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晁错一、重要字词的音、义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动词)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动词)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受学动词)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晋升官职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好形容词)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hào 喜欢动词)力未有以伤.(中伤动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罪名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奏章名词)丞相谢.(谢罪动词)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小辈名词)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痛恨动词)吾去.公归矣(离开动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yè晋见动词)内杜.忠臣之口(堵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遗憾形容词)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处所名词)二、一词多义1.间(jiàn):(1)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单独(2)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机会(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抄小路(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5)又间令吴广《陈涉世家》悄悄地,暗地里(6)又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2.数(1)吴王为反数十年《晁错》几(2)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多次,屡次shuò(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数目(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伦》法则、规律(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命运(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点数、计算3.治(1)天下无治《尚书》者《晁错》研究(2)治国无法则乱《察今》治理(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医治(4)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天伦》太平、安定(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惩处、处置4.疾(1)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晁错》痛恨(2)君有疾在腠里《扁鹊见蔡桓公》病(3)寒暑未薄而疾《天伦》患病(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猛烈三、词类活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以为……奇意动用法)太子善错计策(认为……善意动用法)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外为诸侯报仇(对外名词做状语)错乃穿两门南出(向南名词做状语)四、古今异义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古义:文献经典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晁错精品课件

常见实词
•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天下无治《尚书》者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公言善,吾亦恨之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力未有以伤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 学习(动词)
• 研究(动词)
• 征召(动词)
• 受学(动词)
• 意动 晋升官职 • 遗憾、悔恨
• 喜欢(动词)
词类活用
• 1、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2、太子善错计策 3、别疏人骨肉 4、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5、吾当先斩以闻 6、内杜忠臣之口 7、外为诸侯报仇 8、错乃穿两门南出
词类活用(答案) • 以为……奇(意动用法) • 认为……善(意动用法) • 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 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 使……知道(使动用法) • 对内(名词做状语) • 对外(名词做状语) • 向南(名词做状语)
晁
错
司 马 迁
学习重点
•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治 征 善 疾 恨 便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意义和用法:
乃 因 以 为 然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 略句、状语后置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今异义词 •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 古义:文献经典 •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 诏以为太子舍人
•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 战争有关的事情 •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 因上便宜事 • 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 或建议 今义:方便合适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晁错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

以文学为太长掌故 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 力未有以伤 吾当先斩以闻 错以此愈贵
以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介词,把
连词,来
连词,表承接
介词,因为
5、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错乃穿两门南出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导入新课
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司马迁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毅然活了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个人物对理的执着如司马迁,他在危机四伏的困境中,依然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他就是汉代著名的改革家晁错。
(五)第五段
段意归纳:交代错杀晁错的作用和影响
研讨探究
1. 《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2. 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3.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1. 《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四)第四段
事件: 向景帝提出削藩策,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诸侯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 被斩东市。 晁错:为国献身 。
课文分析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பைடு நூலகம்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晁错知识点修订版

晁错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晁错》知识点一、重要字词的音、义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动词)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动词)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学动词)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晋升官职动词)太子善.错计策(称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 (好形容词)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喜欢动词)力未有以伤.(中伤动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罪名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奏章名词)丞相谢.(谢罪动词)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小辈名词)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痛恨动词)吾去.公归矣? (离开动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晋见动词)内杜.忠臣之口? (堵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 (遗憾形容词)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处所名词)二、一词多义1.间(1)错常数请间言事单独(2)得间奔真州机会(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抄小路(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又间令吴广? 悄悄地,暗地里(6)又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2.数(1)吴王为反数十年几(2)错常数请间言事多次,屡次(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数目(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法则、规律(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命运(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点数、计算3.治(1)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2)治国无法则乱治理(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医治(4)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太平、安定(5)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4.疾(1)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痛恨(2)君有疾在腠里? 病(3)寒暑未薄而疾? 患病(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猛烈三、词类活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以为……奇意动用法)太子善.错计策(认为……善意动用法)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外.为诸侯报仇(对外名词做状语)错乃穿两门南.出(向南名词做状语)四、古今异义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今义: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诏以为..太子舍人古义:让……做今义:认为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古义:凭借这个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古义:军中之事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于是..景帝默然良久古义:对此今义:承接关系连词因上便宜..事? 古义:合乎时宜的办法今义:方便合适五、通假字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同“洛”洛阳由此与错有却.同“郤”吴楚罢不.通“否”计划始行,卒.受大戮?通“猝”六、重要虚词——“于” “与”于:(一)介词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被①君幸于赵王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于是】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见…于】表示被动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与:(一)介词1.和,跟,同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②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给,替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比,和……比较①吾孰与徐公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二)连词1.连词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三)动词1.给予,授予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②则与一生彘肩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结交,亲附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对付?①庞煖易与耳4.参加,参与①骞叔之子与师5.赞许,同意①吾与点也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③然则废衅钟与【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④吾与徐公孰美【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七、文言句式晁错者,颖川人也? (判断句)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状语后置)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被动句)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判断句)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省略句)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省略句)八、重要句子翻译(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2)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3)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4)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参考译文:晁错是颖川人。
史记《晁错》

