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共32页文档
音韵与诗词格律

(5)注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 2、反切的方法 “反切”又称“反”、“切”、“翻”、 反切”又称“ 反语” 是古人创制一种注音方法。 “反语”等,是古人创制一种注音方法。 反切产生于东汉,反切的基本原理是: 反切产生于东汉,反切的基本原理是:用 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 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 母及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母及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 例如: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例如: 条 徒 聊切 廉 力盐切 都 当孤切
在古代, 在古代,依照反切可以准确的拼出汉字的读 可是由于从中古到现在, 音,可是由于从中古到现在,语音已经发生 了很大变化, 了很大变化,一部分反切与被切字的实际读 音已经不一致了。 所以利用上字、 音已经不一致了。 所以利用上字、下字拼切 出的今读与所切字的今读常常出现相左的情 或是声母不同,或是韵母相异, 况:或是声母不同,或是韵母相异,或是声 调有别,或是声韵调皆不一, 调有别,或是声韵调皆不一,或是不符合今 读规则。例如: 读规则。例如: 栾(luán) 力官切 夏(xià) 户雅切 可见,要真正全面把握反切, 可见,要真正全面把握反切,拼切出每一个 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非易事, 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非易事,只有系统地学 习了音韵知识后,依据反切音变的规律, 习了音韵知识后,依据反切音变的规律,才
三、四、五卷。平声韵独居两卷完全是由于 所属字多的缘故,并无其他用意。其居于第一 卷者28韵,称作上平声;居于第二卷者29韵,称 作下平声。 2、每卷之中所列各韵用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称, 叫做“韵目”。韵的排列顺序用序数加上韵 目表示,如一东、二冬、三钟等。 3、一韵之中所含各字按声母的不同分别排列。 同声母的字唐人称之为“小韵”, 小韵也称作 “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小韵与小 韵之间用“○”相隔。 4、小韵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释字义,然后是 反切注音,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所含字数。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联
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粘
平平﹣平﹣仄仄→出句
联
对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要点:1、理解古汉语声纽、韵、声调、平仄等概念,一般了解反切注音的规则。
2、了解中古声韵调系统,音韵研究方法。
3、掌握近体诗格律的要求,能划出平仄。
4、了解上古声韵调情况,古音通假。
第一节音韵学基本知识一、古今音异1、诗歌韵语△《魏风·伐檀》p917第二章韵脚:辐、侧、直、亿、特、食。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破除“叶韵”:“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五代后蜀孟昶妃徐氏(花蕊夫人)《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旗群之知知支儿日支△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水浒》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周通喽罗唱: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2、形声字声旁△江从水工声。
诸从言者声。
墨,书墨也,从土黑。
(段玉裁注:小徐曰会意,大徐有黑亦声三字)3、联绵词双声:△缤纷(帮母)叠韵:△孟浪(阳部)4、假借△《左传·僖公28年》:请与君之臣戏,君冯轼而观之。
△《说文》:冯,马行疾也。
从马仌声。
凭,依几也。
从任几。
周书曰凭玉几。
读若冯。
二字均为並母、蒸部,古音同。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经典释文》:歸本作饋。
歸见母微部。
饋群母物部。
(见溪群 p1064,微物文p1062)二字古音近。
△《焦仲卿妻》: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音韵学的功用:1、读古书(包括教学)。
2、推广普通话。
3、使用工具书(广韵、经籍纂诂、佩文韵府、经传释词等)4、其他研究(历史、考古、古籍整理等)段玉裁《广雅疏证序》小學有形有音有義。
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
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
三代為古,則漢為今。
漢魏晉為古,則唐宋以下為今。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又称为“声”、“纽”、“声纽”、“音纽”“声类”等名称,所谓“声类”,归纳反切上字的类别就是“声类”;所谓“纽”,即枢纽、关键,古人认为声母是汉字字音的关键和中心。
音韵与诗词格律shangke

·
第四点方言分歧。在北方官话当中,有好些 字它是可以两读的,比如说“学”,又可以 读成xiáo,“觉”也可以读成jiǎo,“雀”也 可以读成qiǎo。这些口语当中两读的字其实 它在古代有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二等见组的 入声字。又比如,
·
北方话与南方话的语音差异。就“南开大学”这 四个字,天津话是读成nan45 khai21 ta53 (ue 45广 州话呢,是nam21 h(i 55 tai22 h(k 22。仔细看音标, 我们就能够注意到,比如就是“南开大学”的 “南”,广州话它是nam,收m尾的, 又说这个“南开大学”的“学”,广州话它是说 收—K尾,这个和普通话和天津话差异是很大的。 那么汉语各个方言之间,是否有语音对应关系呢?
