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变质岩基本特征和分类

铁镁钙的硅酸盐、铝硅酸盐
斜长石 Ca[Al2Si3O8]
绿帘石 Ca2Al2Fe[Si2O7][SiO4]O(OH)
绿泥石 (Mg,Fe,Al )5~6 (Si,Al)4O10](OH)8 单斜辉石 (Ca,Na)x(Mg, Fe, Mn, Al, …)1+x(Si, Al)2O6
单斜闪石(透闪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包括:
组成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
结构构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时恢复原岩、再造变质作用 历史及岩石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
1.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变质岩是早先已形成的岩石(火成岩、 沉积岩)遭受变质作用的产物,因此, 其化学成分一方面与原岩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又和变质作用的特点有关。其 变化范围较沉积岩和岩浆岩宽广.
b
变余的层理构造
2.变质构造
定向构造 面状构造(foliation)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线状构造(lineation) 块状, 角砾状等
不定向构造
板状与千枚状构造
Slate: compact, very finegrained, metamorphic rock with a well-developed cleavage. Freshly cleaved surfaces are dull Phyllite: a rock with a schistosity in which very fine phyllosilicates (sericite/phengite and/or chlorite), although rarely coarse enough to see unaided, impart a silky sheen to the foliation surface. Phyllites with both a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are very common.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描述

(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1、变质岩的矿物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那么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
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
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
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变晶结构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
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
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1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3、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变质岩的构造系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变成构造主要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已形成的构造。
这类构造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
常见者有:板状构造是页岩或泥岩(粘土岩)在经微变质中所形成的一种构造。
变质岩基本特征范文

变质岩基本特征范文变质岩是地壳中通过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以及物理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们通常形成于岩石圈深部,是地球内部作用的产物。
变质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柱状或片状结构:变质岩中的矿物晶粒通常以柱状或片状的形式排列,与低温岩石中的矿物粒度明显不同。
这种结构是由于高温下矿物的晶体生长方式和岩浆流动引起的。
2.矿物成分的变化:通过变质作用,岩石中的矿物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例如,变质作用可以使沉积岩中的粘土矿物转变为片麻岩中的云母矿物。
这些新形成的矿物与岩石中原来的矿物相互作用,形成了特殊的岩石成分。
3.次生构造特征:变质岩中常常存在次生构造特征,如层状结构、褶皱和断裂。
这些构造特征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内部的应力和变形所形成的,它们可以提供变质作用的历史信息。
4.岩石的整体变化:变质作用使得岩石整体发生了变化,如颜色、纹理和密度等有了明显的改变。
例如,片岩中的矿物晶粒排列成平行的层状结构,使得岩石呈现出特殊的纹理。
5.形成温度和压力:变质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高压的条件。
变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岩石在地壳深部,形成温度约为400-800摄氏度,压力约为100-500兆帕。
这些温度和压力是变质岩形成的基础。
6.宏观和微观结构:变质岩具有明显的宏观和微观结构。
例如,片麻岩中的矿物呈层状排列,形成了可见的层状结构。
在微观尺度上,变质岩中的矿物晶粒通常较大,形成了均匀的结构。
7.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变质岩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变质作用通过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改变了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形成了变质岩。
变质岩可以提供关于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过程的重要信息。
总之,变质岩具有柱状或片状结构、矿物成分的变化、次生构造特征、整体变化、形成温度和压力、宏观和微观结构以及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基本特征。
通过研究这些特征,可以了解变质岩的成因、形成历史以及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变质岩的形成和分类特征

变质岩的形成和分类特征变质岩简介变质岩,英文名称为metamorphic rock,是一种转化的岩石。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
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要大于150℃)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即: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大面积变质的岩石为区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为岩浆涌出造成周围岩石的变质称为接触变质岩;如果是因为地壳构造错动造成的岩石变质为动力变质岩。
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
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
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
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所以变质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过程,中国鞍山的铁矿就是一种前寒武纪火成岩形成的一种变质岩,这种铁矿占全世界铁矿储量的70%。
此外如锰钴铀共生矿、金铀共生矿、云母矿、石墨矿、石棉矿都是变质作用造成的。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应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原岩的化学成分、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石榴石、硬绿泥石、绿帘石、蓝闪石等变质岩的命名变质岩的命名目前不是非常统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以构造划分:如如板块构造的岩石叫板岩,具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叫千枚岩,具片状构造的岩石叫片岩,具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叫片麻岩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构造和构造特征○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外表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似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
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构造,如玻璃质构造、隐晶质构造、显晶质构造。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根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3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一)岩浆岩主要特征: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主要特征: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
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
包括:①砾岩与角砾岩;②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③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
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
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变质岩特点

