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常见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种类

蝶和蛾
蝶和蛾是常见的一类昆虫,它们全身被许多微小的鳞片覆盖。 蝴蝶翅上的鳞片是五颜六色的,而多数蛾的鳞片没有光泽。它们的 幼虫都先以吃植物的毛虫形态存在,再逐渐长成成虫。
目前已发现的蝽类昆虫有67000余种,它们长着刺状的口 器,这种口器通常被收在两足之间。其他昆虫种类较少,比较 常见的有蟑螂、蜻蜓和蝗虫等。
蚂蚁胡蜂和蜜蜂蚂蚁胡蜂和蜜蜂构成了昆虫的第二大类目前已发现的有20余万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生有一个细腰
世界上昆虫约有100万种,这么多种 的昆虫如何分类呢?
根据昆虫身体的构造和幼虫发育的 方式,最常见的一般把昆虫分成了五大
类:1.甲虫 胡蜂和蜜蜂 昆虫
2.蝶和蛾 3.蚂蚁、 4.蝇 5.蝽类和其他
甲虫
蚂蚁、胡蜂和蜜蜂
蚂蚁、胡蜂和蜜蜂构成了昆虫的第二大类, 目前已发现的有20余万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生 有一个细腰。胡蜂还长有一对透明的翅膀,而多 数蚂蚁都的特征是第二对翅膀变成 了一对平衡器官。这类昆虫分布极广,其中家蝇也是日常生活 中最常见的一种。
蝽类和其他昆虫
常见农业昆虫分类(附高清图)(0001)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直翅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
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主要是蓟马。
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半翅目主要是蝽类。
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脉翅目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鳞翅目昆虫纲中第二大目。
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
昆虫的分类

(1)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
• 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 2 分叉;
•
金龟 幼虫叫蛴螬grubs
• 成虫常夜间活动,危害作物、果树、林 木的叶、花或果实;幼虫取食幼根。 • 全世界已记载9000种,我国已知约500种, 有很多重要害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
1、蝽科Pentatomidae :
体中-大型 触角多5节,少数4节,喙
4节;
单眼一对。中胸小盾片发
达,三角形。
前翅膜区上有多数纵脉,
从一基横脉上伸出。
菜蝽
岱蝽 Dalpada oculata
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浩蝽 Okeanos quelpartensis
5、长蝽科 Lygaeoidea 小至中形,体狭长。
大多数种类植食性。
6、黾蝽科
体小型至大型,长形或椭圆形。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头 平伸,单眼无。触角4节,明显伸出。喙4节,粗壮,直,但 不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极为发达,向后延伸,将中胸 背板全部遮盖,外观不能看见;在无翅类型中尤其如此。前 胸背板前端不具领圈。中胸小盾片不发达。中、后足极细长 向侧方伸开,腿节与胫节约等长
• 7.吉丁甲科Buprestidae
•
• 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 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入, 前胸腹板突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 不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 触角锯齿状。
7、锹甲科(Lucanidae)
体多为黑色或褐色的大形甲虫,有光泽,体壁坚硬,头 大而强。触角膝状,11节,末端3节呈叶状。雄虫上颚特别 发达,而突出成鹿角状。跗节5节。以第5节最长。一般生 活在朽木或腐植质中。
昆虫分类

编者:Cheni
16. 鳞翅目-蛾类
5) 夜蛾科: 前翅M2与M3出自中室后角 ,翅色 多为灰褐色。为动物最大科。
编者:Cheni
16. 鳞翅目-蛾类
6) 天蛾科: 前触角杆 状,口器较长。 前翅窄长,后 翅小。幼虫具 有臀刺。
编者:Cheni
16. 鳞翅目-蛾类
7) 枯叶蛾科: 前翅R5与M1连有短柄, M2出自Cu。 后翅具有肩区。
