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doc

2019年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doc
2019年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doc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变态。

昆虫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1农业害虫:1造成灾害2产量、品质下降2林业害虫3其它害虫:贮藏物害虫、木材害虫二、昆虫对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取食、骚扰、恐吓(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

有益方面一传粉昆虫二工业原料昆虫三天敌昆虫四食用、饲用昆虫五药用昆虫六、文化昆虫七腐食、粪食昆虫八科学试材九仿生学: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1历史长2种类多3数量大

昆虫纲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化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

每个体节在胚胎发育期应具备1对神经节1对体腔囊1对附肢

1蜕裂线2颅中沟3)额唇基沟4)额颊沟5)围眼沟6)颊下沟7)后头沟8)次后头沟:

头壳的分区1)颅顶2)额唇基区3)围角片4)后唇基5)前唇基6)围眼片7)颊8)颊下区9)口侧区10)口后区11)口后片12)口后桥13)后头区14)次后头区15)后颊16)后头;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幕骨前臂、幕骨后臂、幕骨背臂组成)

触角的基本构造为柄节、梗节、鞭节。触角的功能嗅觉、触觉与听觉1刚毛状如蝉、蜻蜓2线状如蝗虫、天牛3念珠状如白蚁4棒状如蝴蝶、蚁蛉5锤状如瓢虫6锯齿状芫菁雄虫7.栉齿状如豆象雄虫8羽状如雄蛾9肘状如胡蜂、象甲10环毛状11.具芒状如蝇类12.鳃状如金龟类

前胸1前胸背板2前胸侧板3前胸腹板

具翅胸节背板一般具3条沟,分别为前脊沟、前盾沟、盾间沟3条横沟把背板分为4个片,从前至后依次为端背片、前盾片、盾片、小盾片

腹板:前腹沟、腹脊沟把腹板分为4片前腹片、基腹片、小腹片及间腹片

胸足是着生在各胸节侧腹面基节臼(或称基节窝)里的成对附肢成虫的足由6节组成(1)基节2)转节3)股节4)胫节5)跗节6)前跗节(1)步行足(2)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4)开掘足如蝼蛄、金龟子等的前足(5)游泳足如龙虱等的后足(6)抱握足(7)携粉足(8)攀握足:虱

有3缘3角前缘,后缘,外缘。肩角,顶角,臀角

基褶、臀褶和轭褶将翅面分为4区:腋区、臀前区、臀区、轭区。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其体节称为初生节具有初生分节方式的昆虫体躯几乎可以向任何方向弯曲或活动。

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褶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成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所形成的节叫次生节或后生节。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叫骨化,背面的骨化区叫背板,腹面的骨化区叫腹板,侧面的骨化区叫侧板。这些骨化的区域通常被膜质部分或沟缝分割成若干小片,即骨片,由背板分割成的小片叫背片,由腹板分割成的小片叫腹片,由侧板分割成的小片叫侧片。昆虫体表常有不少如刺、毛、瘤、皱、脊等突出物及沟、缝等凹陷部分,沟是骨板褶陷而在体表留下的狭槽;沟下陷入部分成脊状或板状者称内脊,而成或刺状或叉状者叫内突;这些内突与内脊构成了昆虫的内骨骼。缝:两骨并接的界线。

具翅胸节:具翅胸节的背板、腹板及侧板都很发达,并且彼此紧密联接,形成一个坚强的飞行支持构造。

背板的侧缘有前、后两个突起与翅相连接的关节构造,前面的突起称前背翅突,与翅基部第一腋片相支接;后面的突起称后背翅突。

翅的类型(1)膜翅: 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蜻蜓的前后翅;甲虫、蝗虫等的后翅(2)毛翅: 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如石娥等毛翅目昆虫的前、后翅(3)鳞翅: 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密集的鳞片。如蛾、蝶类等鳞翅目的前、后翅(4)缨翅: 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如蓟马等缨翅目的前、后翅(5)半覆翅:臀前区革质,其余部分膜质,翅折叠时臀前区覆盖臀区、轭区起保护作用。如竹节虫的后

翅(6)覆翅: 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不司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属此类型(7)半鞘翅: 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等半翅目的前翅属此类型(8)鞘翅: 质地坚硬如角质,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甲虫等鞘翅目昆虫的前翅属此类型(9)棒翅: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形似小棍棒状,无飞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捻翅目雄虫的前翅也呈小棍棒状,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

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 径脉(R) 中脉(M) 肘脉(Cu) 臀脉(A) 轭脉(J)

肩横脉(h):连接C和Sc脉,位于近肩角处;径横脉(r):连接Rl与R2;分横脉(s):连接R3与R4或R2十3与R4十5;径中横脉(r—s):连接R4+5与Ml+2;中横脉(m):连接m2与m3;中肘横脉(m—cu):连接M3十4与Cul等。

