~~~~HAHAHHA------------------------------------------------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以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4.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6.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徇私舞弊、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7.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以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迅速遍及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等行业。

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

9.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10.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侵占领土: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州,“归应属香港界内”。

近代史第一章_

近代史第一章_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关税主权丧失
始自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按国家主权原 则,各国均有权自定税率,以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但 《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却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 主权。而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即5%左右,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税 率最低的国家。并且,海关的行政权一直由外国人控制, 直至1949年。
(注:“公行”制度:规定外商只许与请政府指定商行进行贸易)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北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 约》。 (1)公使常住北京; (2)增开营口、烟台、台湾、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3)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4)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11月,中俄 《北京条约》签订。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5)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 元里103乡人民举行抗英斗 争。他们用“刀斧犁锄”原 始武器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的英军围困在牛栏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
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中法战争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 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 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 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 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 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下图表现的是会审时的一幅场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例如:日军制造旅顺惨案等。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侵占中国领土英国占据香港俄国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万平方公里)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及台湾等(2)划分势力范围A.俄国以东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B.德国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C.西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D.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它的势力范围E.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F.美国要求“门户开放”(3)霸占中国土地,设立租界。

外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租界:上海英国租界(1845年)。

(4)在中国领土上驻兵(如日本驻在东北的关东军等)。

3.勒索赔款,抢劫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主要表现:(1)领事裁判权(2)操纵和干涉中国的内外政策(3)把持中国海关。

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多年。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经济掠夺主要表现: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向中国输出资本和倾销商品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思考:有观点认为,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

(2)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

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C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B、俄国C、法国D、日本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B )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的谴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B、戊戌维新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盛世危言》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面 积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它的 表现可以概括为四方面: 一是直接夺占中国领土;
二是直接驻兵;
《 南 京 条 约 》 签 订 现 场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现场
《天津条约》签订现场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 签订现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部分不平等条约内容一览
《 中 法 黄 埔 条 约 》
《中美望厦条约》 《 虎 门 条 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 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通过《南京条约》 攫取赔款2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从清政府那里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 的赔款,这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 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的财政收入是每年4000万两银子;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了赔款2亿3千150万两的白 银,这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3年收入的总和,当时中国 中央财政的收入有8000万两白银;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 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及军需工业费等费用占赔款 总数的8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甲午战争后迅速膨胀起 来,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历史上叫做“庚子赔 款”,总额是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 4-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外国商 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公行, 即“十三行”进行。 而鸦片战争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 岸。后来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也相继将通 商口岸的数量进行了拓展。 广 州 十 三 行
焚毁前的北京圆明 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鸟瞰图
小资料:万园之园——圆
明园 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
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 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 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五口通商后的上海
五口通商后的厦门
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五口通商后的宁波
五口通商后的福州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的重要经济主权。但《南京 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 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 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 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外国商品倾 销和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 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耆英(1790——1858年),爱新觉罗 氏,字介春。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 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 争。
为了镇压中国的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 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 火,甚至还直接组织军 队对太平军作战。
义和团廊坊大捷图
发生天津教案的望海楼教堂
当中国人民掀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即发生所谓“教案”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 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民,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 的地方官员。如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法、 英等国军舰聚集天津进行军事恫吓,迫使清 政府判处20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 25人。
3、奇怪的战争 一山担两海,
一港写春秋, 一个旅顺口, 半部中国近代史。
联合英国订立《反俄军事同盟》

大陆政策
1904.2.10 双方同时宣战
俄 远东政策
联合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1905.9.5《朴茨茅斯合约》
局外中立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 条约
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 包括东鸡冠山北堡垒、 日俄战争陈列馆、望台 炮台和二龙山堡垒四个 以古为鉴、以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除了 强迫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外,还利用不平等条约 的特权,进一步对中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 本输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商帝 口国 岸主 设义 有在 租一 界些 通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
中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
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 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次又 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 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最为臭名昭著的三大惨案
1900年沙皇俄国派兵15万,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64屯惨案。烧光村庄, 把中国居民赶下黑龙江活活淹死。并且企图建立所谓的“黄俄罗斯”。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每次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都强迫中国 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 权,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要对立、不要战争,

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沙俄 维持和平! 1898年3月侵占旅顺后 修建的东部防线中一座 重要的功守兼备的堡垒, 是日俄战争中双方争夺 的重要战场之一。
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一次惨案,日军在四天内,
屠杀中国的居民两万人。
1840~1919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无数。仅在北京的 庄王府一处,就枪杀义和团和居民1700多人。

难点: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 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 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 问题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进一步深入控制中国 政治,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 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 宁赠友邦 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不予家奴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 1759年),由郞世宁、蒋友仁、王致成等欧洲传教士设 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西洋楼吸收了欧洲巴洛 克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内有“谐奇趣”、 “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 “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的扇形水 池正中,设一座喷水台,南北两岸则设12石台,台上各 坐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其中,南岸分别为子鼠、 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 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 头部为合金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 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 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 奇观。
西方列强对我国的大肆侵略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中法战争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次武装入侵
1871沙俄入侵新疆伊犁
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
1903~1904英军入侵西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
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 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前提。2、了 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 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
三是设立租借地; 四是划分势力范围。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
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 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 处“留兵驻守”。

“租界”是从通商口岸发展而来的,资本——帝国主义强 迫中国在通商口岸划出一块地作为外国人居留地和经商地 盘,被时人称为“国中之国”。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 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 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 块单一租界,2块公共租界(上海、天津)。 20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外滩,繁荣异常,客观上为刺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传播近代民主、科学文化,起 了重要作用。“十里洋场”后来称为中国各租界的代名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所有租界。这样一个奇特的 历史现象在中国宣告结束。

圆明园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 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著名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 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 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