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后印象主义的认识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与印象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在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上有所不同。
后印象主义者们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光线、色彩和形式,创作出了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作品。
本文旨在探讨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艺术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后印象主义者们对色彩的运用是其绘画风格的鲜明特点之一。
他们不再拘泥于印象主义对色彩的简单描绘,而是追求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色彩表达。
后印象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胆的色彩对比和明快的色调,色彩的运用在作品中显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后印象主义者们还注重对色彩的情感表达,他们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诠释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情绪,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梵高的《星空》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成为后印象主义作品的典范,其色彩饱满、情感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表现在对光线的独特处理上。
后印象主义者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描绘自然光线,而是追求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他们对光线的运用更加细腻和考究,通过对画面的光影进行精细的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后印象主义作品中的光线常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通过光线的独特渲染,作品中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魔幻感。
后印象主义者们对形式的处理也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形式的夸张和变形,后印象主义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魅力。
塞尚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形式的夸张处理,他通过对物体形状的重新塑造和变形,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与此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还体现在对构图和笔触的独特处理上。
后印象主义者们在构图上更加追求丰富多变和富有节奏感的表现方式,通过构图的变化和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他们对笔触的处理也非常注重,常常采用粗糙、明快的笔触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和情绪,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个性化。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后印象主义是接替印象主义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并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入手,分析其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是一种对印象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试图在表现形式上加以发展和变革。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法国艺术界,以及一些艺术家对印象主义的不满和对传统艺术的追求。
在19世纪末,随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衰落,一些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试图摆脱印象主义的零碎化与视觉效果,更加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追求更加完整和深刻的艺术表现。
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绘画领域,尤其是在色彩、线条和构图上的变革。
同时代的著名后印象主义画家包括梵高、塞尚、高更等人。
梵高以其浓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力成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和厚重的油画技法,展现了内心情感的压抑与狂热。
而塞尚则以其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而闻名,他提出了“立体派”的观念,对20世纪的抽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更则通过其奇特的幻想画风,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和对形式的创新,为后印象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绘画领域,后印象主义为立体派、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等艺术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塞尚的“立体派”观念对毕加索等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塞尚的观念,将立体派推向了更加抽象化的方向。
后印象主义的色彩和构图理念也为表现主义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表现主义以其对形式的扭曲和色彩的夸张而著称,这与后印象主义的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后印象主义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超越和变革也为20世纪的抽象艺术创作提供了范例。
抽象艺术家们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启发,开始将艺术的表现力从具象形式中解放出来,追求更加纯粹和抽象的艺术语言。
除了在绘画领域,后印象主义也对雕塑、建筑和装饰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1. 引言1.1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后印象主义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运动。
它是对印象主义运动的延续和扩展,同时也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试图突破印象主义的限制,追求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表现方式。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象主义运动的后期阶段,当时一些艺术家感到对传统印象主义的疲倦和束缚,开始寻求新的表现方式。
他们渴望突破表现形式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这种对传统的反思和突破,推动了后印象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色彩运用、笔触处理、主题选择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形式的变革,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审视和重新构建。
这种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艺术家们的启示和借鉴。
1.2 后印象主义的定义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它是在印象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超越印象主义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更加强调情感、想象和个人表现。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倾向于以更加抽象和装饰性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他们更加关注笔触的表现和色彩的运用,以达到表现内心情感和想象的目的。
后印象主义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情感冲击力,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后印象主义强调主观感受和想象力,追求画面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等。