伏生故秦博士,治《尚 征:征召前来
书》,年九十余,老不 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
往受之:前往学习
受之。太常遣错受《尚 书》伏生所。还,因上
因:趁机
便宜事,以《书》称说。 便宜:利益,好处
第二自然段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 夫、家令。以其辩得幸 太子,太子家号曰“智 囊”。数上书孝文,时 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 定者。书数十上,孝文 不听,然奇其材,迁为 中大夫。当是时,太子 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 臣多不好错。
国,不再像高祖、文帝那样无为而治,开了汉朝有为而治的先河。
晁错的死和徐庶的离开都曾让我感觉到历 史中苍凉的一面,也领悟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 含义。多想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亲自体会英雄们 的抱负、胸襟、胆识、忠义、孝道……
改革家的悲剧: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第三自然段
下:向下交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
为上言之。丞相奏事, 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乃:是
请下廷尉诛。上曰:
谢:谢罪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不致于法。”丞相谢。
以:承接关系
罢朝,怒谓长史曰: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
为儿所卖:被动句式
请,为儿所卖,固误。” 固:实在是 丞相遂发病死。
第四自然段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 卻:通“郤”。嫌隙 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
其地,收其枝郡。奏上, 喧哗:大声吵,意为反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 对。
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 征:征召前来
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 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
疾:痛恨
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谓错曰:“上初即位,公
公:此处指晁错
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 别疏人骨肉:离别疏 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 远他们的亲人。
晁错教案语言类大学习答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晁错其人,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通过对晁错事迹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晁错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晁错事迹中的关键语句和思想。
教学难点:1. 对晁错事迹的深入理解。
2. 晁错事迹中的关键语句和思想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晁错,引起学生对他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晁错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晁错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学生分享阅读体会,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晁错在《史记》中被誉为“智囊”,他有哪些出色的表现?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晁错事迹中的关键语句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晁错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强调他的历史地位。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六、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晁错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2. 收集关于晁错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晁错事迹,让学生了解了这位历史人物,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件:晁错

吾去公归矣
痛恨(动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离开(动词)
内杜忠臣之口
晋见(动词)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堵塞(动词)
处所(名词)
常见虚词
•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 总是(副词) • 单独(副词)
•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 没有谁(无
敢难
定指代词)
• 上初即位
• 刚刚(副词) • 可是(转折
•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连词)
学习难点
• 1. 难翻译的词语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晁错的评价
4
4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 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 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 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 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
2. 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
原因有哪些?
• 1.削弱诸侯势力,触动了诸侯的根本利 益。 2.晁错一介书生,对诸侯王对中央政权 的危害是看得透彻,可是却没估计到各 诸侯王联合反叛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 错,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无援。 只依仗皇上的宠信,有些有恃无恐。 4.其政敌伺机陷害。 5.他的削藩策略还不够成熟。
• 以为……奇(意动用法) • 认为……善(意动用法) • 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 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 使……知道(使动用法) • 对内(名词做状语) • 对外(名词做状语)
• 向南(名词做状语)
特殊句式
• 晁错者,颖川人也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 )东市 太常遣错受《尚书》( )伏生所
晁错知识点及复习指导

