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

发展评价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9个、县146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1.1.1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10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江苏省29个、浙江省24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6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2个、陕西省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

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056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江苏新沂市、辽宁凤城市、辽宁大洼县、四川郫县、辽宁调兵山市、湖南醴陵市、江苏高淳县、福建闽侯县。

1.1.2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继续存在着“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在第十届评价报告中,已对“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进行了专题分析)。在本届评价中,辽宁省有3个新进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有2个新进全国百强县,东部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西部四川省各有1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1.1.3 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五省百强县对比

在第九、十届评价报告中,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进行了连续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本届评价报告将对五省进行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见表-1。

(2)百强县经济发展速度:辽宁省最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其他四省。

(3)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最高,江苏省次之,山东省最小。

(4)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均是最高级A+级,其他省份都有A级存在;辽宁省富裕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居民富裕指数偏低,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5)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江苏省其次,福建最少。

(6)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山东省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四省,江苏、浙江和辽宁三省比较接近,福建省较少。

中国西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1.2.1 第十一届西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一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17个、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重庆市7个、四川省20个、贵州省8个、云

南省11个、陕西省12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6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陕西神木县、新疆库尔勒市、陕西府谷县、四川郫县、四川西昌市、内蒙古鄂托克旗、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西部百强县(市)有6个:甘肃华亭县、陕西凤县、广西田东县、宁夏永宁县、贵州福泉市、宁夏中宁县。

1.2.2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的最突出特征是甘肃华亭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实现甘肃省西部百强县零的突破。

中国中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1.3.1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3个、江西省12个、河南省36个、湖北省13个、湖南省14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湖南长沙县、【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安徽肥西县、河南永城市、江西丰城市、湖南醴陵市。其中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地理位置相连的五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中部第二位。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中部百强县(市)有3个:山西汾阳市、安徽怀宁县、江西上栗县。

1.3.2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虽然中部百强县竞争程度没有西部百强县激烈,但是可以看出河南省中部百强县的数量优势在减弱。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东北三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三十强县(市),简称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

1.4.1 第十一届东北三十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在东北三省的分布是:辽宁省22个、吉林省5个、黑龙江省3个。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前十名是:辽宁瓦房店市、辽宁海城市、辽宁庄河市、辽宁普兰店市、辽宁大石桥市、吉林延吉市、辽宁东港市、辽宁开原市、黑龙江肇东市、辽宁凤城市。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9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凤城市、大洼县和调兵山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1.4.2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省强县异军突起,中国东北三十强县数量增加6个席位,总数达到22个,超过三分之二。

2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为了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科学发展进行深入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和“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与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等三个方面。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

为倡导“强县富民”的理念,促进“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进行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工作。

2.1.1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共326个,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个等级中分布是:A+级96个,占%;A级 89个,占%;A-级119个,占%;B级22个,占%,见表-2;其中A级数量比上届增加,B级和A-级数量有所减少,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得到较快提高。从连续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比例比较图中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这一变化。通过对比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B级比重在逐年下降,A级比重增加较快,见图-1。

?

报告还显示,第十一届的“强县富民指数”为,比上届提高了个百分点,也说明“强县富民一致性”继第十届又得到进一步改善。

2.1.2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种类型中分布是:Ⅰ类156个,占%;Ⅱ类22个,占%;Ⅲ类34个,占%;Ⅳ类114个,占%。Ⅳ类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居民富裕指数和统筹发展指数有待加强。

?

2.1.3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前十名是: 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福建石狮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太仓市、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常熟市、内蒙古准格尔旗。

2.1.4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为A+级、类型为Ⅰ类的县域经济强县共有96个,浙江省24个、江苏省19个、山东省18个、内蒙古自治区9个、福建省5个、陕西省4个、山西省3个、湖南省2个、河北省2个、辽宁省2个、四川省2个、广东省1个、河南省1个、吉林省1个、青海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云南省1个,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具体情况见表-3。

?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为了倡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在第十一届评价中,继续对县域经济强县开展“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三个方面,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县域经济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

2.2.1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分四个等级,分别为A+级、A级、A-级和B级。在第十一届评价中,最高等级A+级有46个,占%;A级有172个,占%,比例最大;A+级和A级比例占到%,说明大部分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比较注重绿色县域建设。详情见表-4。

2.2.2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类型分四种,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在第十一届评价中,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均突出的Ⅰ类有14个,占总量的%;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一般的Ⅳ类有203个,占总数的%;说明在绿色县域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强化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工作。

?

