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合集下载

夏商周考古 二里头文化

夏商周考古 二里头文化
《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 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 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 焉”。
参考文献
1.郑光:《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1999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夏县东下冯》,文物出版社, 1988年。
(5)卜骨只灼而不钻凿,同于龙山时 期卜骨。 (6)有漆器残痕,且有雕花者。
雕 花 漆 器 残 片
玉器
四、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的关系
考古学讨论的“夏文化”不是指夏代的 文化,而是指一种族团的文化。这种族 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因历史上 的血缘和姻亲关系而具备一定的自我认 同意识。而考古学文化的划分,充其量 只是依据实物遗存所反映出的一种文化 传统,故不能和族的文化完全相合。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甑和浅腹盆由宽沿外 侈到平沿再到窄沿下 斜,鸡冠耳逐渐退化;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三足盘有深腹到浅腹, 三足有瓦状到舌状;
豆的腹壁由折棱明显 而渐趋弧壁;
盉由尖顶而圆顶,顶 与腹之间由分界不明 显到逐渐出现转折;
觚由瘦高到粗矮;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爵腹由细瘦渐趋粗肥, 流尾由短而长;
扁三足鼎

(4)盛贮器中三足盘、盆、高柄 豆、刻槽盆、大口尊、小口罍、器 盖等较常见,还有贯耳壶、碗、单 耳杯等。
三足盘
晚期 早期
高 柄 黑 陶 豆
刻槽盆
鼓 形 壶
(5)酒器有盉、觚、爵、斝。
白 陶 盉
陶盉
陶觚
白 陶 鬶
陶器演变特征:
(1)早期虽以灰陶为主,但泥质磨光黑陶 仍占一定比例,晚期灰陶比例更大;

夏商时期殷墟的考古发掘与文化价值

夏商时期殷墟的考古发掘与文化价值

夏商时期殷墟的考古发掘与文化价值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夏商时期的代表,殷墟在考古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殷墟考古发掘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在这100年中,人们通过殷墟的发掘和研究,逐渐深入了解了夏商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殷墟的考古发掘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多启示和价值。

一、殷墟的考古发掘殷墟是夏商时期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区,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

20世纪初,一位美国传教士在殷墟附近挖掘到了一些青铜器,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在此之后,陆续有中外学者前来殷墟考察。

1918年,唐代书法家李约瑟带领的考古团队在殷墟中发现了一处王陵,确认了殷墟的历史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掘,人们发现殷墟中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建筑遗址,这些文物和遗址为人们了解夏商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发掘出来的文物中,最有代表性和价值的是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是夏商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在殷墟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通过这些甲骨文的研究,人们逐渐了解了夏商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殷墟的文化价值殷墟对于研究夏商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殷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它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殷墟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这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殷墟的发掘和研究对于加深人们对夏商时期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夏商时期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仍然深远,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也非常重要。

殷墟的发掘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这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最后,殷墟对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审美和艺术特色。

夏商周考古(本)大纲细目

夏商周考古(本)大纲细目

夏商周考古教学大纲(本)(2005·9-10)第1周概论:一、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年代与分期三、夏商周考古简史第一章:夏文化探索一、问题的提出二、夏文化的含义三、探索夏文化的途径第2周四、二里头文化介绍1、发现与命名2、分布与类性3、分期与特征五、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现状第二章:商代前期一、早商文化的确定二、分期、分布与特征三、城址第3周四、墓葬五、考古材料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六、早商文化的来源——先商文化探索第三章:商代后期一、商代后期都城——殷墟1、有关殷墟的文献记载2、殷墟的发现与发掘3、殷墟文化分期4、殷墟范围与分布5、墓葬及相关问题第4周6、宫殿基址及相关问题二、其他重要发现三、考古材料反映的社会制度四、商代青铜器1、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分类2、商代青铜器的分期、特征第5周第四章:西周时期一、西周年代与文化分期二、西周城址与宫室建筑三、西周埋葬制度四、西周铜器分期与特征第6周五、周文化来源——先周文化探索第五章:东周时期一、东周考古分期二、主要封国的考古工作第7周三、埋葬制度及其变化四、青铜器的分期与特征五、冶铁术的发明与早期铁器的出现六、考古材料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第8周第六章、夏商周边区青铜文化一、夏商周边区青铜文化的分布二、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三、西部地区的青铜文化第9周四、东部地区的青铜文化五、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六、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教材与参考书/参考资料●考古论著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个人论著。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著:《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