翅的关节1肩片2腋片3中片翅的连锁:翅抱型、翅扼型、翅缰型、翅褶型、翅钩连锁、翅嵌型

腹节的分区1.脏节2.生殖节3.生殖后节(尾须臀节肛上板肛侧板)

产卵器基本构造第1产卵瓣、第2产卵瓣、第3产卵瓣背产卵瓣;交配器阳具、抱握器

按生殖的个体可分为单体生殖和双体生殖,前者包括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和孤雌生殖,后者包括两性生殖及雌雄同体的异体受精。若从受精机制看,生殖方法可分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类。如依产生后代的

个数可分单胚生殖和多胚生殖。按能进行生殖的虫态则分为成体生殖与幼体生殖两类。若按产生后代的虫态则可分卵生和胎生。

昆虫的几种特殊生殖方式1孤雌生殖2多胚生殖3胎生4幼体生殖昆虫生殖方式的进化及生物学意义

两性、卵生的生殖方式应该是最原始的,其他特殊的生殖方式均由两性生殖演变而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孤雌生殖的昆虫由于没有雌雄的基因组合,进化只能沿着单系突变的积累进行,是进化上的"死胡同",但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孤雌生殖昆虫的基因分化水平相当高。孤雌生殖是昆虫长期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对昆虫种群的繁盛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这种生殖方式有利于昆虫的分布;第2,孤雌生殖方式使昆虫更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第3,周期性孤雌生殖的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异态交替现象能使昆虫更好地发挥两种生殖方式的优势。胎生是保护卵而产生的适应性生殖方式,幼体生殖兼有孤雌生殖及胎生的优点,多胚生殖是对活体寄生的一种适应。

昆虫的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卵壳、卵黄膜、周质、中黄式卵

昆虫的卵裂有两种方式:完全卵裂和表面卵裂

昆虫的器官系统均由不同的胚层形成,其中外胚层形成的有体壁、消化道的前肠及后肠、马氏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雄虫的射精管及雌虫的中输卵管、多种腺体、绛色细胞等,中胚层形成的有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及血细胞)、脂肪体及部分生殖腺等,内胚层仅形成中肠。

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叫胚后发育。但对于胎生昆虫而言,完成胚胎发育与破卵而出的时间并不相同,所以有人把胚后发育叫卵后发育

还有的学者认为胚后发育是胚胎发育的继续,是幼期昆虫发育为具有典型昆虫特征的成虫的阶段,因而又把胚后发育称做卵外胚胎发生根据各虫态体节数目的变化、虫态的分化及翅的发生等特征,可把昆虫的变态分为5大类。

一增节变态: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一类变态,其特点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初孵化幼体腹节为9节,至性成熟时增加到12节,所增加的3节均是由第8腹节(即尾节前一节)增而生来的。原尾目昆虫

二表变态:表变态的主要特点是幼体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已基本具备成虫的特征。其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区别,故又常称为无变态。此类变态至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因而也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弹尾目、双尾目和无翅亚纲昆虫。

三原变态:原变态是有翅亚纲昆虫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为蜉蝣目昆虫独具,其特点是从幼期转变为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次脱皮变为成虫。亚成虫期是性已成熟的时期,其卵子和精

子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结合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同时,蜉蝣目昆虫的幼期水生,腹部具有由附肢演化而成的气管鳃,属多足型,在整个幼期发育中是没有寡足阶段的,颇似无翅亚纲昆虫,而同所有其它有翅亚纲昆虫是不同的。

四不全变态:这类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不全变态又可分为3个亚型。(一)半变态常见的如蜻蜓目、绩翅目昆虫(二)渐变态如直翅目、螳螂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三)过渐变态为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虱科和雄性蚧类

五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虫态,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

复变态:有些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期各龄之间的生活方式不同,在体形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这种变化比一般全变态昆虫更加复杂,特称为复变态。如鞘翅目的芫箐

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叫脱皮,脱下的皮叫蜕。

通过对28种鳞翅目幼虫头壳宽度的测量发现各龄间头宽是按一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的,这一现象被称为戴氏法则(Dyarf's rule)或戴氏定律(Dyarf's law)。

孵化大多数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脱卵而出的过程或现象叫孵化

幼虫破卵的方式多样,大多要靠内部张力与肌肉活动产生的压力借特殊破卵器刺破卵壳或顶开卵盖,鳞翅目幼虫则用上顎直接咬破卵壳而出

蛹化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或现象叫蛹化或化蛹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叫羽化。