2. 正文2.1 特点一:色彩的运用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与印象派侧重于光影和色彩的直观表现不同,后印象主义艺术家更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他们不再仅仅模仿自然界的色彩,而是通过对色彩的夸张和变形来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
一方面,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常常运用鲜艳而强烈的色彩,以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氛围。
凡高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明亮的黄色和蓝色,这些色彩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真实再现,更是表达着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继承了印象派的传统,但却更加强调了对形式和色彩的变革和探索。
后印象主义作为印象派的延续和发展,其绘画风格和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本文将从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主要包括了点彩和色彩的变革、形式的扭曲和表现、色彩的鲜艳和对光影的使用等特点。
首先是点彩和色彩的变革。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继承了印象派的点彩技法,并且对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更加注重点彩技法在表现色彩和光影上的作用,他们通过点彩的运用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和搭配,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立体。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还更加注重了色彩的变革和对色彩的运用。
他们在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上更加大胆和自由,注重了对色彩的表现和变化,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是形式的扭曲和表现。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形式的变革和表现,他们通过对形式的扭曲和夸张来表现出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他们将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重新的构造和表现,加重了形式的线条和轮廓,使画面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更加符合艺术家内心的表现和追求。
最后是色彩的鲜艳和对光影的使用。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中,色彩鲜艳且充满生命力,他们注重了对光影的运用和表现,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把握,使画面更加富有光感和层次感。
他们在画面中加强了光影的表现和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受。
总结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充分表现了该时期艺术家们对形式和色彩的探索和追求,他们通过对形式和色彩的变革和运用来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丰富情感和内涵,使得绘画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对当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它丰富了艺术家们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美术评论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之前没有写过美术评论,但是不得不写时只能努力了。
在选择看一本书时,我觉得还是在网上找自己所喜爱的画派画家,然后写下自己的言论更真实一点。
我选择了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又称后印象主义,而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但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而脱胎三人的后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
个人最喜欢文森特·威廉·梵高,不过稍微摄略了另外两个作家的简介和作品。
深觉塞尚的认知很有内涵,他说:“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
”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则更倾向于简单,超脱自然,回归原始。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是回归于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做只临摹自然的奴隶。
但总体来说,更喜欢梵高。
梵高的画技富有表现力,以极大胆的风格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并用线条和色彩明显的表现出来。
例如《星夜》,以蓝绿色为主色调,其中糅合金黄色,一静一动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梵高所描绘的星光灿烂的夜空中乡村的宁静和夜空的骚动,由夜空描画中的波浪般的星河伴着闪烁与璀璨的星月和它们在无意间所构成的漩涡可见。
这幅画记录了梵高在某一瞬的幻想,虚构的画面却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他内心的矛盾,纠结出了他对现实与虚幻的挣扎,这是他内心深处对世界的想象。
引用休斯的话更能展现《星月》所表现的内涵:“视域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浆, 沿着他的画笔的猛戳动作画出的线路展开了它的脉络。
天空中央的星星的卷曲浪潮也许是无意中受了葛饰北斋的《大浪》的影响——但它的奔腾的压力, 在东方美术中却没有相等的例子。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绘画风格,其艺术家们通过表现形式的解构和再构建,突破了印象主义的叙事限制,使画面更加抽象、笼统、简略,更注重内涵和个性。
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与特点的发展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经典绘画风格的重新诠释和超越。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首先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色彩方面,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常常使用艳丽和鲜明的色彩,在画面中出现大量的无法找到对应物体的颜色,这种颜色的使用表现了艺术家对于色彩运用的全新理解和探索。
后印象主义注重光影和线条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呈现出一种更为活泼和生动的艺术风格。
后印象主义在构图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变化,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比例感,将画面的结构重新组合,创造了更加虚幻和抽象的画面。
在表现形式上,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内在含义,他们尝试通过色彩和构图来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画面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蕴。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特点还体现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常常选择一些富有个人风采和激情的题材进行表现,如自然风景、生活场景等,同时他们通过简练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来进行表现,力求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冲击力和独特性。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还善于利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富有装饰和情感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上。
