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域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情况(一)规模较小县域经济大多位于国家发展水平的第三、四级城市,区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2000个县区,其中GDP超过百亿元的仅有部分地区,大多数地区GDP还不足10亿元。

(二)发展水平较低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农业占据经济总量较大比重。

同时,县域经济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制约着企业发展。

二、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问题县域经济基层机制不完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过度参与,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各方面资源协调不畅。

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政策的制度性、连续性、可操作性或差或缺失,需要加强政策整合和协调。

(二)经济结构问题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空间相对狭窄。

随着传统产业发展趋于饱和,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更加迫切。

同时,县域经济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空间受限,制约了经济发展。

(三)人才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缺乏。

常常发生“留不住人才、引不进来高端人才”的现象。

此外,县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差距较大,人才流动性低,不利于经济发展。

(四)资源环境问题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负担较重的问题。

包括:资源匮乏,面临土地、水资源短缺问题;能源高耗、污染严重,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压力;生态环境不佳,面临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挑战。

(一)加强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服务优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应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促进企业发展。

县域应同时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金融机构完善县域服务网络,营造更为均衡、全面的金融服务环境。

社会经济资源禀赋视野下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

社会经济资源禀赋视野下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

2 晋江社会经济资源禀赋 的研究
21 指标体 系的构建 .
收 稿 日期 :0 2 0 — 6 2 1— 4 0
基金项 目: 州师范学院校 自选科研项 目(0 1 K 3 泉 21S 2 ) 作者简介 : 许科 (9 0 , 河北大名人 , 师 , 1 8-) 男, 讲 硕士 , 国家级 网球裁判 , 研究方向 : 网球 、 育法、 体 体育产业。
产业( 亿元 )x 第三产业 ( 元 ) 5 、4 亿 、 人均 生产 总值 、6 X X 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X 全社会 固定资产 ( 、7 亿元 ) 8 、 X
地方财政 收入( 亿元 )X 、 9地方财政 支出 ( 亿元 )X1 、 0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l Xl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 2在校 X1
征根均小于 1因此至多考虑前 四个公 因子 即可 。 于以上 , 基 的碎石 图, 可见选择 4个 因子较为合适。
表 3 各 成 分 的方 差 贡 献 率 ( oa V r n e xlie ) T t ai c pa d l a E n
城 乡居 民 ^ 均
放 广告 4 .1 59 亿元 ;4 三年来 赞助体 育赛 事 8 () . 、 助 9亿 赞 国家运动 队 1 1 元 、聘请 体育 明星 3 人 ; 5 . 亿 3 1 ( )是设 立 C A俱乐部 的唯一县级单位 ;6 B ( )体育用 品和体育 概念上
市公 司 2家 , 预备上市 1 2家。2 0 年 1 07 2月 1 8日, 国家体
加 值 9 . , G P 8 %, 08亿 占 D 1 . 从业 人员 2 4 4万 , 占全社会 的 2 . %;2 拥有 国家级品牌 3 5 6 () 2 7枚 ;3 三年来央视 卫视投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县域经济是指中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庞大的县域地区。

县域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将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 经济总量。

中国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逐年提高。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 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 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 土地资源。

部分县域地区土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制约了经济发展。

2. 人力资源。

人才流失、教育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 政策支持。

一些县域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发展困难,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兴业,促进产业升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4.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对县域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报告旨在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2022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汇总

2022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汇总

2022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汇总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某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24个行政村,58个居委会,人口127万。

文化底蕴深厚。

某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秦时置县,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以汉文化发源地著称四海。

县内有歌风台、大风歌碑省级重点保护及有价值的文物如大风歌碑、汉画像石、汉代陶器等2余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建有融汉城公园、汉街等为一体的汉文化景区。

某县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地,有“明先世家”之称。

区位优越。

某县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为徐州、枣庄、济宁、商丘、淮北五市经济辐射交汇点,具有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独特优势。

交通便利。

某县濒临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徐某铁路纵贯南北,与欧亚大陆桥、大京九、京沪、京广铁路接轨,1小时可达京福、连霍高速及徐州观音机场,徐济高速公路建成后可在15分钟内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兼有公路、铁路、航运之便。

资源富集。

某县是我国华东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煤储量24亿吨,可均衡开采1年,境内有部、省、市属8对矿井,年产原煤12万吨,发电装机容量6万千瓦。

以某县为半径5公里内,分布着丰富的石灰石、白云岩、高岭土、钾长石、石英砂等矿藏。

工业基础雄厚。

目前已形成铝、盐、煤、电、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某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入选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5余家。

城市发展极具潜力。

某县座落在美丽的微山湖畔,是一座滨湖亲水城市,功能完善,风光秀美;新城区、开发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经成为工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某县入选浙商投资最具潜力城市。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

从2019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19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是2019年的2.4倍,年均增长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是2019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比 2019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长10.4%。

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 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

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

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

2019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19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19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19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19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9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

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

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引言县域经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背景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的地方经济,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社会基础和发展条件。

然而,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人才流失等。

三、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指标通过调研发现,目标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较为平稳,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济增速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中的GDP、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也相对较低。

2. 产业结构目标县域经济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缺乏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撑,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3. 人才流失由于县域经济相对欠发达,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人才流失不仅丧失了创新驱动和吸引投资的核心能力,而且也导致了知识和经验的流失。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支撑;2. 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驱动因素;3.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层次人才;4.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

五、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1. 制定产业升级规划,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政府引导和金融扶持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吸引和留用机制。