教材。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个人论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4年●考古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源远流长。

夏商周古墓群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被誉为考古宝库,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将从夏商周古墓群的发现、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夏商周古墓群是指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古墓葬群。

这些古墓群分布广泛,包括了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商朝的殷墟遗址以及周朝的周公墓等。

这些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演变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夏商周古墓群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线索。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历史地位至今仍然备受争议。

夏朝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文化的代表,通过对这个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夏朝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代表性遗址殷墟是夏商文化的重要见证。

通过对殷墟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代表性遗址周公墓是周朝文化的重要遗迹。

通过对周公墓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朝的社会制度、礼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夏商周古墓群的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线索。

夏商周古墓群中的墓葬形式多样,包括了坑墓、土墓、石室墓等。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和遗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手工艺、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另外,夏商周古墓群中的墓葬布局、墓主身份等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夏商周古墓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不仅仅是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夏商周古墓群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科学技术和方法,如地理勘探、探墓、出土文物的鉴定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今后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关夏商周考古学的研究著作

有关夏商周考古学的研究著作

有关夏商周考古学的研究著作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考古学是夏商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夏商周考古学研究的著作。

1.《商代青铜器技术与文化》(杨洪磊著)《商代青铜器技术与文化》是杨洪磊教授所著的一本专门探讨商代青铜器技术和文化的研究著作。

该书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使用方式与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意义,为我们深入了解商代文明的科技和文化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2.《夏商青铜乐器研究》(刘文建著)3.《殷墟》(许久成著)《殷墟》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许久成教授所著的一本关于商代遗址的重要著作。

该书对中国商代遗址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从文物、实物、古代文字等方面对商周时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成为中国商代考古学研究中经典的著作之一。

4.《夏商考古基础问题研究》(李冶著)《夏商考古基础问题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家李冶教授所著的关于夏商考古学基础问题的研究著作。

该书从文化、遗址、器物等方面探讨了夏商时期的历史特点,并对夏商文明的文化、历史发展做出了紧密的剖析和解释,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夏商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商周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梁启超著)《商周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所著的一本介绍商周时期政治和社会历史的著作。

该书详细地讲述了夏、商、周这三个时期中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等面貌,分析了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国商周时期历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

总体来说,夏商周考古学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个学科和领域的深度融合,并在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进行细致、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深入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革,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史做出更多的贡献。

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

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

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稻田是农田中最常见的景象之一,而夏商青铜器则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瑰宝。

然而,当这两者相遇时,将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场景呢?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在稻田中发现了大量的夏商青铜器,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夏商青铜器是夏商时期人们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夏商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填补了我们对夏商时期的认识的空白。

其次,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是农田中最常见的景象之一,而夏商时期正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时期。

夏商青铜器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夏商时期农业生产的高度发达,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此外,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还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交流和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交流和贸易活动的兴盛时期,夏商青铜器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建立了广泛的交流网络,并通过贸易活动获取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夏商时期社会交流和贸易活动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最后,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对于我们保护和传承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夏商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夏商青铜器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

稻田里现身的夏商青铜器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机会。

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明,让后人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代文化的魅力。

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考古

名词解释:1、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和铭文。

“石”,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金石学著作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缺陷是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未能发展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2、考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北宋吕大临著,共10卷。

书中收录青铜器210件,玉器13件。

其中除官府收藏者外,并集37家私人藏器。

书中对每件器物,先绘图形,次摩铭文,并记录器形大小、容量、出土地点、收藏人家以及铭文字数,并加以考证说明。

此书为后来著录青铜器开创了一典型体例。

3、《宣和博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之一。

北宋王黼著,共20卷。

书中共收器物839件。

除沿用《考古图》体例之外,王黼把古代器物进行了分类,并定名,沿用至今。

4、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做出重大贡献的4位专家,因他们的名字(号)中都带有“堂”字,故称。

具体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雁堂,又作彦堂5、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学术界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兼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数学、天文学、现代科技手段等。