幼虫与蛹

(一)原型幼虫增节变态和表变态的幼体通常也称为若虫(二)同型幼虫:同型幼虫,或通称为若虫(三)亚同型幼虫:亚同型幼虫,或通称为稚虫(四)过渡型幼虫幼虫水生,一般也称为稚虫。称为过渡型幼虫或蜉型幼虫(五)异型幼虫根据足的多少及发育情况可把幼虫分为4大类。1.原足型幼虫1)寡节原足型幼虫2)多节原足型幼虫2.多足型幼虫1)蛃型幼虫2)蠋型幼虫3.寡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见于鞘翅目、毛翅目及部分脉翅目昆虫,其胸足发达,但无腹足;其形态变化较大,常被分为4类。1)步甲型幼虫口器前口式,胸足很发达,行动较迅速;如步甲、瓢虫、水龟虫、草岭等捕食性昆虫的幼虫2)脐螬型幼虫体肥胖,常弯曲呈"C"形,胸足较短,行动迟缓;如金龟甲的幼虫3)叩甲型幼虫:体细长,略扁平,胸足较短;如叩甲、拟步

甲等的幼虫4)扁型幼虫体扁平,胸足有或退化;如一些扁泥甲科及花甲科的幼虫。4.无足型幼虫按照头的发达程度,无足型幼虫可分3类。(1)全头无足型幼虫(2)半头无足型幼虫(3)无头无足型幼虫

蛹的类型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等,常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1离蛹2被蛹3围蛹

生命周期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若虫或稚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这种昆虫的寿命

昆虫的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代生活史或生活代史。

昆虫的化性昆虫,特别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需要固定时间的特性叫化性

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叫世代重叠。

世代交替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习性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或昆虫钟。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昆虫多样性的产生与其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食性分为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

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的因素。

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根据反应的方向,则可将趋性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两类。

群集性昆虫的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拟态分为卵拟态、幼虫拟态、若虫拟态、蛹拟态、成虫拟态,根据所拟的对象可将拟态分为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化学拟态、声音拟态、光学拟态、行为拟态等等。

最常见的拟态有两种类型。一类叫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贝氏拟态对于拟态系统中的拟态者是有利的,而对模型昆虫是不利的。一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类拟态者的体色称为保护色。昆虫的保护色还经常连同形态也与背景相似联系在一起。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等模拟具有蛰刺能力的胡蜂的色

斑型,通常人们把昆虫的这类色斑型称为警戒色

第二类常见的拟态叫做缪氏拟态(Mullerian mimicry).其模型和拟态者都是不可食的,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两种昆虫的回避。因此,该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模型都有利。

面部结构与七种脸型的特征

面部结构与七种脸型的特征 化妆师要想塑造出理想的妆容,少不了要对人物面部结构和各种不同脸型的特征进项一番认真的研究,此外,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客人大都是一些面貌平平不够完美的人,如何矫正其面部的不足,让他们看起来如同明星般的光彩夺目,这也需要化妆师对人物面部结构和各种不同的脸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面部结构分析 要画好妆容,首先就要掌握好面部五官的比例,轮廓与线条,从通过化妆手法来适度修饰和美化人物面部,另外,还应掌握的肌肉,骨膈和脂肪密切相关, 1,面部的比例 脸部结构的标准比例关系即脸部的黄金比例是三庭五眼人的五官比例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平衡感。 (1)面部五官整体的标准比例 所谓三庭即从人的发际线到眉骨、从眉骨到鼻尖、从鼻尖到下巴的三个距离正好相等,各位三分之一;五眼即正常人的两个眼睛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外眼角到发际线又是一只眼的距离。如果两眼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只眼睛的宽度,会给人紧张、阴沉的感觉;大于一只眼的距离,则会给人以缺少心机的感觉。 (2)五官标准位置和比例 眉毛的标准位置在额头发际线至鼻底中分线上,眉头和内眼角在同一垂直线上,眉峰在整个眉毛从眉头到眉尾的2/3处,眉尾在鼻翼与眼尾的延长线上,眉尾应平齐或略高于眉头的水平线,眉梢在鼻翼至外眼角连线的延长线上为长眉,眉梢在嘴角至外眼角连线上为短眉,如果眉的长度长于或短于上述这两个尺度,化妆时就要适当地调整。鼻子在脸部的中庭位置。鼻子鼻翼部位的宽度应等于一只眼的宽度。眼的标准位置应在额头发际线和嘴角水平线连接线的二分之一处,两眼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只眼的宽度,眼尾应略高于内眼角的水平线。唇的位置:

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形态

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形态 高位抱线 股价在一段上涨之后,一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获利筹码,上行压力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均线呈现完美的多头排列,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关注与追涨,这由阴线的当天跳空高开可以看出。但是股价跳空高开冲高上涨后,突然转而向下,在当天收出了一根穿头破脚的大阴线,头部特征相当明显,其多数是由于主力相对高位果断减持而导致的。 图2是2006年初招商地产的走势图,其股价沿20日均线不断震荡上行,在一个平台整理蓄势后,在位置A处股价开始快速上涨,当时由于形态的作用市场持股待涨的心理较多,在上涨中量能始终没有有效放大,筹码稳定性极高。同时由于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而且短期上涨幅度较大,缺少足够的追高盘,以至在上涨的第二天,极轻的抛盘就造成了当天高位抱线,高位头部形态出现,投资者第二天纷纷抛出,虽有主力在均线处护盘,但是股价在略微震荡后还是一路下跌。 高位孕线 在相对高位市场追涨较浓,股价却放量滞涨,显示了上方沉重的抛盘,因此第二天,股价跳空低开收出了缩量的小阳线或小阴线,其当天振幅都在昨天的阳线中。此形态有两种意义:一是昨天放量中,部分短线获利浮动筹码已经出局,二是市场对此位置的预期一致,缺少了追涨意愿。一般情况下股价会顺势调整。 是000028一致药业今年4月一段走势,股价沿5日均线连续推升,突破前期高点后

