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招牌的发展简史

招牌的发展简史

招牌的发展简史一、中国招牌的发展过程最早的招牌或幌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

在阶级社会,结绳的传统被商人继承下来,并在形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

在店铺、酒肆、茶楼及行商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招牌或幌子,往往饰以各种饰片,用绳串缀,下缀幌绸、五彩条状织物,各种料珠或排穗,也有许多造型独特的幌子,由粗麻绳打结编织而成。

春秋时期,由于经商人数众多,商人阶层分化为行商和坐贾。

坐贾守着固定的场所或摊位经营,为了引人注目,他们把陈列在地上的商品悬挂起来,于是悬物广告出现,如经营扫帚的店铺门前悬挂一把扫帚作为标记。

“挂羊头卖狗肉”一词也源于此,史书《晏子春秋》记载:“君使之服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外也。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商人们开始尝试用布帛等材质画上物品的形象进行悬挂,原始的悬帜广告开始出现。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载的“悬帜甚高”指的就是把酒旗这种悬帜广告高高挂起。

汉代,悬挂药壶作为售药的标志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悬壶是中国古代医生的职业标志和广告招揽的工具,属于幌子广告的一种类型。

“悬壶济世”由此而来。

隋唐时期,在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中,广告形式愈加丰富多彩。

唐代市场交易,分肆进行,又规定必须挂牌经营,招牌广告十分普及。

其位置多出现在门前或门面,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

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名号、字号;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三是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如“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等。

从悬挂的位置上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诗仙李白一生嗜酒,许多酒家经常在酒馆的牌匾上写上“太白遗风”。

唐代旗帜广告得到进一步发展,多用于酒店,“悬帜”又称为“酒望子”。

宋代店铺打破了市坊制度的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商家的门面修饰成为广告竞争的主要形式,店招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一,商家更注重宣传经营者的字号和名号,突出经营者的信誉和承诺。

广告的发展史

广告的发展史

广告的发展史中国广告古代广告我国有着5 000 年文明史,经历了长达2 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虽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经济。

与不太发展的商品经济相适应,也出现了形式简单但富于民族特色的广告活动。

1、实物广告早在公元前3 000 年,我国开始有了交易活动。

由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部落之间偶尔进行着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换,如以布换羊羔,锄具换大米等。

这就是原始的实物广告。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物品更为丰富,实物广告随之增长。

2、叫卖广告在兜售商品时,通过卖啥吆喝啥来吸引买主,称为叫卖广告。

如卖油翁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卖油啰”。

叫卖之声,清晰悦耳,且不同的行业,叫卖声各有特点。

这种叫卖广告说明了广告与音响的关系,它是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3、招牌和幌子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又称“店标”,其中有横招、竖招、墙招、坐招等等,把字号题写在门、柱、屋檐、墙壁或柜台上。

招牌形式比较固定,但文词各有千秋。

如北京“全聚德”、“六必居”、“同仁堂”等。

老字号招牌,实际上已成为经营者的品牌标志,流传至今,比如“王麻子剪刀”、“狗不理”等。

不少招牌还隐藏着许多人文故事,成为我国一大文化特色。

幌子主要表示商品不同类别或不同服务项目,又称为“行标”,可分为形象幌、标志幌和文字幌。

形象幌即是以商品或实物、模型、图画等为特征,使经营的商品突兀,显赫,一目了然。

如烟店门前挂一木制大烟斗、酒店门前挂葫芦或放置一酒坛。

中药铺门前摆放一制作药材的铁“碾子”、袜铺门前挂袜子。

形象幌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

标志幌主要是旗幌,即酒旗。

如《水浒传》景阳冈酒店前的酒旗。

另外,旅店、饭店以灯笼做幌子也是古代比较普遍的一种广告形式。

尤其是夜晚,炫目灯笼格外吸引人,近似于现代的霓虹灯广告。

文字幌多以单字如茶、药或双字及双字以上表示经营的商品品种,如米局等。

有时招牌和幌子相互结合运用,尽现民间特色。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广告行业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广告史的主要发展历程。

