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一、设计目标本景观园林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健身运动等需求,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种植、艺术装饰等手段,创造一个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

二、设计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感受,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和舒适度的公共空间。

2.生态原则: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和培育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接触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3.可持续原则: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设计使园林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经久耐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4.安全原则:保证园林设施的安全性,设立安全措施,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减少意外伤害。

5.可访问性原则:设计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他们的出行和活动。

三、设计内容1.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并确定主题和风格。

设置主要景点和活动区域,并设计艺术装饰来增添美感。

2.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效果,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科学的植物布局和组合。

注重本地植物的保护和使用,提高景观的适应性和生态性。

3.设施设备:根据需要和功能,设计合适的公园设施和活动设备,如亭子、长椅、健身器材等,同时考虑设施的艺术性和安全性。

4.照明设计: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保证夜间的视觉效果和安全性,利用照明为景观增添艺术魅力,同时注重节能减排。

5.水景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设计喷泉、湖泊、小溪等水景,营造水与景观的和谐画面,增加水分子释放的负氧离子,提升空气品质。

6.音乐喷泉设计:利用音乐与水的相结合,形成流动的音乐喷泉,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水的喷射形成奇特的水舞,增加观赏性和娱乐性。

7.儿童游乐设施: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安全,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环境。

公园设计说明

公园设计说明

公园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设计的公园位于_____市_____区,周边有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

二、设计目标1、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需求。

2、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舒适的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形象。

3、加强公园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和融合,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活力。

三、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设置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和服务。

2、生态优先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3、文化传承挖掘和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元素和活动形式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4、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合理规划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确保公园的长期运营和发展。

四、总体布局公园总面积约_____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形状。

根据功能和景观特色,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入口广场区位于公园的主入口,设置有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和花坛,引导游客进入公园。

广场周边设置有停车场、自行车停放处和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2、休闲活动区包括草坪、花坛、休息座椅等,供游客休息、晒太阳、野餐等。

3、儿童游乐区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地面采用柔软的材料,确保儿童的安全。

4、健身运动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5、景观湖区中心区域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周边种植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景观树木,设置了亲水平台和游船码头,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欣赏美景。

6、文化展示区通过景观小品、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7、生态保护区保留了部分原始的植被和地形,设置了生态步道和观察点,让游客了解生态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五泄江公园设计说明

五泄江公园设计说明

诸暨市五泄江江滨生态公园设计说明1 概况诸暨市五泄江江滨生态公园位于诸暨市城西工业新城五泄江西北岸,自外环西路一号桥头至越都路跨湖桥头,是构建城西商务区“青山横南邑,碧水绕西城”的整体空间景观特色的城市绿地枢纽项目,本案规划建设用地宽约为30m-300m 不等,总长为2.8km,总面积28.52ha。

五泄江生态公园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廊道。

公园将同时承载了作为生态服务的关键节点和作为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优越场地的双重意义。

2 设计依据(1)诸暨市五泄江江滨生态公园建设工程方案设计任务书(2)诸暨市五泄江江滨生态公园方案设计招标文件(3)诸暨市绿地系统规划(4)诸暨市城西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诸暨市经济开发总公司提供的电子地形图(6)公园设计规范及相关的法规文件3 现状分析3.1 现状表述场地上原有一条曲折防洪堤坝将场地与五泄江分成两个部分,堤内为大面积河漫滩地及部分已建的堤岸绿化,各种野草、芦苇、芦竹长势良好,堤坝为现有道路和4m落差的土质护坡,外环西路一号桥附近江面有一像皮坝,坝侧有泵房和水利管理用房,堤外侧(即本案场地)地形较平坦,与坝面落差为4-5m,场地以稻田为基地、以土质护坡为廊道,以菜地、鱼塘、竹林、民居、湿地、荒地为缀块。

场地内乡土植被较为丰富,各种野草、芦苇、芦竹、茭白长势良好,水生及两栖类动物种类较多,禽类以麻雀、白鹭居多,跨湖桥处有一座电信信号塔。

场地周围规划用地为体育馆、体育广场、商务楼、居住区、宾馆等。

3.2 过程分析作为五泄江廊道的一个典型地段,五泄江的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和格局注定了五泄江生态公园的个性和所要承担的角色。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钱塘江流域中段,介于东经119°53′~120°32′,北纬29°21′~29°59′之间。

东北邻绍兴,东靠嵊县,南接东阳、义乌,西连浦江、桐庐、富阳,北界萧山。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一、设计理念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一住宅一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耍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1.总平面布局: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

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结构分析一轴两中心一一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一一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一、设计目的公园是城市中的人文空间,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次公园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美观、舒适、活力的公园环境,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活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设计理念1.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植物、鸟类、水景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自然环境;同时通过雕塑、文化墙、纪念碑等人文元素的设置,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2.多样化的功能空间: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地理位置,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例如健身区、休憩区、文化互动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的人群。