这种绘画风格与特点的形成是艺术家们对传统绘画方式的重新诠释和超越,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思潮和艺术观念的变革所带动的产物。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通过对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的新探索,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给后世的艺术家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中,有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值得我们关注。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摘要】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的一个艺术流派,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观念的表达。
其绘画风格以变现感和抽象表现为主,强调色彩和形式的变化,自由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后印象主义的特点包括色彩鲜明、形式变形、意象模糊等,突出了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其历史地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标志着艺术向现代化发展的转折点。
后印象主义的出现不仅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来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特点,影响,历史地位1. 引言1.1 后印象主义的定义后印象主义是一种绘画风格,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同时也融合了象征主义和点彩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追求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表现形式。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以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作品,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内心情感的抒发,从而更加深刻地打动观众的心灵。
后印象主义的画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形状变形,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独特美感。
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2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19世纪末,随着印象派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光线和形式的更加深入探索,开创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自然景物,而是试图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表现主观情感和抽象概念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艺术观念和技法的创新。
通过对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的大胆尝试,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实现了突破。
后印象主义定义

后印象主义定义印象主义是一种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艺术运动,起初在法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之一。
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来描绘现实生活的印象。
印象主义的诞生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19世纪,由于摄影术的发明,艺术家们开始质疑自己的作品在描绘现实方面的作用。
他们认为,摄影已经能够准确地记录现实,而艺术家们的作用就是要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他们开始追求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试图捕捉下来,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个人印象。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常常选择户外的自然环境作为创作的对象,例如田野、河流、树木等等。
他们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下观察同一个景物,并试图捕捉到不同时间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
这种观察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气氛。
在画面的构图方面,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常常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
他们不再追求传统的透视和细节,而是更加注重整体的效果和色彩的表达。
他们的画作常常看上去像是一系列的色块和笔触的组合,给人一种模糊而且不完整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观众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画家们对现实的感受和理解。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常常使用明亮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他们认为色彩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理解传达给观众。
他们还注意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他们会特别关注光线的变化,并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光线对物体的照射效果。
印象主义通过对现实的印象和感受的表达,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它注重个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理解,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性和独立性。
尽管在当时,印象主义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但它的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它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创作的方法。
总的来说,印象主义是一种追求个人印象和对现实的感受的艺术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后印象主义的认识
杨 丹
内容摘要:
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的形成及几位代表画家的学习,而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绘画能力,和几位艺术大师对对艺术的狂热激情与人格魅力。
一.印象派的诞生
二.后印象主义特点的认识
三.后印象主义的几位重要代表画家与创作作品
四.对印象主义的总结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双重性 保守 光外派
作者简介: 杨丹 男 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油画班
一.印象主义的诞生
印象主义产生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经济获得显著的增长,由于工业和农业中用新的科学和技术,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在规模上得到发展,而在这一时期物品价格,利润和收益却普遍下降,由此在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萧条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艺术不可避免的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
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他们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其中以库而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奚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由此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的在巴黎的盖而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
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写生,他们中间有莫奈.雷诺啊.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还有评论家杜瑞和利维拉,和资助商杜朗——鲁耶。
