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

合集下载

母猪喂养方法

母猪喂养方法

母猪喂养方法母猪的喂养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喂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还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下面将介绍一些母猪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母猪的饲料要保证全面均衡。

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哺乳过程。

因此,饲料中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用于母猪的高营养饲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合饲料,确保母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其次,要合理控制母猪的饲料量。

在怀孕初期,母猪的饲料量可以适当增加,但不宜过量,以免影响母猪的消化和生长发育。

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间,可以逐渐增加饲料量,满足母猪生理需求。

但同样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喂给过多的饲料,要分几次喂养,保证母猪的消化吸收。

此外,母猪的饮水也非常重要。

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新陈代谢和乳汁的分泌。

因此,要保证母猪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时更换饮水,确保水质的清洁卫生。

另外,母猪的生活环境也要保持干净整洁。

母猪怀孕和哺乳期间的生活环境对于母猪和仔猪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净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最后,要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怀孕和哺乳期的母猪需要定期接受兽医的检查和指导,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良好。

同时,要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猪的常见疾病,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

综上所述,母猪的喂养方法包括保证饲料全面均衡、合理控制饲料量、保证充足的饮水、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整洁以及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需要营养物质以维持子宫的生长和产奶。

营养不良会导致母猪生产低下,死胎以及长期影响其生殖能力。

本篇文章将探讨泌乳母猪的营养要求及其专有食谱。

泌乳母猪的营养要求一般而言,泌乳母猪需要比妊娠期和非孕期更高的营养,这是因为它们正在生生成熟的胎仔,还要同时产奶。

这导致它们的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和能量。

当母猪不得不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保持正常的生殖和牛奶产量,否则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以下是泌乳母猪需要的营养成分:1. 蛋白质:泌乳母猪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其生产牛奶的能力。

在泌乳的前三周,猪需要高达18%的蛋白质,之后逐渐降至12%。

2. 能量:泌乳母猪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牛奶和胎仔的需求。

一般来说,泌乳母猪需要每天大约能够消耗200-250千卡的能量。

3. 矿物质:钙,磷,镁和钾等矿物质是泌乳母猪需要的关键营养物质。

它们用于维持骨骼,肌肉和神经功能。

4. 维生素:泌乳母猪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B 族维生素),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产奶量。

泌乳母猪的饲料需求为了满足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需要提供一种专有的饲料。

专有的饲料会包含更高的营养成分,并为泌乳母猪提供额外的能量和蛋白质。

此外,饲料还应包括各种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泌乳母猪的饲料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 蛋白质:包括大豆、豆粕、鱼粉、血粉等。

2. 能量:包括玉米等谷物、甜菜等。

3. 矿物质:包括石灰石、氧化铁、磷酸二氢钙等。

4. 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族等。

总结在泌乳期间,母猪需要摄入适当的营养才能满足她们和胎仔的需求。

泌乳母猪的饮食应包含高蛋白质,高能量,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通过提供专有的饲料和不受限制的饮水,泌乳母猪将更容易维持其生殖和产奶能力,有效促进它们的繁殖能力。

如何喂养哺乳期的母猪

如何喂养哺乳期的母猪

如何喂养哺乳期的母猪营养需要粗蛋白质日粮粗蛋白质不须低于15%,且最好包括少许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

日采食量体重180公斤~200公斤的母猪,在无青饲料时,泌乳盛期每日每头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不低于5.5公斤~6公斤。

饲粮中所消化能不宜低于12.55MJ。

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每日随乳汁排出钙12克~16克,磷9克~10克,加之母猪本身正常新陈代谢需要的钙、磷,所以,哺乳母猪的饲料中,每公斤应有0.9%~1%的钙、0.7%~0.8%的磷。

含维生素饲料对促进母猪泌乳和仔猪发育是十分有利的。

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雏鸟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所摄取。

母猪如果缺少维生素A,就会造成泌乳用量和乳质下降。

缺乏维生素D,则引起猪只产后瘫痪。

保证充足的饮水泌乳量母猪60天泌乳量:地方小猪种为300公斤~400公斤,大猪种和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等为600公斤左右。