编者:Cheni
9. 同翅目
头式为后口式, 触角刚毛状或线状, 刺吸式口器。两翅 膜质或前翅革质, 前翅较大,后翅较 小。渐变态或半变 态发育。
编者:Cheni
9. 同翅目
1) 蝉科: 体型较大, 触角刚毛状,雄 性腹部具发声器, 两翅膜质。
编者:Cheni
9. 同翅目
2) 角蝉科: 体型较小,前胸背 板发达而扩展,通常具 有角突。
8. 竹节虫目
1) 叶虫脩科: 身体极扁平, 模仿绿叶。触角长 或短。胸足扁平突 出,模拟叶子。雌 性前翅较大,有叶 脉纹,后翅退化。 雄性前翅相对较小, 后翅发达。
编者:Cheni
8. 竹节虫目
1) 枝虫脩科: 身体极细长,模仿枝条。触角较长。胸 足细长。前翅较小,后翅较大,臀区发达, 部分种类无翅。
编者:Cheni
5. 襀翅目
触角线状,咀嚼式口器退化。前胸 能活动。翅膜质,翅脉较少,后翅臀区 较发达。尾须较长。幼体水生,半变态 发育。
编者:Cheni
6. 直翅目
触角线状,典 型的咀嚼式口器。 前胸背板两侧下延 呈马鞍状。前翅革 质,后翅膜质,后 翅臀区较发达,后 足跳跃式。尾须长 或短。渐变态发育。
编者:Cheni
14. 脉翅目
昆虫分类(2)

斑衣腊蝉
蝉与蝉蜕
十七年蝉与为害
《环球时报》2004-05-19 美国首都华盛顿和东部的 14个州一大批十七年蝉陆 续羽化。导致婚礼、球赛 和其他的公共活动均被迫 延期或改到室内举行。 这
种蝉分布于美国东部大平 原。其生命周期非常长, 幼虫在地下整整生活十七 年以后,才会爬出地面羽 化为成虫,然后交配、产 卵,接着很快死亡。
• 变态: 渐变态
• 栖境:多栖息于野外石下、浅沟中、枯枝落 叶或树皮下等潮湿场所。一般为杂食性,以 其它昆虫或动物性干燥物质和植物花、芽、 浆果等为食。尾铗有防卫或猎获食物的作用。
• 种类:全世界1200多种,我国220余种。
坚硬而不分节的钳形尾铗
蠼螋 earwig
前翅革质,末端平截状
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下
分类:全世界已知6000种,我国340余种。
危害稻叶
若虫
成虫
稻 (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 agnall)在广
东各地 发生,主要为害水稻, 以水稻悞 和分 期 害 重。成虫及若虫以 吸式口器 水稻叶面成 微细黄白色 斑,由叶 开 ,渐至全叶 缩枯黄。
悠花期 中为害 ,造成 谷。
H bris sub acens (Walker)。
蚁 成 窒状
蚁 捕食昆虫
常 种类:蚁 M rmeleon formicarius (L.),幼虫在
地面或 伏在 中等 猎物,或 窒状 捕获猎物, 主要捕食 蚁或其它地面活动的昆虫,又称蚁 (ant lion),因幼虫常 行, 又叫 退虫 ,可入悸。。
• 种类:包括 、 、齿 等,全世界已 知300余种。
• 经济意义:成、幼虫多为淡水 类的 。
• 变态: 渐变态
昆虫分类简介

(Ephemer-短命,ptera-翅) 体中型,纤细柔弱。 口器退化; 复眼发达; 触角刚毛状; 翅膜质,前翅大,后翅小; 腹部有一对细长多节的尾须,有一条中尾丝。 稚虫水生,主要取食小型水生动物和藻类。成虫陆生, 有趋光和婚飞习性,寿命很短,不取食。全世界已知 2 250多种,我国已知约250种。
蝗科:Acrididae
后足腿节与中润脉摩擦发音,前胸背板发达,跗3-3-3节, 爪有中垫。产卵于土内, 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后足跳跃足, 产卵器瓣状,尾须短,不分节。如东亚飞蝗
蟋蟀科:Gryllidae 前足胫节具听器,产卵器细长,跗3节。 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 后足跳跃足,雄虫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 雌虫产卵器呈剑状,尾须长,不分节。
种下阶元 infraspecific category
变种(variety):以前,有些人认为凡不符合模式标本的标
本都称为一个变种。1961年以后废弃不用。
生态型(ecotype):不同生态条件下表型不同,形态上有明
显差异,但可随生态条件变化发生可逆性变化。如东亚蝗的 散居型、群居型。现已不用。 亚种(subspecies),由于地理隔离,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 形态上有较大差异,但未达到种的级别。可用。
7. 蜚蠊目 Blattodea
(Blatt-平板,蜚蠊) 体中至大型,宽扁 口器咀嚼式; 触角长丝状; 复眼发达或无; 前胸发达,盖住头部; 前翅覆翅
该目中文蜚蠊,俗名蟑螂,偷油婆等。英文名 cockroachs,roach。中国古代的称谓也很多, 如《诗经· 尔雅》中有:蜚、负盘、蜚盘虫、 香蜋子等,《本草纲目》中有石僵、滑虫、地 鳖、簸箕虫、过街、蚵婢虫等。 生活在室内的蜚蠊是卫生防除的主要对象,污 染食品并留下讨厌的气味,传播疾病等。野外 生活的种类少数是农业害虫。有的种是中药材。
昆虫各科特征

1 蝗科(Locustidae)一般大型。