一、音韵学内容 二、音韵学的功用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内容
1、什么音韵学? 、什么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 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 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 一门学科, 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 值的构拟。 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只能根据单个汉字在历史时期 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概 念
定
义
是 否 区别韵头
是 否 区别声调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韵母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韵尾。 韵尾。 由
韵 韵类
字组成的类别, 字组成的类别,不管有没有 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 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 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诗词格律常识 word版

詩詞格律常識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王步高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元以前的中國文學史基本是中國詩歌史。
即使散文、小說、戲劇中也有大量的詩詞。
散文中的賦、駢文,戲劇中的唱詞更多詩歌的成分。
格律詩四要素:文言押韻、平仄、對仗韻韻頭韻腹韻尾G∕u∕an∕g光韻腳: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liu)。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lou)。
韻書:唐以前的人按口語押韻;唐以後的人按韻書押韻;韻書:隋·陸法言《切韻》《唐韻》《廣韻》《集韻》宋·王文郁、劉淵《平水韻》清·戈載《詞林正韻》平水韻30個平聲韻部上平聲: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下平聲:先、蕭、肴、豪、歌、麻、陽、庚、青、蒸、尤、侵、覃、鹽、鹹詞韻14個平聲韻部1、東、冬;2、江、陽;3、支、微、齊、灰(半);4、魚、虞;5、佳(半)、灰(半);6、真、文、元(半);7、元(半)、寒、刪、先;8、蕭、肴、豪; 9、歌;10、佳(半)、麻;11、庚、青、蒸、 12、尤;13、侵; 14、覃、鹽、鹹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uang),疑是地上霜(-uang),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iang)押韻的本質就是:利用相同的韻在詩歌中造成週期性的重複,在吟誦者和聆聽者聽覺上造成一種回環的美感。
心理學理論指出當人們的期待得到實現時,內心會產生快感和美感。
詩句的第一個入韻字往往給人暗示,使人產生期待。
當下一個入韻字按照預期的節奏來到時,這種回環的美感便會產生,而且會對人的理解、記憶產生幫助。
(施東向)四聲入聲:入聲帶有塞音韻尾p、t、k,因此具有發音短促、突然停止、不能延長的特點。
平、上、去:帶有鼻音韻尾m、n、ng或母音韻尾i 、u或者直接以母音結尾。
平:平聲平道莫低昂上:上聲高呼用力強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入:入聲短促急收藏東-懂-凍-篤方-仿-放-縛工-拱-共-各同-動-洞-獨空-孔-控-哭盧-魯-路-祿文-吻-問-物申-審-聖-設蕭-小-笑-屑魚-語-禦-玉基-本-建-設雄-偉-建-築生-產-季-節花-草-樹-木清-理-賬-目增-長-見-識參-考-價-值歌-古-過-骨知-指-志-質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2、fa 與 fo 的全聲調字均為古入聲;3、d、t、n、l、z、c、s拼 e 的全聲調(實際只有陽平、去聲有字)均為古入聲字:4、捲舌音聲母 zh ch sh r 拼–uo的全聲調字(實際無上聲)均為古入聲字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5、b p m d t n l拼–ie的全聲調(“爹”除外)字均為古入聲6 