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热爱。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本土文化有所忽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京剧、书法、诗词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1 延续文化血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5.1 延续文化血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 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华。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 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不认同。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
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文学领域等产生重要影响。保护文化遗产,保
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
请你列举几例中华特色文化。 (1)物质文化: 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布达拉 宫,等。 (2)非物质文化: 京剧、中华武术、剪纸、刺绣、书法、 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等。 (3)代表人物: 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等。 (4)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注:国庆、元旦节不是!)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5.1 延续文化血脉
核心素养目标
➢ 【走进课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 历史和博大精深,体 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精髓。
2.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 文明的贡献,为中华 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 感到自
豪,坚定文化 自信。
3.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 流互鉴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以包
容的态度看待不 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对话。
➢ 【核心素养】
6.1 国家权力机关
政治认同: 通过案例分析,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
祖 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 族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活动二 感文化底蕴 重文化价值
北京冬奥会将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组合作讨论:北京冬奥会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价值: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与情境之中,有一种代入感,从而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进行探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核心素养的培育,坚定不移地把文化自信自强做为本课的教育教学重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会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在政治、思想、理论、情感上不断增强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我们无限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同时我们也应培养一种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种力量激励我们去奋斗,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重温冬奥,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
引入冬奥情景,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新课教学
活动一 忆文化印记 寻文化之根
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思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蕴含了哪些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冰雪五环、中国门、中国结、剪纸 ......
冬奥会开幕式中展现的中国元素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而这些文化无不都是由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特点
思考:说说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果 ?
浩如烟海的 文化典籍
独具特色的 语言文字
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特点
思考:说说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果 ?
名扬世界的 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及特点
源远流长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 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 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 闹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 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学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保尔”朱彦夫,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 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 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 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 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 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汉 字为例,就有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 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等各种表现形式,经历 上下五千年的淬炼与淘洗,构筑起中国人母语文化
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及特点
留不留?
下雨天,张三去李四家作客,去了 就不想走。然而,李四想让张三走,又 不好直说,于是写下一句话暗示: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张三看着了之后,偷偷加了标点符 号,导致了完全相反的意思。主人再也 不好意思赶他走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5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5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提起中国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我在拉萨
我在瑶乡
过望果节。 过盘王节。
我在草 原参加那达 慕大会。
我在西 安过春节。
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 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 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盛 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 个古老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__大__精__深__。其中,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_爱__国__情__怀_,有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 和__乐__风__范__,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__尚__情__操__,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 扬善抑恶的_处__世__准__则_,等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中华文化根
相关链接 教材60页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戏曲进校园
青少年练习太极拳
儒家著作总汇
旗袍时装
祥云火炬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华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内容:独具特色的_语__言__文__字_,浩如烟 海的_文__化__典__籍___,名扬世界的_科__技__工__艺__,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 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拓展空间 教材65-66页
中华美德传承经典阅读
请你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 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 后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五课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五课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青花瓷诞生于中国的宋代,最早以青瓷为主。到了元 代,蒙古人崇尚白色,于是青白相融,构成了青花瓷的底 色。在丝绸之路上,青花瓷的花色又融合了波斯商人的异 域风情。后来,又加入了中原文化的松梅竹兰,又上了蒙 古人喜好的芍药牡丹,西亚地区婀娜的葡萄藤;再后来, 欧洲人的审美也重塑了青花瓷。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帝 的新衣” 闹剧。 这些批 评牵强 附会、 肆意升 华,外 延无限 扩张, 乃至另 起炉灶 ,使批 评成为 原创式 的畅想 ,早已 失去了 与原作 品的联 系。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传承发展
硬实力:经济力量、军事力量 和科技力量等
软实力:文化
文化自信
深入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要怎么做?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型发展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
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
美好、更加幸福。
板书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特点 中华文化的价值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表现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及措施
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
德文化的文化基因。
子议题 6: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学生回答
代如何传承和发 展中华文化。
引导学生感悟中 华传统美德的代 代相传和其本身 蕴含的巨大能 量。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觉传承 和践行中华美 德,做具有中华 美德基因的好少 年。
课堂练习
1.从大学毕业典礼上领诵苏轼《定风波·莫听穿
课堂小结
林打叶声》勉励学生到广大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用古
诗词作品分享生活……如今,古诗词在互联网上出
现频率越来越高,一首首经过时间洗意。这表明
学习 法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目标 健全人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 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通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
难点 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3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b选自部编版道优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本框上承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随若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r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

其下以上考虑,教材第五课设计r”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3.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潦、对话的意识本课所依据的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吉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者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怯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和文化遗产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拿感,增进文化自信,热爱伟大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中华文化、中华美德。
难点
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本地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的实际情况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具体内容,弘扬中华美德正确做法。
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温和中华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1.中华文化跟
(1)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
(2)独具特色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风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定、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美德万年长
(1)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的力量在于。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4)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立足当代,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哈文化新辉煌。
(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和的传承发展。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自豪感。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中华美德。
学习难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Fra bibliotek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关好、更加幸福。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具体内容,弘扬中华美德正确做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温和中华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自豪感。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 (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