放乳次数和间隔母猪放乳时间较短,间隔时间较长,前期好于后期,白天好于夜间。

孕妇当天放乳时间最长,达46.75秒,第3天为22秒,以后逐渐变短,到断奶(60天)前1天仅有11.1秒。

放乳间隔时间随泌乳期延长也逐渐延长,40天以前大体间隔45分钟~60分钟,40天~60天阶段为60分钟~80分钟。

影响因素泌乳量与猪体重的关系较大,大型母猪泌乳量非常高,小型母猪或产仔数少的脂用型猪种的泌乳量低。

杂种母猪在泌乳量上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调整母猪产后的待仔数,使其占满全部的有效乳头,可以充分发掘母猪的泌乳潜力,增加泌乳量。

患乳房炎的母猪病产奶量明显回升,甚至无乳。

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一是产前减料不及时,尤其是青绿肉质饲料,以及产后加料过急,尤其是高蛋白质、多水分饲料。

二是产仔过多,未剪牙,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使母猪疼痛,不让仔猪哺乳,进而酿成乳房炎症。

三是环境和疾病。

饲养管理要点运动上才要让母猪带领仔猪在运动场上竞赛活动。

这样能提高母猪孕激素量,改善乳质,促进仔猪发育。

如何提高母猪泌乳量 提高和改善母猪泌乳性能的营养方法 - 养猪技术

如何提高母猪泌乳量 提高和改善母猪泌乳性能的营养方法 - 养猪技术

如何提高母猪泌乳量提高和改善母猪泌乳性能的营养方法-养猪技术母猪的泌乳性能与仔猪的生长发育、成活率、断奶重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母猪的泌乳量不足,乳汁的质量不佳,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达不到理想的断奶重,还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因此要加强哺乳母猪的营养调控,以提高和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提高母猪泌乳量提高和改善母猪泌乳性能的营养方法介绍给大家!母乳是仔猪出生后获得营养的主要来源,另外,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母猪的泌乳性能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断奶体重和存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母猪的泌乳量不足,乳汁的质量差,会直接导致哺乳仔猪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影响到仔猪的断奶体重,进而加重了仔猪断奶应激,还会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母猪的泌乳量、乳汁的组成成分与饲料的采食量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的供给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哺乳期母猪的营养不足时会导致哺乳母猪出现缺奶、少奶、奶水质量较差,甚至不泌乳的现象。

因此要做好哺乳母猪的营养调控工作,以提高和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

1、保证足够的采食量母猪营养物质摄入的多少与采食量有着重要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营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拥有较高采食量的母猪泌乳性能相对要好,如果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不足会影响到产奶量以及今后的繁殖性能,因此提高母猪采食量对于提高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生产上要求哺乳母猪要想维持自身的代谢以及产奶的需要,每日的采食量应在7 kg左右,但是实际生产上通常达不到此要求,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要想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要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尽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还可以改善饲料的性状,通常饲喂颗粒料的效果要比饲喂粉状料的效果好,还可以采用湿料来饲喂,在饲喂的同时要给母猪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可促进母猪进食。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饲喂次数来提高采食量。

母猪配种妊娠饲养管理要求

母猪配种妊娠饲养管理要求

母猪配种妊娠的饲养管理要求
一、饲喂要求
1、断奶当天喂少许料,然后喂3-4 kg/d哺乳母猪料持续5-7 d。

2、配种后母猪立即分开饲喂,前3周每天限食不超过2 kg妊娠料;妊娠3-12周2.5-2.8 kg/d妊娠料;12-15周2.8-3.2 kg/d泌乳料;产前15天改用泌乳料3-4 kg/d。

3、妊娠期间可适当饲喂青料或富含纤维青粗饲料,避免妊娠期母猪过肥引起带仔性能差。

二、饲养管理
1、断奶母猪放到室外运动场群饲,接受阳光照射,促进早日发情。

2、早晚需要进行发情检查公猪试情,出现静立和爬跨反射的,早晚各配1次,间隔12小时;人工授精推迟6-12小时输精。

3、配种后18-24天和38-44天的返情观察,返情后及时重配。

4、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夏天采取滴水降温或雾化降温或者水帘降温,冬季注意垫草或木屑,同时增加投食量。

5、减少猪只惊吓、打架和剧烈运动,禁喂霉料等防流产。

6、患流产、子宫炎的母猪子宫及时冲洗,处理不佳者淘汰,同时断奶后30天内不发情、配种3个情期仍配不上、3年以上老母猪予以淘汰。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1、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妊娠母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增多,特别是产前20多天需要量最多,其中以蛋白质,钙磷的需要量最多;因此,在妊娠母猪的饲养上,一般把母猪妊娠期分为两个阶段,前80-90天称为妊娠前期,后20-30天称为妊娠后期,以便在饲养上予以不同的饲养,既要保证母体健康,又要保证胎儿得到充分发育。

