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一、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梳理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

四五十年代至今

2、理论基础:牛顿力学;法拉第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3、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4、标志:蒸汽机广泛应用;电力广泛应用;计算机广泛应用(核心)、原子

能、生物技术、航天工程

5、成果:略

6、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金属冶炼;电力、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工业、

核工业、航天工业、信息产业

7、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

8、特点:见下

9、影响:见下

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①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美法等国。

②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后来扩大到重工业。

③重大发明大多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技含量不高。

2、第二次: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有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①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

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

的革命。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因素。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

①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③国际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

“世界霸主”。

(其它影响: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环境污染

和交通堵塞等状况出现。)

(2、第二次:

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差距加大,联系更加密切;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最终

导致一战爆发。

3、第三次:

①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②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都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4、都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变化

5、都有负面影响

五、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重视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5、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六、中国为什么会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发展滞后?

1、丧失机遇的原因:

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②科举制和文字狱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

③西方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发展

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家动荡不安

2、滞后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②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长期被掠夺,到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中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④左倾错误的干扰

七、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外危机,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例如:洋务运动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

一部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

①帝国主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义和

团运动。

3、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②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增

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