古代广告时期:在古代,广告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咏史铭、纪事碑和木刻画等方式来传播信息。

这些文字和图像经常出现在宫殿、庙宇和街道等重要场所,宣传皇帝的功绩、美德和治国方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广告萌芽,演变成了一种商业广告的形式。

当时的广告主要以文字和图案的结合形式出现在社会各个角落,如商店牌匾、店铺招牌等。

在城市中心地区,商家还会雇佣广告人员通过街头叫卖或咏史礼品的形式向顾客宣传商品。

近代广告起步:进入近代,随着西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广告在中国开始转型和发展。

这个时期的广告以墙报、传单和海报的形式传播,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广告、政府宣传、交通信息等。

同时,广告的制作逐渐出现专业化,使用了更加醒目的颜色和照片,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解放后:1949年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广告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调整。

国家垄断了大部分的媒体资源,广告表现形式和传播内容都受到严格的控制。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宣传商品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告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均有了大幅增长,广告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1980年代后期,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形式,同时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也开始兴起。

互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告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

互联网广告逐渐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广告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搜索引擎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和电子商务广告成为当前中国广告市场的主要形式,广告主通过精准定位和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当前形势:当前,中国广告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广告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个性化的机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和忽视也不断增加,广告行业需要更加科学、艺术和有趣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天价广告费与代言费已经是一个现代商业传播的普遍现象,小鲜肉与老戏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与消费。

对于80后来说,相信类似于“送礼只送脑白金、学挖掘机到蓝翔、吃了盖中盖一口气上六楼”等广告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梗。

在近代中国,广告是和新式传媒同生共进的。

1870年代在上海创刊的《申报》,是中国报刊广告的鼻祖。

而清末产生的《东方杂志》,则是期刊广告的先驱。

除此之外,早期传教士创办的新闻纸,也是广告的前身。

1908年,大上海已经摩登辉煌,有轨电车广告就出现在这里。

广告既是一种商业现象,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尽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下,广告代言、刷存在感、树立品牌效应才能避免剁手党的选择恐惧症。

唐代杜牧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说的就是山间清冽的小酒。

清代北京街头的小商贩们,吆喝着: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

叫卖宣传商品,古人就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是走街串巷的卖油翁货郎担,也拿着梆子吆喝叫卖,来吸引顾客光顾生意。

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卖油啰”,颇有古典的色彩。

《韩非子》中记载: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

叫卖与幌子,是比较原始的广告。

不能砸了招牌,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

但是,如果你以为古人的广告就是这么LOW,那你就错了。

《战国策》中记载了最早的代言:— 1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伯乐一来,骏马价格就翻倍。

话说书圣王羲之有一日逛街购物,突然遇到一个卖扇子的老太太,看见老人家生意惨淡,就在每个扇子上写了五个字。

老太太一见是名人王羲之,立马涨价到百文钱,扇子很快就卖完了,这就是著名的题扇赠老姥的典故。

看到没,名人效应就是好使,王羲之也可谓是最早的代言人之一呀!王羲之名人代言还可以理解,南宋商家已经Get了歌舞广告的模式,来吸引顾客了。

中国古代广告发展史

中国古代广告发展史

中国古代广告发展史
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宋代以前,广告主要以叫卖声、旗帜、幌子等形式出现。

其中,最早的旗帜广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悬帜广告。

唐代开始出现酒旗广告,这时的酒旗也称酒帘、酒旌、青帜、青帘、酒家望子等。

到了宋代,社会繁荣,经济富裕,百姓安定,广告的发展也进入一个高峰。

招牌广告发展起来,几乎每家商店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

此外,音响广告也得到发展,商家把原始的吆喝叫卖声与歌谣、快板、词曲相结合,使其更加悦耳动听并更具诱导性。

印刷术的发明也推动了印刷广告的出现,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所用的广告铜版雕刻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元代的广告则呈现出新的特点,广告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上则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标题: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从最初的口头宣传、实物展示,到后来的文字广告、招牌广告,再到现代的多媒体广告,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一、古代商业广告的起源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当时的商人主要通过口头宣传和实物展示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例如,商人在市场上摆出各种货物,顾客可以通过看、摸、闻等方式了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这就是最早的实物展示广告。