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借用摄影师那达而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以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评论家和学院派的攻击。
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讽刺,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的展览会,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印象派又称为光外派。
印象主义分为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是从印象主义发展而来的,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确定的流派而是一种思潮,在被归入这一名称的重要画家有高更.凡高.塞尚三人等,他们从没有人提出要建立,这样一个派别的想法,这个名称是后人赋予的。
而后印象派这个名词是英国批评家罗杰.弗莱杜撰的,用以形容印象派之后出现的艺术现象,他本人也是一位画家,是后印象派的坚定支持者。
但后印象主义一词也常引起争论,后印象主义一词是在本世纪20年代之后才被普遍使用,它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的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右的艺术潮流。
二.后印象主义特点的认识
说到后印象主义的特点不得不从印象主义的特点说起,首先印象主义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继承了浪漫主义对色彩的研究和现实主义对真实的表现,印象主义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他们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印象主义的绘画观念: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阴影下的微妙色彩是印象主义画家所主要的表现的主题,印象主义把光当唯一真实的对象,不知不觉中把形象破坏了,而剩下是画家视觉的主观性,最具代表的观念有以光谱色分析太阳光后的七色作画,在画布上将补色并置,在观者的眼中自动调色,增加画面的彩度和明度,否定固有色,不用黑色和深咖啡色,不用线条画轮廓,认为阴影有颜色的只有彩度,明度较低。
而后印象主义发展是从印象主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不仅早期都以印象派为起点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而且后期成熟作品仍保持了相当的印象派的技法和色彩处
理,但他们又与印象主义有一定的不同,他们虽然赞同印象主义对色彩的新的理解,但却反对印象主义对直接的知觉经验的表述,认为艺术的真实性不在于对眼见的现实的敏感把握——因为这是片断的,虚假的和绡纵即逝的,他们认为艺术的真实性存在对与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把握和观念之中,而这些主观的观念是与艺术家个人的即时感受和情绪的时候,不自觉地便导向了一种原始的,本能的,纯真的内在的心灵世界,他们不断的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中
去寻找灵感,以求得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把握,以前人们往往一直以为,有印象主义的这种倾向在与他们是躲避和反抗现代文明,以及这种文明所代来的罪恶,以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后印象主义的意义更在与他们一方面是对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观的彻底抛弃,另一方面在于他们企图恢复人的纯真之眼,以真正属于自己的眼睛来看待世界,这就出现了更高综合象征的色块,凡高火焰般的笔触,和塞尚不准确的结构,但后信箱主义艺术家的一剩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似乎是所有独创乐的艺术家的必然命运——他们的艺术同他们命运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后印象主义的几位重要代表画家与创作作品
后印象主义最主要的几位代表画家分别是塞尚.高更.凡高等三位重要人物,塞尚出生法国1839——1906,其也是印象主义创始人之一,塞尚对自然界中的基本机构的兴趣,使得画中的主题——无论是风景,静物还是人物肖像都转化为具有稳定形体和结构的物象,塞尚早期赶兴趣的绘画题材具有情色和狂烈的因素,他喜欢冷暗的色调,
塞尚参加过印象派画展后在毕沙罗的影响下,他逐步提高了绘画中的色调,其题材也产生了变化,塞尚静物的题材较为单一,不外是布幔,餐巾,水果等,然而给予人们的视觉感受却是强烈的,全亲的,他通过对物体的几何形体的深刻认识和研究,揭示出静物世界的次序感,单纯感和量感,不仅是静物画上的一次“范式”革命,塞尚在艺术上的追求启发了后来的立体派画家他被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的作品有《抹大拉的玛丽娅》.《迤死者之屋》.《大浴女》.《阿维农少女》等等
温森特.凡高.荷兰人,他的生涯是艺术史上最富有情节的故事之一,凡高生于一个牧师之家,早年当过画店的店员,教师,传教士等他30多岁是移居巴黎当时他
没有工作,生活困苦,全靠弟弟提奥的接济,他给提奥的书信不仅是艺术史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是感人肺腑的兄弟情深的见证。
凡高的绘画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及对平凡的小人物的衷心热爱,凡高早年的画作很多是描绘社会下层人士,他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劳作。
凡高早年的作品继承可荷兰画派的优良传统,但是那种具有深厚表现力的构图和人物造型,已显示出他独特的追求,凡高早年绘画的色调郁暗沉重,1886年来到巴黎后,发现了印象主义跳跃着光与色彩的绘画,逐逐渐了皈依了明亮的色彩,然而骨子里对深重轮廓线的迷恋仍然初衷不改。
凡高最为关心的是在画面上传达出自己对所画对象的感觉,为自己的激情表达他常常不惜采用超自然的色彩,凡高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惊异看到那绚烂的色彩和回旋的条状笔触造成自然的表现力。
在凡高的调色板上,黄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以黄色为主调画过多幅《向日葵》,这些在瓶中的花儿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犹如升腾的火焰,放射着耀眼的光华。
然而凡高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既是他生命历程的展示,也在深层上揭示了世纪末欧洲人精神上的痛苦,然而在一次次的失望以至绝望中,他的精神最终崩溃了,最后不得不以自杀来彻底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种绝望在他的最后一件最重要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中充分展现出来,可是他死后他的作品却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艺术市场中从1980年的52630万法郎《阿尔诗人的花园》.1989年的9280万法郎《日出.印象》1989年的2亿1900万法郎《向日葵》到3亿法郎《蝴蝶花》而屡创世界艺术品拍卖最高记录,这种强烈的对比具有绝妙的讽刺意味。
凡高的主要作品有《吃豆人》 《繁星之夜》 《向日葵》 《蝴蝶花》等。
保尔.高更1848——1903生于巴黎早年当过水手,后来在证券交易所工作,高更业余
喜欢绘画,与印象派画家相识后,并在1879年至1886年见参加过几次印象派的画展,高更直到35岁时,才决心做一名职业画家,为此放弃了收入丰厚的工作,同时疏远了家庭。
《布道后的幻想》这幅画是高更从巴黎移居到不列塔尼的阿旺桥,这一时期的作品,这幅画无论在场景的选择,构图,人物形象比例大小和色彩的运用上都背离了传统,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1891年,高更离开法国到塔西提海,生活在土著中,后来虽然回过国,,依然很不的志,于是在回南太平洋,最后在一个小岛
上度过余生,高更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画了那些以土著人为题材,也是其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他希望寻求某种未被文明污染的单纯,简朴的是生活,在思考“我们从那里来?我们是谁?我们从那里去?”这样的哲学问题时,高更亦以土著生活为依托来提出问题,高更画过无数以南太平洋诸岛上毛利族妇女为题材的作品从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直接深入他们的隐蔽的内心世界,他在她们的劳动或是闲散的生活中发现了属于原始的初性的没《塔西提妇女》那种迥异于欧洲妇女的单纯,直率,那种富于原始情趣和力量的图式语言,在当时无疑是惊人惊异的,主要作品有《维罗弗的风景》 《布道后的幻想》 《雅各与天使搏斗》等等
四.对后印象主义的总结
从印象主义的发展到后来的印象主义虽然还保持着不变的形式,但其方向已大大的改变了——从对视觉真实的忠诚走向了对观念和理论的忠诚,这一转变使艺术彻底摆脱了几百年来艺术的实用功能,教育和提供了视觉文献资料,一方面艺术家的观念成为决定艺术图式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观念的个人化也使此后的现代艺术成为大众隔绝的看不懂的个人行为——这是现代艺术遭到许多人反对的重要原因,所以说艺术对世界的真实性的把握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外国美术史》欧阳英,潘耀昌主编 1997-5-1
《西方美术》作者 范梦 出版时间2001-9-1 九州图书出版社
《法国美术史话》作者 高天民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