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西卷).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西卷).doc

2014年语文(江西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西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2014·江西,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翌.日(yì)贲.张(bēn)黑魆.魆(yuè)沆瀣.一气(xiè)B.倜.傥(tì)和.面(huó)角.斗士(jiǎo)莞.尔一笑(wǎn)C.魑.魅(chī)伛偻.(lǚ)入场券.(quàn)心广体胖.(pàng)D.笑靥.(yè)圭臬.(niè)打擂.台(lèi)绿.林好汉(lù)答案:D解析:A项,“魆”应读“xū”;B项,“角”应读“jué”;C项,“胖”应读“pán”。

2.(2014·江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弭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黝黝入目三分答案:C解析:A项,“泊”应为“舶”;B项,“斐”应为“蜚”;D项,“目”应为“木”。

3.(2014·江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_。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B.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词语未免无可非议答案:D解析:“词语”指词和词组,字眼。

“词汇”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也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或一个领域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

第(1)句应该是所使用的词或字眼,应选用“词语”。

“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只能用在肯定句中,不能用在否定句中。

“未免”偏重于“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它是对别人做法的一种评价,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都可以。

2014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资料

2014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资料

1、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情趣冷峭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本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本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天华职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4秋农管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骤(zhòu)雨歼(jiān)灭冠(guān)心病稗(bài)官野史B.杳(yǎo)然杜甫(fǔ)空(kōng)心砖宵衣旰(gàn)食C.兴(xīng)奋粮囤(dùn)落(là)花生怙(hù)恶不悛D.埋(mán)怨执拗(niù)模(mó)特儿浑身解(xiè)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贯通灼热妇孺哀声叹气B.轻佻阔绰穿凿自惭形秽C.突变内涵起源姿态翩然D.急躁磕头渊博安分守己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都黯然失色,在我的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起来,无影无踪了。

A 词语积蓄竟躲避 B.词语积存竞躲藏C 辞藻积存竟躲藏 D.辞藻积蓄竞躲避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出心裁。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含详细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1-12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13-21小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翌.(y ì)日 贲.(b ēn )张 黑魆.(yu è)魆 沆瀣.(xi è)一气 B. 倜.(t ì)傥 和.(hu ó)面 角.(ji ǎo )斗士 莞.(w ǎn )尔一笑 C. 魑.(ch ī)魅 伛偻.(l ǚ) 入场券.(qu àn ) 心广体胖.(p àng ) D. 笑靥.(y è) 圭臬.(ni è) 打擂.(l èi )台 绿.(l ù)林好汉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弭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 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 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 萦回 撺掇 黑黝黝 入目三分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

A. 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 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C. 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D. 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本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本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卷天华职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4秋农管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骤(zhòu)雨歼(jiān)灭冠(guān)心病稗(bài)官野史B.杳(yǎo)然杜甫(fǔ)空(kōng)心砖宵衣旰(gàn)食C.兴(xīng)奋粮囤(dùn)落(là)花生怙(hù)恶不悛D.埋(mán)怨执拗(niù)模(mó)特儿浑身解(xiè)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贯通灼热妇孺哀声叹气B.轻佻阔绰穿凿自惭形秽C.突变内涵起源姿态翩然D.急躁磕头渊博安分守己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都黯然失色,在我的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起来,无影无踪了。

A 词语积蓄竟躲避 B.词语积存竞躲藏C 辞藻积存竟躲藏 D.辞藻积蓄竞躲避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出心裁。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试题注解答案解析译文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试题注解答案解析译文

2014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文言文截冠雄鸡志试题注解答案解析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3题。

截冠雄鸡志李翱翱(李翱,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至零口①北,有畜(xù,养禽兽)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乎(相当于“于”,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人。

翱甚乐之,遂掬(jū,用两手捧)粟(sù,俗称小米)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寻其群体),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招呼)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双方;班;组。

通俗地翻译就是“全,都”。

下文的用法与此同。

《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王逸注:“曹,偶。

言分曹列偶,并进技巧。

”)奔于粟,既来而皆恶(wù,讨厌;憎恨)截冠雄鸡而击之,曳(yè,拉,牵引。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而逐出之,已而(不久,后来)竞(争逐,互相争胜)还(huán,回到原处)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qī,鸟禽歇宿)于楹(yíng,堂屋前部的柱子)之梁(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思慕伴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仰望焉,而旋(转动,这里指“回头”)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伸长脖子)喔咿(ōyī,禽鸣声),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离开)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那些鸡难道不是有幸听到了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得非……耶”属于固定句式,等同于“得无……乎”,一般译为“难道不是……吗?”“恐怕是……吧?”《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触龙说赵太后》:“日饮食得无衰乎?”《促织》:“得无教吾猎虫所耶?”《记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呼唤它们的鸡并驱赶它呢?“奚为……耶”,固定句式,为什么……呢?)岂不食其利背(bèi,违反,背叛)其惠(恩惠)耶?岂不丧(丧失)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伴侣。