此外,商人还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向潜在客户介绍自己的商品,这就是最早的口头广告。

二、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到了周朝,随着文字的出现,商业广告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商人开始在商品上刻字,用来标识商品的产地、制造商等信息,这就是最早的书面广告。

到了汉朝,商业广告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招牌广告和灯笼广告。

商家会在店铺门口挂上招牌,上面写着店名和经营范围,以吸引顾客;同时,商家也会在晚上点亮灯笼,既方便顾客寻找店铺,又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三、古代商业广告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发展的高峰时期。

此时,商业广告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招牌广告和灯笼广告外,还出现了壁画广告、戏剧广告等多种形式。

其中,壁画广告是最具特色的一种。

商家会在店铺内外绘制精美的壁画,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能传达出商家的品牌形象和经营理念。

四、古代商业广告的衰落与复兴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商业广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商业广告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

清朝末年,上海等地的商家开始采用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这标志着中国商业广告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五、现代商业广告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商业广告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广告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广告形式不断创新,广告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历史从现有资料看,中国广告的雏形起源于商周时代,据《周记》记载,当时凡是进行交易,都要“告子士”,而交易则需要以铭文的形式刻于青铜器上。

比如西周格伯簋就记述了格伯用4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地30田的交易。

到战国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商品交换变得极为频繁,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等都可以在中原市场上买到。

在这种商业大发展的前提下,广告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一种促销手段。

虽然没有现代种种先进的广告媒介,但人们可以通过销售现场广告如声响广告、实物广告、幌子广告等来对自己的商品进行宣传。

声响广告。

声响广告在古时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古时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大屏幕,商人们只能靠自己的一张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比如《韩非子》记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这就是一种现场叫卖广告。

这种声响广告,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事各种行业的经营者,按照他们的经营方式、特点和经营对象、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叫卖的腔调、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特别是后来这种声响广告又增加了吹打乐器,使其表现能力更为丰富,传播效果更为广泛。

声响广告是中国传承最为悠久的广告形式之一,也是内涵最丰富的广告形式之一,比如清代《燕京杂记》中就有记载说,京城里常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他们的吆喝声悦耳动呼,韵律感觉强,很是吸引人。

今天,老北京吆喝已经成为了北京市的传统民俗文化。

直到今天,声响广告仍然是广大商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广告形式,我们常见的商家挂个大喇叭不停地叫卖就是声响广告的新形态。

实物广告。

声响广告虽然有很好的表现效果,但实际运用中却有各种限制,比如时间方面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运用,比如效果方现可能有人对声响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有人可能不了解拨浪鼓声代表着货郎来了。

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实物广告,店里卖什么,就把商品的实物放在店铺门口,路人一见就知道店铺的经营范围。

中国广告形式的变迁 中国广告发展史

中国广告形式的变迁 中国广告发展史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橱窗广告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交 通 广 告
广告伞
广告扇
广告墙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网络广告产生的 同时,宣传网站 的广告也在传统 媒体上发布 (1999年)
谢谢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随着印刷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纸张型广告取代了传统意义 上的,木牌、布帘式样的广告。而且越来越多的功能特点被写 入其中。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有美皆丽,无丽不臻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旗帜广告
在唐宋 时期,酒旗也 称酒帘,青帘。 最初的酒旗用 青白二色布制 作,后来发展 到用五彩酒旗 绣上图案或店 名。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彩楼广告 招幌
宋代以前,招幌主要在酒楼和茶馆里使用。到了宋代,其使用 范围越来越广泛了,药铺、衣铺、当铺、膏药铺、客栈、烟铺等都 用招幌作为宣传标识,不仅有布幌子,而且还出现了木幌子,即类 似于现在商铺门口的广告牌。
古代广 告
战国至 隋唐
唐宋时 期
明清时 期
近现代 广告
二、战国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
文法系汉语言(新闻学)
08级8班
贾佳
0810106
二、招牌广告的发展
招牌广告在唐五代时只是集中于官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内,至宋代遍及城乡,都市商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

