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 1下 数学】第2课时 练习课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课时练习)

最新⼈教版⼩学⼀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课时练习)第1课时认识平⾯图形⼀、填空。
1.长⽅形有()条边,正⽅形有()条边,三⾓形有()条边。
2.⽤()根⼩棒可以摆⼀个长⽅形。
3.⽤()根⼩棒可以摆⼀个正⽅形。
4.⽤()根⼩棒可以摆⼀个三⾓形。
5.硬币是()的。
⼆、有()有()三、给涂上颜⾊。
四、给涂上颜⾊。
五、给△涂上颜⾊。
六、给○涂上颜⾊。
七、第2课时平⾯图形的拼组⼀、填⼀填。
1、⽤两个完全⼀样的三⾓形可以拼成⼀个()。
2、将⼀张正⽅形纸对折后剪开:(1)能剪成两个相同的();(2)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
⼆、⽤下⾯的长⽅体、正⽅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连。
三、我会填。
1、长⽅形有()条边,正⽅形有()条边,三⾓形有()边。
2、⽤()根⼩棒可以摆⼀个长⽅形;⽤()根⼩棒可以摆⼀个三⾓形。
3、硬币是()形;红领⼱是()形;课桌⾯是()形。
4、长⽅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样;平⾏四边形相对的边()。
5、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形,⼀共有()个长⽅形。
四、我会判断。
1、两个⼀样⼤的正⽅形可以拼成⼀个长⽅形。
()2、长⽅形就是正⽅形。
()3、两个三⾓形可以拼成⼀个四边形。
()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连⼀连。
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填空。
(1)最少⽤()根相同的⼩棒能摆成⼀个正⽅形。
(2)是由四个()形拼成的⼀个()形。
(3)是由两个()形拼成的⼀个()形。
⼆、判断。
(1)⽤两个相同的三⾓形⼀定能拼成⼀个长⽅形。
()(2)两个三⾓形能拼成⼀个平⾏四边形。
()(3)两个长⽅形⼀定能拼成⼀个正⽅形。
()(4)四个相同的正⽅形⼀定能拼成⼀个更⼤的正⽅形。
()三、填⼀填。
(1)七巧板中有()个正⽅形,()个三⾓形。
(2)3号板是()形。
(3)()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
(4)⽤4号、5号、6号图形可以拼成⼀个()形。
(5)⽤3号、4号、6号图形可以拼成⼀个()形。
平乡县四小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案新人教版8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通过“换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5元、10元可以换几张1元;20元、50元、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的等价兑换货币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重点: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价兑换。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人民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教师出示人民币,请学生认。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人民币。
(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出示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5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5元。
生:上面写着数字“5”。
(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5角、5分啊。
(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师:对,有“伍圆”的字样。
(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100元)生:有毛主席的就是100元。
(教师注意纠正)师:(举起新版5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100元吗?生:不是,是50元,因为它是绿色的,写着“伍拾圆”……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
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巡视,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兑换人民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兑换人民币◎教学笔记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教学内容教科书P54例3、例4,完成P54“做一做”,P55~56“练习十二”第5、6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
2.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学情预设】分别认识了面值是1元、1角、5角、1分、2分、5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口述答案。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在学习了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得比较容易。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学过的人民币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
(板书课题:兑换人民币)二、探究新知1.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4例3。
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学情预设】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认出这些人民币依次是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认识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
【教学提示】学生计算能力有限,兑换时,主要是针对币值之间的兑换,避免较复杂的计算。
师: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
再观察一下,5元纸币的颜色及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学情预设】从学具袋中找到5元的人民币比较容易,观察纸币,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观察来认识5元人民币,重点认识关键的信息和单位,辅以观察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认识人民币积累经验。
(3)认识面值是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二)【附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二)第8课时练习十六1.比一比,算一算。
57+3=92-20=87-8=42-8=43-7=92-20=87-8=43-7=30-9=54-30=56-7=46-5=92-7=2.地里有42个萝卜,小兔拔了6个,还剩多少个萝卜?3.舞蹈小组有20人,男生只有2人,女生有多少人?参考答案1.72793621244941852.42-6=36(个)3.20-2=18(人)第9课时小括号1.比一比,算一算。
