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 选修五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章末整合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归纳提升课件湘教版选修5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治理;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等。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 <100 100~ 401~ 601~ 801~ 1 001~ >1 400
量(mm)
泥石流数 量
400
600
800
1 000
1 400
百分比
(%)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的方法,以抑制入侵者种群的发展,减轻其所引起的危害。
【例3】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侵入物种的流入。当它们定居于自然栖息地、成为 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后,外来物种就被认为是具侵略性的。外
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哺乳动物和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2018-2019 高二地理湘教版 选修五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章末整合

2018-2019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正确。
由于人口增长,出现耕地不足、薪柴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不正确。
不能说明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3.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教材P42活动思考1.冷锋性质。
2.气温骤降。
3.在淮河以南降水的几率较大。
教材P45活动探究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从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的地区按顺序排列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
2.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
一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教材P46图2-11台风(侧面)构造示意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在此空气急速旋转,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带。
因此,台风警报中,总是预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教材P47活动探究1.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表面温度至少要保持26.5℃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件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石掩埋,200多公顷良田被
压毁。
第十五页,共20页。
【思考(sīkǎo)】
(1)影响滑坡形成(xíngchéng)的因素有哪 些?
(2)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而暴雨是诱发(yòufā)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
珲带春深资 级和震料以黑(上群z龙ī的的li江à破一o的)坏:部穆性我分棱地国,、震地东是有震宁太8、记平0牡0载洋多丹史板次江约块,一有俯遍带3布冲8,0除深带0多度贵以年一州3,0般、0记为浙倾4录角江0史0插两~上入省6的亚和009洲香千0大0港米0陆多特。之次别它下地行是,震政伸环中区达太,以我平6外国洋东地北震的 产物所。有震的级省为、5自~治7.区5、级直,辖因市震。源8级过以深上,的一大般地无震破有坏l8次作,用最。大我震国级的为中8.源5级地,震共主要有 三有处三:次一,是即台:湾l6省68东年部山东的莒沿县海郯,城如地基震隆、东l92北0年、宁花夏莲海以原东地海震域、以l95及0年东西南藏海察域,深 度隅为地l00震.。2l790千0年米以;来二,是中西国死藏于南地部震江的孜人、数达占旺全附球地近震,死深亡度人为数l4的05~3%18;0千l55米6 ;三是 新年疆陕西西部华的县塔发什生库8.尔2干级、强麻地震扎,一死带亡,8深0多达万1人00,~是1历60史千上米死,亡它人是数兴最都多库的什一中次源地震
第七页,共20页。
【思考(sīkǎo)】
祁连山地震带、秦岭(qín lǐnɡ)地震带、燕山地震 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 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 区呢?
内陆地区地震 (dìzhèn)带大体上与我国 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 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 动的结果。综合以上阐 述可知:地震(dìzhèn)的 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 运动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素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素材湘教版选修5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祸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祸。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祸类型的空间散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结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祸带及其主要灾祸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祸的特点1.灾祸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祸,在我国简直都有散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作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候灾祸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散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域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祸;西南和西南地域,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作;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结构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高温冻害和冰雪灾祸;西北沿海多⑩台风、⑪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域灾祸⑫类型多,强度大,⑬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域次之;西部地域生态系统软弱,自然灾祸类型多样,但⑭损失较小。
思想活动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祸和地质灾祸区分有哪些?答案气候灾祸:洪涝、干旱;地质灾祸: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祸有哪些特点?答案我国自然灾祸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祸种类多,二是发作频率高,三是散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祸的散布1.我国自然灾祸的时空散布特征:我国自然灾祸在时间上散布具有⑮周期性;在空间散布上,在自然灾祸集中的地带往往构成自然灾祸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祸带思想活动3.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 东部地域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修建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虽然进攻才干较强,但灾祸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域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虽然进攻才干差,但灾祸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③区域性。
⎩⎪⎪⎪⎨⎪⎪⎪⎧我国自然灾祸的特点⎩⎪⎨⎪⎧种类多频率高散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我国自然灾祸的散布⎩⎪⎨⎪⎧沿海灾祸带沿江灾祸带山前灾祸带。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
灾害
多发地 区
多发季 节
成因 形成降水
特点
防治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
暴雨 洪涝
除西部 一些沙 漠地区 外的广 大地区 夏秋
的天气系 统持续时 间长,如锋 面、气旋、 热带气旋 等
降水强度大, 时间短,形成 洪涝,我国南 方和东部地 区多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
道、 修建水库、 修建 分洪区,加强洪泛区 土地管理,建立洪水 预报警报系统,拟定 居民应急撤离计划 和对策,实行防洪保 险等
专题
二、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水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 有关知识综合分析。 2.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水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 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 动有关。
专题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 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 (1)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变化特点和规律。 (2)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植被、人类活动 等的影响,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 多,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加上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用水量大,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干旱灾害。 (3)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加上地形阻挡,因此降水少, 干旱灾害多。 (4)我国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多发生寒潮、暴雪、沙尘暴 等气象灾害。
