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1.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
它会推动我们追求某种目标,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的闪光之处,在课堂上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使他领悟到老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感受到老师与他心灵的交流,这种激励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这样能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3.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断使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
要注意用情、适量、适度、适时。
4.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适时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
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促进其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5.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技能与方法的形成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
浅议激励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激励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使用这些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评价可以起到很多作用。
首先,激励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的难度逐渐增加,激励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高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激励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激励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提高。
此外, 激励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激励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现学习问题,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评价不能单独使用,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来完善教学。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设立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5.使用游戏化的方法,让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更有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参与度和成就感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回馈。
使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
2.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口头反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反馈、视频反馈等。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励性评价(motivationalassessment)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动机保持高涨的教育策略。
激励性评价旨在通过提供良好激励条件来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首先,要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课堂教学,首先得要理解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在动机关联起来的评估方法。
它是一种鼓励性的、明确的和有效的评价方式,旨在重新设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帮助学习者以有效的方式为学习任务重新定位。
激励性评价的关键是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并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持续的支持与考虑。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它能够识别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并对学习者的期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学习者的进步。
次要,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经验,以及帮助他们发展有效的学习习惯。
在激励性评价中,老师鼓励学生克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此外,在激励性评价中,老师还可以使用激励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个体和组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去发现学习过程中潜在的可能性。
最后,激励性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和讨论。
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从讨论中发展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并以此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教育策略,它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更加有益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因此,激励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黄玉娜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激励性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评价,以激励学生。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兴趣动力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由此来看,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只有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而点燃学生求知热情的则是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
这样,评价准确、合理、恰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热情。
以学生朗读为例。
当学生读到紧急关头时,教师要带着焦急的神情说:“大家快看,他读得多好啊,着急的心情溢于言表”;当学生读到悲伤的语句时,教师应该带着悲伤的表情说:“是啊,多可怜的孩子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当学生读到开心的语句时,教师应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地说:“太棒了,谢谢你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学生读得不好时,教师也应感同身受地说:“老师知道你已经非常用心地读了,我明白你的感受,谢谢你!”此时此刻,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了宽容和鼓励,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内驱力,进而更加用心地学习。
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应用

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应用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教育评价方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激励性评价的原理激励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正向激励大于负向激励,即鼓励多于惩罚。
激励性评价应该给学生提供课堂积极性、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或做出优秀表现时,及时给学生肯定和表扬,充分发挥其“表扬教育”的作用。
即使学生没有完全做好某项任务,也应该在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的同时,建议和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2.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十分脆弱,需要老师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分要求学生,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不是抱怨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好表现及时提出赞许和鼓励,以及对有积极贡献的学生作出少量的视觉或物质奖励,以激励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4.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兴趣、思考、创新等方面。
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愿望和兴趣。
教师也应该借助各种手段,如选材、设计优良的教学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愉悦地获得新知识,在乐观和自信的心态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小结在小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激励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注重讲解和指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口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激励性评价作用

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1.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
它会推动我们追求某种目标,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的闪光之处,在课堂上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使他领悟到老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感受到老师与他心灵的交流,这种激励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这样能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3.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断使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
要注意用情、适量、适度、适时。
4.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适时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
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促进其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5.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技能与方法的形成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教育方法中的效果

标题: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教育方法中的效果在小学教育中,激励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激励性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其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激励性评价的定义与重要性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动作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在小学教育中,激励性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激励性评价的方法1.语言激励: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鼓励的话语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例如,“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等。
2.行为激励: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展示和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物质激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些小礼品或者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精神激励: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
例如,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等。
三、激励性评价的效果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得到了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会更加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在受到肯定和鼓励后,会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通过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提高教学效果: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一、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钮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个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传递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直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
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会有意外的收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
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青少年成功体验的肯定,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
因此,我常常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上课时,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
而对于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发现他们举手时,我总是将回答的机会优先让给他们。
刚开始,这些同学有可能因为过度紧张而不知所措,或者讲得断断续续,或者答非所问,但若老师能给他投去激励的目光,或点头微笑,或抚摩他的脑袋,或对他竖起大拇指等,都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不论学生答对与否,我都对这些同学战胜自我的勇气大加赞赏,日积月累,这些同学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早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
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源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