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稿,色彩构成(1~3节)
色彩构成说课稿

《色彩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色彩构成》是选取八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根据第二章内容展开的扩展课。
本课首先从色彩的基础知识开始,然后通过教室静物去感受现实色彩,再让学生体会色彩,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
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对现实色彩的感受,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师范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色彩中三原色的属性(2)常见色的色彩搭配教学难点:间色、复色、补色理解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
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学会思考、然后在观察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
大学色彩构成课程讲稿教案

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授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及其相互关系。
- 掌握色彩的基本调和规律和配色方法。
- 学会运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色彩审美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配色方法。
2. 难点:色彩调和规律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10分钟)- 展示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提问: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有什么影响?- 引出色彩构成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
环节二:色彩基本概念(20分钟)-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
-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差异。
- 引导学生分析色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力。
环节三:色彩调和规律(30分钟)- 介绍色彩调和的基本规律:对比、调和、互补、邻近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调和规律在色彩搭配中的应用。
-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色彩调和规律进行色彩搭配。
环节四: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色彩搭配方案。
-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与总结(10分钟)-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调和规律。
-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二:色彩构成原理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20分钟)- 讲解色彩构成原理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
- 展示相关设计案例,分析色彩构成在其中的作用。
环节三:色彩构成实践(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构成实践,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作品。
色彩构成讲稿

色彩构成讲稿色彩构成是我们本学期最后一门课程,我们已经通过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美术的基础训练,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把课程朝设计专业进行一个逐渐的过渡及延展,色彩构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管是从事服装设计、环艺、或是平面专业,都会经常运用到这些知识,例如,怎么把房间与配饰统一协调,怎么设计出一系列新款春夏时装,怎么做出让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宣传海报,我们现在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我们以后的艺术创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对色彩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这是比较现实的、近期内目的,从长远的目的来看,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用色的一个好的习惯,对大家审美进行一个层次的提高,当你的用色审美提高,你做任何的作品,包括绘画作品、设计作品,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我把这本教材进行一些归纳与整合,并增加了一些实际的案例。
我把前面几张内容整合成一个大的章节,因为在上学期上色彩课的时候已经给部分同学讲部分色彩的基础理论,同学们平时也应该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不花过多的时间在这方面,色彩构成属于比较基础的课程,那么课本上也有相关学习方法的介绍,整体来说内容比较枯燥,涉及的基础理论也是比较繁杂,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疲劳的状态,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能对学习知识点有一定障碍,那么我们怎么能轻松的、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我们设计中,同时更好的理解,所以需要大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我们在课堂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会完成相应一些练习,有比较多看似枯燥的练习,但是大家要明确一个观念,这些枯燥的练习之下可能带给你的是强有力的能力的提高,在我经验告诉我,往往认真完成这些练习的同学,她对这些色彩的运用提高是非常之快。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我们的课程设置。
●第一章色彩的概述●第二章色彩的混合●第三章色彩的对比(重点)●第四章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色彩关系●第五章色彩的解构与重组(难点)●第六章色彩的构成与色彩的应用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刺激我们的视觉器官,而色彩也往往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
(完整版)色彩构成教案.doc