变质岩特点
1 变质岩的定义
变质岩是一种由原始岩石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历经变形
后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有很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变质作用的强度
和变质岩中含有的矿物成份进行分类。
2 变质岩特征
(1)变质岩具有坚硬和易于裂纹的特性,具有比原始岩石高的密度、脆性和硬度;
(2)变质岩常呈现亭子状或柱状礁石,具有密集的细细裂纹和细
小的胶结结构;
(3)变质岩表面均匀,有时会出现多种特征色泽的矿物组织;
(4)变质岩的岩浆发生了轻微的比例弹性,同时还出现变质构造;
(5)变质岩中大量含有碱性矿物和无机物质,具有较脆性和密度性,有时会出现金属矿物组织。
3 变质岩的形成
变质岩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与地下的温度和压力有关,随着暴露的
时间的延长,高温热液的流动会形成变质岩,当变质岩长期处于极端
的地质条件下(如极高的温度或压力)时,变质岩能够形成各种角色
的物质,具有陶瓷状的结构,由此产生一种脆性矿物,有助于形成仪式变质岩。
4 结论
变质岩是地壳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它们都是由原始岩石受地下高温和压力影响而发生变质后形成的,具有坚硬易裂、密集裂纹和易于构造等特征,也会含有碱性矿物和无机物质,有金属矿物组织和特定的特征色泽。
变质岩基本特征