(1)妊娠前期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期胚胎发育缓慢,需要的营养不多。

精料喂得太多容易胚胎的早期死亡。

因此,一般采取与空怀母猪的饲养标准。

(2)妊娠后期的营养需要。

妊娠后期尤其是后30d胎儿生长速度加快,母体的营养贮备难以满足胎儿的需求,因而要提高饲料营养水平,这对胎儿的发育,提高产仔的质量,增加母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产后泌乳需要都大有益处。

妊娠后期母体子宫及其内容物体积增大,使腹腔压力增大,为了避免因采食而使子宫受到压迫,同时又要提高营养摄食量,应增加精料比例,减少饲料体积,或少吃多餐,防止母猪过食,消化不良或便秘。

每头每日喂以上营养水平的混合料2.5-2.8kg。

2、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在饲养过程中,因母猪的年龄。

发育,体况不同,就有许多不同的饲养方式。

但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必须看膘投料,妊娠母猪应有中等膘情,经产母猪产前应达到七八成膘情。

初产母猪要有八成膘情。

根据母猪的膘情和生理特点来确定喂料量。

(1)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法,适用于断奶后膘情较差的经产母猪和哺乳期长的母猪。

在农村由于饲料营养水平低,加上地方品种母猪泌乳性能好,带仔多,母猪体况较差故选用此法。

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一个“高—低—高”的营养水平。

(2)步步高饲养法,适用于初配母猪。

配种时母猪还在生长发育,营养需要量较大,所以整个妊娠期间的营养水平都要逐渐增加,到产前一个月达到高峰。

其途径有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增加饲喂量,主要是以提高蛋白质和矿物质为主。

(3)前粗后精法,即前低后高法;此法适用于配种前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通常为营养水平较好的提早断奶母猪。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时应该注意啥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时应该注意啥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时应该注意啥仔猪以正月产的为优,这期间产的仔猪经过严寒的恶劣环境锻炼,使猪具备了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

正月后,自然气候条件一天天好起来,有利于猪生长发育。

同时冬季各种致病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活性较低,致病力弱,为仔猪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但是隆冬季节对母猪饲养不利,容易造成死胎、弱胎或流产;也有的因饲料、饲喂不当等原因造成怀孕母猪营养不良致使胎儿不壮,分娩时产生死胎现象。

为此,冬季饲养怀孕母猪要注意以下几点:降低胚胎死亡数量母猪怀孕后,合子在第9-13天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

妊娠后第三天出现第二个死亡高峰。

两次死亡数占合子总数的30%-40%。

第三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交配后60-70天。

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猪舍环境,把胚胎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猪舍的温度应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70%-80%,配种后喂料量应降低到原来的较低水平,但应保证优质全价,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切实加强饲养管理管理妊娠母猪的重点是做好保胎工作。

生产中,母猪妊娠的第一个月应吃好、睡好,少运动。

一个月后尽量多运动,每天保持1-2小时;雨雪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以防滑倒或因受冻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严禁鞭打,跨沟越门要慢,防止拥挤和快速驱赶、急转弯等;妊娠中后期应减少运动量,让母猪自由活动,临产前一周应停止活动;母猪妊娠后期一定要单圈饲养;发现流产预兆,应及时注射黄体酮。

提供妊娠期充足营养采用三阶段饲养法。

妊娠前期(母猪配种后3周内),这个阶段要保证母猪不受任何形式的应激干扰,配以适当低能高蛋白日粮,并根据母猪的膘情在配种后3天限饲,防止胚胎成活率受到影响。

膘情较好的饲喂量应在1.8公斤/天以下,膘情较瘦的饲喂量应在2.3公斤/天左右,配种后24-72小时,高水平饲喂高能日粮能大大降低胚胎成活率;妊娠中期(妊娠25-80天期间)的营养目标是维持母猪适度增重及营养物质的储备,在此阶段提高饲喂水平可改善仔猪出生后的生长性能,但对胚胎数、胎盘重及胎猪重无影响。