引水灌溉 低洼地排 水,疏浚河 流,增加入 海通道 地膜覆盖 等
夏 涝 倒 春 寒
华北、南 方地区
6~8 月
影响时间长,降 水强度大 极地大陆气团 势力强盛
洪涝灾害
东部季 风区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自然灾害21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以下图所示:1【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答复以下问题。
.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1999年至2001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3.危害大一、我国的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湘教版选修5:第2讲我国要紧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要紧的自然灾害考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散布强化专练1.读“我国要紧气象灾害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各类气象气候灾害中,散布最为普遍的是。
(2)我国华南地域尽管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阻碍,其成因是、。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我国华北地域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要紧缘故是。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要紧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利的阻碍,其要紧表现有。
(5)为减轻上述各类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能够采取的方法有(多项选择)()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成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答案(1)干旱(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天阴雨多)农事活动早(3)春气温上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天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4)带来丰硕的降水,减缓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5)ACD考点二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强化专练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20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域显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有的长时刻、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
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庞大阻碍,灾情十分严峻。
材料二(1)受冰冻雨雪阻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这次冰冻雪灾引发输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份路段因停电而中断,致使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
广州火车站踊跃采取方法,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适合的方式和线路返乡。
(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域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要紧自然缘故有()A.受亚洲高压持续操纵B.受西南暖湿气流阻碍,水汽充沛C.位于南岭地域,地形较高D.大气环流异样稳固,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E.位于平原地域,积雪深厚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顶峰期(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阻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
章末整合
教材P34活动探究
1.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2.还可以向当地的××局报告||。
教材P36
活动探究
~37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小||。
2.由“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教材P38阅读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教材P38图2-4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可分为:多洪涝区、次多洪涝区、少洪涝区、最少洪涝区四种类型||。
其中||,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全国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少洪涝区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概括而言||,洪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教材P39
活动探究
~40
1.6~9月城陵矶水文站总体流量高于其他月份||,7月份流量在这几个月中略微偏低||。
水位和流量变化大体上成正相关||。
但2019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却一直居高不
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2.观点一:正确||。
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
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正确||。
由于人口增长||,出现耕地不足、薪柴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不正确||。
不能说明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3.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教材P42活动思考
1.冷锋性质||。
2.气温骤降||。
3.在淮河以南降水的几率较大||。
教材P45活动探究
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从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的地区按顺序排列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
2.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
一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教材P46图2-11台风(侧面)构造示意
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在此空气急速旋转||,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带||。
因此||,台风警报中||,总是预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教材P47活动探究
1.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表面温度至少要保持26.5℃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
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而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2.高纬度的海洋上因为纬度较高||,海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水温较低||,无法为台风的生成提供足够的能量||。
3.台风登陆后因陆地表面地形起伏不平||,摩擦力大||,空气涡旋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教材P51活动思考
1.属于多地震地区有:河北省、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略||。
因地而异||,可结合“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或有关资料分析||。
教材P53活动探究
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在山区有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轰鸣的巨响;沟谷内水量陡增||,继而断流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疏松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具体表现在:摧毁或掩埋村庄、公路、铁路、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的正常生产;诱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等||。
教材P55活动探究
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
教材P58活动探究
(1)根据家乡所在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2)使用农药||,见效快||,但副作用比较强||,容易引起其他生物的链性反应||,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从生态学的原理来看||,生物灾害还需生物防治||,利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培育害虫的天敌||。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实现害虫的防治||。
教材P60活动探究
1.飞蝗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严重||,由于自身的生活习性||,飞蝗常常暴食||,只需片刻工夫便可把一大片庄稼吃光||。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