2.2.3 第十一届与第十届县域经济强县相对绿色指数平均值分别是和,县域经济强县绿色指数总体有所提高。但是,分地区来看,全国百强县和中部百强县以及东北三十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平均值都有所增长,而西部地区有所下降。希望西部县(市)在西部大开发进行中,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应更加关注生态与绿色县域建设,具体见图-2。

?

2.2.4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的46个县域经济强县分省分布是:山东16个;江苏12个;辽宁5个;四川3个;浙江3个;安徽1个;福建1个;广东1个;重庆1个;新疆1个;湖南1个;吉林1个。名单见表-5,顺序按汉语拼音排序。

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等五省百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个数占该省百强县总数的比例分别是:山东省%、辽宁省40%、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其中,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的县(市)数量最多、比例最高。

? ?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比较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调查基础上进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

2.3.1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是进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的重要方面。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联合陕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东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于2011年7月对全国百强县进行了“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调查使用标准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每个百强县随机抽取100个有效样本,取得初步调查结果。

2.3.2 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

县域居民满意度分居民自我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三项,依据调查资料,经统计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系数和权重,得到每个县(市)的县域居民满意度。具体参阅《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经统计,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平均值为分。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县域居民满意度按分数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80分以上为A+级,80~平均值()为A 级,平均值()~60分为A-级,60分以下为B级。

经汇总,A+级有27个,占%;A级有36个,占%;A-级有62个,占%;均高于60分,平均线上下县(市)数量基本相当。

2.3.3 县域居民满意度前十位县(市)名单

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前十位的县(市)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山东莱州市、山东茌平县、山东广饶县、河南永城市、山东诸城市、辽宁开原市、山西孝义市、辽宁庄河市、江苏江阴市,见表-6。

2.3.4 县域居民满意度A+级县(市)名单

全国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A+级县(市)(即居民相对满意的百强县(市))共有27个,其中山东有13个,江苏有3个,浙江有2个,内蒙古有2个,河北2个,辽宁2个,河南1个,山西1个,新疆1个。具体见表-6。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目录 一、县域电子商务的战略价值 (7) 二、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9) 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分为六个梯队 (13) 四、"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出炉 (15) 五、县域撑起浙江电子商务半边天 (18) 六、产趣群为县域电子商务奠定坚实基础 (20) 七、县域网购消费増速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 (24) 八问题与展望 (25) 附录1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方;、去说明 (26) 附录2 :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29) 附录3 :县域电子商务微案例 (32) 报告作者 (34) 致谢....................................................... 34 图表目录 图表1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构成 (9) 图表2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10) 图表3全国各省市县域网商指数 (11) 2 All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3 Ali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图表4全国各省市县域网购指数 ....................................... 12 图表5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六个梯队 ...................................... 13 图表6第一二梯队各项排名 ........................................... 14 图表7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六个梯队地理分布 ........................... 14 图表8浙江各城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 19 图表9 "电子商务百佳县"特色产业集群举例 (20) > f _1_ 刖言 2010年,阿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网商发展指 数"研究,并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先后发布多份年度、季度网商发展指数报 告,对全国网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最近四年,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到10.67万亿元1 ,进入"十万亿时代”。与之相应的,各界对"电子 商务"的认识不断扩展和深化,先后经历了 "工具' "渠道' "基础设施"等阶 段,并逐步进入"电子商务经济体"新阶段2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及时、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 研究中心基于近年在网商、网络零售、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体等方面的 研究,广泛征询专家建议,构建形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 工业与信息化部,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45754202.html,/jrzg/2014-01/11/content_2564458.htm 2 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2013年4月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 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 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 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xx大和xx大

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百强县发展报告

百强县发展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摘要:工业强县(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及其他相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创新评价方法,对2016年各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

根据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课题组得出2016年我国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和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发展活力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见附件2)。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图1)。 图1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图 一、纵向比较 (一)东部及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辽宁下降幅度较大 2016年排名上升的县(市)有57个,上升较快超过15位次的有21个,主要为东部及中西部资源型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创新指标较好,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化率、利润率及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指标占优。2016年排名下降的有28个,下降超过15位次的有12个,主要为东部及东北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下降较快主因在于工业增速、利润率及创新指标较差,尤其是辽宁各县(市)问题突出导致排名降幅较大,平均下降超过30位。此外,昆山、江阴及晋江等六地排名保持不变。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沈丘县是周口市的东大门及豫东南与皖西北交往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属黄淮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交通发达,漯阜电气化铁路、宁洛高速公路、沙颍河航运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556个行政村,总人口124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是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县份之一。现阶段沈丘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产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的不利形势下,走出了一条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聚酯网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十五”末54.45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到2010年的28.5∶41.5∶3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5%,产业结构进一

