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补充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新人教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的防避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知识设计PPT

自然灾害的防避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知识设计PPT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政府主导的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 答案 √ (2)若遇到高速滑坡或滑坡体整体下滑时,无法逃离,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 树等。( ) 答案 √
(3)当洪水灾害发生时,作为个人,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参与到防洪抗洪的活 动中。( ) 答案 √ (4)滑坡发生时,向滑坡中间迅速逃离。( ) 答案 × 向滑坡体的两侧逃离。 (5)泥石流发生时,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 ) 答案 √
人为
因素
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
地震带、
地震带、

震带、 本遵循沿
地震带四大地震带,基 分布。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水库地震 (3)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 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西部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是环 太平洋地震带,故地震灾害多发。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 湾四个多发区,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台湾岛处于欧亚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答案 (1)台湾与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 新疆地区盆地边缘 活动断裂带
2.长江洪灾的成因
长江流域的水源补给、河道状况及流域内人类活动共同影响该区域洪灾
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具体分析如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响因素
成因
自然 洪水来量 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汛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
因素
起长江中上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泄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滥伐森林 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教案

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全册教案目录《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λ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λ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λ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λ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λ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λ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防灾与减灾λ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λ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λ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第十七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 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涉及自然灾害的试题占有固定 的分值,这些题目一般是以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为背 景材料,主要考查:
1.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2.各种自然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以及产生的危 害;
3.运用材料,反映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一定要注意不同自然灾害在概 念、成因等方面的区别,如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台风与飓风、热带风暴的区别;同样是干旱,发生 在不同地区可能成因不同,出现的时间也不同等。 自然灾害因发生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口、 科技水平等差异,灾情也有较大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矿业公司铁矿矿渣库溃 坝引发泥石流导致276人死亡;
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小秦岭西峪 沟金矿,将数万方的矿渣堆放在沟底,1994年7月中 旬,大暴雨形成泥石流沿沟下泄,道路及生产生活 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且有51人丧生,损失惨重。
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沟谷,地形陡峻 水源条件:暴雨 物质条件:大量松散堆积物 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地质条件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人为条件 (过度开垦等)植被覆盖率下降 人为堆放废渣等

展示形式:可由多名同学合作完成,其中一名成员展示
小组实验并叙述实验结论
展示内容:①本组实验探究的内容
②讲解实验设计 ③展示实验过程 ④说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⑤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参与、聆听、协作、分享
【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xx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我们采用对比实验来探究xx条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将两个实验中的xx条件和xx条 件设为相同,通过xx条件的不同,来比较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如果到山区旅游发生泥石流, 你应该怎么办?
√ √
文家沟松散物质堆积量
文家 沟
专家分析: 文家沟中的 滑坡碎屑体 土石堆积方 量达8000万 m³,此次泥 石流后还有 大量堆积物 留在沟谷中。
如何做好防御工作?请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
①泥石流发生前:请从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和降 水等方面考虑.
有关,
坡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水源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降水量\强度 有关, 降水量\强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物质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的多少 有关,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 越多,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防灾减灾》自然灾害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防灾减灾》自然灾害PPT课件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第三页,共四十八页。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 防 为主, 防抗救 相结合”。
第四页,共四十八页。
一、防灾减灾手段 2.主要手段 (1)灾害监测 建立自然灾害 监测 系统,对灾害进行 动态 监测。 (2)灾害防御 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 防灾 工程 施行防灾减灾的 法律法规 ,开展 减灾 教育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问题 1 (区域认知)四川西部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问题 2 (综合思维)汶川“5·12”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师生无一 伤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师生防震准备充分,正确的避震方法。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归纳总结] 主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准备
第八页,共四十八页。
(1)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
()
(2)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 )
(3)泥石流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
等。
()
(4)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是政府无偿救助。
()
(5)建设地质环境监测站,可有效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二、自救与互救
3.灾中救助 (1)灾害发生:按预先设计好的 逃生路线 进行撤离
洪涝来袭―→向 地势高 的地方逃生
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
安全
地带
遭遇泥石流―→向 垂直于 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 转移
(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进行 自救 或向他
人求救。
4.灾后自我保护:灾害过后,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17年高中地理补充自然灾害及其防御课件

17年高中地理补充自然灾害及其防御课件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 灾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自学导航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 生命 和 财产 构成危害的事件。 2.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下表列举部分主要自然 灾害类型。 分 类 主要灾害类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 地震、泥石流、滑坡 风暴潮、海啸 虫灾、鼠灾
【生活中的地理】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毁坏力的洪流灾害。我国 6~9 月份 进入雨季,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时期,在沟谷或山区地带居住的人 们要注意防范泥石流带来的危害。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收集材料,进行了“西南 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的探究活动。
(1)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从地震带、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分析西南地区泥 石流多发的原因。 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是泥石流发生 的物质条件;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是泥 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泥石流发生 的诱发条件;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植被减少,加剧了泥石流 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2.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 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死 亡,具体方法图解如下:
(2)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做好防洪 准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图解如下: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寒潮带来的 强冷空气 侵袭我国广大地区,给各地带来 严寒、大风、霜冻、 暴雪、冻雨、沙尘暴 等灾害性天气。强烈降温使农作物 遭受冻害 ;大风 吹翻 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暴雪、冻雨可 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 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交通运输受阻 等。 但寒潮也能 消灭害虫, 帮助小麦越冬等 。 预防寒潮,重要的是及时发布 寒潮预警 。人们接到警报后可对农作物和牧 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 防寒 准备,海上的船只及时回港,这样就能大大减少 寒潮所造成的危害。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