变质岩是由火成岩在地质过程中,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受到外来物质的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矿物组成复杂:变质岩中的矿物组成复杂,既有原火成岩中的矿物,也有新增的矿物,其中一些矿物是原火成岩中不存在的;
矿物结构改变:变质岩中的矿物结构发生了改变,某些矿物结构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某些矿物甚至完全消失;
岩石结构特征:变质岩的岩石结构特征比原火成岩更复杂,可以看出岩石中多层次的结构,包括矿物结构,岩石结构,岩石变形,岩石变色等;
岩石结构变形:变质岩中的岩石结构发生变形,某些矿物结构发生细微的变化,某些矿物甚至完全消失;
岩石变色:变质岩中的岩石变色,一些矿物发生变色,有的矿物甚至发生变色变质;
岩石结构变形:变质岩中的岩石结构发生变形,某些岩石结构发生细微的变化,有的岩石甚至完全消失;
化学成分改变:变质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某些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有的元素甚至完全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 边 结 构
碎边、碎斑结构
12
4.糜棱结构: 几乎全部破碎成微粒(细粒~隐晶质),
应力作用使矿物发生韧性流变,使微粒常定 向排列成条带、条纹,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碎 斑(石英、长石)。当碎粒直径小于0.02 mm时,称超糜棱结构。
碎斑、糜棱结构
(四)交代结构:
发生交代变质作用,原岩中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矿物。 这些作用即可以置换原有矿物,保持原岩结构,也可以形成新矿物和新结 构。 1.交代残蚀 :交代形成的新矿伸入、置换被交代的矿物。接触位置呈不 规则的港湾或缝合线状。 2.交代残留 :交代进一步加强,被交代的矿物仅余零星孤岛状残留于交 代矿物中,残余矿物保持光性一致。 3.交代假象:原矿物被新矿物完全交代,但原矿物的外形仍以假象保存。
包含结构
筛状结构
(2)穿插变晶结构:两种以上矿物相互穿插,彼此分割成两部分嵌晶体。
(3)旋转结构(雪球结构):包体旋转弯曲排列,常呈“S”形的旋转状态。
(4)次变边结构:一种或数种矿物围绕某种矿物,成放射状,似蠕虫状或镶 边状。相邻矿物反应未达平衡,属反应结构 的新矿物。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一)变质岩矿物的一般特征
1. 具独特的矿物种类: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等。 2. 相对发育具层、链状和含(OH)的矿物,外形上多呈纤维状、鳞片状、 长柱状等。如阳起石、云母、滑石、蛇纹石、石榴石等,具定向排列现象。 3. 硬度大、体积小
、
(二)变质岩矿物的成因分类
1. 稳定矿物(新生矿物):包括变质作用中新生成的矿物 。也可以是原 岩中已有的,变质后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如云英岩中的一部分石英。
b .绝对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 >3mm 中粒变晶结构: >3—1mm 细粒变晶结构: >1—0.1mm 显微粒变晶结构: <0.1mm
堇青石角岩的斑状结构
(2)变晶矿物的形状
a.粒状变晶结构 (花岗~):变晶矿物近于等轴的颗粒。其中显微粒状 变晶结构称为“角岩结构”,为热接触变质岩多见,还可分为:
(二)变晶结构:
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发生重结晶或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1.变晶结构的特点
(1)岩石一般为 全晶质,自形程度一般不高 ,呈它形一半自形,矿物生长 生成时期十分接近。
(2)自形程度只反映结晶能力 ,一般与形成顺序无关,只与矿物的结晶能 力有关。(比重大的矿物结晶能力一般较大),如榍石、石榴石、电气石、 十字石等。石英、长石、方解石则较小。
变质条件。
等物理系列
(四)判别矿物平衡共生的标志 (略)
第二节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基本含义与岩浆岩是基本一致的。 结构: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及特 征,属微观现象。 构造:岩石组分或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方式,属宏观现象。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也可以在变质过程中 产生新的结构构造。
(-)
(+)
旋转结构
(三)碎裂结构
应力作用产物,岩石发生形变 — 破裂,依强度可分:
1. 压碎角砾结构:轻微破碎形成角砾状碎块。 2. 碎裂结构:矿物颗粒出现裂隙,裂开边缘错碎小颗粒(碎边),呈不规 则棱角状、锯齿状,无明显位移,可看出原颗粒轮廓。 3. 碎斑结构:破碎较强,大部分矿物被粉碎,形成碎基,只残留部分较大 的矿物碎粒,构成碎斑。碎斑形状不规则,多具撕裂破碎边缘、裂纹、波 状消光等应力效应。碎基则为细小碎末至隐晶质,岩石明显位移。
特征变质矿物:仅稳定于狭窄的温压条件下,可指示变质条件,如红柱 石、蓝晶石、矽线石、透闪石等;
贯通矿物:可以在很大温压条件下稳定存在,如石英,方解石;
2. 不稳定矿物(残余矿物):变质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不稳定矿物。如云英 岩中残留的长石,说明反应不彻底,未达到平衡。
(三)变质岩种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原岩的化学成分。等化学系列
构结晶变片鳞
(3)变晶矿物的交生关系
1) 包含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主晶,多为变斑晶)中包裹一些不定向细 小矿物颗粒(容晶)
a.包含嵌晶变晶结构:包体呈大小不等,不规则地镶嵌于变斑晶内。 b.筛状变晶结构 :包含的数量较多,呈筛孔状。被包裹的矿物定向排列时,为 残缕结构。另有红柱石中的空晶石,硬绿泥石的沙钟结构。
2.变晶结构的类型 (1)变晶矿物的粒度: a.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粒度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同种主要矿物粒度大小不等,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状结构) :粒度变化截然,大者称 “变斑晶”,细者为“变基 质“,变斑晶中可包含基质矿物,一般为结晶能力大的矿物,与基质形成期相当或 晚。
2.原岩的影响:
正变质岩其化学成分与岩浆岩化学成分范围较为吻合,而副变质岩中,各种 组分变化悬殊,视不同沉积原岩而定:
正变质岩(%)
副变质岩(%)
SiO2 Al2O3 FeO+Fe2O3 CaO+MgO
35~78 0.86~28(一般<20)
3~15 <30% 极少超过47%
0~90 17~40 不定,有时很高。 CaO可达56%
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作用类型和程度。提供恢复原 岩的依据,提供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结构
据成因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及交代结构。
(一)变余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结构被部分残留下来,称变余结构。可在原 岩结构前加上“变余”二字,可有各类原岩的变余结构。如岩浆岩: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沉积岩:变余砂状,泥状,粉砂状结构 等。
MgO可达47%
3.等化学系列 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
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决定的。 五个等化学系列: 长英质系列、富铝质系列、碳酸盐岩系列、 基性系列、超基性系列。
4.等物理系列 在同一变质条件小形成的所有岩石,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
的不同,是由原岩的化学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镶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界面平直或弯弧形,紧密接触。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界面不平整规则,锯齿状。
镶嵌 粒状
变晶 结构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
b. 鳞片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鳞片状,可定向排列。
c. 纤状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长柱状,纤维状,可作向心状、束状,向 心结构,蒿束结构。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构结晶变状粒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