57+3=92-20=87-8=42-8=43-7=32-(4+6)=72-(9-5)=66-(4+6)=39-(4+5)=89-(7-5)=63+(3+7)=2.有35朵小红花,小明拿走6朵,小红拿走3朵,还剩多少朵?3.王老师有5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买书用去38元,应找回多少钱?参考答案1.22685630877357+3=92-20=87-8=42-8= 43-7=2.35-6-3=26(朵)35-(6+3)=26(朵)3.50-10-38=2(元)50-(10+38)=2(元)第10课时练习十七1.口算。
40+(6+7)=65-(20-10)=60-(10-9)=49+(19-10)=60-(10+9)=25-(14-8)=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小红买了22个,小明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两种方法)3.原来有75人看戏,走了5人,又走了7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两种方法)参考答案1.5335595841192.方法一:54-22-8=24(个)方法二:54-(22+8)=24(个)3.方法一:75-5-7=63(个)方法二:75-(5+7)=63(人)第11课时用连加解决问题1.说说图的意思。
(1)(2)2.孙悟空师兄弟每个人摘了7个桃子,他们3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3.孙悟空摘了7个桃子,猪八戒摘了3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参考答案1.说说图的意思(1)每盆里面有5朵花,一共有3盆。
教案《练习课(第1~4课时)》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五上(最新)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60~61“练习十三”第3、10*、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学习完这一部分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预设2:我们还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和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我们解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前几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的易错点,为后面分类整理知识点提供素材。
二、整理知识点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并派代表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小结并在课件中出示。
【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整理好本小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直接汇报交流,以便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小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整理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方便学生取长补短。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0“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名口答。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很多含义,如树上有20只小鸟,a只大鸟,树上一共有(20+a)只鸟等等。
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基础知识达标一、填一填。
二、看图写数。
三、计算题1.2.动物王国的报数游戏。
3.小小信箱,请把得数从左到右写在信箱上。
四、看图列式。
五、填表格。
加数34 43 54 65加数7 8 9 5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六、解答题。
1.算萝卜。
有21个萝卜,有30个萝卜,有6个萝卜。
(1)和一共有多少个萝卜?(2)和一共有多少个萝卜?2.跳绳比赛。
(1)兰兰比亮亮多跳了多少下?(2)亮亮和明明一共跳了多少下?综合能力运用七、解决问题。
(1)白羊和黑羊一共有多少只?(2)白羊比黑羊多多少只?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答案】【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二、看图写数。
【答案】53+3=56,24+30=54,35+20=55,65 - 30 = 35,83 - 60=22,63 - 2 =61【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减法三、计算题1.【答案】82;66;38;94;85;65【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2.【答案】25;33;41;49【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3.【答案】72;29;36;56;47;92【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四、看图列式。
答案】30+6=36【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五、填表格。
【答案】41;51;63;70【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六、解答题。
1.【答案】(1)21+6=27(个)答:和一共有27个萝卜(2)21+30=51(个)答:和一共有51个萝卜【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2.【答案】(1)35-30=5(下)答:兰兰比亮亮多跳了5下(2)30+5=35(下)答:亮亮和明明一共跳了35下【考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21~40的认识与读写七、【答案】(1)28+20=48(只)答:白羊和黑羊共48只。
人教版小学数学练习课(第1-2课时)-课件

R·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 位(两位)数不退位减(退位减)的 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 数(两位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审题及计算的 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两位) 数不退位减(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 的减法。
2
81
2.找规律填一填。 (1)90,81,72,_6_3__,54,__4_5_,_3_6__。 (2)16,24,32,_4_0__,__4_8_,56,_6_4__。 (3)95,88,81,_7_4__,67,6_0___,53____。
检测 1.捡贝壳。 小英比小勇多捡 了多少个贝壳?
32-21=11(个)
2.计算
43-29=14 . 43
- 29
14
72-27= 45 . 72
- 27
45
61-3=58 . 61
-3
58
54-16=38 . 54
- 16
38
3.找妈妈。
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小兰和小华比赛一分钟跳绳,小兰跳了24下, 小华跳了31下。小兰比小华少跳多少下?
31-24=7(下) 答:小兰比小华少跳7下。
知识点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规 律中的应用。
1.按规律填一填。
1. 24,32,40,4____,56,6____,7____。
8
42
2. 93,86,79,_7___,65,5____,5____。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记: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