在跟风盘推动下快速上涨,但由于短期上涨幅度过大,量能不能有效放出,在几乎涨停的大阳线后走出缩量的高位孕线,股价顺势调整。 高位震荡的星线 股价经过几天上涨,高位出现大幅放量震荡的星线,其最明确的市场意义就是浮动筹码的增加,市场分歧加大,上行压力加重。而由于多数头部或市场高点都是由此类形态构成,这种星线出现后,其市场心理影响不可低估,至少会出现第二天开盘后的一波抛盘杀出,如果市场缺少承接力量或买盘缩量,往往股价在极短的时间被跌出一根巨阴线,则自然形成了短期市场的高点。 是2006年12月浙大网新的走势图,其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后快速涨停,从放出的巨量看,虽有大量场外资金介入,但由于显示上方抛压沉重,第二天股价放量宽幅震荡,收出震荡星线。在此状态下股价一般会顺势调整从而形成短期头部。但是有一种市场现象我们在实战中要特别注意,在一些强势股的上涨趋势中,这种宽幅震荡的星线往往成为主力洗盘的工具,股价短暂的调整结束后,会出现更为凌厉的拉升。 高位光头阳线 在很多技术分析中,最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区的就是这种形态,很多投资者认为尾市出现了市场抢盘现象,是市场向好的一种表现。其实这种形态最容易成为诱多的陷阱,股价低开并拉出下影线,说明很多持股的投资者出局,但是股价却在尾市扫单,从市场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而蜘蛛蜈蚣和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是非昆虫类。 昆虫在地球上無處不有,所以到處都可以采到昆虫﹔但各類昆虫部有自己喜好的環境。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昆虫学就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利用所得的知识造福人类。21世纪中,人类面临着许多难题,对昆虫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 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Coleoptera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全世界约有

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形态教案资料

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 形态

精品文档 经典常见的5种头部形态 高位抱线 股价在一段上涨之后,一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获利筹码,上行压力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均线呈现完美的多头排列,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关注与追涨,这由阴线的当天跳空高开可以看出。但是股价跳空高开冲高上涨后,突然转而向下,在当天收出了一根穿头破脚的大阴线,头部特征相当明显,其多数是由于主力相对高位果断减持而导致的。 图2是2006年初招商地产的走势图,其股价沿20日均线不断震荡上行,在一个平台整理蓄势后,在位置A处股价开始快速上涨,当时由于形态的作用市场持股待涨的心理较多,在上涨中量能始终没有有效放大,筹码稳定性极高。同时由于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而且短期上涨幅度较大,缺少足够的追高盘,以至在上涨的第二天,极轻的抛盘就造成了当天高位抱线,高位头部形态出现,投资者第二天纷纷抛出,虽有主力在均线处护盘,但是股价在略微震荡后还是一路下跌。 高位孕线 在相对高位市场追涨较浓,股价却放量滞涨,显示了上方沉重的抛盘,因此第二天,股价跳空低开收出了缩量的小阳线或小阴线,其当天振幅都在昨天的阳线中。此形态有两种意义:一是昨天放量中,部分短线获利浮动筹码已经出局,二是市场对此位置的预期一致,缺少了追涨意愿。一般情况下股价会顺势调整。 是000028一致药业今年4月一段走势,股价沿5日均线连续推升,突破前期高点后在跟风盘推动下快速上涨,但由于短期上涨幅度过大,量能不能有效放出,在几乎涨停的大阳线后走出缩量的高位孕线,股价顺势调整。 高位震荡的星线 股价经过几天上涨,高位出现大幅放量震荡的星线,其最明确的市场意义就是浮动筹码的增加,市场分歧加大,上行压力加重。而由于多数头部或市场高点都是由此类形态构成,这种星线出现后,其市场心理影响不可低估,至少会出现第二天开盘后的一波抛盘杀出,如果市场缺少承接力量或买盘缩量,往往股价在极短的时间被跌出一根巨阴线,则自然形成了短期市场的高点。 是2006年12月浙大网新的走势图,其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后快速涨停,从放出的巨量看,虽有大量场外资金介入,但由于显示上方抛压沉重,第二天股价放量宽幅震荡,收出震荡星线。在此状态下股价一般会顺势调整从而形成短期头部。但是有一种市场现象我们在实战中要特别注意,在一些强势股的上涨趋势中,这种宽幅震荡的星线往往成为主力洗盘的工具,股价短暂的调整结束后,会出现更为凌厉的拉升。 高位光头阳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昆虫的特征和身体构造

