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及翻译
《墨子》名句

《墨子》名句墨子名言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3、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4、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5、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一爱一之也。
译文:钓鱼人恭恭敬敬,并不是为赐给鱼食物;用虫子作为饵料投给老鼠,并不是喜一爱一老鼠。
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8、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现在(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9、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10、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11、兼一爱一。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一爱一天下所有的人。
12、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3、非乐。
译文:反对奢一靡一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1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忍让。
15、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16、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救宋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一体力行地得到的。
17、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18、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一浪一费,主张勤俭节约。
19、兼相一爱一,交相利。
译文:既一爱一自己也一爱一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20、俭节则昌,一一婬一一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一一婬一一佚的就灭亡。
21、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22、若使天下兼相一爱一,一爱一人若一爱一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一爱一,一爱一别人就和一爱一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23、备者,国之重也。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名言赏析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名言赏析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名言赏析孔子孟子谏言名句译文孔子名言1、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敏捷 5、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6、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敏:聪明。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指人应该有这样的品质,然后才可称得上是君子。
9、敬鬼神而远之。
【译文】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
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文】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信:相信;好:爱好。
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就是说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
墨子人生哲理名言名句

墨子人生哲理名言名句
以下是墨子的一些人生哲理名言名句: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这句话强调了意志力和诚信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很难取得智慧,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很难取得成功。
2.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互利互惠。
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3.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这句话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则和规范,没有法则和规范而能成功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4.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用心去辨别是非,而不会过多地言辞辩解;有力量的人能够默默地做事,而不会自我夸耀。
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天下人的赞誉。
5.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亲士》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就像江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金的裘皮也不是由一只狐狸的白皮制成的。
它告诉我们要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多样性,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
这些名言名句反映了墨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理解他的学说以及思考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墨家介绍词文言文翻译

墨家之学,首重兼爱。
兼爱者,无差别之爱也。
墨子言:“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墨家主张天下之人,皆当相爱,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以实现天下太平。
次之,墨家主张非攻。
非攻者,反对无端之战也。
墨子曰:“攻国非仁也,战民非义也。
”墨家认为,战争乃万恶之源,故主张止战息兵,以保民生。
墨家尚贤,谓举贤不避亲,举能不避仇。
墨子言:“天下之贤,皆可任用,何必拘于亲疏、贵贱、贫富?”墨家主张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
墨家节用,主张节俭。
墨子曰:“天下之财,有限也,用之有节,则足矣。
”墨家认为,物力有限,应节俭使用,以免浪费。
墨家节葬,主张薄葬。
墨子言:“葬者,所以记死者之名,非所以养死者之体也。
”墨家认为,厚葬非但无益于死者,反而浪费物力,故主张薄葬。
墨家非乐,主张禁乐。
墨子曰:“乐者,乱之源也。
”墨家认为,音乐能使人沉迷,故主张禁乐。
墨家天志,谓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
墨子言:“天有欲求,而恶有欲求,故赏善罚恶。
”墨家主张敬天,以得天之庇佑。
墨家明鬼,谓鬼神存在,能感知人间善恶。
墨子言:“鬼神有知,能赏善罚恶。
”墨家主张敬鬼,以保家宅安宁。