对夏、商、周三个王朝进行断代探索的大型工程,为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起因)① 20世纪初,国内学术界存在“疑古学派”,对司马迁的《史记》所载三代历史持怀疑态度,认为夏禹是神话人物或动物,甚至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②国外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③文献缺乏有关共和元年以前的编年记载。

(2. 主要研究成果)①确定武王伐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

②确定了懿王元年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899年4 月21日。

③确定了商代后期和西周诸王的年代。

④推定了夏、商年代的框架。

6.前八后五商王朝政治中心变迁的次数。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房屋建筑遗迹考古研究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房屋建筑遗迹考古研究
了 当时 的社 会 状 况 。
关键词 :三峡地 区 ; 夏商时期 ; 房屋建筑 ; 考古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K8 12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6 1 (0 2 0 0 2 0 6 2— 29 2 1 )3— 0 6— 5
Hale Waihona Puke 居 所 是 人 类 日常 生 活 中不 可 缺 少 的基 本 条 件 。 不论 是 历史上 的 哪个 时期 , 屋 建筑 的特征 总 是 在 一 房
目的。长 江三 峡 地 区气 候 宜 人 , 态 环境 优 越 , 古 清楚 。但 发掘 时清 理 出一段 保 存 完好 的墙 基 , 址 内 生 是 房 代 人类 活 动 的理 想 场 所 。从 旧 石 器 时 代 的 民始 穴 居 还 清 理 出 7个 柱 洞 及 4处 不 规 则 形 状 的 红 烧 土 硬
和“ 民皆巢 居 ” , … 到新 石器 时期较 成熟 干 栏式 建 筑 的 面 。 形成 , 经过 百 万 年 的漫 长 发 展 , 峡地 区 的房 屋 建 筑 三 2 山魏 家梁子遗 址 中的房 屋建筑 遗迹 .巫 在原 始社会 过 渡 进 入 夏商 奴 隶 社 会 的特 殊 时期 又会 19 9 4年 , 中国科 学 院考古研 究 所在 巫 山魏 家 梁 子 发生什 么 变化 , 到怎 样 的发 展 呢? 下 面将 围绕 考古 得 遗 址 的上文化 层 中 , 掘 清理 出一 座房 屋 遗 址 。房 址 发 发现 的三 峡地 区夏 商 时期 的人 类 居住 遗 迹 进 行 分 析 破 坏 严 重 , 残 存 硬 土 居 住 面 , 周 围有 3个 柱 洞 。 仅 其
绍 如下
在 00 00 . 4~ . 5米之 间。在一 些较大 的红 烧土 块 中 , 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首先讲述了本课题的缘起,对有关概念如“鲁西南”、“三代”、“先商文化”等的范围作了界定,并对相关学术研究状况作了回顾与评介。

关于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之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9-10-01
版次:1
页数:25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其它分类
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之内容简介
《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首先讲述了本课题的缘起,对有关概念如“鲁西南”、“三代”、“先商文化”等的范围作了界定,并对相关学术研究状况作了回顾与评介。

第二部分是考古发现与尧舜文化研究,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鲁西南考古学史作了回顾,以及考古学所见四千年前鲁西南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和考古学所见尧舜时代研究。

第三部分是考古发现与夏起源研究,对夏族的起源、考古学所
见大禹治水、夏朝初期的政治中心进行了专题研究。

第四部分为考古发现与商起源研究,对商族的起源、北亳在今何地、商文化的东扩与西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证。

夏商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之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考古发现与尧舜文化研究
一、鲁西南考古发现与发掘概况
二、考古学所见四千年前鲁西南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
三、考古发现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
四、虞为夏朝建立前的一个朝代
第二章考古发现与夏起源研究
一、夏王朝不是后人的杜撰
二、夏族起源考
三、大洪水的传说
四、考古学所见大禹治水研究
五、夏朝的政治中心在古济、濮流域
六、夏文化与二里头文化
第三章考古发现与商起源研究
一、商族起源之地考辨
二、商族八迁考
三、毫都考辨
四、商文化的东扩与西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菏泽地区各时代遗址统计表
附录二山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1~6批) 附录三菏泽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录四参考引用论文资料目录
附录五微山湖西岸移民述略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