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安排

合集下载

大学近代史小组实践课教案

大学近代史小组实践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近代史授课对象:大学历史系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组实践,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简介2. 小组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近代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史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 每组选择一个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

3.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

三、小组实践活动1. 各小组根据所选事件或人物,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2. 各小组准备一份PPT或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小组展示1. 各小组依次进行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2. 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做好记录。

二、讨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小组实践课进行总结,强调近代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学生对近代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与评价环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2. 网络资源:中国近代史相关网站、历史论坛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代史是研究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特此开展近代史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观看近代史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等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了解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2. 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了解近代史的相关文物和资料。

3. 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4. 开展近代史主题讲座邀请历史专家或学者举办近代史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

5. 近代史剧本创作与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近代史剧本创作,通过剧本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史的人物和事件。

6. 近代史主题绘画比赛举办近代史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对近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2022年9月-12月2. 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历史博物馆、教室等3. 活动流程:(1)9月:观看近代史纪录片,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脉络;(2)10月:参观历史博物馆,感受历史氛围;(3)11月: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4)12月:开展近代史主题讲座、剧本创作与表演、绘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评价;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知识竞赛成绩、讲座笔记、绘画作品等来评价;3. 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剧本创作、表演、绘画等作品来评价;4.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学生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来评价。

2017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

2017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

XXXX学院学科教案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时间: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授课教师:XXXX教务处制xxx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授课题目绪论授课形式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授课时间8.29-9.02 周次/课次第1周/第1次课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近现代史的学习热情,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同学们了解课程考核的要求、本课程的性质及了解如何来学习这门课。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主要内容,难点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备注一、考核办法 5分钟1.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

2.缺勤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

3.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二、课程性质 20分钟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三、课程目的 35分钟1.育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

2.资政: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内容 10分钟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本科各班级。

近代史实践教学设计(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代史作为一门研究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广泛的社会实践空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我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1)课程名称:近代史实践教学(2)课程内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实践教学活动(1)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如南京总统府、中山陵、辛亥革命纪念馆、五四运动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事件。

(2)访谈历史见证人邀请我国近代史上的历史见证人,如老红军、抗战老兵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感受历史的厚重。

(3)开展主题班会以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制作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分组,以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为题材,制作历史纪录片,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举办知识竞赛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实践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知识竞赛成绩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可是把这个方案打磨得光彩照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实践教学目标咱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太平天国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洋务运动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成果,了解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戊戌变法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辛亥革命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

6.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无畏,弘扬民族精神。

7.解放战争分析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2.观看纪录片挑选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观、讨论、研究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近代史实践教学大纲(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追求进步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近代史背景及特点(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特点(2)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背景及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7)五四运动(8)抗日战争(9)解放战争3.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人物(1)林则徐、魏源、严复等思想家(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4)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革命派代表人物(5)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4.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演变(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近代文学、艺术、哲学的兴起(4)新文化运动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的变革(2)城市化的进程(3)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改革(4)社会风俗的变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近代史社会实践教学任务(3篇)

近代史社会实践教学任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涉及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史,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特制定以下近代史社会实践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掌握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4.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社会实践任务1. 组织学生参观近代史博物馆或纪念馆,实地感受近代史的历史氛围。

2.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近代史在地方上的影响和传承。

3. 开展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举办近代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 编写近代史主题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对近代史的理解。

6. 开展近代史主题绘画、摄影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7. 撰写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分析近代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五、实践步骤1. 前期准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2. 实践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 总结交流: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实践心得和体会。

4. 评价反馈: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3篇)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研究我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近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历史的背景、过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讲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与近代史相关的故事、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系统讲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及其评价
2、日本对青岛的两次占领与殖民统治及其评价
3、青岛问题与五四运动 4、抗日战争与青岛 5、康有为与青岛 可结合参观青岛市区殖民遗址、青岛抗战遗址、康有为故居、青岛 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青岛要塞》(4集)、纪录片《青岛百
年影像》(上下)、纪录片《1914,青岛永不能忘》(4集)等。
主题五:关于课程方面的调研报告 1、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了解和掌握情 况调研。 2、大学生学习阅读中国近现代历史书籍情况调 研。 3、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情况及建 议调研。 4、其他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调研。
• 根据老师列出的选题范围,确定自己的选 题,并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计划,完成社会 调研和相关资料查阅工作,并写出调查报 告或研究论文。
三、实践报告要求
1、所有学生从上述选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2、调研报告要详细记录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个人参加主题实 践活动过程、收获。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3、论文要求写明参考文献(书籍、论文等,注明出版社、作者、 页码等)或参考网站(注明链接地址),并不得抄袭网络上相同 或相似文章。 4、作业完成后,提交论文和调研报告(可以是手写文本,也可是 打印稿)。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3500字)。要求 统一用A4纸(一般不超过两张,可以正反面抄写或打印)。如为 打印稿,题目用四号宋体(黑体),正文用小四宋体。 5、论文和调研报告反对抄袭和粗制滥造,否则要求重做或实践考 核不合格。 6、提交论文截止时间为第16周。
结束!
• 16级韩语专业实践教学安排调整说明: • 1、时间:因第15周端午节放假,调研报告 、研究论文上交时间推迟到16周上交。 • 2、为使同学们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参考选题 ,扩展了实践教学选题范围。
10、搜集有关资料,论述毛泽东是如何抛弃无政府主义 改良主义幻想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11、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的原因及其影响 12、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启示。 13、毛泽东对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贡献。 1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5、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的作用。 16、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原因。 17、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崩溃及其启示。 18、第三条道路的失败及其启示。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及意义。
主题一:社会调查(青岛、家乡或其它地方): 经过社会调查写出调研报告,反应某一方面的情 况变化,经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期盼。
比如:教育、养老、产业、环境、交通、道德、风俗等。
比如: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比如: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
主题二:青岛系列:查阅资料或参观历史教育基地(或其它近现代
历史遗址),写出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
主题三: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相关实践
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可以就参加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环保、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调研报
告。
主题四、重大历史事件系列:查阅资料,写出研究论文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的论述 及其体会。 2、马嘎尔尼访华及其影响。 3、评析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 4、论中日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5、搜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及局限。 6、洋务运动失败的现代启示。 7、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8、陈独秀(或李大钊、胡适、周作人、鲁迅、蔡元培 等)与新文化运动 9、无政府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20、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1、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正反 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2、人民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 展的必然。 2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4、荣毅仁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后果及教训。 26、大跃进运动及其评价(教训)。 27、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评价(教训)。 28、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9、试用正确的历史观(立场、观点和方法)评价中国 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7年实践教学安排
一、课外实践分值、内容和时间安排
• 分值:课外实践占总分值的20%。 • 所涉内容:课外实践的内容与现实相结合 ,不是课堂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 • 时间安排:第10周布置, 要求每位同学 独立完成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第16周上 交。
二、个人实践活动参考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