色彩构成基础!希望能对大家有用!色彩构成基础Interaction of Colour目录第 1 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第 1.1 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1.1.2.1 光与色 6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第 1.2 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1.2.1 色的分类81.2.1.1 无彩色系 : 81.2.1.2 有彩色系 : 8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1.2.2.1 色相 (Hue) 8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 Chroma )81.2.2.3 明度( Value)8第 1.3 节色的混合91.3.1 原色理论91.3.2 混色理论101.3.2.1 加色法混合101.3.2.2 减色法混合101.3.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第 2 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第 2.1 节色立体12第 2.2 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2.2.1.1 距离适应122.2.1.2 明暗适应122.2.1.3 颜色适应122.2.1.4 色的恒常性132.2.2 错觉与幻觉13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第 3 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 3.1 节三原色对比15第 3.2 节邻近色相对比15第 3.3 节类似色相对比15第 3.4 节中差色相对比15第 3.5 节对比色相对比16第 3.6 节互补色相对比16第 3.7 节作业:16第 4 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第 4.1 节明度18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第 4.2 节作业:19第 5 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第 5.1 节同一纯度构成20第 5.2 节邻近纯度构成20第 5.3 节类似纯度构成20第 5.4 节对比纯度构成20第 5.5 节综合构成21第 5.6 节作业:21第 6 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第 6.1 节色彩的均衡23第 6.2 节色彩的呼应236.2.1 局部呼应23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第 6.3 节色彩的主从24第 6.4 节色彩的层次24第 6.5 节点缀色25第 6.6 节色彩的衬托256.6.1 明暗衬托256.6.2 冷暖衬托256.6.3 灰艳衬托256.6.4 繁简衬托26第 7 章以冷暖关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27 第 7.1 节冷暖感觉277.1.1 色彩的冷暖感277.1.2 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冷暖倾向的变化27 7.1.3 我们可以从冷暖区域彩色示意图小总结出以下几点:27 第 7.2 节亮调与暗调28第 7.3 节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28第 7.4 节其他对比287.4.1 面积与色彩对比297.4.2 形状与色彩对比29第 7.5 节距离与色彩对比31第 7.6 节数量与色彩对比31第 7.7 节虚实对比31第 7.8 节作业:32第 8 章色彩的象征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心理构成训练33 第 8.1 节中国的色彩观分类:33第 8.2 节悠久的色彩文化33第 8.3 节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338.3.1 儒家色彩观348.3.2 道家色彩观34第 8.4 节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368.4.1 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368.4.2 新印象主义368.4.3 分离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 现代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1 蒙德里安388.4.4.2 康定斯基388.4.4.3 马蒂斯388.4.4.4 毕加索39第 8.5 节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398.5.1 色彩的冷暖感398.5.2 色彩的轻重感398.5.3 色彩的强弱感408.5.4 色彩的软硬感408.5.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色彩构成第一章课件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第二章 色彩构成要素 第三章 色彩构成中色色彩对比 第四章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调和 第五章 色彩构成的方法 第六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七章 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
第一章 色彩构成的概述
第一节 关于色彩 第二节 色彩构成 第三节 色彩构成 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二、色彩构成的材料
图1-20 叶筋笔
图1-21 小红毛
第三节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3. 鸭嘴笔
鸭嘴笔(见图1-22)主要用于圆规画圆,在正稿中画直线。使用鸭 嘴笔可随意调节线的粗细。在使用调配好的水粉颜料画彩色的线条轮廓 时可用鸭嘴笔。
图1-22 鸭嘴笔
第三节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4.尺类
图1-3 春天 图1-5 秋天
图1-4 夏天 图1-6 冬天
第一节 色彩
色彩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 面(见图1-7~图1-10)。现代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正常人从外 界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 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的界限和区别都是通过色 彩差别和明暗关系得到反映的,而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 的感觉。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 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通过 色彩装饰来美化人们的生活。
图1-11 迪奥橱窗展示色彩运用
图1-12 环境艺术色彩运用
图1-13 室内设计色彩运用
图1-14 导视系统色彩运用
图1-15 公共空间色彩运用
图1-16 包装设计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及讲稿(Word最新版)

《色彩构成》教案及讲稿通过整理的《色彩构成》教案及讲稿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色彩构成》教案及讲稿教师:(助教)XX学院艺术设计系美术学(设计教育班)2006年X月X日第一讲色彩概论(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体系。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间:讲课5课时授课提纲:第一节色彩的物理属性 1.光与色 2.物体与色彩第二节色彩的心理属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三属性第三节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 1.孟塞尔色立体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概论(讲稿) 一、色彩概论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是人感知首先作出反映的“第一印象”。
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要有四个条件:光线、对象、眼睛、大脑。
其中光到达眼睛是物理学知识范畴;光进入眼睛至大脑引起感觉作用是生理学知识范畴。
从感觉再到知觉以及色彩联想,色彩象征等是心理学知识范畴。
研究颜料,染料的工艺是化学知识范畴,理论上研究构成色彩美的原理与法则是美学知识范畴。
由此可见,色彩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二、色彩及色彩构成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
任何造型艺术都离不开色彩,研究色彩问题又不能脱离形态、空间。
所以,设计中色彩与造型不能分割。
色彩构成含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叫色彩构成。
构成目的:为了色彩的广泛应用,应用色彩的关键在于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状态,包括色彩之间的调和、对比、整体感等等。
三、色彩构成的工具准备及学习方法1、工具准备除平面构成中各类工具继续使用以外,水粉颜料必须备好。
第一章_色彩构成概述公开课