3.引导式布局:通过景观元素的有序分布和路径的引导,引导游客有计划地游览公园,同时将游客的注意力引导到公园的亮点和重点景观上。

4.生态环保:在设计中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植被配置、雨水收集系统的设置等措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

三、景观设计1.主入口区域:主入口区域是公园的门面,需要设置标志性景观和引人注目的元素。

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座雕塑,展示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2.健身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健身区域,配备各种健身器材和活动场地,提供方便的健身环境,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3.遛狗区:专门为宠物犬提供的活动区域,铺设柔软的地面材料,提供垃圾桶和便池等设施,方便宠物主人遛狗。

4.动物园:在公园内设置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区域,展示本地和其他地方的特色动物,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生态。

5.游泳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个人工湖泊或游泳池,供游客游泳、钓鱼等水上活动。

6.休闲座椅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些休闲座椅区,供游客休息、观景、聊天等。

7.文化互动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个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公园的文化氛围。

8.花卉展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个花卉展区,展示各种季节性花卉和植物,增加公园的美观度。

9.游乐设施区:在公园内设置一些适合儿童游玩的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等,提供一个快乐的儿童乐园。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一、设计目标和背景1.1 设计目标本文档旨在说明公园设计的目标和背景,并提供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包括公园的布局、景观元素、设施设备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的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

1.2 设计背景公园作为城市的绿地,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园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本次公园设计项目的背景是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园休闲娱乐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

二、设计方案2.1 公园布局本次设计方案中,公园采用分区的布局方式,充分考虑各种人群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公园主要分为休闲区、运动区、游乐区和景观区等几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的功能和设计风格各不相同。

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互补和相互联通。

2.1.1 休闲区休闲区是公园中心位置,以宽敞的草坪、树木和长椅为主要景观元素,为居民提供休息、聚会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休闲区的设计中,考虑了遮阳设施和自动喷水装置,以提供适合不同季节的休闲环境。

2.1.2 运动区运动区主要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和健身区等设施,为居民提供各种户外运动的场所。

在设计运动区时,考虑到运动安全和便利性,设置了合适的围栏和运动设备,并保证了场地的良好排水和通风。

2.1.3 游乐区游乐区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设立的,在这个区域内设置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和蹦床等。

设计游乐区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和娱乐需求,采用了安全材料和防滑措施,并设置了监控设备以确保安全。

2.1.4 景观区景观区是公园中的亮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景观和水景等元素,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

景观区的设计中考虑了植物的选择和摆放,以及灯光的照明效果,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2 设施设备公园设计中,除了各种功能区域的景观元素外,还设置了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公园的管理水平。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地方。

一个好的公园设计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本文将对公园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公园设计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公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和景观,合理利用地势和地貌,使公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同时,公园设计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各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可以设置人工湖泊或湿地,吸引各种鸟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栖息,打造生态公园。

其次,公园设计应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公园应有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活动区域。

比如,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老年休闲区、青年运动区等,让人们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区域。

此外,公园应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提供休息椅、遮阳棚等设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公园设计还应注重人们的安全。

公园应设置围墙或护栏,保障公园内的人们不受外界干扰和危险,同时也避免动物逃出公园。

公园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公园道路应铺设防滑、防颠倒的材料,避免人们滑倒和受伤。

在公园内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保障夜间人们的安全。

此外,公园设计应注重节水和节能。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利用于浇灌植物和清洗。

公园内的灯光、喷泉、音乐等设施应采用节能型产品,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公园内可以设置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太阳能为公园内的设施提供电力。

公园设计还应注重环境艺术的融入。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雕塑、喷泉、水景等艺术装置,提升公园的审美价值。

可以利用草坪、花坛、花墙等植被景观,打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同时,公园内可以设置活动广场,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

最后,公园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以在公园周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和公交车站,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

公园内可以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人们垃圾分类投放。

公园内的建筑、设施等应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兰山山地公园设计理念

兰山山地公园设计理念

兰山山地生态公园改造设计说明一、总体概况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山顶,系扩建改造的山地公园。

整个公园依山布景,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逶迤10余公里,占地面积5200亩。

本案设计以现有地形特征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园造景,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假山流水,点缀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整个景观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二、景观设计总体构思1、景观位置的地貌气候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且黄河穿城而过,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造园搭景因而显得顺理成章。

2、景观主题“生态水景公园”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

她,更赋予公园以最自然的灵性美感,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平,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

同时对石头的巧妙利用和设置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热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

3、景观规划设计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科学的保护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营造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

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水景空间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构建出一个兼有景观性和功能性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具体景点1、主景点:景区的中间展现了大空间的叠石假山,流水瀑布。

自然界奇峰深壑,高逾万仞,自然不可能搬到园中来,所以就以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土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放,使之“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

