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全面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点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知识网络构建2,,,,(:,):::1R I U U I R U U I =U =IR R R I I U R U R I R =R R ⎧⎨⎩=⎧=⎪⎪⎪⎨⎪⎪⎪⎩+++L 一定时与成正比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定时与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变形式成立条件:、、是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电路图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步骤应用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串、并联电定律电阻姆路的欧121111n n R R R R R ⎧⎪⎪⎪⎪⎪⎨⎪⎪⎧⎪⎧⎪⎪⎪⎪⎪⎪⎪⎪⎪⎪⎪⎨⎪⎨⎪=+++⎪⎪⎩⎪⎪⎪⎪⎪⎪⎪⎪⎩⎪⎪⎪⎩L 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高频考点透析序号 考点考频 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运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 3 伏安法测电阻 ★★★ 4 特殊方法测电阻★★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第一讲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知识能力解读(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一定;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因为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4.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也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同样也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5.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选择接线柱接人电路;(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接人电路的阻值最大的那一端;(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适;(5)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6)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时,应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0.6 V、1.2 V、1.8 V、2.4 V)。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用一个电阻R3替换R1后(R1<R3),可能使电流表示数与替换R1前相同的方法是()A.电源电压不变,不移动滑片PB.电源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PC.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D.增大电源电压,向右移动滑片P答案:D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流表A1测流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
A.用一个电阻R3替换R1后,因R1<R3,电源电压不变,且不移动滑片P时,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流过电阻R3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变,则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示数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电源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P后,因R1<R3,故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R3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C.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因R1<R3,且R3两端电压变小,故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R3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D.增大电源电压,向右移动滑片P,因R1<R3,且R3两端电压变大,故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R3的电流可能不变,即电流表A1示数可能不变,因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可能不变,则干路电流可能不变,即电流表A示数可能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变小,A2变小,电压表V变大B.电流表A1变小,A2不变,电压表V不变C.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D.电流表A2、A1的示数之差与电压表示数的乘积不变答案:D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源电压没变,,可知A1变小,通过R1的电流不变,A2的电流为电压表示数实际上是电源电压,故电压表V不变,根据I=URA1电流与通过R1电流之和,故A2也减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重点知识点大全(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泡L突然熄灭,电路中只有两个电表有示数。
电阻R或灯泡L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
下列说法中()①可能灯泡L断路②可能灯泡L短路③可能电阻R断路④可能电阻R短路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答案:A由图得,灯泡L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量灯泡L的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
若灯泡L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V均与电源相连接,因此电压表V1、V均有示数;若灯泡L短路,电中只有电阻R工作,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灯泡L两端无电压,即电压表V1示数为0,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V1被断开,无示数,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短路,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V、V1都测量电源电压,都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由欧姆定律I=UR 变形可得R=UI,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决定答案: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不会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而电路中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通过电阻的电流会与电阻成反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我市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治理行动,如图甲是查处饮酒驾驶行为中使用的某酒精测试仪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敏电阻主要由超导体材料制成B.图甲中通过R1的电流保持不变C.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R2阻值越大D.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答案:DAC.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R2的阻值不为0,且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超导体的阻值为0,故AC 错误;B.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R2的阻值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会改变,而电源电压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故B错误;D.由图乙可知,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气敏电阻R2的阻值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会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由公式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而电压表测的就是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大,故D正确。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件

5. (4分)如图17-1-9所示是A、B两定值电阻的U-I图象,由
图象中信息可知:通过A导体的电流为0.2 A时,A导体两端电
压为___4____V;若将A、B两电阻并联接在4 V电源的两端,
则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为___0_.6___A。
6.(10分)小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请回答下列 问题。 (1)按照图17-1-10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 成图17-1-10乙所示的实物图的连接。 如答图17-1-1所示。
1
1.2
0.2
图17-1-10
2
1.8
0.3
3
__2_._4__ __0_._4__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
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正__比__。
(3)按正确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 表均有示数,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两表的示数 均保持不变,经判断是接线有误,错误可能是 __________将__下__面__两__个__接__线__柱__接__入__电__路_______ 。
(4)纠正错误后,依次更换定值电阻,并控制定值电阻 两端电压为2.5 V进行实验。 请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补 充完整。 ①U=_____2_.5__V_____。
图17-1-10
(2)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采用的实验方 法是_控__制__变__量__法,要求保持电阻的阻值不变,通过改变 电阻两端的_电__压___,视察电流大小的变化。
(3)如图17-1-10丙所示是他在实验中的第三次测量结果, 请把实验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

,然
后比较,找出
。
3、“伏安法”测电阻试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
第 3 页 共 4页
得一教育©
故障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表示数 是零,Ⓥ示数很大 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都没有示数