步优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3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是“十五”末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3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是“十五”末的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9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净增10.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成为沈丘国民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全国“县级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加快转型,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工业突破为抓手,加强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企业,主攻大项目,推动大招商,实现了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科技创新五大新突破,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加工、棉纺织造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3.6%。“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4%,占GT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010年的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并在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0年底,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要素,只有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文明目标。像xx这样的贫困边境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及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为工业增加值1490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全县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 : 20 : 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xx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L、下,20xx年我县 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退牧还草工程、白户牧民定居工程、xx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xx 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 ^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xx 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xx,积极参与优势 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xx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 地区和牌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总虽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xx年全县经济总虽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 全区财政收入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县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8.6亿元,比2000年增长3.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8万元,比2000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2000年增长73.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比2000年增长88.6%。主要做法和措施:(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突出重点,优化环境,取得了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以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生产加工型项目为主,加大了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隆达制铁、沈阳机床集团##铸造、天宏药业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落实责任。坚持全民招商,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人人跑招商,处处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方式。突出企业招商、情感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及中介招商。四是优化环境。一方面,着力创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县乡工业园区的意见》等,为外来投资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另一方面,着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规范、清理和精减。实行民主评议行风、企业评议部门活动,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蔚然成风。仅2005年,全县就引进域外项目240个,到位资金7.2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到位资金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3万美元,出口创汇560万美元。(二)以辽开工业走廊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坚持培育、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1、概念经济转型和升级 概念经济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地区增强发展动力和合力的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推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特别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路径乃至概念经济的生发机制,也在相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有两种情形。对于后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跟随性概念经济向特色化概念经济的转型,改变过去那种盲目克隆先发地区模式和经验的跟随性概念经济,如“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等概念,破除路径依赖,把重点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和绿色转型发展这个层面。对于先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粗线条概念经济向精细化概念经济的升级,重点应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城市经济升级,由发展县域向经营城市或城乡转型这个层面。 2、产业发展市场化导向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其后发地区的挑战和回应框架内指出,落后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制度障碍、工业劳动力短缺、资本短缺、先进技术短缺、企业家人才短缺。后发地区县域在某种意义上还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要素缺失陷阱”之中。为发展县域产业,应大力引导本县在外务工的经商能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市场和先进理念,回乡办企业、干事业、创家业,以回乡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强调产业集群化的承接和培育,使产业真正扎根在本地土壤中。对于先发地区县域,则要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与周边县域的产业整合,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的城镇经济群,最终形成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 3、注重区域定位与空间优化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县域在区域空间发展再定位上,应重视三个关键性的战略异动因素,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洗牌效应、高铁经济的带动效应以及沿边开放的区域竞争效应。在县域内部空间上,则应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优化县市全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具体来说,一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二是引导农业人口梯次转移,兼顾就地城镇化,空间分布坚持紧凑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三是划定生态红线,实现生态空间的分类、分级管控,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4、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十三五”时期内,县域层面改革的主线是执行型改革,重点是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首先,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在法治框架下,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其次,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推动强镇扩权改革。在城镇化空间目标有限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强镇,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政府间的体制关系。最后,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民出村进城落户、农业经营模式转换、农村村落布局调整为三个关键抓手,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培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 发展评价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9个、县146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1.1.1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10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江苏省29个、浙江省24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6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2个、陕西省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

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056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江苏新沂市、辽宁凤城市、辽宁大洼县、四川郫县、辽宁调兵山市、湖南醴陵市、江苏高淳县、福建闽侯县。 1.1.2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继续存在着“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在第十届评价报告中,已对“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进行了专题分析)。在本届评价中,辽宁省有3个新进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有2个新进全国百强县,东部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西部四川省各有1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1.1.3 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五省百强县对比 在第九、十届评价报告中,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进行了连续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本届评价报告将对五省进行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见表-1。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6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8 9:41:09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经济总量扩大。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

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亿元,较2010年的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较2010年提高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亿元,较2010年增加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搬迁贫困群众万人,稳定脱贫万人,解决了农村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