饲养怀孕母猪的注意事项

饲养怀孕母猪的注意事项

饲养怀孕母猪的注意事项
孕母猪的怀孕时间是114天,前80天称为怀孕前期,80天以后称为怀孕中期。

前期胎儿生长缓慢,20天内胎盘尚未成形。

胎儿增重的90%是在怀孕的第
三、四个月增长的。

一、怀孕母猪营养一定要全面。

可采用“低妊娠,高泌乳”的饲
养方法。

怀孕前期要用较多的青粗料,适当搭配精料。

母猪不能过肥,过肥对繁殖不利。

所用肥料必须新鲜、无毒、无腐烂、无冰冻,同时
酒糟喂量不宜太多,否则可引起流产、死胎增多和会带来弱仔。

怀孕
母猪饲料每公斤含消化能11.7兆焦,粗蛋白质12%、钙0.6%、磷0.5%、食盐0.3%。

前期日喂料1公斤~1.5公斤,后期日喂料2.5公斤~3公斤。

每天喂2~3次。

配种前后多喂青粗料和适当加喂精料,有利于体
况恢复,促进发情。

怀孕期间还应怀孕本着前粗后精指导方针,根据
膘情掌握喂量。

80天以后要逐渐增加精料喂量,使临产前膘情达到九成。

二、怀孕母猪不宜大群饲养,最好1栏1头,单圈饲养。

不得已时,可将怀孕前期母猪2~3头关在一个圈里,实行小群饲养。

此外适
当运动可增强体质,减少死胎,但出入前应注意避免造成拥挤追赶、
猛打,滑跌、陷泥潭等,否则可能造***为的流产。

产前20天,怀孕
母猪需注射防猪瘟丹毒、口蹄疫疫苗;产前2~3天需喂1袋“母子安”抗菌药。

同时注意大力推进圈舍卫生,消灭体外寄生虫。

对怀孕母猪
换药、打针要慎重,并要注意或进行预测产仔期(从配种月日算起,
加3个月再加3周零3天,即为产仔期),以便于加强后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10th June 2003.[author: beisoya ] Sow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Bob Thaler 博士(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秦崇德译SW1-00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

这个道理相当简单,如果母猪不繁殖,那么猪场就无猪可售。

此外,如果母猪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喂养仔猪,上市猪的数量就会减少,母猪将来的生产率也就会降低。

如果没有仔猪可供断奶或饲喂,那么同期断奶、阶段饲喂和分性别饲喂等等措施也就都没有意义了。

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能提高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生产率的营养方案和管理方案。

妊娠期妊娠期实际上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阶段,它是由分娩前5-6个不同的阶段组成的。

这些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都会影响母猪的效率,养猪者必须能根据不同的阶段对管理作出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率。

妊娠期的管理并非始自配种之时,有时始自此前的小母猪发育时期。

小母猪配种前良好的饲喂可相当大地延长其繁殖寿限并提高其繁殖效率。

体重105千克到配种期间的后备母猪通常实施限饲(每天2.7千克)一种小母猪发育期日粮。

实行限饲是为了限制能量摄入量以防母猪长得过肥。

然而,发育期日粮中应含有较高水平的赖氨酸、钙和磷。

在这一阶段,骨中的钙、磷储备会增加以备将来泌乳之需,会需要较高水平的赖氨酸和氨基酸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生长和维持所需。

在这一阶段,我们对赖氨酸、钙和有效磷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9.1克、20.4克和11.2克。

如果新母猪在第二发情期配种,并且在配种前二周对其进行催情补饲,则每窝产仔数可增加二头以上。

所谓催情补饲只不过就是在配种前11-14 天的时间内使采食量增加40-50%(每天3.8-4.0千克)。

催情补饲会导致排卵数增加,从而会使窝产仔数增加。

然而,在第二情期进行催情补饲和配种,只是对新母猪才会产生效益,对经产母猪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配种时间的确定,取决于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的频度。

如果发情鉴定只是每天进行一次,那么母猪应该在刚见到表现站立反应时以及此后12小时进行配种。

如果母猪发情鉴定每天进行二次,那么第一次配种应在观察到站立反应后12小时的时候进行,而第二次配种则应在此后12小时的时候。

对每头母猪最好不要配种二次以上。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站立反应期的后期进行配种,会因造成胚胎死亡增加而实际上导致窝产仔数减少。

