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合集下载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
▪ Ⅱ.之前60 d内出现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并超过10 d; ▪ Ⅲ.之前30 d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
(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 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 ② 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I.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移植后早
期(3 d内)出现真菌定植、较长的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移植后继 发细菌感染等。 ▪ Ⅱ.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手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 等。 ▪ Ⅲ.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 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 Ⅳ.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合并呼吸道细 菌感染、CMV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 ③满足上述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所述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
▪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 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 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之 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备下述情况之一:
▪ I.中性粒细胞缺乏(<0.5 x10 /L)且持续10 d以上;
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患者因素: ▪ I.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 伤/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 Ⅱ.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个或 2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 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

最新:EORTCMSGERC指南侵袭性真菌病定义的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组工作总结(全文)

最新:EORTCMSGERC指南侵袭性真菌病定义的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组工作总结(全文)

最新:EORTC/MSGERC指南侵袭性真菌病定义的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组工作总结(全文)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真菌研究组教育和研究共同体(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Mycoses Study Group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sortium,EORTC/MSGERC)近期修订和更新了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共识定义。

这一定义主要侧重于癌症患者和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

因此这一定义可能不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

更详细地说,IFD确诊(proven)这一分类适用于广泛宿主,但IFD极似诊断(probable)和拟诊(possible)的分类主要设计用于经典免疫缺陷宿主,因此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群体。

此外,对于经典免疫缺陷宿主来说,近期修订的IFD 定义已经缩小了拟诊(possible)这一分类的适用范围。

在ICU患者中诊断IFD存在诸多挑战,主要在于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和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

本文目的在于回顾近年来制定适用于ICU患者的定义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侵袭性曲霉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生物标志物;定义;组织学在ICU诊断IFD存在诸多挑战。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重患者最常见的两种IFD是IC和IA。

尤其对于后者,诊断的难点在于进入ICU 治疗的患者的异质性,其中很大比例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不存在易发IFD的经典宿主因素(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恶性肿瘤或器官移植)。

这种异质性意味着风险预测易变、不明确,进而影响到从临床和研究角度以标准化方式定义IFD所必须的一些关键点(如,难以明确疾病的真实患病率和诊断相关检测的性能)[1-6]。

ICU 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2024

ICU 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2024

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2024肺部真菌感染很常见,但是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都很困难。

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人数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需要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对诊断方法加以改进。

新型抗真菌制剂已可以应对这一问题。

这篇综述会详细介绍ICU患者常见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传统和新型抗真菌制剂过去十年中,有大量新型抗真菌制剂问世(表1)。

当选择抗真菌制剂时,需权衡不同药物之间的优缺点以及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感染特点。

一般情况下,制定抗真菌治疗方案时需首先明确致病菌。

同时通过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感染的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表1:目前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多烯类药物(1)两性霉素B: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原型就是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尽管毒性较大,但是这类药物仍旧是重症真菌感染的首选,特别是那些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包括:侵袭性曲霉菌病、部分全身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重症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抱子菌病和毛霉菌病。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苗醇相结合,诱导细胞缺陷,增加细胞通透性,导致细胞死亡。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必须静脉使用。

应用期间,需密切随访肌酊、尿素氮(BUN)、血钾、血镁、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肝功能。

总的来说,使用两性霉素B时,需密切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o 两性霉素B导致的肾毒性可突然出现。

很多医生为了避免应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发热和寒战,会在应用前给予患者使用解热镇痛剂、抗组胺类药物、抗吐剂或哌替咤。

两性霉素B需缓慢静脉滴注,一般滴注时间要超过2-6小时;因为快速静滴会导致威胁生命的高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的出现。

当和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时(如:氨基糖昔类),肾毒性作用会增加。

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是剂量相关的。

对于重症免疫缺陷患者、肾功能受损患者、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21.0mg∕kg∕d的患者,强烈建议使用两性霉素脂质体来避免肾毒性的高发病率。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80例回顾性分析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80例回顾性分析
9期 7卷
JCi It nM d Spe br 00, o,7 N : l e e ,e t e 1 V 12 , o9 nn r m 2