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3螽斯科(Tettigoni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4节;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4蟋蟀科(Gryll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针状或矛状。
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
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网蝽科(Tingidae)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昆虫分类1

2、蚁蛉科 Myrmeleontidae
头胸一般具长毛,触角短,棒状 翅痣下方有1狭长的翅室
短,棒 状
痣下室
3、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外形似蜻蜓,触角长,几乎等于体长,棒状
复眼大,被一沟分为上下两部分 翅痣下室短
长,棒 状
4
二、鞘翅目
世界35万种;分属4-5个亚目(原鞘亚目、肉食亚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
26
▲前胸背板
▲ 前胸腹板突
16、芜菁科 Meloidae
体中型,体壁及鞘翅柔软 前胸小 两鞘翅末端分开 爪纵裂成2叉
27
17、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鞘翅常在中部以后 愈合
异节类,5-5-4 前足基节窝闭式
前3可见腹节愈合
28
步甲科和拟步甲科
步甲科 体型 小-大型 拟步甲科 小-大型
水龟虫科
椭圆形,扁平而光滑具 似龙虱,但背面较隆 光泽 起 长,丝状 短于触角 短,锤状 长于触角
♂前足为抱握足,后足 三对足均细长,胫节 基节大并固定在腹板上 上具长的端距 无中脊突 6节 有中脊突 5节
10
5、犀金龟科 Dynastidae
雄虫头顶、前胸背板生发达突起
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可见低矮
鲜艳,具蓝、绿、 色泽鲜艳,多 多暗,黑色或棕色 黄等金属光泽 具星状花斑 成对相等,或1枚 外缘不凹入 6对位于腹板侧上 方 不等,大爪端部 常分裂 外缘不凹入 前3对位于侧膜上 后3对位于腹板上 成对相等 外缘凹入 同前
19
12、萤科 Lampyridae
♂
发光器
♀
20
小-中型,长而扁,体壁柔软 前胸背板发达,盖及头部 雄虫一般有翅,雌虫常无翅 腹部6、7节具发光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
• 4.天牛科:天牛科昆虫,是中至大型的甲虫,身体狭长。
•触角长,通常超出身体,11-12节,鞭状。复眼呈肾状, 围绕触角基部。天牛幼虫又叫"哈虫",身体呈乳白或者 黄色。胸足消失,胸腹节两面都有称作步泡突的骨化区, 司运动功能。多数天牛幼虫营钻蛀木材生活,是林业上 的大害虫。
yóu yán
zhōng
蜈蚣、蚰蜒、蝗虫、螽斯、天蛾、椿象
• 一、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 • (一)分类的阶元:昆虫分类学采用了与其它动植 • • • • • • • • •
物相一致的分类阶梯,即界、门、纲、目、科、属、 种,阶梯之间常加一些中间阶梯,例如总科、亚科、 亚属、亚种等等。如粘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总科夜蛾总科 科夜蛾科 亚科夜盗蛾亚科 属Mythimna属。
幼虫大多数捕食蚜虫、介壳虫等害虫。
•
7.象甲科:本科是些小至大型的甲虫,它们的头
部延长成喙状,因而习惯上叫它们象鼻虫。口器 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象甲幼虫 体胖,白色。头部发达,但无足,在植物体内营 寄生生活。
六、鳞翅目 Lepidoptera
•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 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取 食吮吸花蜜。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 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 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园林植物有关 的有2个亚目。 •
1、蝉科:蝉科昆虫俗称"知了",是中至大型的昆虫。 头大,复眼大,具有3只单眼,触角很短,•呈刚毛状。 雄虫具鸣器,位于腹部两侧。若虫在地下生活,吸食 植物根部汁液。
2、叶蝉科:俗称"浮尘 子",•身体小至中型,很 象蝉科。头大,具2枚单眼, 或者无单眼,•触角较长。 叶蝉的后足胫节上有1-2列 短刺。•雄虫没有发音器。 若虫在地上生活。很多叶 蝉是农业上的大害虫,为 害植物的叶片和枝干,如 大绿叶蝉、桃小绿叶蝉等。