水上活动中心的主景瀑布被安排在整个景区的正中靠东面坡顶偏西侧,主要考虑与现有兰山峰顶相连,使其山有所依,水有其源,而正中位置是整个景区最宽、最深处。

谷退水深,源渊流长。

背依奇峰,俯视山川的写意意境能够充分体现。

游人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在五彩石外的木栈道及湖心岛的休息台上,与主峰顶落差约10-13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作者:————————————————————————————————日期:ﻩ陆良县马街镇特色小镇(爨隆园)及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陆良坝区,属陆良盆地拗陷带、龙海山断裂带,马街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如春,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

植物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侧柏等,具有丰富多彩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

二、规划依据国家和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居住区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导则》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CJJ/T82-99)三、规划主题、目标及定位1、公园设计主题为:“碧水环绕·马街新韵”小区景观设计主题:新马街、新思维、新商圈。

2、基本原则1)高起点,高要求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4)突出生态、“以人为本”原则3、指导思想1)整体性原则2)小区创造新都市城市景观,生态公园为自然的生态景观。

3)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游憩的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5)植物的乡土性原则四、具体设计设计公园“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

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其表现形式自然、原始、充满野趣,完成后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地景观效果。

景观通过自然生态湿地的表现形式,以水为主题发散衍生各种景观节点如水上折桥、水上亭、水岸广场、观鱼台、岸边栈道、湖心岛、水上木桥等等,展现从水文化和湿地公园自然之美。

野趣而生态的湿地形式与城市生态公园文化的结合,形成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为公园的一条主要设计思想。

整体设计上公园由三条大的轴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围合而成,构建出满足公园要求的整个道路系统,在构建出的道路系统后围绕公园的主题和要求设计了丰富的多种功能空间和环境享受空间,并应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景观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手法使得公园内部的景观层次丰富,景观呈现多样性,有广阔的草坪,有幽静的密林,有微风吹拂的栈道、水岸亭、长廊、有蜿蜒曲折变化晨练步道等。

入口设计以自然粗狂的圆木相结合,周围绿藤缠绕,植被丛生。

当进入大门,便可感受到公园的大气,主入口设计正对大戏台,在整体上形成条中轴线,周边应用曲线型设计,使得入口充满活泼自然地气氛,加之古朴的木头使得公园体现出自然生态之气,同广场的结合又给人给人以旷远、古朴幽深之感,引人入境。

广场设计是根据现阶段城市的游玩和地方民族风俗而设计的,这样个大舞台和大广场足以满足各种舞蹈和表演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平时广场的功能要求,公园是市民娱乐,交流的场所,而舞蹈,乐器等是交流的载体,故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上在周边考虑了小型聚会的必要环境,在广场的周围种植几株大树,在大树周围设置树池式坐凳,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小型聚会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广场景观的层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大可小的聚会游乐场所。

广场旁的停车设计为公园来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现今不论的大城市还是乡镇汽车出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避免了公园建成后公园区域成为城市拥堵地,正真成为人们理想之地。

整个公园的外围环道设计是一条晨练步道,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健康的大道,长言说的好,健康是福,没有比健康更快乐幸福的事。

在步道德周边设置了一些休息小站,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休息交流的空间,也为游览的人们提供了驻足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公园的利用价值,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公园的中心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主题“湿地、生态之美”,设计时构建出几个无比优美的小岛,岛屿之间采用轻盈的小木桥链接,使得各个小岛既独立又联系,组成了整个公园的漂浮之岛。

岛上设计有湿地之美的芦苇荡,菖蒲海,美丽的睡莲池等,在各小岛能享受不同的景观,达到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

总体设计上完美体现为漂浮的岛屿,其中设计各种景观平台为人们体验和感受绿肺之美的良好条件,采用经典的折桥,高低错落的长廊,体现出中国古代园林之美,加之古朴的材质等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很自然地同小区建筑,古戏台结合在一起。

使得整个景观融入到城市之中。

同时也是对当地建筑和发展的一个引导,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园林的景观环境。

次入口设计为市民提供了另外一个体验自然享受生活的另一个通道,也是让公园向外延伸,入口设计既简组自然石堆砌而成的景墙,自然而大方,采用陆良的层石构成,体现了陆良青石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是对外展示陆良自然资源为社会做出巨大的社会贡献,体现了人类贡献社会,创造美好幸福的伟大理想。

一组一组的景石像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同时也是对人们心里情操的一种陶冶。

岸边的太极晨练小空间采用一个椭圆型设计,在椭圆内部设计有色彩斑斓的植物色带之美,特色植物之美,植物边缘设计一休闲亭,为驻足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空间,喜好特色植物的人们可以在此尽情欣赏、拍照留念。

小区景观设计:设计独创性的街道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创造全新的城市交流空间,打造马街新形象。