论著 ・
IU侵 袭性 真 菌感 染 8 C O例 回顾 性 分析
谢晓 洪 盛鹰 高波 蔡金 芳 王静 恩
对 20 08年 1 ~ 09年 1 月 20 2月我 院 I U确诊 的 8 C O例侵袭性真菌感染 患者 的临
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8 0例患者均 存在基 础疾病 及感染诱 因 , 染部位 依 次为 呼吸道 感
(96 ) 泌 尿 道 (2 9 ) 消 化 道 (6 7 ) 腹 腔 ( 04 ) 血 液 ( . % ) 颅 内 ( . % ) 病 原 3 .% 、 2 .% 、 1 .% 、 1 .% 、 83 和 2I ,
( 0 4% ).lo ytm( . % )a dtebanifcin it e v r m( . % ) T emotc mmo u — 1. bod sse 8 3 n h ri ne t nr a ai 2 1 . h s o o al u n fn g sioae sc n iaabc n f 6 O ) b t te id ffn a ifcinae ice s g Moei o- u sltd i add lia s 5 . % , u h rkn so g ne t r n rai . r mp r o u l o n tnl ,h e t aemot i fiv sv u g ne t n Shg ( 3 8 % ), u e cl si n o a t ted ah rt y r t o aiefn a ifci si ih 4 . l a y n l o b tw a tlf d sme l li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7/20/2014
• 2.伊曲康唑:
• 适应症: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引 起的IFI。 • 用法:第1~2天20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第 3~14天200mg,静脉注射,日1次,输注时间不少 于1小时
• 注意事项:监测肝功能,静脉给药不与其他药物 同一路。
7/20/2014
• 3.伏立康唑:
7/20/2014
危险因素
• 治疗相关性因素: • 1.各种侵入性操作 • 2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多 成分输血、激素治疗 • 3.高危腹部外科手术
7/20/2014
•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 • 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感染、骨髓移植,存在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当体温>38度或<36度的存在 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或高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适应症:免疫抑制患者严重真菌感染、急性侵袭 性曲霉病等 • 用法: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体重,每12小 时一次,连用2次,1~2小时内输完。 • 注意事项: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7/20/2014
• • • •
三。棘白霉素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卡泊芬净 2.米卡芬净 四。氟胞嘧啶
7/20/2014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IFI只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引起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 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ICU患者是IFI的高 发人群,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7/20/2014
ICU患者IFI的诊断
• 确诊: • 1.深部组织感染 • 2.真菌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 同时存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 体外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CM)半定量培养菌 落计数>15CFU ∕ 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 >100CFU ∕ ml,且与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 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定期开展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预防宣传活动,扩大 知识普及面。
05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案例分析
感染病原体
04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以降低菌群失调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传播。
预防管理
01
02
03
建立预防制度
制定并执行针对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管 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微生物学证据
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出真菌,或组织病 理学检查发现真菌侵犯。
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 行真菌培养,是诊断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痰液培养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有助 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真菌侵犯的组织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引言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
断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
疗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
防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医学资料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医学资料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
治疗指南(2019)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 ~15 %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 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 和5.9% 。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 ~60%)。
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 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 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 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 CFU /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CFU/ml,且与外周血 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前者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与球孢子菌,后者主要 包括念珠菌与曲霉。
1.致病性念珠菌: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 性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 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作 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 才会致病。
5.致病性接合菌
接合菌纲包括毛霉目与虫霉目,毛霉目所致感染 最为常见,又称毛霉病,其发病有多种易感因素, 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 素、白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通过吸入空气中 的毛霉孢子而感染,其次是食入或外伤致病,肺 与鼻窦最常受累。重受损者,曲霉可在肺或鼻窦 处大量生长,然后播散至身体其他器官。
②治疗相关性因素: 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 h、留置血管

