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概述第一节生物医药产业概念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

一、生物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

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

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出相应的商品,这类商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才能形成产业,因此,生物技术产业的内涵应包括生物技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

二、医药产业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

1、制药产业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

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第二节生物医药产业链一、整体产业链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研究发现: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

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品牌运作等多个环节,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着两端附加值高、中间附加值低的差异现象,如果将这种差异现象通过图形用平滑线描述出来,就会发现这条平滑线呈现出一条完美的“微笑曲线”。

如果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能够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即意味着存在绝对利润优势,可以获得产业价值链利润总量中绝对比例。

全球价值链将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扩展至全球产业分工范围,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企业在产品的设计、销售、服务、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
术指导原则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得到研发和应用。

其中,胰岛素类产品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其生物类似药的研究和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胰岛素类产品生物学特性分析
1、胰岛素的分类:胰岛素一般分为长效、中效、短效和超短效等不同类别。

2、胰岛素的生物合成: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胰腺中合成分泌,具有高度显著的生物活性。

3、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机体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达到降糖的目的。

二、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
1、胰岛素类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研究:生物类似药的研究主要包括相似性评价、真似性评价、相似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评价等多个方面。

2、胰岛素类产品的评价指标:胰岛素类产品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药效、药动学、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多个方面。

3、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生物类似药评价指导的制定:为了规范胰岛素类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生物类似药评价指导标准,供相关机构使用。

三、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评价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类产品的质量保证、降低成本开销、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胰岛素类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是规范胰
岛素类产品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

随着生物类似药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推动胰岛素类产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发表时间:2015-06-30T08:55:55.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导读]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由于生物类似药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生物治疗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南。

针对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开展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强烈意愿,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组织药品审评中心等技术部门,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及国际生物类似药成功研发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听取业内专家和企业意见,结合我国生物药研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本着既确保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相似性,同时又能减少企业的研发时间和成本的原则,完成了《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

《指导原则》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提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生物类似药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和评价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指导原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生物类似药的评价管理工作有了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规范此类药物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1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征求意见稿)34一、前言5托珠单抗注射液(Tocilizumab)由罗氏公司研发,采用哺乳动物6细胞(CHO)表达的抗人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制剂,商品名为:7雅美罗®/Actemra®。

通过阻断白介素6与可溶性及膜结合的白介素6 8受体结合,抑制白介素6的信号转导,从而减少病理性炎症反应。

托9珠单抗自2009年2月起陆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0获准上市,获批的适应症包括: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多关节型11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巨细12胞动脉炎(GCA)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

目前,托珠单13抗在我国获批的适应症包括RA和sJIA[1]。

14托珠单抗注射液原研产品序列专利已到期[2],国内外众多制药企15业纷纷加入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类似药16的开发,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17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基础上,我们结合该品种的特点及18研发企业相关问题的沟通交流情况,讨论形成了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19临床试验研究设计要点,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20二、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总体要求21原则上,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需要进行1项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22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研究,验证候选药与原研药PK特征的相似性。

1临床比对研究建议选择原研进口获批RA适应症人群,与原研药进行21项“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等效性研究以支持其按生物类似药注册上3市。

4三、临床研究设计考虑要点5生物类似药临床比对研究设计应当以证明候选药与原研药的相6似性为目的,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

7(一)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8试验设计:参照一般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设计,结合托珠单抗生物9类似药半衰期较长(稳态浓度下,每四周给药一次,4mg/kg时为11 10天,8 mg/kg时为13天),具有免疫原性等特点,建议采用随机、双11盲、平行对照、单次给药的试验设计。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类似药的选择:选择目标类似药的指定标准,例如相似性和可比性等。

这些标准应基于药物的相同活性成分、相似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2. 研发过程:确保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与原创药相似,包括药物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药物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应关注类似药与原创药的差异,例如生物等效性或临床等效性的要求。

3. 相关性评估:进行包括体内和体外评估在内的相关性评估,以确定类似药与原创药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体内评估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体外评估如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和药物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4. 临床试验:进行类似药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设计应符合药物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与原创药的临床试验相似。

同时,应对类似药的适应症、用量和给药途径等进行评估。

5. 药物质量控制:建立适当的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类似药与原创药在质量上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包括对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监控。

6. 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监督与管理包括对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以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可比性。