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胸部 (1) 翅 翅是昆虫用来飞翔的构造;但是,和其它构造一样,翅也是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 (2)足 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腹部 比起前面两部分,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构造。比较明显的构造应该是雄虫的交尾器或雌虫的产卵器。

昆虫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 ●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 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 ●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不同的昆虫组成复眼的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 复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 ●集光部:通过和集合光线 ┌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凹或平凹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 └晶锥: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 ●感光部: ┌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人的耳朵以及许多动物的耳朵,都是左右对称地长在头上。昆虫的耳朵特别奇怪,它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身上:有的长在胸部,有的长在腹部,有的长在触角上,还有的长在小腿上。 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在腹部下面。 昆虫的耳朵生长部位不一致,它们的构造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蝗虫、螽斯、蟋蟀的耳朵,外面有一个鼓状的薄膜,叫做鼓膜,里面连有特殊的听器,能感受外界的声浪。当鼓膜感受到外界的音波时,发生振动,波及听器及听神经,声音就传到脑部,做出反应。 蚊子的耳朵,是由触角上密密麻麻的绒毛构成的。在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个收听声音的器官,能够把外界的声音收来,传到中枢神经去。它能够听到五十米以外的另一只蚊子的嗡嗡之声,即使蚊子的噪声大到像雷鸣般的震响,它们仍然能辨别雌蚊还是雄蚊的不同声响。所以,蚊子的触角,在飞行时不断抖动,就是在探听周围的声响。 昆虫的耳朵,听觉非常灵敏,可以说是“顺风耳”。但昆虫的耳朵只能分辨声音节奏的

人物头部结构

人物头部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教师范画素描头像和头骨素描,让学生反复比较感受两幅素描作品中的几个要素(形状、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空间感)。之间的关系。要画好人物头像,必须首先了解头部的结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二、头部的解剖结构 头骨的解剖结构对于学画者来说,就如同地图对于旅行者那样,是必不可少的。 1、头骨由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组成。 2、头骨的主要部分 头骨主要有9快骨头构成人物头部的基本造型。它们是:额骨、颧骨、鼻骨、颞骨、顶骨、上颌骨、下颌骨、枕骨、眉骨。(学生自己触摸自己的头部起伏) 面颅骨的上颌骨以上部分与脑颅骨相连形成牢固的整体,而下颌骨则单独成体,是头骨中唯一可运动的部分。由于骨骼在结构上成对称状,因而决定了生长其上的肌肉等软组织也成对称状。头形特征、脸形特征和五官特征等都与头骨形体有直接关系。 3、头骨的骨点。 骨点是从外表看的出的骨骼明显点,是头部形体基本框架的支撑点。 特征:骨点往往是形体转折点,骨点都是成对的,并且左右对称。 出示图例。 三、头部的形体结构 教师范画。 头部的基本形体象一个蛋形,也可概括为一个六面体。头部有四块明显的体块: 1、前额是方形的体块 2、颧骨区是扁平的体块 3、嘴部是竖立的圆锥体 4、下颌是三角形的体块。 它们的形状位置与穿插关系构成脸的协调起伏,同时它们的形状位置与穿插关系的差异,造成不同脸部的形体特征。 头部的空间结构象六面体一样占有三度空间,头部的空间结构变化符合六面体一样占有符合六面体的透视规律。如两眉的连线、两眼睑的连线,两鼻翼的连线、两嘴角的连线、下巴横线以及发际横线,在倾斜状态时成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并消失与视平线上的一点,耳朵上下点与眉弓和鼻底也成相应的透视变化。 三、边体验,边回顾所学知识,即使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临摹头骨。 先确定头像在画面中的大小、位置,用直线条勾出大致的轮廓及明暗交界线。此外,一定要将头、颈、肩三者关系交代一下。 在确信造型,结构没有大的错误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明暗交界线入手,铺大的黑白关系,区分受光部与背光部,确定眼角,鼻翼,嘴角的具体位置。 因皮肤结构柔和,故在深入刻画时,受光部要尽量少画,而应重点刻画眼、鼻、嘴以及