得一良师,一生受益
原因分析 电压表直接接在了电源两极,小灯泡 路 电路中除小灯泡外的某处接触不良(或同 时小灯泡的灯丝 了)
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重要)
原理
,伏安法,同上
实验所需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原理图
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U/V 1 2 3
I/A R/Ω
①器材的选取:电流表所选用量程满偏值要大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
器的最大阻值应略大于或接近小灯泡的电阻(效果更明显)
②连接电路时:按照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将它们正确地
得一良师,一生受益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
这段导体的电阻。此法叫“伏安法”
电源、开关、电压表、
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
待测电阻、导线若干
和通过它的
九物·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就可以求得
①按实验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②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阻两端
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
第 4 页 共 4页
实验步骤
的电压分别为U1、U2、U3,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每次对应的数值为I1、I2、I3, 分别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③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R1、R2、R3,求出它们 的平均值R=(R1+R2+R3)/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讲解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知识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2)电阻一定时,I 与 U 的图象如图所示.(3)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知识点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阻值. (2)电压一定时,I 与 R 的图象如图所示. (3)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需要说明的问题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不能使用小灯泡,因为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也可以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换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换了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换大调大,换小调小,但有极限,最大就是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最小要考虑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
) 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课后练习:基础训练: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使____发生变化;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不变,使电阻发生变化. 【答案】正比;反比。
电压;电压。
2.小李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请你与他合作并完成以下实验。
(1)请你在虚线框中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
(2)小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 不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利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电阻后绘出的不同电阻的U−I图像。
由图可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R1<R2<R3B.R1>R2>R3C.R1=R2=R3D.无法比较R1、R2、R3大小答案:B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关系大小为I1<I2<I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U I所以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1>R2>R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I-U曲线,从图中可知错误的是()A.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R1>R2C.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Ⅲ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Ⅰ答案:BA.两条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可得,R1<R2,故B错误,符合题意;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相同的电压下,通过R2的电流小,根据R=UIC.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等于两电阻之和,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由选项B分析可知,R1<R2时,R2对应的I-U曲线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所以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2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Ⅲ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因此,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上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Ⅰ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乙是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图。
电子秤的示数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R1是一根长6厘米,阻值15欧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则()A.R2阻值为6欧B.电源电压为6伏C.当电子秤示数为2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D.当电子秤示数为4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答案:CA B.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在a端时,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a=0.1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U,电源的电压RU=Ia(R1+R2)=0.15A×(15Ω+R2)①当滑片在b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b=0.6A,则电源的电压U=I b R2=0.6A×R2②由①②可得R2=5ΩU=3V故AB不符合题意;C.当电子秤示数为2kg时,对弹簧的拉力F2=G1=m1g=2kg×10N/kg=20N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2cm,因均匀电阻丝R1的长度为6cm,阻值为15Ω,每1cm的电阻为15Ω=2.5Ω/cm6cm所以,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2cm)×2.5Ω/cm=10Ω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1′+R2=3V10Ω+5Ω=0.2A故C符合题意;D.当电子秤示数为8kg时,此时的拉力F2=G2=m5g=4kg×10N/kg=40N 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4cm,则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4cm)×2.5Ω/cm=5Ω此时电路的电流I′=UR1′′+R2=3V5Ω+5Ω=0.3A故D不符合题意。
17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七章在《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1、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1)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和这段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和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结论就叫做欧姆定律。
①欧姆定律只适用与求同一电路或同一用电器中的电流、电阻和电压。
②在使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电流、电阻的过程中,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的同一电路或同一用电器。
(2)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电阻电压电流=RUI =。
①此公式中电压的单位是“V ”,电阻的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
②此公式可以理解为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③由公式R U I =导出IUR =。
此公式不能理解成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及温度。
与电压、电流无关。
3、电阻的测量 (1)原理:IUR =。
(2)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和待测电阻 (3)实验电路图:(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321R R R R ++= (5)注意事项:①滑动变阻器作用是用来改变电流及电阻两端电压的值。
调整变阻器之前要想好,滑片朝那个方向滑动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闭合开关之前把滑片滑到变阻器的最大端。
②选择适当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
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在串联电路中①总电阻(等效电阻)和串联电阻的关系:2121221122211211R R R I I I R I R I IR R I U R I U IR U U U U +=∴==+=∴===+= ;;;;即在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
若2121R R R R R >>>,则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电压U/V电流I/A(3)在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
),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
