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课内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课内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课内阅读1:《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碧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这个特点?用“~~”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本文形容草原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近义词和反义词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第一单元规矩——规则预备——准备热闹——喧闹接待——招待娴熟——纯熟分外——格外叹气——叹息资格——资历反抗——抵抗惊异——吃惊吞噬——吞没雄浑——雄壮压抑——抑制朴实——朴素第二单元畏惧——恐惧安慰——劝慰简陋——简单救援——救助忧伤——忧郁缺乏——短缺估计——估摸忍受——忍耐缘故——原因精心——细心恼怒——愤怒锋利——锐利兴致——兴趣伤心——忧伤悲伤——悲哀祈求——哀求热切——急切吹嘘——吹捧荒唐——荒诞防范——防备第三单元匆匆——匆忙觉察——发觉叹息——感叹徘徊——彷徨盼望——希望耽搁——耽误孤独——孤寂惊惶——惊恐第四单元奇怪——奇异慈祥——慈爱含糊——模糊轻易——容易纷乱——混乱恐怖——恐惧占据——占领会意——领会利益——好处兴旺——兴盛解救——拯救关心——关怀帮助——协助追悼——哀悼照顾——照料安顿——安排弥漫——充满严厉——严峻第五单元敏感——敏锐明显——分明探索——探求机遇——机会洪亮——嘹亮单调——单一丑恶——丑陋猜测——猜想鄙夷——轻视讨厌——厌恶憎恶——憎恨干脆——爽快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反义词】第一单元忙乱——悠闲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娴熟——生疏照常——反常浓稠——稀疏继续——终止反抗——屈服清楚——模糊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奸诈鲜明——黯淡第二单元畏惧——勇敢简陋——豪华野蛮——文明倒霉——幸运接受——拒绝麻烦——简便摆脱——束缚熟悉——陌生精心——马虎平滑——粗糙恼怒——开心锋利——迟钝厉害——温和舒服——难受悲痛——欣喜绝望——希望精彩——糟糕激动——平静第三单元匆匆——缓缓聪明——愚蠢空虚——充实徘徊——果断盼望——绝望漫长——短暂孤独——热闹荒凉——繁盛第四单元幼稚——成熟含糊——清楚破坏——保护紧张——放松轻易——困难沉重——轻松粗暴——温和沉着——惊慌批评——表扬采用——舍弃坚持——放弃兴旺——衰败爱护——损害团结——分裂严厉——慈祥脆弱——坚强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第五单元敏感——迟钝明显——模糊广泛——狭窄偶然——必然清脆——浑厚单调——复杂拒绝——接受丑恶——美好鄙夷——敬仰讨厌——喜欢憎恶——钟爱陌生——熟悉无独有偶——独一无二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阅读课文片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zhēn zhēng)放在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shuān shān)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jìxì)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攥(cuàn 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xiān qiān)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shi shí)“啪”的一声,聚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抓住‘天电’了!”(1)填空。

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工具是一只拴了______的风筝,线是用______做的,下端结上了一段______,在它们的接头处还有一把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3)读完本段内容,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

(4)选择合适的读音。

风筝______(zhēn zhēng)栓______(shuān shān)了系______(jìxì)着攥______(cuàn zuàn)住纤______(xiān qiān)维钥匙______(shi shí)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②“那怎么——”③“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2020新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可编辑)

【2020新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可编辑)

天堂里的老师(一)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

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

”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

”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

”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

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节选)①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

上世纪50年代,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失败。

由于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全国范围的523工程抗击疟疾。

我所在的研究所很快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并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组成。

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提纯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

②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确定了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

从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③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

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bèi)。

④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

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提取方式,也许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在较低温度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性。

改变提取方式后,我们的确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抗疟效果。

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

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

我们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⑥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1972年,我们找到了这个熔点156-157度的无色的晶体,C15H22O5,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⑦青蒿素的发现和揭示,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

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发明和创造,将这个大自然的分子变为药物。

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京的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

作为药物生产,我们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

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写人叙事文阅读要点:1.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描景状物文阅读要点:1.描什么景?状什么物?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写人叙事文章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如《草船借箭》、《将相和》等,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的魔盒》我有一个魔盒,这个魔盒是我以前买饼干送的。

这个魔盒里面是“魔幻草”的种子和泥土。

先把一半泥土倒进盒子里铺平,再把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盒子里铺在泥土上面,然后把剩下的泥土盖在种子上,就像给种子盖被子,最后给种子喝水。

在种的时候我发现泥土是一粒一粒的,后来妈妈说:“这是人造营养土。

”这回我算是明白了。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作用:补充情节,更好地突出和反映人物。

例如《凡卡》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佳佳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特别是大海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帅帅也很积极。

连平时最娇气的乐乐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雨是最寻常的……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状物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2020年部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汇总

2020年部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汇总

2020年部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汇总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正铺咽脏纤脉撒散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4)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4)

阅读技巧及解答4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
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一)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二)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
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

前后
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三)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

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四)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

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

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五)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
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

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他从小酷爱写
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

//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

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

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

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
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

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
个问题: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3、能不能把信发表;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