以上是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内容,具体指导原则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调整。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与衡量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与衡量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容。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1)2.定义及适用范围 (1)3. 参照药 (1)3.1定义 (1)3.2参照药的选择 (2)4.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2)4.1比对原则 (2)4.2逐步递进原则 (2)4.3一致性原则 (3)4.4相似性评价原则 (3)5.药学研究和评价 (4)5.1一般考虑 (4)5.2工艺研究 (4)5.3分析方法 (4)5.4特性分析 (4)5.4.1理化特性 (4)5.4.2生物学活性 (5)5.4.3纯度和杂质 (5)5.4.4免疫学特性 (5)5.5质量指标 (6)5.7其它研究 (7)5.7.1细胞基质 (7)5.7.2制剂处方 (7)5.7.3规格 (7)5.7.4内包装材料 (7)5.8药学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7)6.非临床研究和评价 (8)6.1一般考虑 (8)6.2药效学 (8)6.3药代动力学 (9)6.4免疫原性 (9)6.5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9)6.6其它毒性试验 (10)6.7 非临床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10)7.临床研究和评价 (11)7.1一般考虑 (11)7.2临床药理学 (11)7.2.1药代动力学 (11)7.2.2药效动力学 (12)7.2.3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13)7.3有效性 (13)7.5免疫原性 (14)7.6适应症外推 (15)8.说明书 (15)9.药物警戒 (15)10.名词解释 (16)1.前言生物药在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治疗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助于提高医药产品的可获得性及可及性。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5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2.定义及适用范围10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概述 (3)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 (4)三、地舒单抗临床研究设计要点 (4)(一)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 (4)(二)临床有效性比对研究 (5)(三)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7)1. 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7)2. 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四、小结 (8)五、参考文献 (9)一、概述1地舒单抗注射液是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2类),以2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并中和RANK配体(RANKL)的3活性,阻止RANKL与其同源受体RANK结合,从而抑制破4骨细胞末端分化和活化。

地舒单抗注射液由美国安进公司研5发上市,具有两种不同规格:60 mg(1.0 ml)/支和120 mg 6(1.7 mL)/瓶,商品名分别为:Prolia®和XGEV A®,其中60 7Prolia®用于骨质疏松适应症的治疗。

本文仅讨论地舒单抗注8射液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的生物9类似物临床试验设计相关问题。

10随着地舒单抗原研产品各项专利陆续到期,国内多家制11药企业开始启动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截至目前全球12尚无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13本文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物类似14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以下简称“生物类15似药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地舒单抗的特点,重点探讨当16前普遍关注的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以期为国17内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18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19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20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21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22原则上,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应以在我国上市的原研药23Prolia®为参照药,开展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临床安全有效24性比对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1)2.定义及适用范围 (1)3. 参照药 (1)3.1定义 (1)3.2参照药的选择 (2)4.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2)4.1比对原则 (2)4.2逐步递进原则 (2)4.3一致性原则 (3)4.4相似性评价原则 (3)5.药学研究和评价 (4)5.1一般考虑 (4)5.2工艺研究 (4)5.3分析方法 (4)5.4特性分析 (4)5.4.1理化特性 (4)5.4.2生物学活性 (5)5.4.3纯度和杂质 (5)5.4.4免疫学特性 (5)5.5质量指标 (6)5.7其它研究 (7)5.7.1细胞基质 (7)5.7.2制剂处方 (7)5.7.3规格 (7)5.7.4内包装材料 (7)5.8药学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7)6.非临床研究和评价 (8)6.1一般考虑 (8)6.2药效学 (8)6.3药代动力学 (9)6.4免疫原性 (9)6.5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9)6.6其它毒性试验 (10)6.7 非临床研究相似性的评价 (10)7.临床研究和评价 (11)7.1一般考虑 (11)7.2临床药理学 (11)7.2.1药代动力学 (11)7.2.2药效动力学 (12)7.2.3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13)7.3有效性 (13)7.5免疫原性 (14)7.6适应症外推 (15)8.说明书 (15)9.药物警戒 (15)10.名词解释 (16)1.前言生物药在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治疗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助于提高医药产品的可获得性及可及性。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5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2.定义及适用范围10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应与原研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原研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验证。

15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3. 参照药203.1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当局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研究用的原研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3.2参照药的选择25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当是在我国已经注册的产品,并证明安全有效。

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批号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通过商业途径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对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还应符合国家的其他相30关规定。

比对试验研究必须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验证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354.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4.1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40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4.2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应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比对试验结果无差异或者差异很小,评判为相似的,可以减免后续的部分比对试验研究;对存在较大差异或不确定因素45的,需评估对产品的影响,在后续研究阶段还必须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比对试验进行研究,并评价对产品的影响。

4.3一致性原则比对试验研究所使用的样品应当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对候选50药,应当为生产工艺确定后生产的产品,或者其活性成分。

对不同批或者工艺、规模和产地等发生改变的,应当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必要时还需重新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比对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应尽可能与参照药所使用的保持一致,至少在原理上应一致。

在研发过程中,对存在的差异,55应当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并进行验证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4.4相似性评价原则对全面的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相似,并在非临床阶段进一步证明其相似的,后续的临床试验可以考虑仅开60展临床药理学比对试验研究;对不能证明相似性的,后续还应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或临床安全有效性的比对试验研究。