1、蝗科
• 蝗科昆虫,即我们平常
见到的蚂蚱、蝗虫。• • 身体粗壮,触角短, 除极少数种类外,均不 超出体长。蝗虫前胸背 板发达,呈马鞍形,盖 住中胸,常具有两对翅。 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 前翅而发音。听器位于 第一腹节两侧。产卵器 粗壮,卵产在地下。
2、螽斯科:螽斯科
昆虫,即我们讲的蝈 蝈和纺织娘。•它们 触角呈丝状,长过 身体。雄虫靠前翅 摩擦发音,少数类群 雌虫也可发音。听 器位于前足胫节的 基部。产卵器为刀 状或剑状,尾须短。
•
5、夜蛾科:夜蛾是些中大形的蛾子。身体粗 壮,多呈暗灰色,翅面上斑纹丰富。夜蛾的喙很 发达,能吸取果汁,在后胸两侧各具有一只鼓膜 听器。夜蛾幼虫身体粗壮,多数身上只具有原生 刚毛,绝大多数为植食性。
• 6、舟蛾科:本科昆虫又叫天社蛾,是些大中形
的蛾子,口器不发达,喙软弱。有一对后胸听器。 幼虫臀足不发达,有时特化成枝状,向后伸出。 静止时,头尾举起,形似小舟,故而又叫舟蛾。
•
7、毒蛾科:身体中大型,粗壮多毛。喙退化, 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虫丝状,有时雌虫翅退化 或无翅。雌虫腹部末端有成蔟的毛,产卵时用以 遮盖卵块。毒蛾幼虫身体多毒毛,接触皮肤刺痒 疼痛,在第6、7节腹节背面各有一个翻缩腺,这 是毒蛾幼虫的最显著的特征。舞毒蛾是阔叶林木 的一大害虫。
•
8、枯叶蛾科:本科昆虫中至大型,很粗壮,被 有粗密的毛,身体一般呈棕红色,似一片枯叶, 喙退化,不能取食。后翅肩区宽大,并具有肩脉。 幼虫身体多毛,很多种类身体扁平,而且体色与 树皮相同,常常静止在树枝上,不易被发现,因 而又叫"贴树皮"。本科常见的种如为害松树的各种 松毛虫,为害果树的桃枯叶蛾等。
3.叩头甲科:叩头甲科昆 虫,是小至大型的昆虫,前胸 很发达,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 一强大的突起向后延伸于中胸 腹板的深凹窝之中,能够弹跳。 握住腹部,它可以做叩头的动 作。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胸 背板后侧角明显后突。 幼虫身体光滑、坚硬,大多 呈黄色,在地下取食植物根茎, 通称金针虫,是植物的重要地
3、蚜科:本科昆虫因能够分泌蜜汁•俗称蜜虫。 蚜科是些小形的昆虫。触角长,通常为6节,触角 第3节至第6节上常具有圆形或者环形的感觉圈。多 数蚜虫腹部具一对腹管,腹部末端的突起部分叫尾 片。蚜虫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害虫。
• 4、蚧科:蚧科昆虫的雌
虫身体圆形。体壁高度硬化 而形成介壳。体背面不分节。 本科昆虫固定取食,如: 朝鲜球坚蚧,日本龟蜡等。
3、盲蝽科:昆虫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虫子,触角 为4节,没有单眼。前翅在革片上经常多出一个楔片, 膜质部分常具翅室。本科也多是一些植食性种类,如 绿盲蝽、三点盲蝽等是常见的重要害虫。
4、猎蝽科:又叫食虫 蝽,是一些中、•大型的蝽 类,头部在复眼后方缢缩, 3节的喙向腹面弧状弯曲, •端部放置在前胸腹面的一 条纵沟中,这是识别猎蝽 的主要依据。猎蝽没有臭 腺,以捕食虫子为生,有 时它 可以捕食比本身大得多的
•
9、尺蛾科:尺蛾科昆虫身体 小形至大形,比较细弱,前后 翅面宽大,但翅子较薄,静止 时平展在身体两侧。尺蛾幼虫 仅在第6节和第10节上具有两对 腹足,•行走时一屈一伸,似尺 子量物一般,尺蛾由此而得名。
•
10、刺蛾科: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上密布 厚厚的鳞片,口器退化。翅面宽大,静止时呈屋脊 状置于身体背面。幼虫蛞蝓形,少数种类体上光滑 无毛,但大多数种类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刺人剧 毒。幼虫化蛹在光滑、坚硬的石灰质茧中。刺蛾科 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青刺蛾、黄刺蛾等。
5、 粉虱科,是一些小型的昆虫。虫体及翅面上 覆有一层白色蜡粉,触角7节。•翅脉简单,前翅仅 3条,后翅仅一条翅脉。•粉虱科为过渐变态,若虫 营固定生活。本科为植食性昆虫,很多是花卉、蔬
菜上的大害虫,如温室白粉虱。
6、木虱科
• 本科昆虫体小型,能飞
善跳。触角细长,共有 10节,其端部具两条长 短不一的刚毛。口器由 前胸腹面伸出,前翅比 后翅坚实,其上只有纵 脉而无横脉。腹部末端 无产卵器。成虫、若虫 常将蜡质分泌物覆于身 体之上。许多种类是园 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
二、常见昆虫分类
