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湘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 破坏力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例如,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

2. 多发性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形式多样,灾难时常发生。

例如,我国每年因暴雨造成的水灾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范围广泛。

3. 地理分布广泛各种自然灾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发生,其中包括洪水、旱灾、地震、台风等多种类型的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主要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区域,往往因为防汛工程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 旱灾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一旦发生旱灾就很容易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的滋长,并且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

3. 地震灾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泛,但是以四川省为多发区,四川省2013年的雅安地震就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 台风灾害每年夏季到秋季是台风引发的灾害“高峰期”,而台风的危害又以南方沿海地区最为严重,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519台风”分别发生在四川和广东,对当地人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预防措施1. 监测预警与预报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气象、水文、地质、线性”及其他方面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对自然灾害预防提供有效信息和技术支持。

2. 防治工程防治工程是指以科学、合理、先进的工程手段和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维护,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破坏力。

包括:水库建设、内陆河流改道、抗震建筑、森林防火、荒漠化防治等多种手段和措施。

3. 组织疏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开展组织疏散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结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多发性和地理分布广泛,需要采取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组织疏散等措施来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防范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表现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以①____________、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②___________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③__________;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④__________,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⑤____________;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⑥______________灾害;东南沿海多台风和⑦__________等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次之;西部⑧____________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⑨________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⑩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⑪______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_____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考查点2 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2.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灾害带基本没有地震灾害B.沿江灾害带以寒潮灾害最多C.山前灾害带多冰雹灾害D.滑坡、泥石流只分布在沿江灾害带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xx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xx年至xx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湘教版选修五2.1课件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说课 (共16张PPT)

湘教版选修五2.1课件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说课 (共16张PPT)

害的地区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所 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尽量提供的大量灾害案例落实在中国地图上, 并标注发生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 布,也为学生进一步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打下基础,同 时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思维,训练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凸 显地理学习的空间性和区域性。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 点
难 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五、说教法与学法
对比法
绘图法
案例 教学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创新:本课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
五、说教法与学法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 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 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 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 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 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 美价值等。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前言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灾害种类较多,包括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一、气候环境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气候大多属于偏湿或者偏干的气候,常年降雨量较多,气温变化大。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气候环境特点:•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降雨量多(约为1000mm-1500mm),且集中在夏半年(4月至9月)。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阴雨频繁,易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夏季盛行东南风,秋季返青风大,相对干燥,多种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小,但分配不均,抗旱能力弱,土地易遭受水土流失、坍塌等灾害。

•青藏高原:高海拔、冰雪覆盖,气温低,多雪,高原植被稀少,易发生泥石流、雪崩等灾害。

二、地形与地质环境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在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特点。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地形和地质环境特点:•海岸带:长海岸线、多河流注入,攻击海堤和超强台风会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和风暴潮。

•江河平原:河水横穿,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洪水,沉积物多,容易出现地面下陷和滑坡等灾害。

•山地区:地势陡峭、泥石流和山洪泛滥、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川西高原:山地与高原交错,地震多发,巨大的振幅、破片和崩塌等现象严重。

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不仅与自然环境相关,而且与人类活动相关。

人类的不良行为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从而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大规模开发:城市化为代表,地下水下降、土地沉降、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不断增加。

•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乱占河道:河流的秩序被破坏,堤防、护栏和隧洞成为了伏击洪水的黑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 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我国 的东部地区且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 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方多水灾,北方多旱灾。第(2)题, 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 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 地形抓住地势低平。 第(3)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 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治 理原则: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 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 开挖河道。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 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 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 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 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地区修 建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 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 两点即可)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主题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活动与探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参考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参考课件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河—腾冲画一条 人口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 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 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 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 口数量有何关 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与 播种面积有 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我国是灾害频发且严重的国家
致灾特点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 壳运动,以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自然灾害的 地域分异
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低温冷害 东南沿海:台风
暴雨洪涝 地震等
西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冬春较重) 森林火灾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暴雨、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
华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暴雨洪涝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风暴潮 热带风暴 地震等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 地质条件复杂

湘教版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word学案

湘教版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word学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并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掌握我国三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灾害带主要的灾害种类。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识记要点,夯实基础!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3、我国各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别有哪些?三、探究案:合作探究,相信自己,展我风采!1、试分析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沿海灾害带灾害多发的原因?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中,人类活动是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技术水平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合理,致使这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从而使自然灾害多发,而脆弱的生态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又使这些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中,图甲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是“中国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2)图乙中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3)国家在该区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________”,该项目的完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在该区进行该类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最有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四、训练案:巩固训练,查漏补缺,加深理解!20XX年7月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宣称:“20XX年湖北省受到外来入侵生物有38种,20XX年外来入侵生物已达78种,其中影响较大的外来生物有豚草、水葫芦和水花生、烟粉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的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真思考人类面对灾害的科学态度与应对策略。

2.通过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地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所产生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称为人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变异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
【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
【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1999年至2001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自然灾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山前的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带,分为三大灾害带。

即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

【点拨】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

在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山前地带:从地质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

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

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

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探究活动】1.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

【点拨】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探究活动】2. 读下表,回答问题。

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专业管理部门
你如果发现了某处森林失火,除了应向当地政府报告外,还可以向当地的什么专业管理部门报告?
【点拨】还可以向当地的林业局报告。

【板书设计】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4.地域差异大:东部、中部、西部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