如果这二次配种的时间掌握得较好,那么增加配种次数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妊娠期间保持母猪适当的能量摄入量,对于母猪的生产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体况、环境温度和妊娠所处的阶段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猪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量。

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不足,就可观察到仔猪初生重减轻、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下降。

如果母猪在妊娠期内饲喂过量,那么妊娠期的饲料成本就会增高,胚胎死亡率也会增高,母猪容易发生分娩障碍并且容易压死仔猪、泌乳期采食量降低、乳腺发育不良以及繁殖性能下降。

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母猪妊娠期间的采食水平以便优化母猪的性能。

以下的例子说明了因每天对母猪多喂0.45千克饲料而在经济上付出的代价。

假定玉米的价格为每吨1050元人民币而豆粕价格为每吨2500元人民币,那么每天就会浪费人民币0.72元,整个妊娠期内每头母猪就会浪费人民币82.6元。

假定每头母猪每年产仔2.1窝,那么每头母猪每年就会浪费价值人民币173元的饲料。

浪费的饲料不但会直接影响经济收益,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所有多余的氮和磷都会排泄出体外,这就会增加臭气的产生量,还需要较多的土地用来施用猪粪。

妊娠期过量饲喂的另一个重大害处是会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

已经不断得到证实,妊娠期采食量和泌乳期采食量的关系是负相关。

一头母猪在妊娠期内吃得越多,它在泌乳期内就吃得越少。

这可从以下数字中得到说明:母猪在妊娠期内每天采食1.8千克饲料,它在泌乳期内的采食量就比妊娠期内采食2.7千克饲料的母猪吃得明显较多。

母猪泌乳期内采食量减少会导致泌乳量减少、仔猪窝重减轻以及母猪以后繁殖性能的下降。

那么,母猪妊娠期间的饲喂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虽然养猪业内对此并无普遍一致的意见,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猪营养研究组提出的一个模型(Goodband 2000个人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他们将配种后的时期分为四个阶段:0-37天、37-75天、75-100天以及100-112天。

他们提出的妊娠期采食量模式见下图所示:图2 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母猪妊娠期采食量模式0-37天配种时减少采食量以减少胚胎死亡。

虽然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最初30天以内高采食量会导致胚胎成活率降低,但新近的研究则表明,为提高胚胎成活率而限制采食的关键时期只是配种后最初的48-72小时,母猪的体况决定着饲喂水平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虽然对体况良好的母猪给以高饲喂水平会提高胚胎死亡率,但对体况较差的消瘦母猪喂给较多的饲料实际上会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因此,应该从配种时开始限饲7天,然后按照每头母猪的体况来调整7-37天期间的采食量。

37-75天这一期间的采食量需要满足母猪的维持、生长和胚胎发育的需要,可按照母猪的体况对采食量进行调节。

这一时期也是胚胎肌肉细胞进行分化的时期;有一个报告表明,这一时期的采食量加倍会增加仔猪次级肌纤维的数量、提高仔猪的生长率并改善其饲料效率。

然而,这些结果的可重复率并不高,所以当前并不推荐采用这一方法。

因此,推荐的做法是对母猪进行限饲以便在这一时期保持适当的体况。

75-100天这一时期是实行限饲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一时期还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过量摄入能量会增加脂肪沉积从而减少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并减少乳腺中DNA和RNA 的量,结果就会导致泌乳期内泌乳量的减少。

有一项研究表明,过肥和较瘦的新母猪,泌乳期内每天的泌乳量可相差1.91千克。

这一时期内应避免采食过量。

100-112天这一时期为妊娠期的后三分之一,每天的采食量应增加0.9-1.8千克,因为这一时期内胎儿的生长率呈指数级地增长,采食量不足就会导致母猪分娩时处于分解代谢的状态之中,而这就会使母猪产后分解自身的组织,并且泌乳期采食量会下降。

在妊娠期最后二周内增加采食,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112天-分娩母猪在这一时期,每天至少应采食1.8千克饲料。

过去,有些养猪者将这一时期的采食量限制在每天0.9千克,以图增加分娩后的采食量。

然而,这一限饲会导致母猪分解自身组织并且会在以后降低采食量,也会使母猪易患溃疡和便秘。

母猪在妊娠期内每天需要摄入赖氨酸10克、钙16.3克以及有效磷10.4克。

不过,氨基酸必须由优质豆粕提供,不要采用合成氨基酸。

研究表明,机体对合成氨基酸的吸收速度比对完整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快得多。

如果相当一部分赖氨酸由合成赖氨酸提供,那么赖氨酸就会先于豆粕中的其它氨基酸被机体吸收。

即使日粮中看起来含有足量的赖氨酸,这一吸收速度上的差别就会使得动物处于缺乏赖氨酸的状态之中。

因此,决不要在母猪的妊娠期日粮中采用合成氨基酸,而应该采用优质豆粕作为蛋白质源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母猪的生产性能。