墨家学说,虽与儒家、道家、法家不同,但皆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治国平天下。
墨家弟子,亦多才多艺,如墨翟、禽滑厘、孟胜、田鸠等,皆为当时之佼佼者。
墨家之学,虽后因各种原因而衰微,但其思想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墨家之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总之,墨家,吾国之古之学派也,其学说主张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墨家之学,虽已远去,但其精神永存于世,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墨家学派名言

墨家学派名言1、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亲士》。
恶:厌恶、嫌弃。
江河不厌恶溪流,才能使得河水增大。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修身》。
达:通达。
果:果敢。
意志力不强的人,智慧不会通达;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起事采,一定不会果敢。
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法仪》。
法仪:法则。
天底下做事情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则;没有法则就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4、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尚贤上》。
厚:厚度大。
薄:厚度小。
如果贤良的人多了,治理国家就会有所成绩。
如果贤良的人少了,那么治理国家就会取得很小的成绩。
5、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尚贤上》。
不仁义的人就不会富有,不仁义的人就不会显贵,不仁义的人,其他人就与会与他亲近。
6、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鲁问》。
根据自己的食量来吃食物,按照自己身材的大小来穿衣服。
比喻一切从实际出发。
7、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尚贤上》。
重视贤德的人,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8、非无足财,是无足心。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亲士》。
不是没有足够的财物,而是人心不知足。
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修身》。
达,施展。
信,诚实。
果,成功。
立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不得施展;说话不诚实的人,他的行为不会成功。
10、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七患第五》。
五谷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东西,是供养君主的东西。
所以,如果老百姓没有依存的东西,国君也就没有了供养。
墨子中的名言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墨子中的名言没有十全十美的人1. 墨子的名言有那些墨子的名言有:1、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
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言不信者,行不果。
口言之,身必行之。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墨子·亲士》竭:尽,完。
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
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
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
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
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
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
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
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非命上》。
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
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6、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墨子·七患》。
虑:计谋。
卒:同“猝”,指突然事变。
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
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墨家经典名句翻译

墨家1、兼相爱,交相利。
翻译:一视同仁的爱所有人,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2、万事莫贵于义。
翻译:天下的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翻译:仁义之人所要做的事,必然是兴盛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
4、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翻译:有利于人们实用价值的称为巧,不利于人们实用价值的成为拙。
5、择务而从事。
翻译: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适合的任务而再去行动做事。
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翻译:对待别人的国家,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
7、爱人者,非为用己者,不若爱马者。
翻译:人和人之间的仁愛,不是为了彼此有利用的价值,这与愛马是不同的。
8、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翻译:顺从天道规律的人,互相仁爱,互利共赢,就会得到天的奖赏;违反天道规律的人,相互憎恶,相互侵害,就要得到天的惩罚。
9、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翻译:有力气的人,用力量及时去帮助别人;有财富的人,把财物分送去勉励别人;有德行的人,将道义宣扬去劝导别人。
10、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翻译: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会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会随即有利于他。
11、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翻译: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强大却不欺负弱小,人多却不劫掠人少,富贵不侮慢清贫,尊贵不傲视卑微,聪明不诈骗愚钝。
12、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翻译:天下有道义的存在则生存,没有道义的存在则灭亡;有道义的存在则得到治理,没有道义的存在则形成祸乱。
13、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翻译:大的国家攻占小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骑竹马做游戏一样。
小孩子把竹马骑在胯下,却使自己的脚很劳累。