(医学课件)ICU抗真菌治疗

(医学课件)ICU抗真菌治疗

2
IFI定义
• 侵袭性真菌感染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 和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3
前言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 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的高发人群。
• 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 之一。
• 作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 时才会引起疾病。
20
21
22
侵袭性念珠菌病(前五位)
• 白念珠菌( C. albicans ) • 光滑念珠菌( C. glabrata ) • 热带念珠菌( C. tropicalis ) • 近平滑念珠菌( C. parapsilosis ) • 克柔念珠菌( C. krusei )
Pfaller MA etal.Clin Microbiol Rev. 2007;20(1):133-63. 11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即确诊、临床诊 断、拟诊。
• IFI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组织病 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院内血流感染前4位病原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百 分 比
%
凝固酶阴性 金黄色葡 肠球菌 葡萄球菌 萄球菌
念珠菌
Wisplinghoff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36:1103-10 10
• Candida infe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rude mortality of 46% to 75%, reflecting the severe underlying illnesses of the infected patient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SOT 引起的IFIs (侵袭性真菌感染)
曲霉病 念珠菌病 隐孢子虫病(8.49%) 地方病 其他霉菌病 其他酵母菌病 肺囊虫性肺炎(1.08%) 接合菌病
2020/11/3
Pappas GP. 2005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免疫妥协
ICU患者的免疫状态
免疫受损
免疫活性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 其他病人具有更多生理屏障损害,因此使得正常定植的条件 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 和血液。
HSCT受者数目为13933例(46%) • 登记IFI病例数1941例
数据统计:2001年3月-2005年9月30日
2020/11/3
HSCT受者IFI的类型分布及病原体的分布
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移植 同系移植 异基因匹配移植相关 异基因不匹配移植相关 异基因移植不相关(15.91)
由HSCT引起的IFIs(侵袭 性真菌感染)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14%
11.5%
分 离
12%
10.5%
(n=2475)
9.3%
9.2%
10.7%
(n=2431)
10.2%
(n=2635)
(n=3974)
率 10%
(n=2047) (n=1112)
8%
6%
4%
2%
0%
1997-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20/11/3
病原菌
10000例入院患者 中的BSL病例
总数
BSL比例
ICU病房
非ICU病房
粗死亡率% 非ICU
总数 ICU病房 病房
金黄色葡萄球菌b 肠球菌属c 念珠菌属c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沙门菌属
包氏不动杆菌
ICU病房患者与非ICU病房患者相比P<0.05 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更常见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更常见
ICU患者念珠菌血症的高危因素
2020/11/3
一、概述
➢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 占所有IFI的5.9%~12%。 ➢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很高,侵 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侵袭 性曲霉感染的病死率则更高
2020/11/3
美国医院院内血流感染(BSL): 对24,179 个病例的分析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培训项目
2020/11/3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2020/11/3
于凯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概述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 其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念珠菌中白念 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 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 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Hil2m02a0r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9:309–17
念珠菌属的分布和与之相关的粗死亡率
粗 死 亡 率
%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所有念珠菌
念珠菌属( 占分离菌的百分比 )
ICU患者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其 2解020剖/11/3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①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② 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③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④ 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 ⑤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⑥ 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 ⑦ 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⑧ 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 住院时间延长
2020/11/3
ICU中发生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
➢ 住院时间长 ➢ 高敏感性 ➢ 糖尿病 ➢ 肾衰竭 ➢ 血液透析 ➢ 急性胰腺炎 ➢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 中心静脉导管 ➢ 癌症和化疗 ➢ 肠外营养 ➢ 外科手术 ➢ 移植 ➢ 服用免疫抑制剂 ➢ 多处念珠菌定植
2020/11/3 Luis Ostrosky-ZeichnerCrit Care Med 2006; 34:857–863
2020/11/3
主要影响严重免疫妥协的患者
➢ 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癌症,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 移植的患者
➢ 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 ➢ 免疫抑制治疗 ➢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及其治疗
Vandewoude KH, Aspergillosis in the ICU - The new 21st century problem? 2020M/11e/d3 Mycol. 2006 Sep;44 Suppl:71-6.
TRANSNET
• 移植相关感染监控网络(Tranplant Associated Infection Survillance Network, TRANSNET)
• CDC发起,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作为协作中心, 包括全美25家移植中心
• 起始时间2001年3月 • 统计的实体脏器移植受者数目为16184例(54%),
2H0i2lm0/1a1r/3Wisplinghoff,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9:309–17
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有所上升
全球ARTEMIS Disk研究结果显示: 1997-2003年非白色念珠菌分离率有所升高
(%)
18% 16%
曲霉病 念珠菌病 镰刀菌病 其他霉菌病 肺囊虫性肺炎(2.73%) 接合菌病
2020/11/3
Pappas GP. 2005
SOT受者IFI的类型分布及病原体的分布
SOT(实体器官移植)
活体肾移植 尸体肾移植 心脏移植(6.70%) 肺移植(6.16%) 肝脏移植(25.68%) 胰腺移植(7.54%) 小肠移植 其他
MA Pfaller, et al. J Clin Microbiology. 2005:5848-5859.
非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曲霉菌病 的发生率
ICU收治1850例病例中 127例确诊/临床诊断曲霉菌病
7%
Meersseman et al. Am J Resp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