(一)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些中至大型的昆虫。口器咀嚼 式具有两对翅,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质, 纵折于前翅之下。前足常特化为开掘足,或 者后足特化为跳跃足。雄虫常常具有发音器。 直翅目昆虫的听觉器官是鼓膜听器,它位于 前足胫节基部或腹部第一节。具一对尾须, 属不完全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1、蝽科: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为5节,少数 为4节,常具有2枚单眼,中胸小盾片很大,超出爪片 的长度,具有臭腺。本科大多数是植食性的害虫,例 如斑须蝽、黄斑蝽等。
2、缘蝽科:昆虫中至大型, 身体多数狭长,两侧缘略平行。 触角和喙管均为4节。小盾片 小,短于爪片的长度,•前翅 膜质区具有5条以上的纵脉。 后足的腿节常常粗大,胸部没 有臭腺。•为植食性昆虫,如 为害棉槐等多种植物的粗腿缘 蝽等。
2、蛱蝶科:蛱蝶科也是中、大型的美丽蝴蝶,具 有各种鲜艳的色斑。飞翔迅速而且活泼。本科蝴蝶的 主要特征是它们的前足退化,很短小。常缩起,休息 时四翅不停扇动;幼虫 :颜色深,头部常有角状突起, 体上常有成对的棘刺;蛹为悬蛹。
(二)异角亚目 Heteroneura
• 通称蛾子。触角丝状、栉齿状等,但不呈球杆状或棍棒状。
• •
1.金龟甲科:金龟甲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 鳃片状,•前足为开掘足,胫节外侧有齿。金龟 子的幼虫叫“蛴螬”,在地下生活。金龟子按食 性可分为两大类群:粪食性金龟子,俗称“屎克 螂”和植食性金龟。很多植食性金龟是园林植物
上的大害虫,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2.吉丁甲科:吉丁甲科昆虫,很象叩头甲,大多 数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身体流线型。前胸和中胸 紧密相接,不能弹跳。前胸背板后侧角不向后突。 幼虫体扁,以钻蛀枝干为食,它的幼虫俗称“扁头 哈虫”,如金缘吉丁虫等。
昆虫。
5、网蝽科:昆虫是些小型的蝽类,身体扁平。触角4 节,第3节特长,没有单眼。• 本科最大的特点是前胸背板 向前,向两侧延伸,向后延 伸盖住小盾片。与前翅一样, 全部呈网状花纹状。为植食
性昆虫,如梨网蝽。
三、同翅目
• 本目昆虫包括蝉、叶蝉、蜡蝉、蚜虫、介
壳虫、木虱、粉虱等。 • 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 态。口器刺吸式,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 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 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 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
•
5.叶甲科:叶甲科 昆虫,也叫金花虫,是 些小型或中型的甲虫。 它们的身体有的是卵 圆形,有的是长形。 触角丝状,11节,长 不超出身体的一半。 叶甲的成虫和幼虫都 是植食性,如榆兰金 花虫,就是园林植物 上的一种大害虫。
6. 瓢甲科: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
体背隆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头小,一部分隐 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呈锤状。瓢虫的成虫和
七、双翅目
•
双翅目包括蚊类、虻类和蝇类昆虫,它们 的共同特征是,只有一对膜质的前翅,而 后翅特化为细小的平衡棒。口器为刺吸式, 刮吸式或者吮吸式。属完全变态。
•
八、膜翅目 Hymenoptera
•
膜翅目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蜂子和蚂蚁。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具有两对膜质的翅,口器为咀嚼式。腹 部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叫并胸腹节。第二腹节缩小 成“腰”称作腹柄。雌虫具针状的产卵器,有的种 类具有刺螫能力,属完全变态类型,幼虫无足或多足, 蛹大型的昆虫。 它们的前翅高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 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口器咀嚼式, 属完全变态类型。 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 蛹多为裸蛹。 本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含有25万多 种甲虫,其食性也很复杂:有肉食性、植食性、腐 食性、粪食性等等。
• (一)锤角亚目 • 锤角亚目的昆虫通称蝴蝶,它们的触角为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