整体设计上设计形成纵横几大轴线,形成新的街道环境,采用地方特色的石材铺装,使之成为马街镇的步行街,打造马街独具特色的商业氛围,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出步行商业系统独有的商业氛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整洁的、独具特色的新商圈。

在设计时,采用各色的铺装形成不同的商业景观小空间,提供适合步行商业的休憩,停留空间,独具特色的行道树种植方式,打破原有街道的两旁种植形式,形成左右前后,相互贯通的新商业格局。

局部设置花箱、小品、雕塑、木凳、商业景观灯带等。

打造出全新面貌的新商业形象。

街道植物种植方面采用分支点较高的乔木形成绿树成荫的步行商业街格局,植物品种注重常绿植物和落叶乔木的合理搭配,使之四季常绿,春意黯然。

五、植物设计本次规划植物设计在总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严谨而虚实有致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魅力。

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配置丰富的植物群落,让整个湿地公园这块的植物群落主次清晰。

选用种植一些乡土树种(例如滇朴、黄连木、滇桂花、拟单性木兰、华山松、油松、水竹等)。

适当增加几片柿子林、杨梅林和桃树林、松树林、李树林。

为了更好突出湿地公园这个主题,更好的表现整个湿地公园的植物丰富多样性,生态性,将对地被和灌木类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在灌木方面的组团配置以“野”为主,将宿根花卉和灌木配置营造丰富而轻盈自然的小景。

灌木和宿根花卉的品种(金丝桃、地石榴、火把果、山茶花、蜘蛛抱蛋、花叶玉簪、萱草、鸢尾等)。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

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例如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茭白具有较强的吸收氮、磷的能力,芦苇和茭白混种是一种较好的植物种植方式。

公园的湿地景区的挺水植物选择以芦苇、香蒲与野茭白为主,并通过片植建立人工群落,并形成极佳的水生景观效果。

芦苇、香蒲与野茭白群落集中布置于,水面开阔的区域。

该群落植株高大繁盛,夏季生长势佳,建立了稳定的群落体系。

同时,群落将乔灌木植物层自然地过渡到了水面,起到修饰水岸线与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的作用。

为了与宽水面相协调,设计种植了以睡莲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

沉水植物群落,苦草与金鱼藻群落,形成了如水下草原般的景观。

植物设计遵循生态种植原则,注重水生植物的综合配置。

水生植物多层次配置手法,大方简洁亦不乏细腻和雅致。

植物组合主要有: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香蒲+茭白+芦苇+金鱼藻+苦草组景;再力花+水芋+石菖蒲+菹草组景;再力花+千屈菜+慈姑+睡莲组景;再力花+千屈菜+紫芋+石菖蒲组景;蒲苇+芦竹+睡莲组景;黄菖蒲+千屈菜+香菇草组景等,甚为丰富。

其中,木栈道旁的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千屈菜将木栈道与园路的交界处很好地进行了遮挡。

叶片油绿的海寿花与千屈菜高低错落,同时两者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相互映衬,显得既活泼又雅致。

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完美融合,尽显乡土野趣。

如一小水面一角,丛植睡莲安静地铺在水面上,为这小水景增添了一份静谧。

岸边海寿花与千屈菜正开放着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顿时赋予了水景跳跃的元素。

一圆木搭建而成的木栈道则邻水而设,睡莲叶片簇拥着栈道,两者结合得完美无暇,透露着原始朴素的乡野气息。

另一大水面上则片植单一的睡莲,亦不时留出水面,增强水体的镜面效果。

一木板搭建而成的多折形栈道穿过睡莲丛中而设,为人们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及其景观提供了便利。

另外,香蒲、野茭白等高大的挺水植物依水岸的木亭而种植,形成半抱合构景,为亭内休憩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全与神秘感。

同时,也将人的活动真切地融入到景观环境当中去,给人返朴归真的感受。

水生植物品种(慈姑、千屈菜、萍蓬草、花叶芦竹、水葱、茭白、泽泻、芦苇、细叶芒、海芋、海寿花、菱、水芹、雨久花、再力花、灯芯草、香蒲、梭鱼草、旱伞草、石菖蒲、玉带草、金鱼藻、斑茅、虎尾藻等)六、道路交通规划充分考虑游人的行为方式、感受和立体交通的需要,结合会展期间和会展期后不同的功能设置多用途、多级别游线,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合理陆地、滨水相结合的交通网络。

为便于绿地内的交通组织,游道设三级。

主游路路宽3-3.5米,围绕着主游路适当设置休息广及设施,主游路材质采用石材、透水砖、青砖、卵石等,二级游路为2.0米,向公园各个景点延伸。

三级游路为1.2米。

七、竖向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对高差较大的地方采用台阶和坡道来处理地形,尽量避免对地形进行大的改造。

利用现有起伏地形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功能合理、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