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3)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1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在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U=3V电阻R/Ω 5 10 15电流I/A(4)在坐标系中画出I-R图像如图所示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阻有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结论:在电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要正确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调节到最大,即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
(2)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证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电压一定。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进行了多次的测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是通过“换”电阻的方式来改变电阻阻值的,进行实验时,手移动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4)滑动变阻器在两个探究实验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而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点拨:在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1)研究对象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个导体而言的。
(2)明确因果关系: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电压是导体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而不是导体中有了电流才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压,所以,不能说成“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3)要时刻记住一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是一个定值,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所以,不能说成“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4)不漏前提条件:归纳结论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前提是电阻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前提是电压一定。
易误易混警示易误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叙述。
易误点辨析:解答有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题目,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在分析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变量的关系时,往往忽略了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缺少条件。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做题时,同学们易忽视其成立的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
二是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说成“U与I成正比”“R 与I成反比”。
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在表述时要注意两点:①先有电压后有电流,电流与电压有关,而电压与电流无关;②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而电流与电阻有关。
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R U I =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3)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拓展:纯电阻电路就是除电源外,只有电阻元件的电路。
电阻将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全部转变成内能,即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以外没有其他形式能的转化,例如电灯、电烙铁、电熨斗、电炉等所在的电路,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而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就不是纯电阻电路。
(4)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 由欧姆定律的公式R U I =可推出:U=IR 、IU R =,这两个公式是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式,并非欧姆定律的内容,切勿混淆。
U=IR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因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I UR =:表是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I U R =仅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对给定的导体,电阻是不变的,所以不能说成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注意: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明确三者的关系是理解欧姆定律的关键。
学习物理公式时,要注意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因为物理公式中的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物理量,有其本身的物理意义。
二、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再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个导(1)同一性:R U I =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指同一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三个量,三者要对应。
在解题时,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电阻R1的电流111R U I=,通过电阻R2的电流222R U I =,电路中的总电流21R R U R U I +==(第四节中详细讲解),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可以表示为'''R U I =。
(2)同时性:欧姆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所以公式RU I =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时刻而言的,不可将前后不同时刻中的I 、U 、R 随意混用。
(3)统一性: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I 的单位是安培(A ),U 的单位是伏特(V ),R 的单位是欧姆(Ω)。
(4)要根据题意正确选用公式及进行公式的变形,在具体计算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正确书写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入数值或计算结果时不要忽略了单位。
注意:①有欧姆定律的公式RU I =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流。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就是这个道理。
②有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IU R =可得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测量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公式IU R =计算出电阻的大小。
易误易混警示易误点: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同时性”与“同一性”易误点辨析:欧姆定律公式RU I =中的U 、I 、R 都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对应的三个物理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同学们在解题时往往忽略这一点,将不同导体或不同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混在一起进行计算造成错误;或错误地将前一时刻通过导体的电流当成后一时刻通过导体的电流。
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目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IU R =。
3、试验方法:伏安法—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 U I =的变形公式IU R =,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测量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平均值。
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片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
4、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5、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所示。
6、实验步骤:①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③闭合开关,并迅速打开开关(试触),在开关闭合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是否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
④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
⑤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填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⑥断开开关,整理仪器。
7、实验数据处理:将每次测量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代入公式IU R =,分别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R 1、R 2、R 3,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即3321R R R Rx ++=,如下表所示: 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电阻最大处,以保证电路安全,防止突然闭合时,产生的瞬间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
(2)电表量程的选择应该根据电源的电压值、未知电阻的阻值综合考虑后,采用试触法确定。
(3)待测电阻阻值的变化是由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小灯泡的电阻变化并不是实验误差再起主导作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灯丝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取平均值作为灯丝的电阻。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电阻;二是改变待测电阻(或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