人物头部特征的夸张和表情

第三课、你、我、他——人物头部特征的夸张和表情 教学目标: 一、分析了解人物五官脸型的分类特点; 二、了解人物不同表情的相貌特点; 三、了解把握人物的突出特点,学会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人物特征; 四、了解不同材料表现人物的头像特征; 教学重点: 人物脸型,五官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 人物的相貌特征与心理情感的结合;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去观察了我们周围同学的形象特征,那么人物的头像特征是通过哪几个部分表现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眼、鼻、嘴、脸、头发﹒﹒﹒); 教师:综合几位同学的回答,那么人物头部的特征是通过发型、五官、脸型、表现出来,我们这节课重点讲五官和脸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你、我、他。 (多媒体展示课题《你、我、他——人物特征的夸张和表情》) 二、新课 1、人物五官脸型的分类; A、教师:大家知不知道脸型的分类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爪子脸、鹅蛋脸..... 教师:其实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脸型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一种就是用汉字分类的方法,所谓的“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甲、由、申、目、用、国、风’; B、那么,大家知不知道眉毛都有哪些分类呢? 先请学生自己说,再用多媒体展示眉型的分类; C、眼睛的分类有哪些? 先请学生自己说,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D、鼻子的分类有哪些? 先请学生自己说,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E嘴巴的分类有哪些? 先请学生自己说,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2、人物的表情 提问:常见的表情有哪些? 请一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喜、怒、哀、乐四种表情; 多媒体展示各种表情的图片; 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可以发现人物在各种不同表情的情况下,五官和脸型的变化; 3、夸张的手法: 运用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某个地方进行夸张,可使形象更生动; 多媒体展示:各种夸张的人物形象图片; 4、各种工具材料表现人物头像 教师:利用不同材料的特质,可以达到作品更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展示各种材料的人物头像作品;

人的头部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 时间:2009-08-14 13:39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818次 头部结构头部结构图人体头部结构图头部肌肉结构头部骨骼结构动态素描头部结构头部结构示意图人的头部人的头部右基底节人的头部有哪些穴位 人的头部结构,主要是指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掌握人的头部结构规律,是人物头部写生的基础。 一、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形体结构,外形特征和头部的基本比例三个方面。 ①、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是介于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一个大面体,头部又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了方形体块。面颅部则由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 2/3。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个体块的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图123)。 图(123)头部形体结构 ②、外形特征 头骨的形状决定着头部的外形特征。它不仅表现出性别、年龄的差别,还包括各种个性差异。 a、男、女头部的外形特征。男性头部体积较大,趋于方正,前额后倾,眉弓与鼻骨较显著,下颌与额部带方形,枕部突出。在外貌上男性头部线条趋于刚直,形体起伏较大。女性头部体积较小,颜面的隆起和结节部位没有男性显著,但额丘、颅顶丘较突出。额部平直、下颌带尖,颜部趋圆。在外貌上,女性头部线条趋于柔和,形体起伏较小(图124)。

图(124)男女头部外形特征 b、老年和幼年头部外形特征。老年头部顶丘因毛发稀疏而十分显著,牙齿脱落,因而牙床凹陷。面部缩短,五官集中,嘴部收缩,下颏突出前翘,是老年头部的显著特征。幼儿头部的脑颅体积占头部的5/6,面颅仅占头部1/6。头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下颌小而圆。脑颅大,颏部内收,鼻根到嘴唇距离缩短,是幼儿头部最显著的特征。 c、不同类型的头部特征。人的头部肌肉比较浅薄,头的基本造型特征是由头骨的形状决定的。中国传统的人相“八格”之说,是对头部外形特征的极好概括(图125)。 图(125)中国传统人相“八格”