通过落实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建立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大对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问题

编辑本段发展状况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

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

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回良玉指出,发展县域经济要着重做好六个领域的工作。

包括: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拓宽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小城镇发展,尝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县域金融改革,缓解农民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大力改善县域投资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等。

回良玉还表示,要扩大大中城市的产业向县域转移的规模,打破行政界限,逐步形成县域经济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的格局。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说:“我国的县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实际应用县域经济第一,发展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

2024年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市场发展。

县域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现状,并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城乡发展差异县域经济市场发展面临着城乡发展差异的挑战。

城市地区的县域经济通常发展较为快速,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先进的产业基础。

而农村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和市场机制。

因此,促进城乡差异的缩小是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市场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传统的农业产业虽然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和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

因此,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拓展和融合市场拓展和融合是促进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策略。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拓展市场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县域间市场的融合,建立市场联动机制,推动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流动,有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对于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人才引进等,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制。

同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县域经济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推动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县域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对本地培养人才的支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县域经济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当前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存在着城乡发展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和融合、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9个、县146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1.1.1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10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江苏省29个、浙江省24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6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2个、陕西省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

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056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江苏新沂市、辽宁凤城市、辽宁大洼县、四川郫县、辽宁调兵山市、湖南醴陵市、江苏高淳县、福建闽侯县。

1.1.2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继续存在着“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在第十届评价报告中,已对“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进行了专题分析)。

在本届评价中,辽宁省有3个新进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有2个新进全国百强县,东部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西部四川省各有1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1.1.3 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五省百强县对比在第九、十届评价报告中,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进行了连续比较。

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

本届评价报告将对五省进行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见表-1。

(2)百强县经济发展速度:辽宁省最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其他四省。

(3)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最高,江苏省次之,山东省最小。

(4)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均是最高级A+级,其他省份都有A级存在;辽宁省富裕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居民富裕指数偏低,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5)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江苏省其次,福建最少。

(6)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山东省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四省,江苏、浙江和辽宁三省比较接近,福建省较少。

中国西部百强县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1.2.1 第十一届西部百强县评价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一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17个、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重庆市7个、四川省20个、贵州省8个、云南省11个、陕西省12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6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陕西神木县、新疆库尔勒市、陕西府谷县、四川郫县、四川西昌市、内蒙古鄂托克旗、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西部百强县(市)有6个:甘肃华亭县、陕西凤县、广西田东县、宁夏永宁县、贵州福泉市、宁夏中宁县。

1.2.2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特征在第十一届评价中,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的最突出特征是甘肃华亭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实现甘肃省西部百强县零的突破。

中国中部百强县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1.3.1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评价第十一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3个、江西省12个、河南省36个、湖北省13个、湖南省14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湖南长沙县、【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安徽肥西县、河南永城市、江西丰城市、湖南醴陵市。

其中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地理位置相连的五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中部第二位。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中部百强县(市)有3个:山西汾阳市、安徽怀宁县、江西上栗县。

1.3.2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变化特征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虽然中部百强县竞争程度没有西部百强县激烈,但是可以看出河南省中部百强县的数量优势在减弱。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东北三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三十强县(市),简称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

1.4.1 第十一届东北三十强县评价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在东北三省的分布是:辽宁省22个、吉林省5个、黑龙江省3个。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前十名是:辽宁瓦房店市、辽宁海城市、辽宁庄河市、辽宁普兰店市、辽宁大石桥市、吉林延吉市、辽宁东港市、辽宁开原市、黑龙江肇东市、辽宁凤城市。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9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凤城市、大洼县和调兵山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1.4.2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变化特征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省强县异军突起,中国东北三十强县数量增加6个席位,总数达到22个,超过三分之二。

2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为了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科学发展进行深入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和“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与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等三个方面。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为倡导“强县富民”的理念,促进“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进行评价。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工作。

2.1.1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共326个,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个等级中分布是:A+级96个,占%;A级 89个,占%;A-级119个,占%;B级22个,占%,见表-2;其中A级数量比上届增加,B级和A-级数量有所减少,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从连续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比例比较图中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这一变化。

通过对比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B级比重在逐年下降,A级比重增加较快,见图-1。

?报告还显示,第十一届的“强县富民指数”为,比上届提高了个百分点,也说明“强县富民一致性”继第十届又得到进一步改善。

2.1.2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种类型中分布是:Ⅰ类156个,占%;Ⅱ类22个,占%;Ⅲ类34个,占%;Ⅳ类114个,占%。

Ⅳ类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居民富裕指数和统筹发展指数有待加强。

?2.1.3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前十名是: 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福建石狮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太仓市、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常熟市、内蒙古准格尔旗。

2.1.4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为A+级、类型为Ⅰ类的县域经济强县共有96个,浙江省24个、江苏省19个、山东省18个、内蒙古自治区9个、福建省5个、陕西省4个、山西省3个、湖南省2个、河北省2个、辽宁省2个、四川省2个、广东省1个、河南省1个、吉林省1个、青海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云南省1个,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具体情况见表-3。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为了倡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在第十一届评价中,继续对县域经济强县开展“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三个方面,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县域经济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

2.2.1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分四个等级,分别为A+级、A级、A-级和B级。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最高等级A+级有46个,占%;A级有172个,占%,比例最大;A+级和A级比例占到%,说明大部分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比较注重绿色县域建设。

详情见表-4。

2.2.2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类型分四种,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