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03 亲水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 溶解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连接基团
01
连接基团是连接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桥梁,通常为
碳链或芳香环。
02
连接基团的性质和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和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连接基团的设计和优化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的关
短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润湿性。
长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高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渗透性。
按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以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硬水能力。
硫酸酯盐型
以硫酸酯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耐碱、耐硬水能力。
磺化法
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强酸处理有机物,引入磺 酸基团,形成表面活性剂。
酯化法
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类表面活性剂。
绿色合成方法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表面活性剂,具有环保、可持续 的优点。
酶催化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高、条件温 和。
绿色氧化还原法
利用环保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总结词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程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HLB值越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选择合适的 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发挥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泡沫性能与去污力
总结词
泡沫性能和去污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 洗涤、清洁等领域应用效果的性能参数 。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01
按化学结构分类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 两性离子型等。
按应用分类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工业、医药、 农药等专用表面活性剂。
03
02
按来源分类
天然表面活性剂和合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表面与液体的接 触角,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物 质的分离和制备。
在泡沫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泡沫 的大小和稳定性,发泡和消泡在日化、食 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工业清洗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清洗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渍和油 脂更容易被去除。
THANKS
感谢观看
石油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用于提高采收率和油水分离效果。
详细描述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同时,它 们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将水和原油有效分离,提高油品质量和 产量。
食品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加工、乳化、增稠和稳定食品体系。
04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发 挥重要作用,如纳米颗粒、纳米 纤维和纳米膜等。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胶束、乳液 、微乳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可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可降解表 面活性剂成为研究热点,如脂肪酸酯 、烷基多糖苷等。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6.季铵盐7.鎓盐类8.多羟基型9.聚氧乙烯型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活力较小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1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环保、低毒、生物 可降解等优点的表面活性剂,如糖基表面活性剂、 磷脂表面活性剂等。
2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 成和生物合成两种,其中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环境 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性能 与其他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差异,以及大规模生产 和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选择合适的润湿剂需要考虑其润湿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化学品的兼 容性。
起泡和消泡作用
起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在泡 沫灭火器、泡沫混凝土、泡沫清洗等领域中,起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应 用之一。
消泡作用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如纸浆制造、石油开采等,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消泡剂,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和稳定,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使其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或穿透细胞膜,从而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分布和吸收。
05
词
磺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通过将芳香族化合物与硫酸反应,引入磺酸 基团,从而制备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总结词
化妆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润湿性和乳化效果。
详细描述
在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润湿剂和分散剂,有助于将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混合在一 起,形成稳定且易于涂抹的质地。同时,表面活性剂还能帮助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更加柔软 光滑。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表面活性剂

商品名为苄泽(Brij),平平加O (Perogol O)是一类聚氧乙烯 蓖麻油化合物,HLB值在12-18间,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 常用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 Poloxamer 188(Pluronic F68)作为一种水包油型乳化剂,是目前 用于静脉乳剂极少数合成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够耐 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制剂中存在多种组份时,对主药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份 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当多种组份与主药竞争
同一增溶位置或某一组分吸附或结合表面活性剂分子 而使主药的增溶量减小,若某些组份可扩大 胶束体积从而增加主药的增溶。
例如:苯甲酸增加羟苯甲酯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溶液中的溶解,而二氯酚则减少其溶解
4、抑菌剂的增溶
本章重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结构特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胶束,HLB值,起昙,配 伍,应用 •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时,如继 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能在表面定向排列的表面活 性剂分子则转入体相。这些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依赖 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 水中稳定分布的胶束(micelle)。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 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

应用:杀菌;防腐 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 器械的消毒。 消毒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品卵磷脂 合成品氨基酸型与甜菜 碱型。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 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 的杀菌能力。
HLB值计算 值计算 混合后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HLB ×WA+HLB ×WB A B HLBAB = WA+WB
例 HLB值的计算: 用司盘80(HLB值4.3)和聚山梨酯20(HLB值16.7) 制备HLB值为9.5的混合乳化剂100g,问两者应各用多 少克?该混合物可作何用?