2014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翌.(yì)日贲.(bèn)张黑魆.(yuè)魆沆瀣.xiè)一气B.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魑.(chī)魅伛偻.(lǔ)入场券.}.(quàn)心广体胖.(pàng)D.笑靥.(yè)圭臬.(nìe)打擂.(lèi)台绿.(lù)林好汉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弥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3.(3分)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B.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词语未免无可非议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5.(3分)下列句子正确的填入顺序是()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

,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2014高考江西卷语文参考答案

2014高考江西卷语文参考答案

•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 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 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 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 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 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 (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 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 象叫所有的鸡(来)。
• 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 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 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 (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 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 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 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 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
• 12【答案】B • A、前一句是“慕侣”。 • 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 是众鸡忘恩负义。 • 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 13翻译 • (1) (众鸡)拖拽(它)驱赶(它) 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 食那些粟粒。 • (2) (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 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 且逼走它呢? • (3) 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 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
古诗词鉴赏
• 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 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 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 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 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 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 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 他在当地的好友。
• 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 ,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比如“ 沙发”、“浪漫”、“巧克力”······词语。B • 斐(蜚fēi))声——闻名于世。C、入 目(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 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 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 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狭隘.(ài)凋.(diāo)谢伺.(cì)候含情脉脉.(mî)B.绚.(xuàn)烂泯.(mǐn)灭弥.(mí)补梦寐.(mâi)以求C.袅娜.(nuï)雅舍.(shâ)胡同.(tïng)引吭.(háng)高歌D.凄怆.(chuàng)玷.(diàn)辱参差.(cī)弦.(xián)外之音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书藉敲诈点缀清重缓急B.紫藤渺茫烦躁恍然大悟C.鸳鸯平旷风骚淅淅沥沥D.皎洁废墟渺小姿态翩然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颇为不平常的。

②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浓烈。

③若说地点,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A.确实包含荒凉B.确实饱含凄凉C.其实饱含荒凉D.其实包含凄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B.大型海藻不管怎样令人注目,在海洋植物界都是微不足道....的。

C.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D.大家认为王刚同学的发言的确是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邮电部门做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中坚持指挥着过往车辆,使我很受教育。

D.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至少18%以上。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今天的海洋,除了鱼类外,也有一些高等动物在那里生活着,如海龟,海蛇,鲸,海豹等动物。

B.1956年9月,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创作的《我的老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蚕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

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

7、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反问)B.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拟人)C.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排比)D.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

(比喻)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记叙了作者深夜独游清华园荷塘的经过。

B.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王熙凤、鲁大海等人物形象。

C.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D.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套中人”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1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下列对词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就是长江。

B.“一尊还酹江月”,指洒酒酬月,寄托情思。

C.“卷起千堆雪”,指作者看到的大雪纷飞的景象。

D.“多情应笑我”,应理解成“应笑我多情”。

10、下列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用于词的开篇,巧妙的将江面壮阔景象与千百年的历史风云结合一起,形成了一幅历史巨卷。

B.既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也写尽了英雄豪杰,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之情。

C.一个“去”字,一个“尽”字,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规律,为写“人生如梦”作了铺垫。

D.“风流人物”为下阕重点写小乔初嫁周郎做烘托,展示小乔婀娜多姿、风流绰约的形貌。

1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描写赤壁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下文烘托周瑜的英雄形象作铺垫。

B.下阕中词人既表达了对周瑜的追慕之情,也抒发了壮志难酬、人生如梦的伤感。

C.这首词风格豪放,意境开阔,显现出词人阔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D.词的结尾四句,表现了词人厌倦官场、鄙视功名、意欲归隐的消极思想。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B.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自得:自鸣得意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劣马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译文:我曾踮着脚尖向远处看。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译文:君子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不停地雕刻,就是金子和石头,也能刻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5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②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④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⑤群臣吏民,,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五、(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6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17、选文第一段,哪一句最能概括白果秋天的特点?(4分)答:18、选文第二段,多出使用对比,请概括出对比的内容。

(6分)答:19、为了留住北国的秋天,作者原意将“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2题。

(14分)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20、课文中这段文字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4分)答:21、“那雪正下得紧”一句中的“紧”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析被人称道的原因。

(4分)答:22、下列两句话中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分别侧重表现林冲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6分)(1)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答:(2)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答:六、(10分)23、应用文写作。

(10分)某校高三(8)班陈大河同学在学校的篮球赛中,不慎扭伤了脚,需要卧床休息三天,不能当面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

请你以陈大河的身份写一张请假条。

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现在有些年轻人,与身边的人相处不和谐,在家里与父母经常闹矛盾,在学校与同学经常有冲突,在社会上也会与自己所处环境格格不入。

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感悟?请根据你的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