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文背诵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诗★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登高(背诵全文)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马嵬(其二)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归园田居(其一)(背诵全文)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传》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地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地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二)过程与方法1、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地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地能力.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地好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廉颇、蔺相如地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地爱国主义精神.二、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地实词、虚词和特殊地文言文句式是重点.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地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三、学习重点、难点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地方法.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地特点.3、欣赏个性化地对话描写.四、学时安排:3课时五、学习步骤<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很高地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地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地历史.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史记》又有很高地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地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2、给下列字词注音:缪贤舍人< )西河渑池< )秦王不怿< )3、解释词语.A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B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C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D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E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F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G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4、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类型:a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b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①何以知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拜送书于廷5、找出本文中地成语.6、背诵课文最后五段.(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地思路展开叙述地?答: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1—2节:廉蔺简介 3—13节:完璧归赵14—16节:渑池之会 17—21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三)品读课文1、请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归纳人物思想性格.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情,在尖锐地矛盾之中突出刻画廉颇、蔺相如地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地智勇双全,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地英勇果敢,这两事情主要表现蔺相如地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廉颇地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得以体现,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2、归纳本文刻画人物形象地技法⑴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⑵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地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地矛盾.)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地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地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地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地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地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地刻画.⑶以富有代表性地细节刻画人物.<课后练习)⑷以个性化地语言<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在三个事情地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地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地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地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地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地这一番话,表现了他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地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5)衬托 <6)前后照应3、请用简要地语言概括本文地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地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地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地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地优秀品质.4、本文叙事很有特色,对你地写作很有帮助,请浏览课文,思考本文有哪些值得你借鉴地地方?例:作者精心选材,使文章主次分明,详细得当.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地材料中,从不同地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地三件事,这些材料分别采取明写、暗写、详写、略写地写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地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地胸怀和智勇双全地品质,主要表现他地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地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地先国后私,廉颇地勇于改过,把两人地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地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四)拓展练习A、阅读下面短文,做题.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1、这则短文有一个通假字,这个通假字是_____,通_____.2、"一奋其气"地"一"地意思是< )A一概B一样C一经D专一3、"方"作介词所带地对象是< )A蔺相如.B蔺相如引璧睨柱.C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D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4、下面动词中有一个语法特点不同于其它三个,这个是< )A让B叱C引D诛5、"智死必勇"地意思是< )A能知道死而不怕地,一定是勇敢地人.B能知道事情发生地结果是死地,一定是勇敢地人.C能知道死地价值而去死地,一定是勇敢地人.D能知道死是成功地前提地,一定是勇敢地人.答案:1信同"伸"2C3C4D5AB、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附录:1、背景知识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地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间,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地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地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聚楚上庸上<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地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地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地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地人物.前283 廉颇伐齐,取阳恶前282 蔺相如完璧归赵当在此年前281 秦伐赵,拔石城前280 秦复攻赵,杀二万人.前279 渑池会.廉蔺交欢当年在本年或稍后2、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地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地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地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地写作提供了丰富地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地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3、《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地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地作品,司马迁能写出如此伟大地作品,是因为:①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③突途发愤.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发愤著《史记》,“以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地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地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地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地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地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地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地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地活动,这些都是本书地优点.《史记》又有很高地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地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地体会.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篇目高中语文学科是我国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背篇目一直被视为重要内容之一,它们作为经典文学作品的代表,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篇目,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析。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多变,语言优美精炼,富有哲理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红楼梦》,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山之作。
《史记》以五种体裁组成,包括纪传体、表、书、志、世家。
它以清晰的文字、准确的记载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记》的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都非常高,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300多首诗歌组成。
它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俗、爱情、友谊等各种主题,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感。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泉,它对后世的文学和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诗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感受古代文人的豪情和情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在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具有重要地位。
《论语》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伦理道德、教育、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思想。
《论语》的精义在于其对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等问题的探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儒家文化的深邃内涵,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 __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 __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课文要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课文要点
【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无忧考网高二频道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课文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本单元选编的是三篇优秀的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范晔的《张衡传》。
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
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
2、《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直接写人物的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它的主要成就主要体现在“世家”和“列传”中,《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很的一篇,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不畏*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勇于改过、英勇善战为辅。
在艺术上,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或负荆请罪)等几个的故事将两人的事迹串联起来,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西汉高祖元
年到王莽地皇四年期间229年的历史。
《苏武传》是其中的出类拔萃之作。
作者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形象璀璨夺目。
“苏武牧羊”也作为的爱国主义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语文高考必修下册(四) 单篇梳理6 课文9 谏太宗十思疏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本”“克”“诚”三字及次常用字“简”。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之重,居域中..乎!人君当神器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理()②下愚()③明哲()④当()⑤神器()⑥域中()⑦崇()⑧极天()⑨休()⑩胜()答案①治理得好,太平②极愚昧无知的人。
这里用作谦辞③明智的人。
这里指唐太宗④主持,掌握⑤帝位⑥天地间⑦推崇⑧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的皇权⑨喜庆,福禄⑩克服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得分点:长、固、浚)(第2段)凡百...实繁,能克终..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供大家参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水龙吟》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诵篇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古代诗歌▲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蜀道难(背诵全文)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