1.3 光源显色性
白炽灯
日光灯
自然光
1.3 光源显色性
什么是光源的显色性?由于同一个颜色样品在不同的光源下可能 使人眼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而在日光下物体显现的颜色是最准确的。 因此,可以用日光标准(参照光源),将白炽灯、荧光灯、钠灯等人 工光源(待测光源)与其比较,显示同色能力的强弱叫做该人工光源 的显色性。我国国家标准“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GB5702-85”中规定用 普朗克辐射体(色温低于5000K)和组合日光(色温高于5000K)做参 照光源。为了检验物体在待测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与在参照光源下所 显现的颜色相符的程度,采用“一般显色性指数”作为定量评价指针。 显色性指数最高为100。显色性指数的高低,就表示物体在待测光源下 “变色”和“失真”的程度。例如,在日光下观察一副画,然后拿到 高压汞灯下观察,就会发现,某些颜色已变了色。如粉色变成了紫色, 蓝色变成了蓝紫色。因此,在高压汞灯下,物体失去了“真实”颜色, 如果在黄色光的低压钠灯底下来观察,则蓝色会变成黑色,颜色失真 更厉害,显色指数更低。光源的显色性是由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 的。日光、白炽灯具有连续光谱,连续光谱的光源均有较好的显色性。
色彩构成练习与面对自然色彩写生的不同之处在 于,它十分接近音乐制作过程中的纯粹抽象的思维方 式。
色彩构成概述
1第 章
视觉提供的信息量大:80%,视神经对颜色的反应最快
色彩伴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有了色彩我们 才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色彩本身呢并没有灵魂,它 只是传达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 情感。
1.2 光源与色温
开氏温标用K(kelvin的缩写)单位来表示温度,越低的数 值表示越“红”,越高的数值表示越“蓝”。红和蓝并不是光 线本身颜色,只是表明光谱中的红或蓝成分较多。
色彩构成第一讲

