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三框 善用法律 教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善用法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评价任务1.知道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2.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鸣叫起来,再次通过仍然鸣叫。

随后,小华被保安带到一边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

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2)帮助小华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二)自主预习1.填空(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公证处、。

(3)受到非法侵害,除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也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4)诉讼是在参与下,依照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俗称。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4)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利益、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

(5)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身为未成年人,不具优势,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因此青年人要斗争。

要在自己、减少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3.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哪些?4.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别有哪些?诉讼在维权中地位怎样?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6.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探究一: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  教案设计

5.3 善用法律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三框。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两节课的延续,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两目。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中学生而言,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运用。

2.学情分析:经过第五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不宜太难太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救助的机构等常识;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善于斗争的理解和认识。

2.提高对依法维护权益,求助法律救助渠道或途径的认识;能够对法律救助机关或方式有所认识。

3.知道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学习重点:对诉讼的认识。

学习难点:对诉讼的理解和认识。

【自学检测】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

(2)我们可以通过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

(4)使用,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5)诉讼是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解决的活动。

(6)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

2.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1)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而且要,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2)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感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3 善于法律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逐步提供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白未成年人活动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不要硬拼,要智斗;明白法律援助的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少年如何与违法行为做斗争难点:诉讼的种类及作用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再现2020年8月28日,杭州市西湖派出所接到报警,有10余人聚集在杭州市国资委门口反映诉求,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派出所警力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

这些群众是因为投资问题,与杭州市国资委下的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产生了矛盾纠纷。

现场民警查明情况后,依法劝导他们走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劝返他们有序离开现场。

然而,28日13时许,人群再度聚集,并且现场有人情绪失控,做出了过激行为,不仅对证国资委的大门进行冲撞,还对门口的保安员拉扯、殴打,导致国资委大门损坏和保安员受伤。

后经调查取证,多人因扰乱公共秩序且殴打他人导致其受伤,被依法行政拘留6天。

思考:1、只为维权,为何被公安机关拘留?2、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和途径依法维权呢?参考:1、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为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处罚2、警方提醒: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通过正当途径来消除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

如果采取极端手段企图达到自己诉求的,警方将依法严惩。

展示课题: 5.3 善用法律(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和方式。

2、诉讼(含义、作用、类型)。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做守法公民的要求(三)案例分析1我叫刘媛媛,今年13岁,2020年6月3日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和奶奶生活。

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善用法律》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同时,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初步认知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

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厉行维护权利的意识”。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本目主要介绍了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

重点说明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的具体途径,如何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详细介绍了诉讼途径维权方式。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维权要依法。

其二,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

其三,依法维权的诉讼途径。

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本目主要介绍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

本目从正当防卫、有勇有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见义勇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二,善于斗争的要求。

其三,对本课进行小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法维权的途径教学难点:依法维权的途径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李某向王某借款5万元,说明一年后归还,一年后李某拒不归还借款,王某多次索要未果,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某的诉讼属于( C )A.刑事诉讼B.行政诉讼C.民事诉讼D.无理取闹2.张女士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发现了一个背包,对颜色和款式都特别喜欢,于是下单购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3善用法律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3善用法律教案

第五课第三框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学生:(1)搜身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商场保安无权搜身,如果商场怀疑顾客,可以报警,由民警依法搜查,而不能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

(2)“我”会选择当场报警或者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经营者对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们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法律。

过渡: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我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2、什么是诉讼?诉讼的作用及其类型?3、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面对违法犯罪,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活动一: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回答:(1)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答案提示:学生只要从正面谈到违法要受惩罚,要依法维权即可。

教师: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案




1、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有勇有谋的应对犯罪,我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要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本课小结
情感升华,作为青少年要知法、守法、用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板书设计



情景剧:遭劫风波(学生小亮遭到社会小青年的抢劫与殴打 )
爸爸说:纠结朋友报仇
妈妈说:报警吧
小亮说:还是算了吧
思考与讨论:三种不同态度可能出现的结果?
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学生讨论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忍气吞声——变本加厉,后患无穷
纠集朋友报仇——害人害己,两败俱伤
运用法律来维权——惩罚违法者,保护自己
3、诉讼
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依法求助方式的识记
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重点








(承接情景剧事件)小亮一家人选择了报警,民警了解情况后,抓到了社会小青年,对社会小青年进行了批评教育,又给双方做了调解。等到双方冷静下来后,民警又对双方说:“如果你们(小亮一家)对调解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没有明显的人身财产损失,我建议你们现在和解。而你们要向小亮道歉,毕竟你们有错在先,而且也违法了。社会小青年向小亮一家道歉,小亮一家也接受了道歉,并向民警示意感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难点:提高依法保护自己和有勇有谋的应对犯罪的能力
学法与教法
【学法、教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问题探究法,互动讨论法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案
2.提问:遇到侵害,我们怎样依法求助?
3.展示图片,归纳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4.归纳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5.用图片和图示,归纳提供国家法律救济的机构。
6.讲述诉讼的定义和地位。
7.归纳诉讼的三种类型。
8.展示材料,让学生判断以下案例属于什么类型的诉讼?
9.提问:有人说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情,只有违法的人才去法院打官司,你赞同这一观点吗?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诉讼(打官司)?
部编版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善用法律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重点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难点
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讨债不成欲轻生上演惊险“跳楼秀”》,提问:如果你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像视频中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应该如何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用新闻事件来警醒学生。
讲授新课
1.讲述要学会使用法律、依靠法律。
10.展示材料,提问: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和做法进行点评。
11.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总结归纳青少年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的原因?
12.展示材料,介绍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含义。
13.展示材料和视频《昆山宝马男遭反杀,杀手不负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
含义
诉讼
分类
特点
问题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活动一:结合p60探究与分享与青少年的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组员组内交流,表述清晰准确1分
认真聆听,选择你比较关注的观点进行评价、质疑、补充、完善,质疑有理,评价到位,2分
《第五课三框善用法律》学业纸
备课教师:主备人:教研组:使用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小组:
项目
预设
问 题 与 活 动
规则与评价预设思维导引成果目标:
1、学会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2、懂得用诉讼方式依法维权
3、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
独立完成情景导入,在小组内交流汇总,
发表观点视角独特3分
准确说出一方面的感受,1分
能结合事例有理有据的分析2分
积极分享感受,感受深刻2分
评价
思维
迁移
“我七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起初是有时候不回家,后来就基本不在家生活了。”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内,20岁的小宇回忆辍学后的生活时说,“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生活来源有的是打架所得,有的是朋友的钱,朋友之间谁手头富裕就多拿出来些,大家一起花。”辍学3年后,年仅15岁的小宇因“哥们儿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情境导入:
P57运用你的经验,懂得面对非法侵害,要依法维权
开放
思维
碰撞
开放
思维
碰撞
问题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
1.P58探究与分享,案例一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
2.思考: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怎样办?
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3)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小宇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4分)
(4)小宇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6分)
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行为跟踪评价3分
思维导图
可以完善此图,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出本节课漂亮的思维导图。
自我反馈单
对于本节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