4.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 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 有类似作用,如甲酚皂、甲酚磺酸钠等。
可根据浓度用于皮肤 消毒、伤口或粘膜消 毒、器械和环境消毒 等。
表面活性剂还常用做乳化剂、助悬剂和润湿剂等。
小结 通过学习,掌握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等名词的意义;理解表面现象、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增溶的机理;掌握表面活性剂的 结构、分类及应用。 作业 思考题来苏水配方: 来苏水配方: 来苏水配方 由甲酚500ml、植物油 及氢氧化钠43g加水配 由甲酚 、植物油300g及氢氧化钠 及氢氧化钠 加水配 成 思考处方中植物油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提示: 提示:植物油和氢氧化钠可发生皂化反应
注意: 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一定是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一定是表面活性物质,而表面活 性物质不一定是表面活性剂。 性物质不一定是表面活性剂。
2. 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分子= 非极性烃链 + 极性基团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硫酸盐(FAS)是重垢洗涤剂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去污力强的优点厂它的缺点是对硬水比较敏感,因此使用的配方中必须加螯合剂。
(3)磺酸化物 主要有脂肪族磺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酸化物、磺基芳基磺酸化物、磺基萘磺酸化物等,分子结构通式为ROSO3-M+。其水溶性和耐钙、镁盐的能力虽比硫酸化物稍差,但不易水解,在酸性水溶液中较稳定。常用的有:
①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商品名“阿洛索-OT”);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本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与疏水基相连的亲水基是电性相反的两个基团,即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性、去污力;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杀菌力。
(1)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是卵磷脂,主要来源于大豆和蛋黄,其分子结构由磷酸酯盐型的阴离子部分和季铵盐型的阳离子部分组成。本品不溶于水,但对油脂的乳化能力很强,可制得乳滴细小而不易被破坏的乳剂,可用于制备注射用乳剂,也是良好的脂质体原料。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
碱金属皂:O/W
碱土金属皂:W/O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蔗糖酯:HLB(5~13)O/W乳化剂、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当溶剂中溶入溶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溶质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大小因溶质不同而改变,如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则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下降,而肥皂和洗衣粉可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1]。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2]。
1.2 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溶液变浊,称此变浊温度为昙点(Cloud point),亦称浊点。
昙点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此类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在70~100℃,例如吐温20为90℃;吐温60为76℃;吐温80为93℃。
吐温类产生昙点的原因是温度升高,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水合能力下降,溶解度反而减小,溶液变浊出现昙点,冷却时氢键重新形成,又澄明。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则昙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
1.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是由与水有亲和性的亲水基团(也称憎油基)和与油有亲和性的亲油基团(也称僧水基)构成的。
因此它既可以溶解在极性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中,又可以溶解在非极性的油相中,具有两亲性质,被称为两亲分子[3]。
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疏水基团一般是含有C8-C18碳的直链烃(也可能是环烃),如碳氢链、碳氟链、聚硅氧烷以及聚氧丙烯等;亲水基团种类很多,包括极性基团如淡基、硫酸基、磺酸基、磷酸基和季按基等。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主要由亲水基团决定,因此通常按亲水基团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1.3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质表面活性剂不对称的分子结构,使其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溶于水后会产生疏水效应即:极性基或离子性亲水基团与水分子间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而非极性疏水基团(碳氢链间)却有逃离水的趋势(一般认为只要溶质分子具有非极性基团,就会在水溶液中通过疏水作用而有逃水的趋势),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从而逃离水的包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表面与界面: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约几个分子厚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项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3.表面活性:这种因表面正吸附而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润湿和反润湿,渗透和防水,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洗涤,抗静电,润滑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5.Krafft点与浊点: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6.特劳贝(Traube)规则:在稀水溶液中,当c很小时,γ-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一CH2一基团时,其负斜率约为原来的三倍。
7.效率和有效值:表面活性剂的效率(efficiency)由测定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至一定值时的所需浓度来度量的。
有效值(effectiveness) 是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可能达到的(一般在cmc附近)最小值(γcmc)。
8.酸值: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皂化值:是指水解1克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克数。
10.冰山结构(iceberg sturcture):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使水中原来的氢键结构重新排列,亲油基周围也形成一“整齐结构”,即所谓“冰山结构”。
但这一“整齐结构”随着亲油基相互靠拢/相互缔合过程的发展而破坏。
比较有序→比较无序,ΔS增大,ΔH变化不大,ΔG减小的自发过程。
11.水数:将1.0 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30 mL二氧六环中,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水直到溶液混浊,这时所消耗的水的毫升数,即成为水数。
水数也用来表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即水数越大,亲水性越强。
12.增溶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3.乳状液: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14.润湿: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15.泡沫:气体分散于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16.表面活性剂的稳泡性: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17.洗涤:从浸在某种介质(一般为水)中的待洗物体表面去除污垢的过程称为洗涤。
20.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分布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分散剂:用于使固体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低分子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统称为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dispersant)。