子墨子之言文言文翻译

子墨子曰:“天下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道也。
”翻译:墨子说:“天下之人相互关爱,相互利益,这就是圣王之道。
”墨子又曰:“夫仁者,爱人也;智者,知人也。
”翻译:墨子还说:“仁者,就是爱人;智者,就是了解人。
”子墨子曰:“夫贤者,非以其贤而贤之,以其所行而贤之。
”翻译:墨子说:“贤者,不是因为他有贤德就认为他贤德,而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认为他贤德。
”墨子又曰:“天下之利,天下共之;天下之害,天下共除。
”翻译:墨子又说:“天下的利益,是天下人共同享受的;天下的危害,是天下人共同消除的。
”子墨子曰:“天下之乱,生于无义;天下之治,生于有义。
”翻译:墨子说:“天下的混乱,源于无义;天下的治理,源于有义。
”墨子又曰:“仁者之事,必先利天下;智者之事,必先安天下。
”翻译:墨子还说:“仁者所做的事情,必须先有利于天下;智者所做的事情,必须先安定天下。
”子墨子曰:“夫事有善,有否;有善者,宜为;有否者,宜止。
”翻译:墨子说:“事情有善有否,善者应当去做,否者应当停止。
”墨子又曰:“天下之事,有难易;难者,力不足也;易者,力有余也。
”翻译:墨子又说:“天下的事情,有难有易;难者,是因为力量不足;易者,是因为力量有余。
”子墨子曰:“天下之患,生于不知足;天下之福,生于知足。
”翻译:墨子说:“天下的祸患,源于不知足;天下的幸福,源于知足。
”墨子又曰:“夫善人者,必先利天下;恶人者,必先害天下。
”翻译:墨子还说:“善良的人,必定先利于天下;恶劣的人,必定先害于天下。
”子墨子曰:“天下之治,生于公;天下之乱,生于私。
”翻译:墨子说:“天下的治理,源于公正;天下的混乱,源于私欲。
”墨子之言,虽古已有之,然其真知灼见,仍对今人有所启迪。
愿吾辈深思,以践行墨子之言行,为天下之治,共赴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名言及翻译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墨子耕柱》战国墨子《墨子耕柱》。
言:言谈。
称:称扬。
汤文:汤,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文,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
行;行为。
譬:比如。
稀(xi西):猪。
这两句大意是:言谈必称扬商汤周文,行为则比如猪狗一般。
这两句以言美行恶的反差对比,十分典型地概括出那类言行不一的人的低下品格,可用以形容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虚伪可耻的两面派人物。
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墨子尚贤中》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
党:袒护。
偏:偏爱,偏私。
嬖(bi 避):宠爱。
颜色:指女色。
这几句大意是:不袒护自己的父兄,对有钱有势的人不讲私情,不宠爱女色。
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公正无私的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可以借用以表彰那些公正的掌权者。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非命上》战国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
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墨子尚贤中》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
迹:察看行迹。
这几句大意是:听听他们的言论,看看他们的实际行为,考察他们所具有的才能,谨慎地授给官职。
除官授职要慎重。
对准备授官的人要先听听他的言论如何,再看看他的实际行为如何,综合考察出他的才能有多大,然后授予适当的官职,切不时盲目行事。
这几句对当今领导者考察选拔干部有借鉴意义。
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战国墨子《墨子修身》。
原:同源。
(h o浩):同浊的江河水流必定不清,行为不守信用的人名声必然败坏。
这两句以水源和水流的关系作比,说明行不信者一定有名必耗的恶果,规劝人们注意养成恪守信用的美德,今天仍可引用。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非乐上》战国墨子《墨子非乐上》。
利人:对别人有利。
乎:语助词,表示停顿。
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
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
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墨子亲士》战国墨子《墨子亲士》。
竭:尽,完。
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
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
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
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
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战国墨子《墨子兼爱下》。
见:被。
恶(w 雾):厌恶。
这两句大意是:爱护和尊敬别人的人必然被人爱护和尊敬,而厌弃和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厌弃和憎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爱护和尊重,不应互相征伐、战争。
~两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大取》战国墨子《墨子大取》。
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
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
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墨子七患》墨子名言战国墨子《墨子七患》。
虑:计谋。
卒:同猝,指突然事变。
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
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亲士》战国墨子《墨子亲士》。
非:不是。
一源:一个源头。
镒(y 义):古作溢,古以二十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溢。
溢今写作镒。
裘:皮袍。
白:此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
这几句大意是: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
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汇百川之水;白裘之所以成为袍,是因为采百孤之皮。
所以人要聪明与贤达,也必须集众人之长。
可用以说明集思广益的道理,也可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发展而成的。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埤雅》宋陆佃《埤雅》引《墨子》佚文。
甘:甜。
这两句大意是:甜瓜的蒂却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任何事物的优点和缺陷都是同时存在的,而绝对的完美无缺是没有的,这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对性。
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而不致陷入绝对化、片面性。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战国墨子《墨子修身》。
行:实践。
为:是。
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