地质 地震 灾害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带 和环太平洋 地带
岩层断裂 或错位, 地球内能 的急剧释 放 强降水形 成洪水, 排水不 畅,积水 形成涝灾
水文 洪涝 灾害
中低纬度, 河流中下游 地区
建筑物破 坏、交通 滑坡和泥石流:一 线中断、 般多发生在山区, 人员伤亡 危害极大 等 热带风暴潮:由台 淹没农 风引起,来势猛、 田、村 速度快、强度大、 庄、道路 破坏力强。温带风 等 暴潮: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考点二 中国的自然灾害 1.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 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①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 和江西等省。 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 ②农业灾情 种植业灾情严重 区域分异 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
命题预测 2017年高考可能以全球最大的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 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措施等基本知识,以我 国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 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 (1)定义: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 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 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对应集训 1.(2016· 哈尔滨三中二模)下图表示兰州某地潜在崩塌剖面图。
分析该地潜在崩塌的发生条件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判断自然灾害的标准〕〔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的判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造成的损毁等。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X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种类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等〕a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b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防抗灾能力差异,导致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放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危害程度高;反之,那么危害程度低。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

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X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伴生 火灾、水灾、瘟疫和海啸 等次生灾害。建 设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地预报地震是重要的 防震减 灾 措施。
双基达标
根据下列 4 个事件,完成 1~2 题。
①无人区的火山爆发 ②长江洪灾洞庭湖流域损失严重 ③我国西南山区
的泥石流 ④某村庄遭遇暴雪
1.上述 4 个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4 个事件中是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造成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 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B )
2.洪涝的危害和洪水中的救助 洪涝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除了造成物质、人员等方面的直接损失外,还会 造成 水、电力、交通、能源 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 的紊乱等间接损失。 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分洪工程 、 裁弯取直 、疏浚湖泊、修建水利工程…… 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 ,水保持土…… 农业技术措施: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地震的破坏程度用 烈度 来表示。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等震 线 。烈度与震级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 震级 ,而不同地区的地震 烈度 则 不一样。地震的震级越大,震源越浅,受影响地区的 烈度 越大。在同一次地震 中,离震中越近,烈度 越大 ;离震中越远,烈度 越小 。由于受地质构造、地 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在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烈度有时也相差很大。
分类
主要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
地质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
生物灾害
虫灾、鼠灾
二、寒潮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源自 冬 半年,高纬度地区形成密度较大的 冷气团 ,促使冷空气向 较低纬 度流动 流动,这种流动称为 冷空气 活动。当很强的冷空气从高纬向低纬移动 时,就会形成 寒潮 天气。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当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 24 小时内下降 10 _ ℃ 以 上,最低气温降至 5 _ ℃ 以下时,就可以发布寒潮警报。
四、洪涝 1.认识洪涝和洪涝灾害 洪涝主要包括 洪水 和 雨涝 两大类型。洪水指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 的溢流现象。雨涝指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形成洪涝的原因有很多,如 强降水 、 冰雪融化 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 河道都可能形成洪涝。人类 不合理 的活动也能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的发生。 洪涝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称为 洪涝灾害 。人口越 密集 ,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 发达 ,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D.东北平原
洪灾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据此完成 6~7 题。 6.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寒潮带来的 强冷空气 侵袭我国广大地区,给各地带来 严寒、大风、霜冻、 暴雪、冻雨、沙尘暴 等灾害性天气。强烈降温使农作物 遭受冻害 ;大风 吹翻 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暴雪、冻雨可 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 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等。但寒潮也能 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等 。 预防寒潮,重要的是及时发布 寒潮预警 。人们接到警报后可对农作物和牧 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 防寒 准备,海上的船只及时回港,这样就能大大减少 寒潮所造成的危害。
4.洪涝灾害的避灾方法: 首先要做好 防洪 准备: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其次是洪水应急,洪水来临前尽量逃向 高处 ,登上坚固建筑的 屋顶、大树、山丘或高坡;洪水中要抓住 木板、树干 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 下沉,等待救援。
五、地震 1.地震及其形成原因 地震是一种剧烈的 地壳运动 ,是地球内部的能量积聚到局部地区,在极短 时间内突然释放,造成地球表面的 快速震动 。 地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 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其中的 纵波 先 于 横波 到达地表。因此在震中区,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的 上下颠簸 ,然后 左右、前后摇晃 。 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叫 震级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 越高 。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 灾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自学导航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 生命 和 财产 构成危害的事件。 2.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下表列举部分主要自然 灾害类型。
三、台风 1.台风及其形成的原因 在 热带或副热带 海区,大量空气膨胀上升,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流 入的空气旋转上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并释放出热量,促使低层空气 急剧上升。空气旋转更加猛烈,当热带气旋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 以上时, 称之为台风。
2.台风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台风灾害主要由 狂风 、 暴雨 和 风暴潮 造成。台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 狂风会 掀翻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 。特大暴雨会造 成 河堤决口 、 水坝崩溃 、 洪水泛滥 。特大风暴潮更会带来毁灭性灾害。但 台风带来的丰沛降雨,可缓解旱情,增加水力发电的水源。 及早发现并监测台风的 生成位置 和 强度 、移动方向和速度等是防御台风 的第一步。建立相应的台风防御机制、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措施,如 加固堤防 、 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等,是抵御台风灾害的有效途径。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读图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图,完成 4~5 题。
4.上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D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5.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C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