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的差异对产品有影响并在非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也证明的,对继续研发的,后续应开展系统的临床比对试验。

对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判定为相似的,可按本指导原则进行评价。

655.药学研究和评价5.1一般考虑比对试验研究应使用足够批次进行,一般情况下应进行至少各三批的比对试验研究。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经过验证的、灵70敏的、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检测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5.2工艺研究候选药的生产工艺需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应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尤其是工艺步骤的原理和先后顺序及中间过程控制的要求,75如纯化、灭活工艺等。

5.3分析方法比对试验研究的分析方法应尽可能与参照药所用的一致。

对采用先进的、更为敏感的技术和方法,其基本原理应当相似,并应进行充分的验证。

对某些关键的质量属性,应采用多种方法进80行比对试验研究。

5.4特性分析根据参照药的信息,分析、建立每一个质量特性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并设立判定相似性的限度范围。

对特性分析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评判时,应根据各质量特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85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5.4.1理化特性理化鉴定应包括采用适宜分析方法确定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以及其它理化特性。

还应考虑翻译后的修饰可能存在的差异,如氨基酸序列N端和C末端的异质性、糖基90化修饰(包括糖链的结构和糖型等)的异同。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修饰的异同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5.4.2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对评判候选药与参照药有无显著功能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比对试验研究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应尽95可能与参照药所用的一致,至少在原理上应当相同。

对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还应当进行相关活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并分别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活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5.4.3纯度和杂质100应尽可能采用参照药所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对纯度的测定,应从产品的疏水性、电荷和分子大小变异体及包括糖基化在内的各类翻译后修饰等方面考虑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对杂质的比对试验研究,应从工艺的差异、宿主细胞的不同等方面考虑适宜的方法进行。

105对杂质图谱的差异,尤其是出现了新的成分,应当进行分析并确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必要时在后续的比对试验研究中,还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对有效性、安全性包括免疫原性的影响。

5.4.4免疫学特性110对具有免疫学特性的产品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采用与参照药相似原理的技术和方法。

对具有多重免疫学特性的,还应当进行相关活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并分别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特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115对抗体类的产品,应对其Fab、Fc段的功能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其与抗原和FcRn、Fcγ、c1q等各受体的亲和力、CDC活性、ADCC活性等。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

对调节免疫类的产品,应对其同靶标的亲和力、引起免疫应120答反应的能力进行定性或者定量比对试验研究。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

5.5质量指标候选药质量指标的设定及标准应尽可能与参照药设定的一致,并应符合药品管理相应法规的要求。

对需增加指标的标准,125应根据多批次产品的检定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确定,并结合稳定性数据等分析评价其合理性。

5.6稳定性研究按照有关的指导原则开展稳定性的研究。

对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使用与参照药有效期相近的候选药进行。

对加速试验或130强制降解稳定性试验,应选择敏感的条件同时处理后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5.7其它研究5.7.1细胞基质应考虑参照药所使用的细胞基质,也可采用当前常用的细胞135基质。

对与参照药不一致的,需进行充分的验证,并证明与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无临床意义的差别。

5.7.2制剂处方应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

对不一致的,应有充足的理由并应进行处方筛选研究。

1405.7.3规格原则上应与参照药一致。

对不一致的,应有恰当的理由。

5.7.4内包装材料应当使用与参照药同类材质的内包装材料。

对不同的,应有相应的研究结果支持。

1455.8药学研究相似性的评价对药学研究结果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1)对综合评判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的差异很小或无差异的,可判为相似;150(2)对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存在差别,且无法确定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应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以证实其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有影响;(3)对研究显示有差异,评判为不相似的,不宜继续按生物类似药研发。

155不同种类的重组蛋白,甚至是同一类蛋白,由于其疗效机制不同,质量属性差异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分析药学质量相似性时要予以考虑。

6.非临床研究和评价1606.1一般考虑应进行非临床比对试验研究,尤其是对所采用的细胞基质及杂质等不同于参照药的。

对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和参照药无差别或仅有微小差别时,可仅开展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PD)、药代动力学(简称药代,PK)和免疫原性的比对试165验研究。

6.2药效学应开展系统的体外及体内药效学比对试验研究。

对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还应当进行相关活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并分别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活性与临床效170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体内药效学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选择参照药采用的相关动物种属或模型进行。

比对试验研究方法和检测指标,应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应选择多批次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以分析批间差异的影响。

1756.3药代动力学应选择相关动物种属开展多个剂量组的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应单独开展;重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可结合在PK/PD研究中或者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进行。

对受试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法影响药物效应180或者毒性反应评价的,应进行独立的重复给药比对试验研究来评估PK特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