普通昆虫学复习提纲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 简述昆虫与蜘蛛的区别。 4. 试举出5种昆虫学相关刊物或相关网站。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 昆虫纲繁荣昌盛的特点是什么? 3.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论述题 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翅展、蜕裂线、口器、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悬骨、前幕骨陷、具翅胸节、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直接翅肌、间接翅肌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构造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试以荔枝蝽(蝉)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取食方式。 9. 什么是具翅胸节?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昆虫成虫的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试绘昆虫翅的分区图,并注明各部分中文名称。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6. 绘通用的昆虫假想脉序图,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7. 昆虫虫翅的连锁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17. 说明昆虫翅的变化和类型在昆虫分类和深化上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8.昆虫的翅是怎样进行上、下拍动? 1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20. 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21. 试绘昆虫触角、胸足的模式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中英文名称。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第二篇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世代交替、胎生、孵化、脱皮、虫龄、龄期、头壳指数、羽化、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性二型现象、多型现象、休眠、滞育、趋性、假死性、群集性、拟态、保护色、扩散、迁飞 二、简答题 1.昆虫有哪些复杂和特殊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 2.列举3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如何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来采集或防治害虫?。 3. 简述“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的特点。 4. 举出能够把卵产在土中、植物组织中的昆虫各3种。 5.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3种代表昆虫。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昆虫的产卵方式主要有哪些?了解产卵方式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拟态和保护色?请各举1例说明。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特点及生活习性,即昆虫的生物学。它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以及从卵到成虫各个时期的生活史。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但极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现象。自然界中雌雄异体的动物大多进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昆虫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由雌雄两性昆虫 经过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称卵生。如蛾蝶类、天牛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 有的昆虫(如某些粉虱、介壳虫等),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单性生殖。分为3种情况: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营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例如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未经交配或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一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蓑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未发现过雄虫。③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秋末随着气候变冷产生雄蚜牙,进行雌雄交配,产下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没有雄蚜。 三、伪胎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卵生(oviparity),但也有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若虫),如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内发育并孵化,所产下来的是幼蚜(若蚜)似为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 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这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故幼体生殖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如双翅目瘦蚊科、摇蚊科以及蛹翅目中的部分种类昆虫。 四、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mbryony)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营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每个寄主里产卵1-8个不等(随种类而异),既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为雌性,后者发育为雄性。一个蜂卵形成胚胎的数目变化很大,多数种类一个卵形成2个或多个胚胎,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的金小蜂(Litomastixtruncatellus)可产生数百个甚至2000个左右的胚胎。 多胚生殖可以看做是对活体寄生物的一种适应。因为这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找到它相应的寄主,而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 昆虫的生殖是为了种群的延续,而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是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有利适应。如孤雌生殖对于昆虫扩大其分布和维持其种群都很重要,在任何适于生存的环境下,只要有1头雌虫,便可进行繁殖。胎生是对其卵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又无独立的卵期,所以完成生活史的周期较短。一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容易找到寄主,而多胚生殖可以保证其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幼体生殖缺乏成虫期和卵期甚至蛹期,更可以缩短其世代周期,在较短时期可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兼行两种生殖方式的昆虫,如蚜虫,在适宜环境下行孤雌生殖,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而在环境条件不宜时行两性生殖产卵越冬,以度过不良环境。 第二节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变态类型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内完成的,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从幼虫孵化开始直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变态。 昆虫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1农业害虫:1造成灾害2产量、品质下降2林业害虫3其它害虫:贮藏物害虫、木材害虫二、昆虫对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取食、骚扰、恐吓(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 有益方面一传粉昆虫二工业原料昆虫三天敌昆虫四食用、饲用昆虫五药用昆虫六、文化昆虫七腐食、粪食昆虫八科学试材九仿生学: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1历史长2种类多3数量大 昆虫纲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化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 每个体节在胚胎发育期应具备1对神经节1对体腔囊1对附肢 1蜕裂线2颅中沟3)额唇基沟4)额颊沟5)围眼沟6)颊下沟7)后头沟8)次后头沟: 头壳的分区1)颅顶2)额唇基区3)围角片4)后唇基5)前唇基6)围眼片7)颊8)颊下区9)口侧区10)口后区11)口后片12)口后桥13)后头区14)次后头区15)后颊16)后头;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幕骨前臂、幕骨后臂、幕骨背臂组成)

触角的基本构造为柄节、梗节、鞭节。触角的功能嗅觉、触觉与听觉1刚毛状如蝉、蜻蜓2线状如蝗虫、天牛3念珠状如白蚁4棒状如蝴蝶、蚁蛉5锤状如瓢虫6锯齿状芫菁雄虫7.栉齿状如豆象雄虫8羽状如雄蛾9肘状如胡蜂、象甲10环毛状11.具芒状如蝇类12.鳃状如金龟类 前胸1前胸背板2前胸侧板3前胸腹板 具翅胸节背板一般具3条沟,分别为前脊沟、前盾沟、盾间沟3条横沟把背板分为4个片,从前至后依次为端背片、前盾片、盾片、小盾片 腹板:前腹沟、腹脊沟把腹板分为4片前腹片、基腹片、小腹片及间腹片 胸足是着生在各胸节侧腹面基节臼(或称基节窝)里的成对附肢成虫的足由6节组成(1)基节2)转节3)股节4)胫节5)跗节6)前跗节(1)步行足(2)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4)开掘足如蝼蛄、金龟子等的前足(5)游泳足如龙虱等的后足(6)抱握足(7)携粉足(8)攀握足:虱 有3缘3角前缘,后缘,外缘。肩角,顶角,臀角 基褶、臀褶和轭褶将翅面分为4区:腋区、臀前区、臀区、轭区。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其体节称为初生节具有初生分节方式的昆虫体躯几乎可以向任何方向弯曲或活动。

人头面部布线详解

人头面部布线详解 关于面部布线 讲究面部布线的一个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表情动画。人物内心的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出来。而面部变化最丰富的地方是眼部(眉毛)和口部,其它部位则相应的会受这两部分影响而变化。对于面部表情,必须把整个面部器官结合起来分析。单纯只有某一部分的表情不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清楚的分析理解面部肌肉的走向分布和收缩方式,十分有利于把握面部的模型布线。 游戏模型的面数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布线不够的话就不能很好的表现想要的表情,因此“合理和足够的线”这个要求,作为我们游戏项目表情的制作的重要的制作标准。 下图是张布线相对比较理想的模型截图。线的密度分配主要集中在活动区域比较强烈的嘴部和眼睛部位。布线走向符合面部肌肉的走向,特别是鼻唇沟划分比较明显且合理。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且足够的布线: 1.要想合理布好线,布线的方式一定要与肌肉运动的方向相符合,否则很难表达出你想要 的表情。 2.不要怕麻烦或吝啬,关键部位舍不得布线,没有足够的可控点,表情就肯定做不到位。3.必须对设置、动画有一定了解,也就要知道运动原理和方式,才能控制好表情目标体模 型的度。

