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自由阅读 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XXX”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XXX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XXX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XXX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XXX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XXX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XXX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了解首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XXX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XXX30年后与XXX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XXX当时孤单孤独的心境,可以给学生提供XXX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弥补XXX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弥补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XXX.少年XXX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边、祭奠、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研究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XXX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XXX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研究四件稀奇事,了解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一起来看看交流平台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吧!
(出示课件14、15)(1)写事的文章可以理清起因、经过、结果;
(2)关注题目;
(3)抓关键句;
(4)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回顾运用,实践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课件16)
(出示课件17)预设1:《少年闰土》:串联法。

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预设2:《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出示课件18)预设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纳法。

将文中所写的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预设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3.(出示课件19)教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20、21)
(出示课件22)预设1:《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为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事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梳理列举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如何理解内容。

教材首先提示学生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分三段总结梳理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1段归纳了关注文章题目,抓关键句,写事文章抓起因、经过、结果这三种常用方法。

第2段以本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为例,重点介绍了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并提示学生可以运用边读边列提纲的方式记录各部分内容,以便阅读后将其连起来,从而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3段则提示学生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握不同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个教学任务。

第一个教学任务是以四组课文题目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拟题的不同方法。

第一组以文章主要人物为题,第二组以文章记叙的事件为题,第三组以贯穿全文的重要事物为题,第四组题目新巧、有悬念,要么选取异乎寻常的事件,要么营造强烈的对比,通过文题很难准确猜出文章内容,但更能吸引读者。

第二个教学任务是呈现了两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词语,让学生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并写一段话。

第一组词语的结构都是“饱经风霜的××”,对象分别是脸、老屋和大树。

第二组词语的结构都是“××的深处”,第一个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深处,第二个是感官捕捉到的事物最具特点的地方,第三个是精神世界的最深处。

旨在通过想象写话,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并准确运用。

“书写提示”编排的是柳公权《玄秘塔碑》的局部,并配以对应的现代通用规范汉字。

图片上方,介绍了柳公权及“柳体”的特点。

旨在让学生通过图文比对,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

“日积月累”呈现的皆为鲁迅作品的名句,与单元主题密切关联。

第一句深切流露出了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与关爱,第二句展现了鲁迅对希望的执着追求,第三句明确了唯有发扬“民魂”中国才能有进步的观点,第四句阐释了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中国脊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好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

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

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 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点是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 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 的“美丽,幽雅,有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大单元设计理念统编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视角的阅读,不同表现手法的品悟,不同资料的运用,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而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二、单元整体解读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是新教材第一次为一位作家单独设置的单元,包括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怀念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小说、散文、还有诗歌。

“语文园地八”中有关于鲁迅的名言诗句,习作“有你,真好”等内容。

这个单元的编排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不同写作手法中感知立体生动的鲁迅形象,走近文学经典。

学生可以多角度了解鲁迅,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在小学高年段接触鲁迅及其文学作品,既是为学生打下人生的精神底色,也是对初中阶段学习大量的鲁迅文章做好衔接与铺垫。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在五四版教材中描述较为清晰:这个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从而激励我们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要素和新课标中的三大文化主题中的“革命文化”高度相关,与课程总目标第1条“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一致。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人文要素的实现提供了语文知识、技能方面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背景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读懂人物精神。

关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给出了更清晰具体的归纳,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课文归纳: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的人》;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如《好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老屋”是指老屋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岁月。

“饱经风霜的大树”是指大树经历了大自然的很多风吹雨打。

第二组:“深处”的意思是很深的地方。

“树林的深处”是指树林的最里面。

“秋天的深处”指的是深秋季节。

“心灵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仿写 :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沟壑,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由于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四、书写提示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778—865年) 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

官至太子少师。

工书,正楷尤知名。

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

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2)引导学生猜猜词语的意思。
(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出示:参差 瘦削 倒影 碎散
(4)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指名认读,互助正音。
出示: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入 陡然
(6)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瞬、凝、骤”,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应注意这三个字易错的部件:“瞬”要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的第二笔是撇折;“凝”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骤”的最后一笔是捺,而不是点。
2.理清脉络:课文围绕“好的故事”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四 初探现实
(1)思考:请大家自读第1~2自然段,想想鲁迅先生在怎样的现实中做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
(2)交流,引导:从这些语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在昏沉的夜里作者晦暗消极的情绪以及周围昏沉悲凉的气氛。
(4)小结: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沉的夜里,梦见了一个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复备、旁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深深印在鲁迅先生脑海里的一幅美丽的画面。(齐读第1自然段)
7.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



课 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5课时组文阅读课
图书《许广平眼中的鲁迅》《记鲁迅先生轶事》《朦胧的敬慕》《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运用概括标题的形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关于鲁迅的文章,加深对鲁迅性格特点的了解。

3.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关于鲁迅的文章,加深对鲁迅性格特点的了解。

2.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运用概括标题的形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我们学习了第八单元,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鲁迅。

让我们一起叫出他的名字。

通过课内的5篇文章,我们对他有了一些了解。

谁来回忆这些文章让你了解到了鲁迅哪些品质?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体会到的?
小结: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或旁人的评价,表现人物品质,这是描写人的重要方法。

另外,阅读文章时,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及生活经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

二、回顾单元,拓展阅读
1.你们还想不想对鲁迅有更深的了解呢?今天,我们再来阅读几篇文章,看看在别人眼里的鲁迅又是什么样的?在这节课中一起来思考和体会,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课题
出示:《许广平眼中的鲁迅》《记鲁迅先生轶事》《朦胧的敬慕》《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三、自主阅读,交流分享
1.根据自学提示完成学习单。

《许广平眼中的鲁迅》一文,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小组汇报)
预设:
“上课风采”中感受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格特点。

“书信往来”“宠爱孩子”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宠爱孩子,再来看日积月累中《答客诮》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照顾家人”“兄弟绝交”感受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特点。

总结:在《记鲁迅先生轶事》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位认真、学识渊博、沉毅、备受推崇的鲁迅先生。

2.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妻子、儿子、朋友眼中的鲁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

鲁迅病逝后,许多人写下文章来记录自己的悲痛、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继续根据自学提示进行阅读。

(1)默读《朦胧的敬慕》和《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2)小组交流:哪个场面最能触动到你?
(3)小组交流。

四、升华情感,推荐书目
1.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八十三年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

留给我们什么呢?
学生交流。

2.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1949年,著名诗人臧克家,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

读《有的人》。

【作业布置】
1.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文章已经读完,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2.推荐《朝花夕拾》,留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