主讲人:侯永柏
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对色彩的探索
•
古时期人们就已运用丰富的色彩。如古埃及和希腊人非 常喜欢用各种不同色彩的图案。中国喜欢用红、黄、绿、 蓝等鲜明的色彩。
•
一千多年前的罗马和拜占庭的镶嵌画具有鲜明的色彩。 每一个色域都由无数的色彩点子构成,而后由人眼合成色 彩。
•
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彩画有辉煌灿烂的效果。中世纪时
3 、纯度对比练习(三个调子对比,高、中、低对比)
尺寸:( 10㎝× 10 ㎝)× 3 备注:画面整洁,色彩填涂均匀,轮廓线清晰流畅,颜料、颜料盒、笔保持清洁,不得混色或过 多污渍,影响颜色的饱和度和清洁度。
学生优秀作业
二、明度推移
1. 明度推移
作为明度推移 变化的特点,这 幅作品采用了多 色推移的手法来 进行表现,构思 简洁,各色推移 层次明显,具有 较好的观赏性。
• 。 康定斯基从点、线、面的形态构成理念来介入色彩 的非写实性表现。
•
。 蒙得里安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色彩构成的现代化进程。
他用纯度的红、黄、蓝色和宽度不一的黑白灰线条来构筑 平面,寻求一种形态与色彩宁静平衡的构成感。
阿伯斯
向正方形致敬 1 、 2
哈林(美) toledo
萨瓦雷利(西) vega200
2. 纯度推移及色相推移
a. 纯度推移 先选择一个纯度色相,再调出一个与该色相明度相等 的中性灰色,通过在纯色中不断加入该灰色的方法,逐渐 降低纯色的纯度,形成纯度变化系列。
b. 色相推移
色相、纯度推移
学生作业— 18 色相环及色相推移练习
学生作业-纯度推移
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e. 物体色
物体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光源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后,反映到视觉中的 光色感觉,如我们平时看到的颜料色、动植物的色、服装和建筑的色…… 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色彩构成
授课教师:周赟
授课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搭配初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色彩的定义、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生成的原理和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对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掌握设计创作中的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色彩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了解色彩和运用色彩产生兴趣,激发同学们在生活中关注色彩运用的热情,进而为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
加色法、减色法,色彩搭配原则
三、教学难点:
加色法、加色法及RGB色彩体系
四、教学方法:
Lanstar演示+上机练习
五、教学内容:
内容导入
(一)、色彩的定义及其属性
1、色彩的定义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
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2、色彩的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3、色彩的明度
简单说,明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在一个画面中如何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也可以帮助表达画作的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产生压抑的感觉。
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
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
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
如绿色中由浅到深有粉绿、淡绿、翠绿等明度变化。
4、色彩的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饱和度指色彩的纯洁性,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色彩,物体的色饱和度与物体表面反色光谱的选择性程度有关,越窄波段的光发射率越高,也就越饱和。
对于人的视觉,每种色彩的饱和度可分为约20个可分辨等级。
(二)、色彩的混合
1、三基色和三原色
从理论上说,色彩的种类是无限多的,就人类的肉眼而言,可以区别的色彩大约为一千万种左右,而我们目前主流的电子显示设备其能够显示的色彩也达到了1600万种(思考:1600万的显示器是不是可以显示出所有人类可见的光?)。
那么如此多的色彩是如何被归类和划分的呢?
三基色
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
三原色
三原色由三种基本原色构成。
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以数学的向量空间来解释色彩系统,则原色在空间内可作为一组基底向量,并且能组合出一个“色彩空间”。
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品红色、黄色、青色
2、加色法和减色法
加色法
所谓加色法,就是用红、绿、蓝三原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而取得其他色彩的一种方法。
一种色光与另一种特定的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
混合后产生白色光的两种色光的色,称做互补色。
减色法
从复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呈现另一种颜色的成色方法称为减色法。
色料或物体成色是因为吸收(或减去)了白光中的某些色光。
色料混合时,因每种色料在混合前均减去了白光中的某些色光,混合后又可以减去某些色光,是最后呈现的色光被减弱,即色料混合时,是对白光的再次减弱。
3、色环、互补色和类似色
随堂练习:类似色的创作
目标:初步了解色彩生成的原理,通过练习强化对RGB这一色彩生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色彩的搭配
1、色彩搭配初步
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图形和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色彩之间的对比,对比越强烈,主题在视觉上就越突出,理想的阅读体验:保持文字和背景80%的对比度。
近似色、互补色
近似色:色换上距离较近的色彩搭配被称为近似色搭配,或者类似色搭配,一般这种色彩之间的搭配显得平静而舒适
近似色搭配常常在自然中被找到,所以对眼睛来说,这时种最舒适的搭配方式。
在使用近似色搭配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加强对比,不然可能使画面显得平淡。
互补色:色环上相对的两种色彩的搭配为互补色搭配,比如红色和绿色。
这种色彩之间强烈对比在高纯度的情况下会引起色彩的颤动和不稳定感,在搭配中一定要处理好这种情况,不然会使得画面冲突非常严重并破坏整体。
互补色搭配在正式的设计中比较少见,主要由于它特殊性和不稳定,但是很显然的是,在各种色相搭配中,互补色搭配无疑是一种最突出的搭配,所以如果你想然你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那互补色搭配或许是种最佳选择。
2、色彩搭配进阶
互补色搭配
互补色和近似色
互补色和近似色是最基础的两种色彩搭配,几乎所有的色彩搭配
原则都是由这两种搭配原则加上冷暖色搭配衍生而来。
三角及变形三角搭配
三角搭配:这种搭配是在色环上等距的选出三种色彩进行搭配的方式。
三角形搭配是种能使得画面生动的搭配方式,即使使用了低饱和度的色彩。
在使用三角形搭配的时候一定要选出一种色彩作为主色,另外两种作为辅助色。
变形三角搭配:这是种互补色搭配的变体,它的本质是用使用类似色来代替互补色中的一个,以达到既有互补色搭配的优点,并弥补互补色搭配的弱点。
分裂互补色的对比依然非常强烈,但它并不会像互补色搭配那样产生颤抖和不安的感觉。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种非常好用的搭配,一般来说,使用分裂互补色搭配的画面对比强烈,而不易使色彩产生混乱的感觉。
正方形和矩形搭配
正方形搭配:这种搭配中四种色彩被均匀的分布在整个色彩空间。
当其中一种色彩作为主要色时,这种搭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和矩形搭配一样,需要注意冷暖色的对比和平衡。
矩形搭配:这同样是互补色搭配的变体,相比上面的分裂互补色,这个搭配把而种色彩都替换成了类似色。
这种搭配的色彩非常丰富,能使画面产生节奏感。
当其中一种色彩作为主要色时,这种搭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这种搭配中要同时注意色彩冷暖的对比。
随堂练习:简答的色彩搭配创作
目标:利用色环作为基本工具,用RGB色彩生成方法,熟悉和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通过练习强化对六种色彩搭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同学们较好的接受了色彩的定义和三属性等相关概念,也较好地完成了近似色的搭配实例,但因为接触色彩的时间较短,同学们对色环的理解尚不深入,在完成第二个色彩搭配实例的时候,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色环,需要在下节课进一步讲解和实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