面部的肌肉的观察和理解。 表情肌肉:面部表情肌属于皮肤,为一些薄而纤细的肌纤维。一般起于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出各种表情。 眼部和嘴部是面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它部位则相应的会受这两部分影响而变化。因此我们重点关注这2个部分的肌肉走向位置,和运动方式。 眼部: a.眼部的环状眼轮匝肌,位于眼眶部周围和上、下眼睑皮下。其收缩时能上提颊部和下拉额部的皮肤使眼睑闭合,同时还在眼周围皮肤上产生放射状的鱼尾皱纹。闭眼、思考等表情都 会影响到眼轮匝肌. b.横向的皱眉肌和纵向的额肌,皱眉肌:在额肌和眼轮匝肌的之间靠近眉间的位置。其收缩 时,能使眉头向内侧偏下的方向拉动,并使鼻部产生纵向的小沟。 c. 降眉肌:位于鼻根上部皱眉机内侧,其中还包括降眉间肌。当其收缩时可以牵动眉头下降,并使鼻根皮肤产生横纹。一般来说,皱眉肌和降眉肌是共同参与表情变化的,在愁闷、思考等表情中可以使这几组肌肉紧张收缩而产生锁眉的表情。

头部地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课题: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头部的骨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10. 颏隆凸11. 犬齿隆凸12. 斜线13. 颞线14. 乳突15. 顶丘16. 顶结节17. 上项线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 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 - 1 -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复习过程

昆虫分类-10个目主 要特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 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半变态。 蜻蜓、豆娘 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 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无尾须。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 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 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 2 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 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 对,被鳞片,翅脉稀少。有退化的尾须。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 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 蚊、蝇、虻

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指数特征研究

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指数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辽宁汉族成人的头面部形态特征,进而了解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法医学、解剖学提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在辽宁省内选取,城市调查点及农村调查点进行测量,体质测量方法按《人体测量手册》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共分析头面部指数5项。结果辽宁成人汉族以高头型,超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鼻型为主。结论辽宁汉族成人具有中鼻型,高头型,特圆头型,超狭面型,狭头型特征。 标签:头面部;形态特征;辽宁 各民族体质特征,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较多,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全面地了解了不同民族间存在的种族特点及民族的起源问题,头面部识别提供依据,对进化与发展问题指明方向,对各民族人群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辽宁是东北较多的省份历史悠久。据报道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发现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的迹象。本研究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对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测量研究,为探讨我国各民族间的不同形态特征提供了研究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分别前往锦州市义县张家堡村,铁岭市昌图县大四家子村和锦州市内进行测量。依据入选对象年龄,分五个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60岁以上组。 1.2方法 本研究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测量,为减少测量时的误差我们统一在夏季开展工作。项目开展前,调查人员进行了专业化培训,规范测量标准。测量方法依据《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相关规定进行。所有受试者身体健康,无残疾,父母3代均系汉族。本项目对辽宁成人汉族头面部测量指标22项及10项头面部指数分型计算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测的头面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10项指数比较

人的头部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 头部结构头部结构图人体头部结构图头部肌肉结构头部骨骼结构动态素描头部结构头部结构示意图人的头部人的头部右基底节人的头部有哪些穴位 人的头部结构,主要是指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掌握人的头部结构规律,是人物头部写生的基础。 一、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 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形体结构,外形特征和头部的基本比例三个方面。 ①、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是介于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一个大面体,头部又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了方形体块。面颅部则由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 2/3。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个体块的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头部形体结构 ②、外形特征 头骨的形状决定着头部的外形特征。它不仅表现出性别、年龄的差别,还包括各种个性差异。 a、男、女头部的外形特征。男性头部体积较大,趋于方正,前额后倾,眉弓与鼻骨较显著,下颌与额部带方形,枕部突出。在外貌上男性头部线条趋于刚直,形体起伏较大。女性头部体积较小,颜面的隆起和结节部位没有男性显著,但额丘、颅顶丘较突出。额部平直、下颌带尖,颜部趋圆。在外貌上,女性头部线条趋于柔和,形体起伏较小(

男女头部外形特征 b、老年和幼年头部外形特征。老年头部顶丘因毛发稀疏而十分显著,牙齿脱落,因而牙床凹陷。面部缩短,五官集中,嘴部收缩,下颏突出前翘,是老年头部的显著特征。幼儿头部的脑颅体积占头部的5/6,面颅仅占头部1/6。头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下颌小而圆。脑颅大,颏部内收,鼻根到嘴唇距离缩短,是幼儿头部最显著的特征。 c、不同类型的头部特征。人的头部肌肉比较浅薄,头的基本造型特征是由头骨的形状决定的。中国传统的人相“八格”之说,是对头部外形特征的极好概括。 中国传统人相“八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