晁错》知识点及复习指导一、重要字词的音、义 天下无治《尚书》者 征 (征召 动词)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中大夫 (晋升官职 动词) 公言善,吾亦恨之 不好错 (h do 喜欢动词)力未有以伤 请诛错( 罪 名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谢罪 动词)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处所 名词) 二、一词多义乃先请,为儿所卖, 固误 小辈 名词) 诸侯皆喧哗,疾晁 痛恨 动词)吾去公归矣 离开动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y 0晋见动词)内杜忠臣之口 堵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 遗憾 形容词)研究 动词) 年九十余,老不可(受学 动词)然奇其材,迁为 (好 形容词)袁盎诸大功臣多(中伤 动词)欲因此过为奏( 奏 章 名 词 ) 丞相 谢1.间( ji d n ):( 1)错常数请间言事 晁错》 单独(2)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机会(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抄小路(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5)又间令吴广《陈涉世家》悄悄地,暗地(6)又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2.数(1)吴王为反数十年《晁错》几(2)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多次,屡次数目(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伦》法则、规律(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命运(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点数、计算3.治(1)天下无治《尚书》者《晁错》研究(2)治国无法则乱《察今》治理(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医治(4)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天伦》太平、安定(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惩处、处置4.疾(1)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晁错》痛恨2)君有疾在腠里《扁鹊见蔡桓公》病3)寒暑未薄而疾《天伦》患病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猛烈三、词类活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以为... 可意动用法)太子善错计策(认为……善意动用法)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外为诸侯报仇(对外名词做状语)错乃穿两门南出向南名词做状语)四、古今异义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古义:文献经典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晁错一、重要字词的音、义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动词)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动词)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受学动词)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晋升官职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好形容词)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hào 喜欢动词)力未有以伤.(中伤动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罪名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奏章名词)丞相谢.(谢罪动词)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小辈名词)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痛恨动词)吾去.公归矣(离开动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yè晋见动词)内杜.忠臣之口(堵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遗憾形容词)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处所名词)二、一词多义1.间(jiàn):(1)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单独(2)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机会(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抄小路(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5)又间令吴广《陈涉世家》悄悄地,暗地里(6)又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2.数(1)吴王为反数十年《晁错》几(2)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多次,屡次shuò(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数目(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伦》法则、规律(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命运(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点数、计算3.治(1)天下无治《尚书》者《晁错》研究(2)治国无法则乱《察今》治理(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医治(4)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天伦》太平、安定(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惩处、处置4.疾(1)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晁错》痛恨(2)君有疾在腠里《扁鹊见蔡桓公》病(3)寒暑未薄而疾《天伦》患病(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猛烈三、词类活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以为……奇意动用法)太子善错计策(认为……善意动用法)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外为诸侯报仇(对外名词做状语)错乃穿两门南出(向南名词做状语)四、古今异义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古义:文献经典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古义:让……做今义:认为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古义:凭借这个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古义:军中之事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于是..景帝默然良久古义:对此今义:承接关系连词因上便宜..事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今义:方便合适五、通假字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同“洛”洛阳由此与错有卻.同“郤”吴楚罢不.通“否”计划始行,卒.受大戮通“猝”六、重要虚词——“于”“与”于:(一)介词。
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比)(《劝学》)【于是】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时)(《口技》)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于是余有叹焉。
(因此)(《游褒禅山记》)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从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见…于】表示被动。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与:(一)介词。
1.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
1.连词。
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
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七、文言句式晁错者,颖川人也(判断句)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状语后置)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被动句)此非庙垣,乃堧中垣(判断句)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省略句)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省略句)八、重要句子翻译(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3)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4)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九、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4题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
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
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
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
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
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部议用其中策焉。
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世宗好神仙。
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
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帝立召与语,大悦。
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
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
”举朝愕不敢言。
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
欲服食求神仙耳。
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
”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明年,勋以罪瘐.死。
朝用诈伪觉,亦伏诛。
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
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
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悯:同情,怜恤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参考答案译文:①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