21.絮凝:分散相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称为聚集作用,形成的这些集团称为聚集体,聚集体的形成称为聚沉或絮凝(flocculation)。
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叫做絮凝剂(flocculating agent,flocculant)。
22.亲水亲油平衡(HLB):表面活性剂要在界面吸附和在溶液中形成胶团,就必须使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之间具有一定的平衡,称之为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Lipohilic Balance,即HLB )。
23.生物降解性:是指含碳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细胞代谢使用的碳源,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现象。
24.等电点: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内盐的形式存在,此时将该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放在静电场中时,溶液中的双离子将不向任何方法移动,即分子内的静电荷为零。
此时溶液的pH值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pI, isoelectric point,或等电区、等电带)。
24.囊泡:囊泡是由密闭双分子层所形成的球形或单间或多间小室结构。
可认为是由两个两亲分子定向单层尾对尾地结合成封闭的双层所构成的外壳,以及壳内包藏的微水相构成。
25.聚合物胶束:聚合物胶束是由双亲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发生微相分离,形成的具有疏溶剂性核与溶剂化壳的一种自组装结构。
26.起泡性:指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泡沫的难易程度。
稳泡性: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二、选择题1.Griffin法(书P46例题)或Davies法(书P47例题)2.混合体系cmc计算(书P50例题)3.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顺序为: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温和性与毒性一致)4.碳原子数相同时,表面张力:直链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α-烯烃磺酸盐5.AOS各组分中生物降解速度:烯基磺酸盐>羟基磺酸盐>二磺酸盐6.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O- > -SO3- > -OSO3-7.Krafft点:当烷基的结构相同时,羧酸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磺酸甜菜碱<硫酸酯甜菜碱8.沙带沉降法中,浓度越低,说明润湿性越高。
9.氧乙基化影响:按羟基的位置不同氧乙基化反应速度为:伯醇>仲醇>叔醇;不同类型的反应中反应速度为:伯醇>酸>羧酸;在酚类反应物中取代基也对氧乙基化反应速度有影响,并按下列顺序递减:CH3O->CH3->H>-Br>-NO210. 催化剂KOH浓度对EO加成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中十三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KOH 的物质的量的由大到小顺序为:4>3>2>111.不同的碱性催化剂催化下的反应速度为:KOH>NaOCH3>NaOC2H5>NaOH>K2CO3>Na2CO312.已知:十三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KOH的物质的量为0.036mol,EO加成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反应温度从高到低排序为:432113.碳链长度相同时,不同类型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14.以下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选择溶液中形成的胶束观测方法中,可在较高浓度下提供胶束表观流体力学半径及胶束分布状况信息的是(D)A、电子显微镜法B、原子力显微镜C、环境扫描电镜D、动态激光光散射15.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四种形式的胶束增溶作用对被增溶物的增溶量大小顺序如下:(4)>(2)>(1)>(3)((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3)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2)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1)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16.具有相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对烃类及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一般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乳化和破乳在金属加工中应用的是(D)A、冷却作用B、润湿作用C、清洗作用D、XXX三、填空题1.表面张力的测定:滴重法(滴体积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滴外形法。
2.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的方法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染料法、浊度法、光散射法。
3.胶束的作用有:乳化作用、泡沫作用、分散作用、增溶作用、催化作用。
4.一般HLB小于10则认为亲油性好,大于10则认为亲水性好。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在1~40之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在1~20之间。
5.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
6.高分子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一般分为三种:电性作用、疏水作用和色散力作用。
7.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大小对其性质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较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作用比较好。
8.傅克烷基化反应所用酸性催化剂最多是:硫酸、氢氟酸和三氯化铝。
9.三氧化硫作磺化剂时,由于放热集中,因此常将三氧化硫用空气稀释到浓度为3-5%后使用。
10.为了使磺化后未反应的烷基苯继续磺化,在实际生产上,往往将磺化物放置一段时间,工业上称之为老化。
11.在pH值低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带正电荷,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在pH值高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荷,表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2.两性表面活性剂按阴离子部分的种类分类,可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和磷酸酯盐型;按整体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酯型和氧化胺型四类,其中最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品种是甜菜碱型和咪唑啉型两类表面活性剂。
13.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可以反映该表面活性剂正、负电荷中心的相对解离强度。
若pI <7.0,表明负电荷中心解离强度大于正电荷中心解离强度;若pI>7.0,表明正电荷中心解离强度较大。
(其正电荷中心显碱性,负电荷中心显酸性,这决定了它在溶液中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14.一般两性表面活性剂的cmc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
15.电解质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有不同的影响: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电解质起盐析作用,使溶解度降低,Krafft点上升;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这种影响不明显;而在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加入电解质的作用是使溶解度提高,Krafft点降低。
16.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纱带沉降法。
1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有如下规律:随碳数的增加,亲油基碳链长度的增长,使纱带下沉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高,即润湿性降低;(2)在疏水基相同时,EO加成数愈多,亲水性愈强、润湿力愈差,使纱带下沉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愈高。
18.表面活性剂液晶类型理论上有18种,但实际上只有三种,分别为:六方相、立方相、层状相。
19.囊泡的形状多为大致球形、椭球形或扁球形,也曾观察到管状的囊泡。
囊泡的线性尺寸大约在30~100 nm,也有大到10 μm的囊泡。
20.孪生表面活性剂(Gemini)在水/气界面上大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发夹结构、环状结构、线状结构。
21.低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大致有以下3种方法:间隔链加入法、疏水链加入法、极性头加入法22.目前已知的Bola化合物有三种类型:单链型、双链型和半环型;现有的Bola化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低的仅为37.5 m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