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
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
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
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墨子所染》战国墨子《墨子-所染》。
巷:青色。
这两句大意是:(把丝)放于青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青色;(把丝)放于黄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黄色。
《墨子》原文是: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日:~。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其寓意是说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感染,会对人的思想、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汉代王充《论衡章性篇》引的古语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娜赤与~同义。
它可提醒人们要十分注意社会影响、文化氛围对人的感染,熏陶作用,切不可掉以轻心。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墨子七患》战国墨子《墨子七患》。
兵: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仓库中没有储备的武器,即使是有真理和正义在手,也不能去征讨叛逆和不义。
战争,从最根本上讲,是实力的对抗,没有实力作后盾,仅凭正义和真理,是无法对抗强大的敌人的(当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真理和正义是会最终取胜的)。
墨子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点出了这一本质问题。
因为要战胜不义,必须有强大的军队,充足的战备物资.否则任何反动势力都不会因其行将就木而束手待毙。
可以此二句说明备战的重要性。
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墨子七患》战国墨子《墨子七患》。
粟(su素):谷子,这里泛指各种粮食。
待:应付。
这两句大意是:仓库里没有积蓄备用的粮食,就无法对付灾年的饥荒。
自古以来,水旱之灾在所难免,因此平时就要注意积贮。
这样即使灾害来临,也会有备无患。
这两句可供引用论述储备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也可用于说明积蓄钱财及其它物品的必要性。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墨子亲士》战国墨子《墨子亲士》。
谄谀(ch ny 阐渔):巴结奉承的人。
这几句大意是:巴结奉承的人在身边,好的意见就会被堵塞,国家就危险了。
墨子的意思是:国君不能亲近阿谀奉承之臣,这些人得到宠幸,就会闭塞贤路,堵塞善议,使国君听不到好意见来改善国政,迟早国家会发生危机。
因此执政者要特别慎于择人,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疏远谀小人,使国家免受其害。
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墨子七患》墨子名言战国墨子《墨子七患》。
虚:空,白白地。
待:招待,这里赏赐。
这两句大意是:把百姓的力量都用在无用处的事上,把财宝白自地用来赏赐无能的人。
民力用于无用之事,则属于滥用;财宝虚赏,则属于滥赐。
民力、财宝滥用则易使国力空虚,是国家大患。
这两句可用于警戒不可妄用民力财力。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墨子亲士》战国墨子《墨子亲士》。
任重致远:负重行远。
这几句大意是: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御,然而可以负重行远。
这几句比喻有些优秀的人才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有非凡的才能,甚至他们的缺点从某一方面看正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知人善任,不可轻易弃才。
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墨子尚贤中》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
举而上之:推举他使他成为官员。
不肖:不贤。
这两句大意是是贤能的人就推举提拔他,是不贤的人就不用或废弃他。
对于国家官员的安排任用,要遵循尚贤的原则,摒弃一切主观的因素,无论何人或有何特殊关系,是贤人就荐拔,不是贤人就抑制,甚至废弃。
选几句用于表示荐拔人才要唯贤是举,克服一切主观的因素。
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尚贤上》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上》。
常:永久。
终:终身。
举:选拔,下:罢免。
这几句大意是: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
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谁有才能就选拔谁当官,民可以为官;谁没有才能就罢免谁,官可以为民。
所以官未必永久是官,民亦未必终身为民。
这几句用于说明任用官员要以才能为准绳,任能而罢庸。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墨子非儒下》战国墨子《墨子非儒下》。
这两句大意是: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
这两句用于论述吏治和农事对国家治乱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搞好吏治,抓紧农事。
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墨子非乐上》战国墨子《墨子非乐上》。
这几句大意是:百姓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吃的,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动的人得不到休息。
衣、食、息,这是人赖以生存的三个基本条件,连这些也不能得到保障,人将没有办法生存。
这几句表现了墨子重视百姓的兼爱思想,可用来论述关心人民生活疾苦。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兼爱下》战国墨子《墨子兼爱下》。
这两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
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爱天下的人。
为天下兴利树除害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这两句可借以表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墨子尚同上》战国墨子《墨子尚同上》。
上:君主。
情:真实情况。
这几句大意是,作为君主管理政事,能得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能治理好,得不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会发生动乱。
要治理好社会,就要有正确的措施,而正确的措施来之于对下层真实情况的了解。
了解下情,有的放矢,措篇就有针对性;不了解下情,盲目制定政策措施,轻则生怨,重则生乱。
这几句用于说明国家要治理好,首先要了解下情。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墨子名言战国墨子《墨子辞过》。
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
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
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