泌乳期泌乳期日粮的配合目标是向母猪提供足量的所有养分,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的泌乳量从而使仔猪表现最大的增重并改善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

过去20年来,现代养猪生产体系中所用母猪的类型有了很大的改变,分娩强度(一生中产仔的窝数)和饲养环境也有很大改变。

当今的母猪比过去瘦得多,其分娩强度也比过去大了很多。

这就使得养猪者犯不起错误,并且对母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母猪在这一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得不到满足,那么其性能就会受到危害。

因此,养猪者需要改变当前的泌乳期饲喂方案以适应这些变化。

需要增大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以满足高产母猪对营养的需要。

这里,我们要求的是能量摄入量与赖氨酸/氨基酸摄入量的配合而非能量和氨基酸本身。

在能量和赖氨酸/氨基酸这二个方面,仅仅提高其中一方面的水平而不提高另一方面的水平,就不会提高母猪的性能。

这是在热应激期间饲料采食量下降时常用的做法。

养猪者为了补偿采食量的降低,常常提高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以保证母猪每天都能摄食到需要量的赖氨酸。

然而,如果母猪未能同时摄入足量的能量,那么增加日粮中的赖氨酸含量就不会有任何好处。

如下图所示,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之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母猪只有在同时摄入较高水平的能量时才会对较高的赖氨酸水平发生反应。

赖氨酸摄入量(克/天)(图中曲线旁的数值为消化能摄入量,兆焦)图3 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之的相互作用如此图所示,在能量摄入量水平最低时,将赖氨酸的每日摄食量从9 克提高到27克对泌乳量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当同时增高日粮能量水平时,增高日粮赖氨酸水平就大大提高了泌乳量。

提高日粮能量含量的一种方法就是向日粮中添加脂肪。

向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可提高猪奶中的脂肪含量以及体重较轻仔猪的成活力。

然而,脂肪并不能取代淀粉。

研究表明,母猪需要淀粉而非脂肪提供的能量来刺激繁殖激素的分泌。

脂肪添加率大于5%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这样的饲料也很难在自动饲喂系统中混合和处理。

所以,我们推荐在泌乳期间通过提高采食量来提高能量摄入量而不要在泌乳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脂肪。

日粮赖氨酸水平必须参照母猪的性能水平来加以确定。

窝产仔数较少的母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小于窝产仔数较多的母猪,因为母猪窝产仔数较少时其泌乳量也较小。

养猪者必须根据母猪的生产性能水平和采食量水平来确定其日粮中应含多高水平的赖氨酸。

大致的规律是,一头母猪为每千克窝仔增重需要26.2克赖氨酸。

下表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泌乳母猪日粮中应有的赖氨酸水平。

表1 根据窝仔重和母猪生产率来确定泌乳母猪日粮中的赖氨酸含量例如,一头母猪日采食4千克饲料,其28日龄窝仔重为55千克,其日粮赖氨酸含量应为0.90%。

另一头母猪的采食量相同,但其28日龄窝仔重为61千克,则其日粮赖氨酸含水量量为1.05%。

因此,需要根据生产率水平和采食量来调整日粮赖氨酸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母猪在泌乳期内既不过食也不饲喂不足。

同任何其它生产阶段一样,泌乳母猪不仅仅需要赖氨酸,它们还需要足量的所有各种必需氨基酸。

最近的研究表明,必须仔细检查一些其它氨基酸的日粮水平,比如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可能还有苏氨酸和色氨酸。

事实上,缬氨酸需要量很可能比以前认为的量高得多。

最好使泌乳日粮中缬氨酸水平相对于赖氨酸的比率尽量高,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量。

由于日粮中采用合成氨基酸会降低豆粕的用量,所以这也会降低日粮中所有其它氨基酸的含量。

此外,由于足量缬氨酸和其它氨基酸是保持最佳母猪性能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强烈主张在泌乳日粮中不要采用合成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