全聲母(實際只有n l j q x )拼-ue 的全聲調字(除瘸、靴外)均為古入聲字;7、g h z 拼–ei 的全聲調(實際無去聲)字,均為入聲字;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b: 八、捌、跋、拔、魃博、撥、伯、薄、剝、搏、柏、勃、泊、駁、膊、蔔、缽、脖、鉑、帛、渤、舶、箔、亳、箔、擘、礴、孛、魄、鵓、餑;另注:凡以 -n -ng 收尾的均非入聲字;z c s 拼–i d 全聲調字均非入聲字;凡以–er 收尾的均非入聲字;凡以–uai -uai 收尾的全聲調字皆非入聲字;從形聲字的聲旁辨別入聲字1、百、白、柏、伯、佰、栢、粨、竡、迫、泊、魄、珀、粕、洦、湐、敀、岶、砶、箔、鉑、帛、舶、鉑、鮊、萡、狛;帕、葩、苩、袙、皅;竡、陌、貊、銆、絔、帞、袹、劰、蛨歸入平聲的常用入聲字1、屋屋、竹、福、幅、服、熟、族、菊、軸、逐、伏、讀、犢、粥、哭、斛、僕、叔、淑、獨、禿、孰;2、沃俗、足、曲、燭、毒、督、贖;3、覺覺、角、捉、卓、琢、剝、駁、雹、濁、擢、學、鐲4、質出、實、疾、一、虱、七、漆、膝、悉、吉、侄、茁;5、物弗、拂、佛、屈;6、月月、骨、發、忽、窟、歇、突、曰、伐、筏、罰、卒、竭、勃、掘、核;7、曷曷、達、活、奪、葛、缽、脫、割、撥、豁、掇、喝、撮、咄;8、黠黠、轄、劄、拔、滑、八、察、殺、刷;9、屑節、絕、結、穴、說、潔、別、決、缺、折、拙、切、轍、訣、傑、哲、鱉、截、跌、揭、桀、薛、噎、碣;10、藥薄、閣、爵、約、腳、郭、酌、托、削、鐸、灼、鑿、著、泊、勺、嚼、桌、搏、礴、昨;11、陌陌、石、白、澤、伯、跡、宅、席、籍、格、帛、額、柏、積、夕、革、脊、隔、擲、責、惜、擇、摘、藉、骼、瘠、昔;12、錫錫、擊、績、笛、敵、滴、鏑、檄、激、翟、析、狄、荻、剔、踢、滌、戚;13、職職、國、德、食、蝕、極、息、直、得、黑、賊、則、殖、值、植、棘、織、識、即、逼、亟14 緝緝、輯、集、急、濕、習、十、拾、什、襲、及、級、揖、汁、蜇、執、汲、吸、楫;15合合、答、雜、匝、闔、鴿、盍;16、葉貼、帖、接、牒、蝶、疊、捷、頰、挾、輒17、洽狹、峽、匣、壓、鴨、乏、劫、脅、插、押、狎、柙、夾、浹平仄的對立,實質上就是高低調和長短調的對立。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音韵规律是其魅力所在。
诗歌和词曲通过音韵的呈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包括韵脚、平仄、押韵等方面。
一、古代诗词的韵脚古代诗词的韵脚是指在一句诗或一段词中,重复出现的音韵组合。
韵脚能够给诗词带来韵律和美感,使其更加抑扬顿挫。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有平水韵、仄声韵、中平、仄平等。
这些韵脚的运用凸显了作者的才情与智慧。
二、古代诗词的平仄平仄是古代诗词中非常重要的音韵规律。
平仄是指古代汉字的读音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字读音轻快平缓,仄声字读音低沉有力。
平仄的运用可以调整句子的节奏,增强诗词的韵味。
在诗词创作中,平仄的合理运用能够表达出作者对于事物的感受和思考。
三、古代诗词的押韵押韵是指古代诗词中在句末或句中声音相同或者相似的字词排列。
押韵可以使诗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吸引力。
古代诗词中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叠韵、交韵、隔韵等。
不同的押韵方式给古代诗词赋予了各具特色的韵味。
四、古代诗词的意象与音韵的结合古代诗词不仅在音韵上有一套精妙的规律,同时也注重意象的表达。
诗人通过抑扬顿挫的音律、平仄的对比以及押韵的呼应,将丰富的意象形象化地展现给读者。
这种音韵和意象的结合使得古代诗词更加生动、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古代诗词音韵规律的影响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被后世的文人广泛应用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学独特的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韵脚、平仄、押韵以及音韵与意象的结合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诗词之美。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学习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与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