宋代招牌广告的使用非常普遍,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的多种形式。

从宋代张择瑞得《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北宋汴京的繁荣和众多商店使用招牌的景象。

据有人统计,画面仅汴京州城门外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

同时,广告上也有文有图,文字写明店铺的名称、性质,图案则显示其行业性质。

如药店画药葫芦,膏药店画膏药,铁铺门前画钳、刀等标记。

这一时期,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

招牌广告已不单是局限用文字写出店名,还具有介绍商品,宣传商品的功能。

从《清明上河图》中,还可以看到,在闹市区的赵家药铺门前放有四块招牌。

招牌上大致内容是介绍这家医药铺药的功效以及医生医术的高明。

此外,《梦梁录·茶肆》条里也载有“俞七郎茶坊”、“蒋检阅茶肆”等招牌名。

这些店铺的名字招牌使人一看就明白茶坊的性质特征。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竞争的激烈,店铺的门面修饰也成为广告竞争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招牌广告的作用。

《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城内,“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过龙津桥南去,路心又设朱漆杈子如前”。

这杈子,是用红绿木条制成,固定临
街房屋之外,用以阻挠人马成为茶楼的装饰,这是门外装饰。

又有“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

”这里所说的彩楼、欢门,是一种商店门面的装潢,它使商店的门面别具一格,各具特色,便于人们识别,期中彩楼是永久的广告设施,一般在节日时重新加以修饰,以增添喜庆色彩,营造商业气氛。

三、招牌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都更趋成熟。

招牌的式样、色彩也更为丰富多彩,制做的材料也多种多样,而招牌文字也赋予了特定内涵。

至明清时期,招牌已不再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且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

该时期的招牌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在商业招牌广告中折射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因而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和商店信誉。

许多商家把儒家提倡的“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高悬于店外,公之于众。

如“同仁堂”、“全聚德”等等,诸如此类。

此外,在招牌的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

如“内联升”、“庆丰润”、“宝丰”、“吉隆顺”等等。

开业于咸丰三年(1853年)的内联升鞋店,其招牌上除了书写“内联升”三个大字之外,还画上云朵托起的高靴和鞋子。

图文并茂的招牌不仅告诉人们这里可以制作靴鞋,而且还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穿了“内联升”的鞋,能够步入仕途,平步青云,连连晋升,青云直上。

在招牌的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清代北京“都一处烧麦馆”的招牌也有一段来历,据说,“都一处”这三个字是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除夕夜,亥时,有一主二仆来到一家酒店饮酒,客人环视四周,得知小酒店还没有字号,便起了个“都一处”的名字。

一个月后,10多个太监给酒店送来了一块匾额,店主这才知道除夕夜来的是乾隆皇帝,从此“都一处”的招牌闻名天下。

中国古代的招牌广告是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的萌生和演化,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显示了古代商人对广告表现方法、手段的总结及广告艺术形式的加工、提炼过程,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和商业文化。

现代广告是古代广告的继续和发展,在众多的现代广告形式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其中明显的历史痕迹。

追本溯源,认真探索古代广告的历史发展轨迹,认识广告发展的规律性,对于推动现代广告的发展和强化广告功能,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外广告史》,陈培爱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梦梁录》,[宋]吴自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广告行为》,《开封教育学院学
报》2003年第4期
4、《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传媒·人民网,2007年0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